《大国崛起185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崛起1857- 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艘豢楸鹊驴巳怪莼勾蟮耐恋兀梢月舾竺饕磺蚰队美纯⑴┏ 

    既然双方的利益如此一致,朱敬伦没有道理拒绝。

    但是大明跟日本的关系并不好。

    现在的日本已经开始了明治维新,可是讨幕运动中的那笔债务,让日本人很不满。

    当年幕府为了镇压他们,向大明和英国发行了一千万两的债券,后来日本幕府战败,这笔债务大多数都被广府银行吃下,但还有一些在巴林银行等银行家族手中。

    为了让日本新政府承认这笔债务,英国和大明联合向日本施压,告诉他们必须承认旧政府的债务,这是国际管理,否则大英帝国和大明就不会承认新日本政府的合法性,他们也将永远无法向国际借贷。

    不向外界借贷,对这个时代的日本人来说,他们还没有概念,并不清楚这是一个多么严重的警告。可是大明的铁甲舰他们有概念,美国的黑船就曾经让他们感到恐惧,而铁甲舰更是一个他们无法想象的怪物。

    尽管大明的外交官并没有说什么威胁的话,只是邀请他们参观了一下铁甲舰,同时告诉他们,新政府必须承认旧债务,才能享有旧政府的国际地位,这是国际常识。日本人或许是急切的想要跟国际沟通,或许是惧怕与外界的干涉,所以接受了这个“国际常识”,咬牙认下了这笔用来镇压他们的债务。

    他们恨不起大英帝国,但就把大明恨透了,维新派人士大骂大明与洋夷狼狈为奸。

    现在美国人要去日本招募劳工,突然大明感到自己好像在日本根本说不上话。

    但是洋务司还是决定试一试,派徐荣村去跟日本交涉,告诉日本政府,去美国修铁路,那是把自己的臣民往地狱里送,中国人曾经去哪里修过铁路,死了好几千人,告诫日本政府不要做这种不人道的事情。

    但是日本政府似乎跟中央太平铁路谈的很好,也不知道斯坦福承诺了日本什么,日本人答应他们在日本自由招募劳工的要求。

    既然讲理讲不通,那就只能动拳头了,立刻在日本的华商中间宣传美国在日本招募劳工是贩卖到美国做奴隶的,是送死的等等谣言。一时间日本民间各个口岸人心惶惶,那些拿了钱的劳工也试图逃跑,美国人将他们关在船舱里不准出来。

    接着出钱鼓动了一些日本浪人,拿着武士刀冲上了美国轮船,砍死了好几个美国人,解救了这些日本劳工,发现很多人在船舱里都憋死了,结果不但美国人遭到谴责,日本政府也有些焦头烂额。

    同时因为雇佣劳工而引起的国际纠纷,让美国和日本政府都很不舒服,迫于压力,美国要求日本赔偿,日本政府正是最乖的时候,他们答应了赔偿、道歉等等条件,大明又鼓动舆论,认为美国也应该同时向日本道歉,因为日本劳工在船舱下面闷死了好几个。

    官司正打不清呢,大明的舰队,铁甲舰访问日本,明目张胆的为日本人撑腰。好似日本跟美国的关系很危险一样,其实两国都没想过动武。

    一番作秀之后,不但拖延了美国人招募日本劳工几个月,而且让日本政府迫于压力,拒绝了美国人再次招募劳工的请求。

    这次事件结束之后,大明政府向日本政府提议,为了保护劳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日本政府也应该建立类似大明劳务输出公司性质的公司,来对日本海外劳工进行保护。

    大明非常乐意在这方面为日本政府提供建议和经验参考,并且很乐意跟日本相关公司进行密切的合作。

    日本政府接受了这个具有建设性的提议,日本紧跟着也成立了日本劳务输出公司,政府授权该公司管理一切海外日本劳工的权力,同时照会各国,如果要在日本招募劳工,都必须跟这个公司签署用工协议。

    一场劳工危机之后,大明和日本的关系有所缓和。

    但斯坦福的处境更加的艰险,他已经找不到其他的资金了。

    他痛恨中国人,但是他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心思跟中国斗了,因为斗争也是要花钱的,中国人似乎非常喜欢打官司,他们的劳务公司里三分之一都是美国管理人员,而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律师。

    像他这种混蛋,似乎总是能找到办法,在濒临绝境的时刻,他选择了跟对手握手言和,他背叛了中央太平洋铁路的股东,私下将自己手里掌握的中央太平洋路大笔股份转手卖给了联合太平洋铁路。

    然后他宣布离开中央太平洋铁路,现在他可以专心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了,比方说跟中国人好好斗一斗。

    他开始向外界宣扬,大明的劳务输出公司,有殖民美国的图谋,如果美国政府不想失去加州的话,最好管一管中国人。

    他还聘请了大量的记者,组建调查团调查大明劳务输出公司在加州的资产问题,认为福布斯公司就是大明劳务公司在美国的代理人,是帮助中国人殖民美国的帮凶。

    可惜福布斯也是一个大亨,他严词抨击了这种言论,并且对加州州长的发言表示遗憾,他认为他的公司没有任何问题,他的公司有权力在加州拥有地产,也有权力雇佣中国人开垦农场。

    但福布斯认为帮伍崇曜的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他需要补偿。

    通过伍崇曜转达了希望在中国开辟一个一百万亩大茶园的要求。

    伍崇曜对他兄弟的表现很失望,兄弟吗就是要互相帮助的,可是总是觉得吃亏,账算的这么精,让他觉得很不舒服,最重要的是觉得丢人,在朱敬伦面前丢人了。

    但朱敬伦同意了,开玩笑,加州三角洲两百万亩土地挂在福布斯的名下,朱敬伦还不放心呢,如果福布斯能在中国开辟一个大茶园,他也就捏住了福布斯的软肋。

    相信福布斯也就不敢打那两百万亩土地资产的主意了。

第四百四十六节 送上门的扩张() 
美国太平洋铁路公司麻烦不断,大明修建的广九铁路却运营良好。

    连接广枺帕哿礁龃蟮拿骋卓诎兜奶罚豢赡茉擞牟缓谩

    经过1869年下半年的试运营,70年就进入了正式运营阶段,比预计的要快很多。

    而朱敬伦担忧的老百姓阻断铁路,扒铁路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出现的情景反而让他有些意外。

    当第一天铁路开通的时候,远近各地大批百姓来看热闹,他倒是忘了中国民族是一个爱看热闹的民族。

    火车冒着黑烟缓缓开动,老百姓跟着跑,还有骑马跟铁路赛跑了,完全将铁路试车当成了一场狂欢节。

    这时候朱敬伦才发现,他很可能被历史书给欺骗了,他就纳闷了,为什么说清末修铁路的时候,遇到那么多问题,可是好像也没听说有那条铁路因为老百姓反对而被百姓自发的扒了的。

    除了义和团闹事时候扒过铁路,好像前后都没这么干的。

    细细一思量他就明白了,反对者肯定有,而且大多数都是乡间的保守士大夫阶层,他们容不得半点变化,可问题是这些人掌握着舆论话语权,所以就给后世留下了一个中国人反对铁路的愚昧印象。

    其实大多数人对铁路的态度是不懂,不了解,也不在乎,算一个热闹,反正又没从自家地里过,破坏风水也好,惊扰祖坟也好,反正跟自己没关系,没关系就不在乎。那些真正反对的,有的是看不惯各种西式玩意的老顽固,有的则是铁路从自家的土地上,或者从自家附近过,他们不舒服,但这种不舒服还远远达不到让他们站出来冒险反对的程度。

    所有后来张之洞修铁路也好,李鸿章修铁路也好,修好后都能良好的运营,尤其是张之洞修建的可是上千公里的京汉铁路,那么长也没见出现什么大事故。

    试运行期间,乘客就爆棚起来,大批看热闹不怕流血的,从这里坐到哪里,从那里坐到这里,全当免费旅游了。

    正式运营之后,人就少了许多,因为票价相当昂贵,客车分为三个档次,特等包间的价格是十两银子,头等票价是四两,二等票价也有二两银子。没人会化二两银子凑热闹的。

    但是商务履行的速度大大加快了,从广州到九龙只需要五个小时。最方便的,还是货物运输,这个时代的火车,主要还是以货运为主,哪怕珠三角沿线水运便利,但这条路上的货运依然爆满。

    第一年的营业额就达到了500万两银子,刨去成本费用,偿还借款利息等,第一年纯利润达到了三十万两银子。这不算多,因为第二年就超过了百万两,第三年第四年,连续两年突破两百万,三百万两,提前还清了所有债务。

    这些都是后话,今年年才刚到年初,朱敬伦过了两年比较踏实的日子,国内各项改革似乎度过了某个平衡点,开始朝着正确的道路发力,社会秩序井然,各种现代产业爆发增长,政府税收打着滚往上翻,商税突破了三千万两,关税也突破了一千万两,这还是在给许多商品免税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

    四千万两的年收入,让政府第一次有了盈余,同时政府扔掉了许多包袱,持续卖掉了两百多艘各种军舰,兵工厂完成了改制,并且能够在这个最好的时节最快速的自负盈亏,花钱的地方少了,税收又增加了,自然就有了盈余,但盈余很有限,只有一百多万两,偿付了债务利息后,也只能做到今年的债务不扩大而已。

    但朱敬伦知道今年注定不会平静了,世界史上一件大事要发生,普法战争。

    这场战争的历史意义十分重大,但不代表没有现实意义,这种地缘力量的变化,会形成一连串的连锁效应。

    从欧洲内陆爆发的日耳曼力量,会向周边发出强烈的挤压冲击波,法国、俄国都会强烈的感受到这种冲击。

    他们在这个时代还会不会再次联盟。以及法国这个殖民帝国会不会因此而收缩,他们在亚洲的殖民地越南,是不是让大明有机可趁。

    这些都要等待这些国家的反馈。

    谁知道朱敬伦等待的欧洲战争还没有爆发,中国反倒先出现变故了。

    已经平静了许久的太平天国再次蠢蠢欲动,他们向大明提出了一个诱人的提议,以江西向大明换取一千万两银子的贷款。

    不费一兵一卒,平白增添一个省的领土,大明政府的官员已经被这个美妙的馅饼砸晕了,绝大多数相关的官员都认为,没什么可犹豫的,马上答应太平天国的要求,别说借了,就是白给都行,有的官员信誓旦旦表示愿意捐献半年俸禄。

    可惜他们说了不算,在军事问题上,朱敬伦向来独断专行,他现在掌握着全部的军权,一刻都没有放松。

    天平天国这几年日子过的也算轻松,虽然被清廷牢牢的挡在长江以南,甚至连大明帮助下夺占的浦口也再次被鲍超的部队夺回,现在鲍超驻兵三合镇,这个当年李秀成击杀李续滨和曾国华的地方,但太平军也成功的阻挡了鲍超部多次过江的企图,在经历过被封锁天京的危机之后,太平军对水军格外重视,大明出售的军舰中,一大半都被他们买走了。

    清军在长江北岸再次打造了铁通一般的江北大营,由江宁将军鲍超部统一节制。但其实鲍超根本就指挥不动别人,无论是像石头一样赖在安庆的曾国荃,还是在扬州大练兵马的左宗棠都没把他当回事。

    甚至可以说,鲍超部之所以选择驻扎在三合镇,主要是实在找不到地盘,左宗棠抵触他驻扎在苏北,曾国荃更是不允许他驻扎在安徽。现在江北彻底军阀化,苏北等于是江苏巡抚左宗棠的地盘,他的军队还需要扬州、徐州的税收支撑。曾国荃则牢牢控制着安徽,做着安徽巡抚的官,完全没有挪窝的意思,谁要敢来,曾九爷就敢跟谁动刀子。

    可以说离开了曾国藩,同时被曾国藩遗策肢解的汉人军阀集团,其实比曾国藩在的时候,更加没有凝聚力了。好处是,对清廷的威胁也小了很多。

    清廷最近这两年,可是真的受够了这些军阀的苦,打也打不得,还打不过,骂又骂不得,当然骂估计也骂不过,跟这帮人玩笔杆子这种事,可不是八旗那帮大爷能玩的活计。

    八旗吗,还是当兵吃粮是正途,起码慈禧和奕欣是这么想的,但他们的八旗大爷连当兵的本事都没了。

    朱敬伦送给这叔嫂一份大礼,富珠哩等一大批在大明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八旗官兵被送回了北亰,这些人的战斗意志虽然不行,可毕竟有过军事经验,也上过战场,让奕欣如获至宝,马上给了富珠哩一个总兵的头衔,让他挑选在京八旗子弟,编练一只洋枪队。

    这两年北方的形势就是这样,清廷和汉人权臣勾心斗角,太平军成功守住了长江防线,不但成功开辟了苏福省,而且占领了整个江西,积蓄实力,缓过了天京被围时期的窘境,但是要打一场打仗,他们的积蓄还是不够,经过多年的历练,这帮子泥腿子也明白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再也不敢什么都不准备就贸然北伐了。

    只是这两年太平天国已然恢复了生产,江南地区的生丝为他们提供了巨量的税收收入,他们能够大笔从大明订购军火不说,而且自己仿造了大明的拳头产品,托马斯大炮。所需要采购的,不过是更难生产的线膛步枪。

    朱敬伦记得,他们这两年可是购买了20万只线膛步枪,一百二十艘蒸汽战舰,以及上万门大炮,显然已经兵强马壮了,积蓄想必也有不少,但依然要借一千万两银子,他们的野心恐怕不小啊。

    北伐是肯定的,两年前李秀成曾向大明提议,要联合大明北伐,只要大明能攻占北京,他就愿意将江西让给大明。显然两年前他们就有信心只要大明能进攻北亰,牵制住在山东负责拱卫京师的李鸿章部,他们就有信心能够击败江北的汉人军阀势力。

    两年后,他们直接告诉大明,只要给他们一笔贷款,他们就愿意将江西割让给大明,显然他们认为现在他们有能力独自北上,即便李鸿章南下,他们也有能力一举歼灭。

    但朱敬伦真的不太看好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