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功臣,毫无异议,是练出了可以正面以冷兵器击败人数占优的强悍倭寇的精锐之兵的郑光!
自嘉靖二年倭寇乱大起开始,二十余年,倭寇横行东南,声势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战斗力越来越强,每次作乱带来的损失也越来越大,东南税收一再降低,东南人口不断内流,昔日繁华似锦的大明钱袋子,已经千疮百孔,难以维持,这种情况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帝国中心北京,帝国元首嘉靖皇帝的收入锐减,就连修道成仙的事业都开始受到阻碍。
他不是不想改变这个情况,而是东南之兵十余万,战将百员,却没有一人可以为他解决倭寇的作乱,断断续续打了二十余年,文官武将换了不知多少茬儿,为了倭寇被杀死的失职文官武将不下百人,明军损失不下十万,但是,倭寇却越来越壮大,终于垄断了整个东南海上贸易,将中国对外的贸易线路从官方手里抢了过来,东南沿海之地,再也见不到大明的官方船只。
东南之将越来越胆怯,东南之兵越来越胆怯,东南之官越来越胆怯,原先是每战必败,但是到底还是敢战的,现在是见到倭寇闻风丧胆,大老远地看到倭寇往前冲,就不断的往后退,一两个爱国忠勇之将不能改变大局,在昆山之战之前,东南社会各界对于明军的肉搏战斗力已经近乎绝望,不报任何希望,主流官方意识也认为明军无法以冷兵器在肉搏战中战胜倭寇。
就算是苏州之战,被誉为苏州大捷的大胜仗,在人们的眼里,也不是军队战斗力增强的标志,那是依靠火器和奇谋打赢的仗,不是军队自己一刀一枪拼出来的,能赢得主要原因是郑光的存在,如果不是郑光,你换个人再看看,苏州军还能不能打赢?
但是这一次,三千新军正面挑战凶恶的四千横行无忌的倭寇精锐,将之全歼,横行东南凶名赫赫的倭寇巨头陈东被新军生擒,等待朝廷发落,自陈东以下,倭寇被击杀六千七百八十一人,生擒一千零七十三人,解救被俘获百姓五万余人,夺回被抢掠财物无计,整个苏松地区的倭寇被一扫而空,郑光带队追到了长江口,也没发现一个倭寇的影子。
郑光心里明白,但是他没说,叶麻子肯定是做了什么,太仓州留着的那三千多倭寇绝对不是叶麻子的人,大概是陈东的残余势力,被叶麻子借助自己的力量剿灭,他就可以用自己的本部人马去侵吞陈东的势力,一举成为第二大倭寇集团的第二号人物,而郑光自己也可以获得足够的功勋,看起来,这的确是双赢的局面。
横行东南十余年,陈东是东南第二大倭寇海盗集团徐海集团的第二号人物,是巨寇徐海的得力助手和主力干将,放到今天,他们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大明合伙人,凶名赫赫,在东南,尤其是沿海之地,更是可以止小儿夜啼的恶魔,徐海一般不在国内工作,在国内工作的主要就是以陈东和叶麻子为首的一批人,其他的人大多数隶属于第一海盗倭寇集团汪直集团。
郑光还没有和汪直集团打过交道,但是他已经把徐海集团的第一号得力干将给干掉了,二十多年来,大家真正所期待的一场胜利,姗姗来迟,但到底,还是来了。
一百二十九 威震东南 九()
苏松平倭之战,朱纨统帅的明军总兵力在三万三千人,陈东所带来的倭寇总数在八千上下,不到一万之数,放在以往,这是连整个浙江都能抢光的一支强大的力量,所以战役初期,明军连战连败,先是松江府沦陷,知府何继之拼尽全力也不能阻止倭寇进犯太仓州,太仓州失陷,除了一座主城之外,其他地方都成了废墟。
然后倭寇直接奔袭昆山县,在这里受到阻碍,不断被镇守昆山的苏松兵备兼苏州知府范庆所击退,但是到头来范庆还是没能守住昆山,昆山一度失陷,但是不幸中的万幸在于,范庆预料到昆山难以守住,提前安排昆山之民撤往苏州城方向,保住了昆山县的精华所在。
昆山失守以后,倭寇继续前进,击败了朱纨带领的最后一万明军,朱纨兵败,在即将横剑自戮之际,郑光的三千黑甲新军终于杀到,在土城之下,将四千倭寇,陈东的主力,当场剿灭,打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胜仗,之后,又汇集了四千左右的明军,以新军为主力,在太仓州把倭寇剩余的三千多人全部歼灭,太仓州仅剩的主城到底还是保住了,数十万生灵得到了救赎。
然后,还有什么呢?欢呼吧,大家
“平之,平之,老夫无话可说,无话可说,老夫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相信你,让你去练兵,此番苏松大捷,你是当之无愧的首功!首功!”朱纨紧紧握住了郑光的手,在百姓们和士兵们的呼声之中,将郑光应该得到的,给了他。
“抚台过誉了,下官只是奉命行事而已。”郑光面色平静,似乎自己并没有做成什么大事情。
朱纨摇摇头,激动地说道:“没有你,我和范知府还有何知府都要自戮以谢天下了,你救了我们的命,还救了苏松无数百姓的命,你和你所练就的新军,劳苦功高啊!此番苏松大捷,狠狠打击倭寇之嚣张气焰,匪首陈东乃横行东南十年之巨寇,更是徐海之得力干将,一朝被平之剿灭,徐海犹如丧失一臂,苏松之倭已平,下一步,就是浙江!”
朱纨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倭患更加剧烈,更加可怕的浙江了。
郑光却还在等待着一个消息。
陈东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他不能那么简单的被郑光杀死,无论是朱纨,还是郑光,都需要一个活的陈东来彰显自己的功劳和重要性,一个活的陈东比一个死的陈东更能吸引皇帝的注意,也更能掏出一些重要的情报,朱纨第一时间把陈东收押监牢,然后和范庆还有何继之三堂会审,要赶在锦衣卫之前从陈东的嘴巴里掏出些什么东西。
汇报胜利的请功奏折已经快马送往北京城,十天半个月就能让皇帝看到,锦衣卫闻风过来要人也不会很快,所以赶在锦衣卫之前得到一些有用的消息就是朱纨要做的事情,至于郑光,则被朱纨赋予了另外一个重要任务——转移视线!
此次大胜,毫无疑问,最大的明星和功臣就是郑光,苏松巡抚府衙已经张贴告示,宣告东南,此番大胜的主力军是郑光训练出来的三千新军,指挥官也是郑光,是郑光率领新军战胜了倭寇,还是正面以冷兵器战胜的倭寇,他和其他人不过是辅助作用,躲在新军后面放放火器之类的,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功劳,之前丢失昆山和土城战败的过错,若不是郑光的大胜挽回,他们都要自戮以谢天下了。
所以,大家快去追星吧!
苏州城内,蜂拥而至请求拜见郑光的人已经将郑府门口的那条小路给堵住了,不知多少人提着价值不菲的礼品在门外请求拜见郑光,郑家老门房就没见过那么多人,之前自家主人考上举人的时候也没见来了这么多人,老门房有些受惊了,只知道一个劲儿的说家主并不在家中,诸位请回之类的话,但是没人相信
老门房活了大半辈子,从未说过谎话,这一次也不例外,郑光的确不在府内,他知道朱纨打算拿自己来吸引视线之后,就放出风声说自己回到家,实际上是躲到了军营里面,家里面就连一众女眷都不在了,全都被安排到南京别院避风头去了。
郑光和郑勇都待在军营里面,军营的氛围有些沉重,明明是一次惊天地泣鬼神的大胜仗,获得功勋的义乌兵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但是大家伙儿的心里还是高兴不起来,原因无他,三百二十四名勇敢的同伴在此次的苏松平倭战役中战死,三千人出来,第一仗,就失去了十分之一的同伴,就算明明知道这样的战损比例十分惊人,可是失去同伴的痛苦,让这些相互交付后背的勇士们难以释怀。
大家在家乡的恩恩怨怨,在这一战之后,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一战里面,大家有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倭寇,过去的仇家在战场上可以舍弃自己的性命保护对方,只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消灭倭寇,所有的家恨都消散于无形,剩下的,是浓浓的国仇。
这一战里面,无数的过去的仇家已经成为生死相依的战友,出发之前的种种仇怨,已经没人提起,气氛沉痛的军营内,郑光看到一个陈家子弟抱着一个高家子弟的骨灰罐痛哭流涕,伤心欲绝,那个作为鸳鸯阵队长的高家子弟在战场上舍弃自己的性命保护了这个身为狼筅手的陈家子弟,保证了鸳鸯阵的正常运转,而在之前,他们两人是陈高两家有名的死对头组合之一。
他们本该是不死不休的仇敌,可是当他们看到倭寇肆虐之后的人间地狱之后,看到倭寇肆意发泄之后的悲惨世界之后,他们终于意识到,郑光要让他们停止械斗,痛批他们的原因何在,在义乌之外,还有远比义乌的械斗之仇更加令人发指的国仇!
他们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仇恨和现在眼前所看到的仇恨之间,到底相差在了什么地方,到底有什么样的差距,之前的那些仇怨,还能算作仇怨吗?之前的那些对头们,已经沉睡了,就在那三百二十四人的名单之内,可是,他们的对头,有感到兴奋吗?不,没有,有的只是浓浓的伤感和彻骨的对于倭寇的仇恨。
大火将忠勇的身体焚为灰烬,留下永久的思念和不变的忠魂,看着痛哭流涕抱着战死战友的尸体不撒手的义乌兵们,郑光这才意识到,新军,直到此刻,才算是真正成立了。
熊熊烈火的灼烧之下,一支足以改变世界的军队的雏形,终于诞生了。
而此刻,刚刚因为公干再次南下来到锦衣卫南镇抚司的马涛看着手里的最新线报,也是惊讶的说不出话来,好一会儿,他才如梦醒般询问身边的属下道:“这是真的?这真的是真的?郑光那小子真的用自己练出来的三千兵干掉了七千倭寇?把陈东给活捉了?那个徐海手下第一大将陈东?”
属下带着些惊叹和佩服,连声道:“头儿,真的没骗你,那是真的,咱们好几个弟兄当时就护在朱纨身边,亲眼所见的,郑光练出来的黑甲新军,半个时辰左右就把四千多倭寇给吃掉了,正面对攻,不知道用了什么仙法还是妖法,真的把倭寇那四千多人给吃掉了,新军啊,据说郑光才练了满打满算一个月,什么兵一个月就那么猛?咱们哥儿几个干这个很久了,还从没见过那么生猛的兵啊!”
马涛感叹道:“什么他娘的妖法仙法,郑光就是个正常人,只是脑袋瓜子比一般人聪明太多了,真是想不到,能考上举人,能守城,现在还能练兵,练出来的兵还能野战,这样的人要是放到九边,放到陕西那块儿,那蒙古人不要遭殃了?哎呦喂,老子还想把他弄到锦衣卫里来,现在看来,咱们锦衣卫这座小庙,装不下这尊大神啊!”
属下不满道:“头儿,这郑光的确厉害,二十几年来能面对面把那么多倭寇吃掉的,他算是第一个,但是咱们陆大都督可是顶天的人物,还有什么人士陆大都督收不下的?”
马涛白了那属下一眼:“顶天,不是天,郑光是老天爷看重的人,大都督还真的装不下这个郑光不是你说这小子怎么那么能打?才十七吧?还没到十八吧?跟他比起来,那些三四十岁的什么猛将悍将,那岁数都活到狗身上去了,二十几年让倭寇横行东南肆无忌惮,现在一个黄口小儿就把倭寇收拾的惨兮兮的,这回啊,我估计东南又要有人掉脑袋了!”
属下疑惑道:“郑光打胜仗,那是普天同庆的事情,这些日子南京和苏州还有好多地方都放鞭炮庆祝官军大胜倭寇了,怎么还会有人掉脑袋呢?”
马涛撇撇嘴:“一个小娃娃能办到的事情,一群大老爷们儿拿着俸禄吃着皇粮却办不到,人三千新兵就办到的事情,那些大老爷十几万军队还做不到,你说,咱们的皇帝陛下会怎么想?我估摸着,这几日有人要准备弃官逃亡了,你们盯紧点儿,尤其是那些军官将官,还有负责兵务的文官,死死盯住,要是有人敢逃,立刻抓住,不要担心!”
数名属下齐声道:“诺!”
一百三十 大势所趋 上()
唐顺之被召唤往北京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激动的,作为一个曾经犯了皇帝的大忌讳的臣子,没被杀掉已经是死里逃生,就根本不敢奢求还有重新回到朝廷当官的机会,隐居东南,纵情山水之间,与此同时重新学习,充实自己,著书立说,增加名望,精挑细选弟子出来培养,以期继承自己的全盘学问,为自己去完成那无法完成的目标。
说真的,他真的没有想到自己还能有重新做官的机会,那是在郑微死后三年,郑光十二岁的时候,他得知东南倭患导致朝廷内部对东南官员的极大不满,尤其是皇帝的极大不满,而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皇帝下令,在东南之地选拔优秀人才,如果有真才实学,朕要见见,之后直接授官,当然了,有功名在身最好,就算之前犯了错误被贬官的人,只要有才华,也不是不能启用。
在皇帝的要求下,夏言组织朝中大臣对东南明察暗访,选择了一批有很大名望的东南本地人才,其中就有在东南之地享有极大名望的唐顺之,唐顺之当时表示拒绝,不愿意出山做官,一方面是郑光牵绊着他的心,一方面他也对朝廷的用意感到奇怪和担忧,生怕那位喜怒无常刻薄寡恩的皇帝会临时变卦。
但是经此一来,唐顺之知道,自己还是有回去做官的希望的,不过事情过去那么久,当初热心功名的翰林唐顺之已经不复存在了,伴随着人们的嘲笑和白眼,以及这些年来的生活,唐顺之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整个人都和当初不一样了,对阳明心学的理解更上一层楼,隐隐有成为一代宗师的趋势。
唐顺之的选择在当时被很多人所不理解,与他交好的文人学子们或者他的仰慕者都在劝说唐顺之接受朝廷的征召做官去,可以施展平生所学,一展胸中抱负,唐顺之只是很洒脱的笑了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