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实践中,汉王朝的统治者也意识到东亚各地区、各民族的巨大差异,因此,逐渐摸索建立一些特殊的地方管理体制以控制特殊地区。发展至唐代,特殊地方管理体制逐渐形成中原郡县制之外的成熟机制,以至羁縻制成为唐代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一大特色。应用羁縻统治的方法,唐王朝将东亚绝大部分地区纳入中国的统治之下。虽然尊重和善意的看待朝鲜半岛的独立与尊严,但这才是历史上的真实。
如今最遥远的黄雀也在蠢蠢欲动,甚至当时拼命控制海权的倭人也风闻了这个消息,已经排出了试探性的船队,介入朝鲜半岛三国争斗。这风云被无限搅动,蝴蝶效应显现,早就超出龙珠能够控制的范围之外。而此时的龙珠,不过是在等待公孙瓒出兵冀州后,袁绍从北海撤兵,自己也好去拜访孔北海,顺手收了太史慈而已。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百九十三章 搅动风云()
第二百九十三章搅动风云
话说小小的朝鲜半岛,竟然也是风云际会,令人无比诧异的是,这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同样在公元200年前后人才辈出。陈龙想不到的是,自己的这次北上,竟然搅动了整个北部风云,各大军阀环环相扣,甚至惊动了似乎远在天边的朝鲜半岛三国。实际上,朝鲜半岛、青州半岛、以及日本伊都国本岛都是以海上渔猎为主,海上距离并不遥远,早有交集和冲突。
如今大汉朝北部的动乱信息,同样飘扬过海,传到了还处于半农耕半原始状态的日本列岛。
当时的日本列岛,有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大部落,经过长期的攻伐兼并,还剩下三十来个大部落,在东汉末年纷纷开始称国。而当时起的名称十分奇葩,什么对马国、末卢国、弥奴国、鬼奴国、狗奴国,等等。
三国志记载,倭人喜欢喝酒,说明他们当时的种植业还是比较发达的,已经有富余的粮食来酿酒。在日本的历史上,这个时期叫弥生文化,中国稻米传入日本,改变了倭人的生存方式,有学者曾说:“稻米拯救了日本列岛饥饿的人们。”
他们还从大汉学习种植其他一些作物,比如纻麻,还种桑养蚕,有纻麻,就可以纺织成粗布;有蚕丝,也会织成比较华丽的缣绵。
三国志魏志中专门为倭人设立了列传,详细记录了相当于三国时期倭人社会的历史。倭人传从朝鲜半岛南部的狗邪韩国为起点,依次记录了日本列岛内一系列小国的概况,以及倭人这一族群的风俗习惯。
从史料来源看,倭人传的内容绝非出自捕风捉影式的传闻、或倭人自身单方面的描述。三国时期,曹魏设置于朝鲜半岛上的带方郡,长期担负着监视三韩与倭诸国间动向的责任,带方郡的使节曾频繁往来于倭人境内,并驻扎于伊都等国之中。正始元年(公元240年),带方郡建中校尉梯儁还曾奉诏到达日本列岛内,册封女王卑弥呼为倭王。可见,曹魏政权应掌握着有关倭国国内相对准确的情报。倭人传中的文字很可能即出自曹魏官员在亲身调查后写成的记录,其记载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当时日本列岛内的情势。
女王卑弥呼平定倭国大乱的事迹是倭人传中非常著名的片段。倭国原本是一个由对马国、一大(支)国、末卢国、伊都国、不弥国等众多小国组成的松散联合体政权。这一联合体的中心位于邪马台国,卑弥呼当政的邪马台国又被称为女王国。卑弥呼时代以前,倭国也存在过男性的王。由于当时诸政权间战事不断,倭国长期处于动荡局面。最终各国一致推举出带有巫祝色彩的女王卑弥呼主政,倭国内部方逐渐稳定。
执政后,卑弥呼一方面在伊都国中设置了令诸国忌惮的“一大率”来监督各国;另一方面,其主动融入中国王朝构建的东亚世界体系,并获得了曹魏政权的册封。上述在内政外交上的一连串举措颇有成效,卑弥呼不仅奠定了其在国内的强势领导地位,在与日本列岛上其他政权发生冲突之际,还获得了中国王朝强有力的支持。
狗奴国位于邪马台国的南部,其并未被纳入倭人联合体政权之中,两国间一向冲突不断。为缓和这种局面,卑弥呼并未选择继续使用军事手段,而是转而求助于曹魏。最终,由曹魏政权出面,派遣使者携带着诏书、黄幢、以及檄专程诫谕了狗奴国国王。诏书代表了中国皇帝的最高旨意,檄作为军事文书则带有军事威胁的意味。
实际上,卑弥呼巧妙地利用了曹魏政权在东亚世界中的政治、军事影响力,压制了狗奴国的对抗。正是在与中国王朝频繁的接触过程中,倭国不断成长壮大,逐渐由一个松散的联合体政权向着统一国家演进。
邪马台国,虽然历代也以男人为王,但是在连续六七十年的战乱之后,他们拥立了卑弥呼担任女王。卑弥呼擅长用鬼神之事迷惑百姓,年纪虽然很大却没有结婚,只有弟弟辅佐朝政。卑弥呼为王以来,从来没有外人能够见到她的面,只有千名仕女以及一名送伙食的男人出入宫闱。
公元二三八年,卑弥呼派遣使者难升米朝见魏帝曹睿。魏帝赐予卑弥呼以刻有“亲魏倭王”的紫绶金印一枚,包括铜镜百枚在内的礼物若干。邪马台国与另一个由男王统治的狗奴国向来不和,她特地再次派遣使者来到魏国求助。魏帝派出使者表示支持邪马台国,但是狗奴国对魏帝的檄文却似乎并不在意。在长期的战争中,卑弥呼去世了。邪马台国拥立了一名男性为王,但是国中却引起大乱,只好再度拥立卑弥呼一族的女性“台与”为女王,这才平息了内乱。
公元三二六年,台与再度派遣使者来到中国。此时三国时代已经结束,晋朝占据了主导地位。再往后,邪马台国就从中国的史书中失去了踪影。
邪马台国的所在地位于后世的九州岛,据后汉书和三国志记载,倭国或邪马台国在日本列岛的九州岛的东北部。邪马台是yamato(日语大和)的音译。
邪马台国官吏从中央到地方分七级。中央一级官员由大倭、大率、大夫组成。大倭管理市场,大率是巡视地方的监察官,大夫是刺史。
邪马台国政府收入由下户交上的粮食组成,经济以水田农业与手工业组成。对外,卑弥呼遣使曹魏,受封为亲魏倭王,对内专心对抗狗奴国。而那些不接受邪马台统治的小国,则与吴国亲近。
早期的邪马台国以男子为王,由于发生内乱,乃共立女子为王,名为卑弥呼,以邪马台之地为都,有弟帮助治理国家。此时的邪马台国实际是三十余个倭人国家的盟主,卑弥呼女王国对其他诸国有相对统治权。
卑弥呼曾在伊都国家设立一大率之官以检察诸国,并在大倭的监理之下向他国收租赋。卑弥呼死后(约248年),又立男王,但因国中不服而复立卑弥呼之女壹与为王,内乱始定。
此时已由中国传入水稻栽种和使用铁器,居民种植禾稻、苎麻,养蚕栽桑,缉麻线,制丝锦、缣绢。武器用木弓铁镞。在交换上已经是“国国有市”。社会已有大人、下户与奴婢、生口之别。大人皆四、五个妻子,是上层统治者,下户则有二、三个妻子。两者间的地位与尊卑差别明显。但下户并不是奴隶。而奴婢和生口则具有奴隶性质。
邪马台国与中国三国时代的魏朝通好,两国通过带方郡频繁往来。自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后,邪马台国派到魏戍带方郡的使节前后达四次,同时赐生口、倭锦、珠、弓矢等。魏国也曾两次遣使至邪马台国,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赐以金印、紫绶,封其大臣为率善中郎将等职称,并献以锦绢、铜镜、珍珠等。
在中日文化的互动之下,邪马台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都有较大发展,且出现了文字的雏形,而中国则引进了邪马台国的纺织、印染技术,使中国服装出现了多样化、多元化趋势。
甚至根据邪马台国在畿内大和和在九州的说法,卑弥呼就是是大汉神功皇后。
狗奴国位于邪马台属国奴国南方,是唯一不附属于邪马台国的国家。狗奴国国王名为卑弥弓呼,其国实权则掌握在一个名叫狗古智卑狗的官员手上。狗奴国与邪马台国素来不和,两国之间一直发生冲突。
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于正始八年(公元247年)派遣载斯、乌越出使曹魏,陈述两国交战情况,希望得到魏国的支持。但魏帝曹芳仅派遣塞曹掾史张政,携带诏书及黄幢前往诏谕其国,而没有参与战争。狗奴国对魏国的诏令不予理睬。卑弥呼去世后,两国战争依然持续。
狗奴国位于邪马台国以南,但由于邪马台国的地理位置尚有争议,因而狗奴国的地理位置也未予以确定。主流认为狗奴国位于肥后国菊池郡或球磨郡等地。另有一种看法则认为狗奴国即日本书纪中的熊袭。
狗奴国受邪马台国压制后,被迫东逃,并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大和王权,并逐渐形成后来的日本。
倭人生活在带方的东南大海之中;依靠着山岛为国。从沿海的郡县带倭人居住的地方;需要在海上航行很久;必须经过韩国;向南向东;就到达倭人的北岸一个叫狗邪寒的国家;再走七千余里;就又到倭人的马国。
马国生活在很深很远的海岛上;前后土地有四百余里;马国国内土地很险;有很多的树林;马国的道路就像禽鹿走的那种小路。
从马国出来;再往南北方向;又向南渡海一千余里。到啦倭人一个叫瀚海的国家。瀚海国有土地三百余里;有很多的竹林和树林;有三千多户人家;在瀚海国还有种植田地;但是种植的食物还不够当地人吃。又渡过一海;又到倭人的末卢国;末卢国有四千多户居民;依靠着山;海居住;末卢国的草木很茂盛;走在末卢国;走在路上看不到前面的人;喜欢捕鱼;水无论深还是浅;都敢下水去捕鱼。
在往东南陆地行五百里;乃倭人的尹都国。东南的奴国和尹都国距离不过百里;再往南到啦邪马台国;就是倭人女王所在的都城。而女王此刻,正在听取来自带方郡的消息。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百九十四章 四大忍者()
第二百九十四章四大忍者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唐。李白侠客行
话说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芳龄仅仅二十有二,生的花容月貌、唇红齿白,更兼身材曼妙、蛮腰雪颈,头上倭堕髻,耳戴明月珠,梨涡隐白面,连娟细扫眉,尤其一双秋水般的媚人大眼,更是神仙难敌,艳色不在甄宓之下。据说只要被她看上几眼,就算得道高僧也要动了凡心,令无数男人拜倒在她石榴裙下。
卑弥呼自幼练了一手轻功和媚功,更有舞艺绝伦。她的舞蹈,能有幸看过的,都惊为天人下凡,深深沉迷。长成之后,更添了一项本事,能与鬼神沟通,能以妖言惑众,于是邪马台人共立为女王。登基后,其侍婢多达千人,唯有男子一人送饮食,传辞语。居处宫室、楼观城栅,皆持兵守卫,法度森严。
美艳女王卑弥呼手中拿着一面三角缘神兽镜,正在拢正妆容。这面三角缘神兽镜乃是珍贵的大汉朝御赐之物,代表了至高无上的大汉皇权。金属制品的传入,使邪马台国的冶炼术迅速提高。当时邪马台国对中国输入的少量铜镜已不能感到满足,开始自己动手制造,于是以中国镜为范板,制造出国产“倭镜”即模仿镜,而铁刀的流入,无疑也推动了日本铁器的生产,才有了后来名震天下的东洋刀。
卑弥呼一边对镜梳妆,一边听取着一位男子的汇报,就是那位唯一能给她传递饭食和消息的男子。那男子名字极为奇葩,叫做卑狗古智狗,后来竟然成了这个角色的官名。
卑弥呼默默听完卑狗古智狗的汇报,无意再看镜中美丽的妆容,皱起细细的蚕眉,思考起来。对于中原的形势,卑弥呼一直极为敏感,早就派出了许多谍报,化妆成汉朝百姓,深入带方郡潜伏。
此刻,卑弥呼感受到了中原大战前的血腥氛围,不由放下铜镜,拿起随身携带的一把钢刀。那刀如同一泓秋水,乃是汉皇御赐的短刀,规制像极了王允手中的七星刀。这柄刀代表了大汉皇朝的最高军事科技,邪马台国是万万打造不出来的,女王卑弥呼早有野心到中原暗中考察,如何才能获得这些令人高山仰止的高科技。
卑弥呼痛下决心,对卑狗古智狗说道:“汝且去寻三百武功最高的壮士,准备坚固的海船,随我去往中原。我欲借中原混乱之际,查访风物,夺取铁器铁匠,甚至建立政权,抑或设立傀儡。”
卑狗古智狗心中大惊,但知道卑弥呼一向说一不二,不敢违抗。邪马台国最厉害的勇士唤做忍者,是从事特殊职业的高人,不但武艺出众,而且来去无踪。“忍”即“隐”,“隐忍之士”,简单的解释就是在古代日本一种受过特殊机构施以特殊“忍术训练”而产生出来的特战杀手、特战间谍,历史上赫赫有名,如蔡锦江忍者等。
忍者正式名称确定于江户时代,忍者们接受忍术的训练,主要从事间谍活动。像日本武士的武士道一样,忍者也遵循一套自己引以为荣的专门规范。忍者通常都穿深蓝或深紫色的衣服。因为接近夜空颜色的,深蓝色和深紫色着装能让忍者比较不容易被别人发现。忍者世界中,有四项基本戒律:不准滥用忍术(只能用在公事上)、舍弃一切自尊(逃命要紧)、必须守口如瓶(即便为此失去性命)、绝对不能泄露身份(这条最为根本)。
忍者又分为上忍、中忍、下忍。“上忍”,又称“智囊忍”,专门策划整体的作战步骤。“中忍”,是实际作战的指挥头领,当然,忍术也得超然出众才行。“下忍”,又称“体忍”,相当于特战部队,是在最前线作战的实际忍者。三者之间有等级关系,可谓泾渭分明。
卑狗古智狗所带的三百壮士,其中除了船夫杂役,有百名忍者相随。其中下忍八十名,中忍十六名,上忍四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