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白驹十分温顺,你应该不会有事的。”侍卫清还是给予了公子刺一些鼓励,然后就示范起来。
随后,侍卫清就开始上马,“你看仔细我的动作,”左脚一踩,然后脚尖和上半身同时用力,公子刺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就看到侍卫清跃上了马背,“上半身一定保持直立,然后坐稳马鞍,这就没问题了。如果马匹开始快走,甚至是快跑的时候,你也不要惊慌,双腿夹紧,不用担心他的情况,用膝盖和大腿内侧用力,控制住自己的身体,然后身体前倾,臀部离开马鞍,跟随者马匹跑动的节奏起伏。”
侍卫清骑着白驹在周围绕了几圈,示范了一下慢走和快走的区别,“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我们都知道,实践起来是另外一回事。”
公子刺最后下了觉得也是。
侍卫清却有点担心的模样,“在没有尝试之前,所有一切都是困难的。”
随后侍卫清就下马了,公子刺来到了白驹身边,再次不由轻轻抚摸着白驹的背部,靠着他的耳朵,细细地打量着白驹的眼睛,真正地对视起来。公子刺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感受着白驹的呼吸,那健壮结实的肌肉在手掌底下起伏着,这种感觉着实奇妙。
就好像侍卫清说的,他真正地和白驹进行了沟通,这让公子刺的信心增强了一些。
侍卫清嘴角微微上扬了起来,还给予了坚定的支持,“你成功地上去了。”
公子刺此时却没有心思去搭理侍卫清,因为白驹开始走动了起来,这让公子刺不由紧紧抱住了白驹的脖子,然后低声说道,“稳住,慢一点,白驹,慢一点,我还没有坐稳,等等,等等。”
白驹的动作并没有立刻停下来,而是在原地打转了两圈,这才重新站稳了脚步。
公子刺内心极度惊恐,他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右脚摸索了一番,找到了脚蹬,踩进去之后,牢记着侍卫清的指示,调整了一下,不是整只脚掌塞进去,然后就坐直了身体,“然后呢?”公子刺突然就不记得后面应该怎么做了。
“你已经完成了。”侍卫清笑呵呵地说道,“坐直身体,然后坐稳马鞍,双脚轻轻踢一踢白驹的肚子,他就会开始行走了。”
此时,公子刺才有时间打量四周的景色,他整个人顿时就拔高了一大截般。
仿佛站在小山坡上,登高而望地低一样。映入眼底的是截然不同角度的风景,旁边的马厩、身后的院落似乎都变得不一样起来,马儿小跑起来的时候就连侍卫清看起来都变得有些迷糊了,这种感觉不但十分新鲜,而且很刺激。
旁边一众侍卫看见骑上马的公子刺,脸上也露出与有荣焉的感觉。
不过,公子刺现在除了在马上的喜悦外,心里还想到了另外的事,“现在的马怎么没有马蹬,真是一个瑕疵。若以后能够配上马蹬,岂不是可以更加轻松地操作。到时对敌人用兵,或许会有更大的优势。”
第15章 邯郸来客(端午安康)()
第十五章邯郸来客(端午安康)
最近得了宝驹,公子刺也忙的不亦乐乎。
虽然府里的大夫蔺齐和侍女美都替他担心不得了,但是公子刺却也依旧率性而为,完全没把侍女美的嘱托放在心上。蔺齐也只好吩咐公子刺身边的侍卫要细心照顾,不得让公子刺出一点差尺。
这不,为了获得更大的进步,公子刺带着清、苦等侍卫在咸阳城郊苦练马术。对于自己能够随意骑马,公子刺内心是极端满足的,终于学会了骑马,这种能冲向远方的快感深深刺激着他的大脑细胞,使他的紧张的压力得到释放,净化了他的灵魂。
以后的生活,可能少不了和这个马匹了打交道了,这也是来这个时代学的一门技术。
苦看着这兴奋的太子不断在外面驾驭着马来来回回跑,不住的劝道,“太子你歇息会,你不累马还累勒。”
“师傅不要管我,我再跑一圈,去去便回。”随后留下一卷滚滚烟尘。
远方一名府里的侍卫急急忙忙的跑过来兴奋地拦截道,“太子,太子,邯郸有消息了。王后派了一名侍女前来伺候太子。”
“吁,吁……你不怕死阿,还挡我的道,我这才没学几天勒?”看见前面有人拦截,公子刺怒斥道。
随后又想起刚才听到,邯郸有人过来,公子刺立马停了下来,看了看那个满天大汗的侍卫,问的我,“邯郸来人了,是父王派的谁来了?”
“启禀太子,不是大王派的人,是王后的侍女。她刚到质子府,要马上寻太子您勒,小的马上就过来向您报告了。”
“喔,除了她还有其他什么人么没有?”,公子刺继续询问道。
“没,她是通过赵国商贾乔装打扮辗转入秦的,身边也没有其他人跟着一起。”
“喔,知道了。”公子刺得到这个结果,有点失望的回答道。
出乎他的意料,自己好歹是太子,没想到从邯郸过来的仅仅是一名侍女。这点确实让他有点失望,连一名像样的大臣都没得,难道真的如历史上那样,会换一个太子了?
如果自己失去了价值,那么以后自己即便回到了邯郸,这路又该怎么走勒?
从这件事还可以看出,自己再不行动,可能就得一辈子留在这咸阳骑马了。就你还想当赵王,简直是痴心妄想?
都几年了,不过邯郸这次至少来人了,这真是一件半喜半忧的事。喜的事可以了解一些赵国王宫大臣们对自己的态度,忧的是自己前途越来越不明朗了。
公子刺回到府内时,身上一身热汗冒着烟,像往天一样府内的侍女美等也准备好热水准备给太子洗漱。
然而公子刺却不像往常那样急着去洗漱,叫人唤来了那名来自邯郸侍女。
“侍女秋,拜见太子”不一会侍女秋映入公子刺的眼帘。没想到是当初一起玩泥巴长大的熟人,模样倒是俊俏了不少。
在公子刺的眼里,面前这个小姑娘长得越来越漂亮,虽然未经修饰,但从脸蛋来看,以后觉得是一名美人坯子。
她上衣下裳,上身是以麻布、彩帛缝制而成青色「深衣」,下身着襦裙,色彩偏暗青色,整体看来也相当配,显得有点清新脱俗。
战国期间尽管衣袖宽窄、裙身长短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仍保持着最初时期的上衣下裳样式。
“起来吧,我们以前也一起玩过,没想到来的会是你,还是像以后那样随和些好。”
公子刺借助以前那个“他”回忆,两个以前的点点滴滴,这个侍女秋刚来那会是在冬天。以前那个公子刺就被她吸引了,特别是她和她妹妹脸上那些泥巴,还有冻坏了的两个耳朵和手指母。
“母后,她的脸和手怎么会那样?”公子刺好奇地对母后敏问道。
“傻孩子,邯郸城好多人都是这样,吃不饱穿不暖的人很多,像你一样大的小孩子能活下来就不错了,还管他们的穿着么?以及身上的冻疮么?”
“那为什么不让他们吃饱,不让他们穿暖勒?”小公子刺天真地问道。
“每年都有丰年欠年,季节雨水不好也影响着他们秋收。有的人没得田土种庄稼,甚至他们时刻面临战争,有的从小就是孤儿了,根本找不到吃的?更有甚者被卖去当奴婢,被充饥等等。这就是命阿,生长富贵家就一生富贵,生在穷人家一生也就穷困潦倒。看到他们,王儿以后不得挑食了,要好好去珍惜自己拥有的。”
“哦。”公子刺似懂非懂的答道。
。。。。。。
回想道当初的对话,再看看眼前的秋,时光过得真快。
“王后有对你吩咐什么没得,邯郸那边怎么样了?”
秋一路也是一脸兴奋的从邯郸急匆匆赶来咸阳,期间也是路上受到了一点挫折,甚至差点被山贼给打劫了,但是总体上还算顺利,终于平平安安赶到了咸阳。
秋也回想起以前,特别是那时的她进入了王宫后,日子越过越好,不用饿着了,也有衣服穿。而且除了小自己几岁的妹妹外,这个公子刺还经常和自己玩耍,两人有着一段共同美好的时光。
当时的她经常被公子刺欺负,不过事后公子刺也会道歉,甚至在秋不开心的时候逗乐自己。公子刺也经常把好吃的好玩的分给她一份,她从那时起打内心里喜欢这个公子,同时对公子刺也非常感激,心里每每回忆起当初两人的二人世界,脸上总是带着一丝红晕。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然她也是明白两个人的距离,只能把那点不一样的想法藏着心底,希望这辈子能够陪着她他身边,伺候他一辈子就知足了。
一愣神的功夫,秋紧接着回答道,“王后叫奴婢将这个布帛带给太子。”随后从身上掏出写有字迹的布帛拿出来递给公子刺。
“吾儿刺,母心有疚。。。。”公子刺拿着布帛观看完后,心中也是一振激动。这个便宜妈还是非常在乎自己的,这让公子刺来到这个世间第一次感受到了亲情,感受到了温暖。
信中无外乎写了好多牵肠挂肚的语言,一个母亲思念儿子那种急切的心情展现的玲离尽致。最后,那个母后让自己多等待,她会竭尽所能让自己回家,相信不久就会一家团聚之类的语言。
公子刺想着只要邯郸有人记挂着自己这点就足够了,不至于被人遗忘。对于王后敏想要把自己捞回去,可能成功率也不是很高。特别是从蔺齐的在邯郸的眼线里得到的一些信息,可能赵王随时会换一个人当太子这种议论纷纷的事就知道了。
当然,公子刺是很相信自己,有一天他必须而且一定会回去。去而且要去复仇,证明自己的不一般。
接下来他对秋说道,“既然母后安排了,你就留下来吧。具体事情由姊姊美替你安排,相信你也会做得很好。”
“诺”,秋得到公子刺让她留下来的许诺,心里也是十分的高兴,终于可以常伴左右了。
随后,公子刺又问了问近日邯郸的一些事情,秋也把自己知道的进行回答。
赵国和燕国正在起矛盾,而且在两国边境摩擦得非常厉害。
燕国君臣以为赵国经历了长平之战、邯郸保卫战,整个赵国男丁缺乏,不断地找理由故意挑衅,好欺负欺负赵国。
同时周边的齐、魏也蠢蠢欲动,看来邯郸的人们也生活不容易阿。
公子刺认为,或许自己处于咸阳倒是自得其乐了,不用担心外面的风雨粘湿自己的衣裳,影响自己。
同时离开朝堂,有利也有弊。
第16章 行人郑朱(求推荐票)()
第十六章行人郑朱(求推荐票)
天气一片大好,还能看到蓝色的云朵,这在华夏西锤很是稀奇。郑朱的心情也顿时好了不少,他坐着马车来到了咸阳,这一生自己已经来了不少次了。还是那样熟悉的天,熟悉的环境,以及熟悉的秦人。
从西东入东西,过河东,走函谷,最后进入关内,沿途的风情土人情,实在是和赵国邯郸风情天差地别。
这次他又一次作为行人入秦,其实他内心里是极不情愿的,不过还好不是议和那么艰难的事情,他也轻松了不少,完全没有多少压力。
一来是朝堂上讨论过太子公子刺,他就被象征性的派来秦国探望公子刺的起居生活,以及其他近来情况;二来他也是这个赛马会的常客了,不算长平之战交恶那一次,细细算来,他作为赵国行人参加这个活动都有两次了。
在他眼里,其实每次观看都一样,看起来索然,唯一的区别可能是每次展露头彩的人不一样。
若非秦国国力强盛,必须给老大一个面子,可能其他诸侯国才懒得过来一观。
秦国的健儿骑马射猎,再来点秦诗歌赋之类的表演,完全是秦国自己主导的一场盛宴。
有时看来,像对诸侯国的一场炫耀,有时看来又是一场威慑游戏,甚至只是为了战争这个目的而去激励勇士。
说起这个咸阳这个地方的故事,郑朱作为行人主要过来办了两次大事,不过结局都不是很美好。。
一次是阏与前奏,受好友虞卿举荐第一次站在了赵国朝堂,他夸夸其谈的样子得到了赵王喜爱,随后便出使秦国。
那时在赵惠文王十年(公元前269年),秦国攻赵,攻克蔺地、离石、祁地。赵国送公子郚入秦作质,并请献焦、黎、牛狐等地给秦国,用来交换蔺地、离石、祁地。但当秦国把蔺地、离石、祁地归还赵国后,赵国却拒绝履行条约,不愿将焦、黎、牛狐等城邑交予秦国。秦昭王大怒,派出公子缯向赵国索地。
于是,赵惠文王便派出了郑朱去回答秦使,说:“那蔺地、离石、祁地,距赵国遥远,而接近秦国,是因为有了先王的贤明和先臣的力量,赵国才能拥有。如今寡人不及先王,恐连国家都无法顾及,哪能顾及到收复蔺地、离石、祁地呢?这是那些不听令的臣子干的,寡人并不敢知。”
秦昭王闻讯后大怒,命令大将胡阳讨伐赵国,进攻阏与。赵惠文王经过讨论,决定派赵奢率兵援救。魏国也派出了公子咎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在安邑,以牵制秦军。
最终,秦军在阏与大败,返回来进攻几地,廉颇领兵救援,在几地又一次打败了秦军。
第二次出使秦国就尴尬了,长平之战对峙,求和平推举他前去求和,他成为了救火大臣,却被戏耍了一番,最后自己差点回国颜面无存,那次可是把他打击得够惨。
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秦、赵交战于长平,赵国初战不利,损失了一员都尉。赵孝成王闻讯后,便召来楼昌和虞卿商议战事。
在这次讨论中,楼昌主张派重臣向秦求和,而虞卿认为若令使者入秦求和,必将无果,他劝谏赵孝成王应当遣使入楚国、魏国,以此让秦国怀疑诸侯合纵,在这种条件下,才能达成和解的目的。但赵孝成王没有听从虞卿的意见,而是直接与平阳君赵豹相议,派遣郑朱入秦,商讨议和事宜。
听说秦国接纳了郑朱后,赵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