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少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少皇-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韩爌再次率先表态:“臣附议。”叶向高无奈,也只好附议。其余人虽然心里不怎么舒服,但还是表态附议。反正这事总得找几个替死鬼出来顶着,只要不点着自己的名字就好。

    诸位大臣已经在皇宫里呆了几个时辰,滴水未进,饿得来头晕眼花;皇上说为了保持空气流通,皇极殿的大门又一直开着,京城深秋的寒风,刀刮一样吹过大殿。此刻饥寒交迫的群臣,也没了更多的想法,反正皇上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朱由校摸了摸下巴道:“朕以为,这件事还是得三司进行审核才行,不然有法不依,让人看了笑话。这样,李宗延、王安舜和郑周宗三人,成立一个临时的红丸调查组,负责调查这件事,最后将资料归集交由三司负责最后审议,诸位看这样可好?”

    见群臣有气无力地表示同意,朱由校便挥手让三人临时小组开始工作,当然,是按照他的指示工作。

    ………………………………………………………………………………。。

    李宗延对于皇上的任命,内心波澜不惊,对于他来说,做好皇上安排的任何工作,本就是自己的职责。他刚才之所以不冒头出来,也是因为红丸一案牵扯太过重大,尤其里面牵扯到的党争,让他很是厌烦。但皇上既然任命了,那尽力做好便是。

    而两个御史王安舜和郑周宗,则兴奋不已。两人都在壮年,正是雄心勃勃之际。三年前的红丸案,曾让两人看到了自己仕途崛起的希望。但从不参与党争的两人,最后只能无奈的坐在一边喝茶。两人从此意志消沉以饮酒赋诗为乐,却没想到皇上今天给了这么一壶美酒!

    朱由校将手里的奏折交给三人道:“崔文升不是不能升任司礼监禀笔,而是这件事的奇怪之处,朕相信你们三人也明白。这样,你们现在就开始想办法,查出这件事的缘由。”

    李宗延老于官场,此刻略一思索后便道:“陛下,这件事其实对于红丸案来说,关系不大。”

    朱由校道:“李尚书说来听听。”

    李宗延道:“陛下,老臣记得很清楚。先皇登基之时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就是说先皇的行走,仪态等都没有疾病的征兆。而崔文升则是在先皇登基后才任命。因此,基本可以排除有人谋害一说。所以…”

    这时郑周宗上前一步道:“皇上,微臣不同意此看法。微臣曾在红丸案后调查过崔文升。此人原是郑贵妃的内侍,时常服侍贵妃左右而少人见。但不曾听说此人已医术闻名。

    先皇选择司礼监禀笔时,曾向人询问过,何人可担当此职。有人就向先皇推荐了崔文升,称赞此人做事细致还懂医术。其后,崔文升更是给先皇胡乱开药,导致先皇重病。因此微臣认为,崔文升与此案有莫大关系。”

    李宗延一听,便出言反驳道:“如果崔文升是在先皇登基之前,就已任命,此说尚可。可先皇登基后,也是考量了一番,才做出此决定。皇上,老臣以为这事不宜过度揣摩,还请陛下明鉴。”

    朱由校皱着眉头想了想道:“两位所说都有道理。这样,朕先问一件事情。诸位臣工,先皇在登基之前,其身边服侍之人,是由哪里派出的。”

    皇上此话一出,又是一片沉静…

    …………………………………………………………………………。

    “难道诸位臣工无一人知晓?”朱由校的声音提高了几度。

    “陛下,先皇登基前居住在清宁宫。而清宁宫的太监宫女均由司礼监派出。另外陛下可能有一件事搞错了,想是因为陛下落水后记不清了。先皇任命了两次司礼监禀笔太监。”说话的却是次辅韩爌。此话一出,不少臣工才想起来当时的事,纷纷点头表示确实如此。

    朱由校哪里知道这事,加上明宫内很多资料都记叙混乱,他很多东西都还没来得及梳理。他只好摸摸鼻子道:“那有请次辅大人详细说说当时的事。”

    韩爌对于皇上这种不懂就问的态度很满意,虽然小皇上落水后很多事记不得了,但这待人接事的态度着实让人满意。韩爌略微想了想,轻咳一声道:

    “先皇在位时,任命的第一个司礼监太监是王安。王公公为人如何,诸位臣工都清楚。当年的‘移宫案’中,正是王安当机立断,将陛下带至了文华殿。因此陛下的顺利登基,与王安有莫大关系。

    而先皇之所以待王安很优厚,是因为王公公在‘梃击案’中妥善调停了宫内关系,保护了先皇。先皇继位后,虽然很多事都依靠王安办理,但是因为其身体多病,因而不能很好的照顾先皇。于是王公公便推荐了崔文升。”

    朱由校听到这里,不由得咬起了手指甲:王安这人他知道,算是很不错的一个太监,可他为何会推荐崔文升?这不是坑爹嘛…

    韩爌顿了顿道:“先皇登基前后,都十分宠爱李选侍,因而很多事都对其言听计从。当时,李选侍有一个心腹太监,李选侍对于这个心腹太监很是信任。但是这个心腹太监,并不满足于在李选侍手下做事。

    这个太监便暗中找到了王安很信任的一个人魏朝。而这个魏朝不仅是这个太监的入宫引路人,更是他的拜把子兄弟,当然这对兄弟后来因为一个女人闹翻。

    这太监求魏朝帮助他到王安手下做事,于是魏朝变经常在王安面前,称赞他这个拜把子兄弟。王安后来便很赏识这个太监,便让他来自己手下做事。这个太监倒也有些手腕,很快就在身边聚集了一批人。

    先皇登基后,王安因为身体原因,想要向先皇另外推荐一个人担任司礼监禀笔。而这个太监知道自己资历不够,便推荐了郑贵妃的内侍崔文升。也不知道他用了法子,让王安相信了他。于是这崔文升变成了司礼监禀笔太监。

    后来王安因为这事后悔不已,加上这太监当时已经与魏朝闹翻。因此王安与这太监爆发了多次矛盾。当这太监掌权以后,便伙同他人杀害了王安。而杀害王安之人,又是李选侍的私人太监刘朝。因此这个太监,与郑贵妃与李选侍都有莫大关系。”

    朱由校闻言微微抬起了身子,他已经大概猜出了这人是谁,但还是需要确认一下。

    韩爌看了看朱由校迫切的眼神,微微一笑后,正色道:“皇上,此人便是当时的李选侍心腹太监李进忠,也就是现在的司礼监禀笔魏忠贤!!”

    ……………………………………………………………………………。

    “嘶”饶是朱由校已经猜到了答案,但他还是倒吸了一口冷气,不是因为魏忠贤,而是因为明光宗的去世,看样子与郑贵妃和李选侍真的有很大关系。

    他也终于明白群臣为何刚才一直闭口不言,不是他们不知道,而是这事牵扯到了内宫。一个是明神宗的宠妃郑贵妃,一个是明光宗的宠妃李选侍。群臣只要话语之间稍有差池,甚至会被政敌利用,被攻讦为与内宫有勾结,这罪名可就太大了,这是要掉脑袋的。

    “不知韩次辅是如何知道这事的?”朱由校问道。

    “皇上,老臣曾经担任过礼部尚书。因而交友广阔。”韩爌拱手道。

    朱由校一听,心里也明白了。礼部尚书相当于教育部长,学生遍朝堂是肯定的,因此他也有机会知道许多旁人不知道的事。但这是人家的路子,也别追问了。

    又看了看朝堂上饿得直吞口水的群臣,朱由校也为刚才误会群臣感到有些不好意思,这事说到底,因为郑贵妃与李选侍和自己都有些关系,算是内宫矛盾,迁怒于外臣确实过分了。朱由校便对一旁的太监说到:“告诉光禄寺,准备饭菜,多准备点,让大人们先吃饭。”

    光禄寺的大锅饭准备的就是快,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便已经端上了皇极殿。朱由校示意群臣不必拘礼后,整个皇极殿内便响起了“吭哧吭哧”的声音。待群臣吃饱喝足后,朱由校又是一声令下:“给诸位大人弄点被子和软垫来。”

    见太监抱来了被子和软垫后,不少大臣苦着脸看着皇上。他们还以为这就可以回家,然后和小妾认真交流一下一天的心得,谁知道皇上动真格的,真要他们睡在皇极殿。

    朱由校命人在暖炉里添了些银碳后,笑着说道:“诸位呢,今天也就将就一下。审案嘛,讲究个连续。”

    这时,户部尚书李宗延道:“皇上,如今崔文升和魏忠贤都不在,不知下面该审理什么事?”

    朱由校看了看手中的资料道:“现在崔文升为何被任命司礼监禀笔一事,已经明了。接下来说说红丸的事。”

    说到这里,朱由校朗声道:“传朕旨意,着锦衣卫配合吏部,尽快将漕运总督崔文升和司礼监禀笔魏忠贤带到京城。”

    御史王安舜问道:“陛下,既然要查红丸一事,为何不把太医院医生传来问话。很多事一问便知。”

    朱由校摸了摸下巴道:“王御史之言倒是不错,可是朕,信不过太医院的医生。”

    见群臣又把自己看着,朱由校笑道:“诸位,你们生病的时候,有多少人是找太医院的医生看病的?诸位应该都知道,京城四大不靠谱之一,太医院的药汤可名列其中啊。”说罢,朱由校与群臣一起笑了起来。

    朱由校背着手游走在群臣中,缓缓说到:“朕这里有名医,可以详细解读当时先皇的一些病历记录,另外,朕还需要另一个人的帮助。这红丸,不简单啊。”

第一卷风云动第四十五章老将出马() 
当傅山搀扶着万医生进到皇极殿后,很多原本昏昏欲睡的老臣眼前一亮。万老爷子当年在宫中可是鼎鼎大名,很多大臣都曾找万医生看过病。只是后来万医生因眼疾去职,不免让许多人深以为憾。

    朱由校亲自上前将万医生搀扶到座位后,对着群臣说道:“朕找的这个医生可比得上太医啊?”群臣纷纷表示没话说。许多年轻臣子听闻了万医生的事迹后,也纷纷表示叹服。

    朱由校顿了顿道:“诸位臣工,红丸一案中,有一些事情必须要求证清楚。以求给大家一个合理的解释。此次审案之后,朕将会下旨,红丸一案就此定案。”

    说罢,朱由校将手里的一封折子,递到御史王安舜手中:“这是你当年上的折子,你把折子再念一下,废话就不要说了,直接念你当年觉得有问题的地方。”

    王安舜恭敬地接过折子,双手不禁在折子上轻轻抚摸了一下,这份折子曾经承载了自己的多少梦想,可最后终究化作一场虚无。如今这个机会,不可放过。

    王安舜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皇上,诸位大人。红丸案的是怎么开始的,微臣就不说了,只说当日先皇之病状。

    先帝之脉雄壮浮大,此三焦火动,面唇紫赤,满面升火,食粥烦躁。此满腹火结,宜清不宜助明矣。红铅乃妇人经水,阴中之阳,纯火之精也,而以投于虚火燥热之疹,几何不速亡逝乎。”

    朱由校听完后,手指敲敲龙椅道:“右都御史李宗延,你听了这话以后,有何想法?”

    李宗延拱手道:“皇上,臣略通医理。王安舜此番描述,正是疢疾之症。”

    朱由校眨巴着眼睛:趁机之症??这是虾米玩意儿?中医也太博大精深了吧。

    傅山见状便急忙对万医生耳语了几句,万医生笑吟吟地捋着胡子道:“皇上,这疢疾乃热病,也就是民间俗称的上火。诸位,老夫建议,涉及医理之事时,还是尽量通俗为好。皇上与诸位大臣日理万机,有些小事就没必要操劳了。”

    朱由校感激地看了一眼万医生,又对王安舜道:“王御史,你折子里的这番描述,可是你见过父皇之后,才得出的结论?”

    王安舜答道:“陛下,这是微臣询问当时的领班太医及侍奉太监得知。”

    朱由校在纸上写了点东西,便继续问道:“那好,你把当日的详细情况再说一遍。”

    王安舜想了想道:“先皇因为生病,吃了时任司礼监禀笔崔文升的药,一夜入厕三四十次后昏迷不醒,微臣跟随时任首辅方从哲大人一起入宫。因为领班太医与方大人交情深厚,便告诉了实情。微臣因而得知。

    领班太医还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先皇精损过重,所以太医们一向使用固精建中之类的药物。这类药物本是慢工,但先皇埋怨服之无效,而滥用泻药,以致太医数月调治之功毁于一旦。”王安舜的话,得到了群臣的认可,很多人开始交头接耳说起当年之事。

    ……………………………………………………………………。

    朱由校看了看手上写的,又看了看群臣,便有些奇怪地问道:“朕虽不懂医理,但也有一事不明。按照王安舜的描述,父皇得的病是热病,吃泻药下火不足为过吧,为何太医会说出他们数月调治之功毁于一旦这样的话?难不成,父皇得了热病,太医不给下火药?”

    一听这话,王安舜愣住了,自己这么两三年来,为何一直没有太医如此矛盾的话产生怀疑?不仅王安舜愣住了,很多大臣也愣住了。如果光宗只是感到上火,确实没必要找太医,那么找崔文升开点泻药就能说通了。只是崔文升拿药的时候不知轻重。

    这时傅山把万医生扶到了皇极殿中,万医生拱手示意一圈后说道:“陛下,诸位臣工。太医此说法并没有错。有些病如果贸然以泻药应对,的确会加重病情。但皇上的质疑,并非没有道理。老夫以为,还是将先皇为何得热病一事搞清楚,很多问题才能得到答案。”

    万医生的话音刚落,皇极殿中就响起“嗡嗡”声,毕竟得热病的可能性太多了,再说先皇归天已久,很多当事人又已经不在,这如何查证呢?

    这时久未说话的吏部尚书赵南星道:“老臣也记得太医当时说过,先皇精损过重,服药甚多,这是否与先皇…”赵南星欲言又止,虽然先皇荒唐之举甚多,但这么直白地说出来还是不好。

    朱由校闻言,想了想道:“赵尚书但说无妨,今日本为查证事实,不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