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让他们形成战斗力的。当时候为统领先驱。”
“把他们组织起来,确保不出乱子。”宁则远摇了摇头:“那些人中,哪些是可以绝对信任的,那些是摇摆不定的,你心中有数,所以在编队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些,而且接下来的对芭提雅的战事,洛一水一定会在一边虎视眈眈,一旦有机可寻,他就会如同山中饿虎来般地扑来的,所以这一战,我要以雷霆不及掩耳之势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地摧毁芭担雅的水师。你的任务,不是跟芭提雅作战,而是提防洛一水的小动作。”
“他敢动手?陈慈不是还在我们这里吗?”
“他就算动手,你还真能拿陈慈威胁他?而且洛一水是一个受威胁的人吗?”宁则远嘿嘿笑道:“我也不过是以防万一而已,怕他洛一水奈不住性子看这一出好戏展开而出来抢戏。”
“那岂不是说,末将这一次也只能在一边看戏了?”周扬帆有些不开心。
“抚远号现在的战斗力和战斗方式,跟我们这些蒸汽战舰是无法配合的。你当然只能当一个看客了。”宁则远大笑:“不过等到我们将他们打残之后,你便可以带着那些小朋友们出来收获战斗果实了,至于洛一水,我想那个时候一定是吓得有些呆傻了吧!”
周扬帆在脑子里回想了一翻洛一水那个时候的表情,不由得嘿嘿笑了起来,那个时候,洛一水的心情一定会很复杂。
“走吧,带你看看太平号现在的动力系统,让你知道蒸汽机是怎样工作的,这一战结束之后,你也该回去休养一阵子,顺便把抚远号带回去改装了。等你再次回到这里的时候,抚远号可就改头换面了。”
1818:出战()
陈慈终于还是见着了宁则远。这还是托了周扬帆的福,周扬帆在马尼拉的时候颇受陈慈照顾,欠了他不少人情,陈慈求上门来,周扬帆还真没法子拉下脸来拒绝。
“世伯,公务繁忙,多有怠慢,恕罪恕罪。”见面之后宁则远的第一句话,便让陈慈苦笑不已,这是先给这次见面定性啊,只聊私谊,不谈公事么!
“宁侍郎!”拱拱手,还没有来得及说下去,宁则远已是笑吟吟地打断了:“世伯,上一次我去京城,刚好碰见了志华回京述职,您那一双孙儿孙女,男的精神,女的漂亮,还有啊,志华的如夫人,又快要给您添一个小孙孙了,哈哈哈!”
“儿孙自有儿孙福,宁侍郎,我知道你不待见我,但我还是厚着脸皮过来了。”被宁则远连续两次打断了话头,陈慈还真如他所说的那样,是厚着脸皮了。要是放在其它地方,他只怕就要拂袖而去了。“的确是有些话,我不吐不快。”
宁则远的脸色慢慢地冷了下来,于私,陈慈算得上是他的长辈,他与陈志华两个算得上是朋友,但于公,陈慈却是他接下来要对付的对手之一。
沉吟了片刻,宁则远道:“陈公,恕我直言,马尼拉在这一年来所做的事情,让朝廷很是愤怒。做人做事,需有自知,朝廷不是没有力量来管这边的事情,只是不想坏了这大好局面而已,洛一水想要做的事情,那是痴人说梦。”
“国相的确有些鲁莽了,此事难道没有挽回的余地吗?”陈慈抱着希望问道。
“自然是有的,要不然这一次就不是我只带了这几艘战舰过来,而会是一到两支舰队了。”宁则远淡淡地道。“这是我们给马尼拉最后一次机会。陈公,如果你有意,不妨给我说说洛一水究竟打得什么算盘?”
陈慈犹豫了片刻,终于还是将洛一水的算计合盘托出。
“坐山观虎斗,然后准备坐收渔利!”宁则远哈的一声笑,“陈公,只怕他要失望了。刚刚您只怕还漏了一点没有说,洛一水只怕还派了不少暗中的棋子,加入到了芭提雅一方,好给我们添堵吧?”
陈慈瞠目结舌,他说的东西,他相信宁则远也判断得出来,但洛一水私下里的动作,没有想到宁则远也清楚得很。
一阵难堪之后,陈慈道:“既然如此,宁侍郎为何不是兵贵神速地进攻芭提雅,反而是在这里好整以遐地发出什么召集令,而让芭提雅有时间准备呢?我想现在芭提雅必然已经是重兵去集了。”
“一来,我们大明还是想看看这里,谁是我们真正的朋友,谁是我们潜在的敌人,芭提雅就不去说了,自然想要螳臂挡车,那我就送他们去地狱跟阎王爷报道去。二来嘛,想要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自然是要想法子把敌人聚集到一块然后一网打尽来得痛快,否则打了大的,那些小的把脑袋一缩藏了起来,事后我们岂不是又要想千方设万计地去找他们出来?”宁则远笑道。
“可是你手头就只有这点力量。”陈慈不解地看着宁则远:“请恕陈某直言,那些岛国汇集起来的战舰,摇旗呐喊还差不多,真要他们上战场搏杀,那是难为他们了。他们究竟有几分真心为大明真刀真枪的搏斗,这都难说吧?”
“有摇旗呐喊的心思,就足够了。我可没有指望他们去帮我们战斗,至少现在还不行。”宁则远失笑道:“不过呢,让他们到时候痛打落水狗,他们肯定还是很有兴趣的。”
听到这里,陈慈瞠目结舌,宁则远话里的意思,是要凭借他带过的这几艘战舰便扫平芭提雅,海上作战可不是陆地作战,陆上作战之中,以一顶十是常有的事,但在海上,一船顶十船的事情,陈慈压根不相信。
“陈公,你想要知道的事情,现在我已经全告诉你了,你也可以直言告诉洛一水,他想看戏,可以,但看戏是要付票价的,这场戏的票价可能有些贵,您让他作好心理准备。”宁则远笑道:“至于我们怎么打赢这场战斗,过两天您就看到了,因为我会带着你们一起去参加这场战事。到时候,太平号上会有您的一席之地。你可以近距离地观看我们大明水师是如何战斗的。”
话说到这里,已经无话可说了,陈慈站了起来,抱拳告辞。宁则远微笑着将陈慈送出门外,礼不可缺,而且这个人也的确是值得他尊重的。
回到驿馆的陈慈思忖了良久,还是提笔给洛一水写了一封信,将他与宁则远的这番对话,一字不差地写了进去,末了,在票价很贵几个字上,划上了几个粗粗的圆圈。
两天后,宁则远收到了数份情报。
一些是关于芭提雅已经纠集了数十艘三层主力战舰和近百艘其它各类战船,准备反客为主,直扑砚港向明军发起进攻。
另外一份则是雷卫派人送回了消息,他已经作好了最后一战的准备。
终于到了战斗的时候了。宁则远开心地笑了起来。宁氏的人,累世海盗,血液里永远充满了战斗杀戮的因子。这几年老是扮海盗与齐国人玩过家家,大明水师觉得作恁没意思,而宁则远身为大明兵部侍郎,水师统领,就算是扮海盗,他也拉不下脸来去作这样的事情了,现在终于可以摆明车马来一场水上大决斗了。
但他也就只是开心而已,远远谈不上兴奋,对于麾下战舰性能,火力无比清楚的他,知道这只不过是一场狮如羊群的杀戮,杀戮的快感或许有之,但战斗的兴奋,只怕就差了那么一点点意思了。
数十个岛国的国王,抱括陈慈在内,都被请上了太平号战舰。这也是非大明人第一次登上这艘巍峨壮观的战舰,站在战舰的顶端,即便是三层主力战舰,看起来与渔划子的区别也不是太大。
宁则远全身披挂,站在指挥台上,做了一个手势之后,太平号上的蒸汽轮机便开始低沉地轰鸣起来,随着轰鸣之声愈来愈大,一股股浓烟从高大的烟囱之中冲上了天空,嘹亮的气笛之声响彻天际。
太平号上的汽笛声刚落,另外五艘战舰的汽笛之声也逐次响起。本来就停泊在外港的这五艘战舰从海里扯起巨大的锚器,缓缓掉头,驶向外海,太平号也渐渐地离开了泊位,向着外港驶去。
船尾之后,海水两边分涌,然后重重地拍打在堤岸之上,十数高的浪花高高卷起,哗拉拉地浇湿了码头上的地面。
太平号平稳之极地向前行驶,坐在顶层的岛国国王们甚至都没有感到丝毫的颠簸。这些人上太平号,可并不是心甘情愿的,他们更愿意呆在砚港等待着战事的结束,这要是大明失败了,他们可就要跟着明人一齐葬身大海了。
可是宁则远却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在砚港,不管他们在自己的国家身份有多尊贵,在明人的面前,却什么也不是。
宁则远俯视着甲板之上那些神色不一的岛国国王以及陈慈,嘴角噙着冷笑,不亲眼看到大明的威力,如何能在他们心中造成永远难以抹平的印记呢?要么不打,要么便一次性地将你们打到口服心服,从内心深处再也生不起任何反抗大明的心思。
“撤去炮衣,检查火炮,弹药,进入战斗状态。”宁则远大声地下令。
五层甲板之上顿时都忙碌了起来,蒙在火炮身上的炮衣被扯了下来,打卷捆好,迅速地送离了甲板,黑黝黝的火炮第一次出现在了这些岛国国主等人的面前。特别是船首和船尾那两门分外巨大的火炮,更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即便是陈慈,此刻也站起身来,走到船舷帝,凝目注视着这些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毫无疑问,这便是明人此次胆敢以少击多,并且信心满满的新式武器。
他的目光转向了船舷两侧,那里密密麻麻排列的比舰首舰尾主炮要小上不少号的同样的造型的东西,这些,才是战争的主力吧!
在他们出海之后良久,身后才隐隐地出现了由周扬帆指挥的岛国拼凑起来的近二十艘战舰,用宁则远的话来说,他们不是来参加战斗的,他们是来收获战斗果实的。
战的速度在不停地加快,以现在的速度,便已经远超了一般的风帆战舰,陈慈不知道这是不是这些蒸汽战舰的极限,但这已经相当可怕了。海上作战,动力,永远是决胜的关键之一。而且,现在他们还是在顶风前进。
汽笛不停地在鸣响,随着汽笛之声,舰队也在改变着队形,其它五艘战舰排成了前二后三的模样,护卫着太平号在大海之上劈波斩浪。很快,身后周扬帆指挥的舰队已经不见了踪影。
陈慈的手伸进了怀里拿出了宁则远特意送给他的望远镜,当时宁则远笑着告诉他,这个东西,可以让他更清楚地看到他们战斗的成果。
将望远镜凑到了眼前,视线有些模糊,按着宁则远的吩咐缓缓地转动着镜筒上的两个卡口,眼前慢慢地清晰了起来。他看得是身后那些小小的黑点,那些是周扬帆的舰队,以目力看去,只不过是些小黑点而已,但现在,他去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他们,甚至连抚远舰主帅旗上的周字笔画也看得清清楚楚。
他心事重重地放下了望远镜。他离开那片大陆太久了,对现在的明国,当真是一无所知,而洛一水,又能比自己强上多少呢?当他们还在以过去的经验来看待大陆之上的帝国的时候,大明却早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1819:一触即发()
海面之上,旌旗如云,大大小小近两百艘战船乌泱泱地劈波斩浪而来。芭提雅军事统帅佐科站在战舰之上,志得意满,这是他指挥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取胜之后,他也将成为这片海域影响力最大的人。
对于砚港的明人,佐科有着明确无比的情报,他们只有六艘战舰,虽然有一艘巍峨如山,其状可怖,但佐科却丝毫没有惧意。大海之上,大船吃小船固然是一条铁律,但如果小船多到一定程度,情况可就要反转了。
上一次在这片海域发生如此规模的大海战,还要追溯到二十年以前了,那时候马尼拉老国王尚在世,集结了上百艘主力战舰迎击来自西方的侵略,那一战,他们大获全胜,而那个时候,佐科作为其中一艘战船的船长亲自参与了战斗。
那一战中,活到现在的人已经很少了。但能活到现在的,都成了一方大拿。
巴提雅在这一片海域之中的影响力和实力仅次于马尼拉,这也是在卡努走投无路的时候,也只有巴提雅敢于庇护他的原因所在。
当然,无利不起早,庇护卡努自然不是芭提雅正义感大爆发。马尼拉老国王去世,两位王子掀起了内战。芭提雅直觉地感到,他们的春天快要到了。卡努是老王钦接的接班人,是正统的接班人,在这片海域之中是有着无数的同情者的,因为老国王在世的时候,可不仅仅是有威名,还有恩义。手中握有卡努,便随时有机会向马尼拉发起挑战,继而让芭提雅成为这片海域的霸主,就像当年的马尼拉老国王一样,一言九鼎,说一不二。
但不成想,这一接手卡努,便是接了一个烫手的山芋。马尼拉的靠山太过于恐怖强大了,而洛一水和陈慈两人的手腕亦是了得,将卡努撵走之后,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平息国内的动乱,然后在明人的帮助之下,大力发展海贸,民生经济迅速地发展,其国内的百姓生活水平直线上升,较之老王在世的时候,竟然还更上了一层楼。这使得芭提雅的打算便落在了空处。
而明人的厉害之处在随后便一年比一年的显现了出来,他们并没有派出一兵一卒,仅仅是靠着一群群如蝗虫一般渡海而来的商人,便将马尼拉这片海域侵蚀得千疮百孔。
而芭提雅,却是这片海域之中没有得利的一个例外。卡努,此时无疑已经成了一个累赘。让芭提雅欲哭无泪的是,他们也不敢就此抛弃卡努,将他交给明人或者察兰来换取对方的友善,因为如此一来,他们的名声便彻底完蛋了。
没有办法,便只能打肿脸充胖子地硬撑着。
看着别人吃肉喝汤而自己只能忍饥挨饿的感觉是痛苦的,明商不与芭提雅做生意,马尼拉处处刁难卡着芭提雅的脖子,这使得芭提雅的日子愈来愈难过,国内的反对之声一日比一日高涨,如果不是芭提雅国王强巴手腕强硬,刚柔并济,只怕芭提雅早就举手投降了。
但渐渐地,芭提雅回过味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