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所有校尉以上军官都去吗那城墙之上的防守”一名将领疑惑地看着卞无双。
“不需要防守,明人不会进攻的。”卞无双丢下这句话,步履有些蹒跚地离开了城墙。
一柱香功夫之后,所有的校尉以上军官集中在了郡守府内,济济一堂有数百人之多,这些人中,独独缺了卞氏的嫡系子弟。
卞无双卓立在大堂之上,看着下面站得整整齐齐的将领,突然做了一件让所有人奇怪的事情,他取下了自己的头盔,卸去了身上的盔甲,将这些东西整整齐齐地放在大案之上,然后转身,向着堂内数百名将领,校尉们深深一揖到地。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回应。
“诸位,卞某在这里感谢你们,到了眼下这个地步,你们还没有弃我而去,你们当中,绝大部分是跟着我从大秦过来的,也有一些是我到了荆湖之后提拔起来的,不管是那一种,总之是与我卞某人并肩战斗过的。现在这个情形,大家也都看到了,我们已经陷入到了绝境,无路可走了。所以我也不会硬生生地带着大家去走上绝路,我已经与明军将领达成了协议,我们将投降。”
大堂之内一阵小小的骚动,但却并没有太大的反应,似乎这个结局,早就在众人的意料之中。
“今天,卞某想要拜托大家最后一件事,不是以大将军的命令下达,而是以你们曾经的一位战友请求你们站好最后一班岗,大家都很清楚,你们投降之后,不会有性命之忧,了不起就是卸甲归田而已,但我卞氏族人,却必然不能活命,所以,你为一个父亲,一位族长,我要为这些人谋一条生路,我的儿子,将在今夜带领一部人离去,过一段时间之后,卞文富会带着另一部人离去。在这之前,我请求大家依然能站在你们的岗位之上。”卞无双深深的弯下腰去,”我不会走,我会在这里走完最后一程,请大家满足一个父亲最后的请求。”
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饮我一杯酒,送你上西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正月刚刚过完,春天就在不经意之间蓦然闯了进来,枯黄的地面之上,冒出了一层层绿绿的新芽,在微风之中轻轻摇摆着柔嫩的身姿,贪婪地吮吸着初春的气息。
盛开的不仅仅是梨花,偶尔能在路边看到一两棵紫薇树,密密的花儿开满了树枝,给春天又增添了一种新的颜色。
往年的这个时节,自然是踏春的好时机,城外效野,游人如炽,或有文人骚客踏春吟诗作对,或有娇艳女子提篮采花制香,也有知心好友一张毡毯一壶酒,纵情高歌欢声笑。但今年,却是看不到这样让人赏心悦目的景象,举目四望,满眼凄凉。
春雨如细丝,如牛毛,随风飘荡,纵然是春雨贵如油,但心境不同,感悟自就不同,落在身上,让人初时不觉,但渐渐的却钻透衣衫,浸骨透髓,使人平添无数的烦恼。
乡间田上,有一二乡民正冒着这细雨扶犁翻耕,本是农耕盛景,但落在人眼中,却是更添忧心,不为别的,只因为拉犁的不是牲畜,而是一些女人,青丝白头并肩躬腰屈膝,吃力地拉着犁具前行,扶犁的老头儿一边掌控着方向,一边还人腰间挂着的袋子里取出种子,丢洒到犁开的田垄之中。
上京城周边,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征召青壮入伍,说征召那是冠冕堂皇了,实则上就是强行拉人入伍,不再有什么独子不应征之说,但凡适龄之辈,统统得去官府报到,否则便会有衙役上门锁拿人。
这样的政策,自然招至民怨沸腾,老实的只能一边痛骂着一边去官府点卯,而机灵的胆子大的,干脆就漏夜逃亡而去。
但不管怎么样,都造就了一个后果,那就是偌大的区域之内,几乎不见青壮男人,入目之辈,尽是老弱妇孺稚子。
这样的境况,文福益见过,当年他随着皇帝闵若英远征潞州失败而归后,他在荆湖驻扎了一段时间,那时候的荆湖,大概就是这种景象,男人尽皆应征入伍,拿起刀枪保家卫国,老弱妇孺走上田间地头,甚至于抛头露面做起生意。
只是让他万万想不到的是,现在上京城区域之内也成了这般模样了。
局势的恶化让人始料不及,一夜之间,大楚的疆域便少了一半,这样的情形,文福益活了大半辈子,别说见过,就连听都没有听说过,但现在,却结结实实的出现在他的面前。
毫不夸张地说,大楚灭国之灾就在眼前,作为一名武将,文福益唯一要做的,便是死战到底。情形已经相当危急了,便连皇帝亲军火凤军的供应,都已经出现了困难,更遑论其它了。这一次他算是临危受命,前往津州接手宿迁的军务。津州现有本地郡兵五千人,但这些郡兵分驻津州各府县,以文福益的经验,这些人的战斗力可以用弱不禁风来怀疑,更多的时候,他们只能起到一个维持治安的作用,关键的是宿迁麾下的那两万西军主力,这是一支从来没有停止过打仗的部队。在安阳郡时,成年累月与秦人交锋,后来又调到荆湖,与齐人经年熬战,是楚国现在数得着的战斗力,这些年来,这支西军统统换上了明人制造的制式装备,因此不论是装备还是战斗力,文福益认为比起火凤军不会弱。
但他们的主将宿迁却不能让皇帝放心。宿迁本人的经历,也着实让人无法放心。此人在左立行麾下效过力,左立行稀里糊涂的死了,个中内情,难于明言。调往荆湖,又在程务本麾下效力,程务本又被皇帝弄死了。最后受卞无双和曾琳的双向节制,现在卞无双也差不多要完蛋了,而曾琳公然反叛了。
宿迁会怎么样?
这一次去津州,文福益不知道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宿迁会乖乖地交权吗?文福益不认为这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乱世来临,有兵就是草头王,朝廷许给宿迁的一个候爷,现在在宿迁眼中,只怕一文不值。
文福益决定来一个突然袭击。他只带了四名护卫与他一齐上路,当然,还有一名传旨的太监。他准备悄悄地进入津州城,在宿迁毫无准备的情况之下向他宣旨,要么奉旨回京去当他的候爷,要么便被他当场斩杀。
知道他此行的,除了皇帝和几位大佬,便只有内卫了。内卫在津州城内准备了一些力量,让他在进入宿迁的将军府时能够使用。
文福益不希望会是第二种情况,不论如何,宿迁也是国朝老将,为大楚征战了半辈子,如果能和平交权,便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了。
“统领,那位公公支持不住了。”一名护卫策马与文福益并肩而行,低声禀告道。
文福益回头瞅了一眼身后的那名传旨太监,大半天的飞奔,没有休息的他们实则都是疲累之极,只不过他与他的护卫们差不多都是习惯了这样的节奏,但很显然,这位来自宫中的传旨太监就没有这样的经历了,此刻脸色白中带青,只是在勉力支持罢了。
“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吃点东西,烧点热水。”文福益有些无奈地道,以他的原意,吃喝拉撒都是可以在马上解决的。
“文统领,前面有一个草棚子,似乎是早前的路边茶摊,不知有没有人经营着,就去哪里歇息片刻吧!”那传旨太监听说要休息,倒是一下子来了精神,极目远眺之后提议道。
“好!”文福益点了点头。
这的确是一个过去的茶水铺子,不过现在早就没有了人经营,四面空空落落,唯有四根柱子撑着一个顶蓬,现在便连顶蓬中间也破了一个大洞。让文福益意外的是,这个破败的棚子中,居然还有一些人正在内里休息。
棚子的外面停着几辆独轮车,上面装着一些农具家什或者干菜地瓜之类的果疏,文福益扫了一眼,与他一路所见的差不多,这几个也都是一些妇人,这倒让他放心不少。这几个女人看起来不是一处的,各自占了一小块地方,低着头不理会旁人。
倒是另一边的一个大概五十岁的老书生让文福益多看了几眼,此人面前燃着一堆火,火上架着一个铜壶,让文福益惊讶的是,铜壶之中装着的不是水,而是酒,此刻热气蒸腾,酒香四溢。而那老书生,一边往火里丢着枯草柴棒,一边还在摇头晃脑地吟诵。
看到文福益等人走进棚子,那老书生终于抬起头来,看着他们笑道:“晚来天欲雨,能饮一杯无?这位先生气宇轩昂,一看就不是寻常人等,何不过来共饮一杯?”
文福益心中略感诧异,大步走了过去,盘膝坐在了地上:“先生豪气,那就叼扰了。”
“相逢便是有缘,何来叼扰?”书生笑着从怀里掏出两个酒杯,提了壶将杯子倒满,递给了文福益一杯,“请。”
文福益举起杯子,却看着对方。
老书生一笑,举杯一饮而尽,文福益这才将杯中酒喝干,“我有位同伴,体质较弱,能否跟生请一杯酒?”
老书生抬头看了一眼文福益身后的那个传旨太监,眼中闪过一丝蔑视之色:“这位一看便是一位阴人,我的酒,可不会给这样的人喝。”
文福益目光骤凝,凝视着对面的老书生。就在这一瞬间,身后突然传来了惨叫之声,文福益猛然回头,看到了一幕让他大惊失色,原本几个畏畏缩缩地蹲在角落之中的妇人,此刻正利落地将短刃从他的几名侍卫身上拔出来,他与老书生对话,侍卫们也都簇拥在他的身后,丝毫没有注意那些乡间妇人。
“文统领,饮我一杯酒,送你上西天。”对面的老书生笑吟吟地道,竟然是好整以暇的又经自己倒了一杯酒,慢吞吞地送到唇边品尝着。
文福益大喝一声,一拳闪电般的向前击出,同时身子向后暴退。他心思敏捷,对方早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份,还这样胸有成竹,自然是有绝对的把握击杀自己。身为九级高手的他,这一下可是竭尽了全力,生死之间,这一拳当真是极有气象。
对面的书生脸色不变,长身而起,一手饮酒,一手挥拳迎击,两拳相交,文福益这一拳却似乎是击打在一团泥浆之间,进不得进,退不得退,居然被对手粘住了。
“宗师!”瞬息之间,文福益心如死灰,不待他作出第二反应,喝光了杯中的酒的老书生将酒杯揣进了怀里,另一只手如弹琵琶,在他身上闪电般的一掠而过。
嘿的一声,文福益只觉得全身的力气飞速地向外泄去,整个人无力地倒了下来。倒下去的同时,他也看到传旨太监被一个妇人一刀斩下了头颅,那颗惊骇失色的脑袋正好落在他的旁边。
另一名妇人面无表情地走了过来,看着倒在地上的文福益,毫不犹豫地挥刀便斩了下去。
茶棚子很快就人去屋空,只余下几具冰冷的尸体,这些尸体所有的财物都被抢光,连身上的人物都被剥得干净,像极了是一些无辜的行人被盗匪所趁。而那传旨太监怀中揣着的两份圣旨,被撕得粉碎丢在了地上,踏进了泥浆之中。
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师兄弟()
彭琰是津州最大的粮食商人,做这一行的,如果与官府没有良好的关系,是很难有好的发展的,更谈不上发大财了。而彭琰能成为津州粮价的主导者,自然得与津州的当权者有所勾结。
原本彭琰与津州郡守杨闯关系极好,杨闯被他用银子喂得饱饱的,自然是大开方便之门,他也赚得盆满钵满,特别是去冬之时楚国面临粮灾之时,他更是伙同杨闯盗取义仓之中的储备粮食,大发国难财,光是这一次,就赚足了他以前一年都难以赚到的利润。
但随着宿迁率军进入津州驻守之后,他的苦日子就来了。本想故技重施,重金贿赂宿迁来继续他的躺着赚钱的生涯,在他看来,来自安阳那种苦寒之地的将领,在他的金钱美女攻势之下,根本就不会有多少心志抵挡,还不是轻而易举的拿下?岂料一二再,再二三的想尽办法,甚至连郡守杨闯也赤膊上阵,对方依然是油盐不进。
这一下彭琰可是慌了神儿,要知道他挪用的义仓的粮食,到现在仍然没有补上,本来以为过了去年这个冬天,一旦明楚之间关系转好,他便可以从明国购入大量的陈粮来填补上这个空缺,但现在明楚关系不但没有缓和的迹象,紧张情势反而愈演愈烈,直至东部六郡,江南四郡纷纷宣布归附明朝,彭琰简直到了崩溃的边缘,挪用义仓之粮,一旦露馅,那是要抄家灭族的罪行。
本来如果宿迁不来的话,杨闯还可以帮他遮掩,可现在宿迁强势进入了津州,一抵达津州便接管了津州城的整个防务,更重要的是,宿迁这支军队的粮食供应,朝廷明旨指定由津州供应。
拿什么来供应,自然是这里的义仓储备。
可现在义仓之中有粮食么?答案当然是有,只是不多,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了。这点粮食如何供应宿迁两万大军?而且掌控了整个津州城防务的宿迁又岂不会检视义仓的粮食储备?
果然,宿迁入城之后不到十天,便在巡视之中发现了义仓的猫腻,如果不是杨闯也涉入其中,只怕当时彭琰就立即要去大牢之中过年了。虽然宿迁没有当场发作,也在杨闯的求情之下,给了彭琰一个月的时间,但彭琰却很清楚,当前的情形之下,他是无论如何也补不齐义仓的粮食的,不是他舍不得钱,而是现在他拿再多的钱,也买不来粮食。
绝望的他再等着宿迁最后的屠刀落下,现在他想跑也跑不了,宿迁派人盯着他呢,他的目标如此之大,现在津州城防都在宿迁手中,他想逃出城去,完全就是天方夜潭。
杨闯现在是自身难保,更别说保他了,像宿迁这样的军头,一旦发起横来,真是会不管三七二十一会下刀子的,粮食关系着他数万大军的稳定,他能不急眼儿吗?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正在彭琰绝望的时候,一个他曾经打过交道的明国商人突然找上了他,为了渡过眼前的难关,为了活命,现在彭琰有什么不敢干的?只要能弄到粮食应付过去宿迁,而粮食,现在好像也只有明人手中才有。
今天他再一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