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就会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生就会跑-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田径运动员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成绩也是逐步提高。

    在赵武阳眼里,从何俊开始跟他练田径以来,这些年成绩提升得已经算是非常快,但突然冒出这样的想法,这可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

    天赋,训练,时间都是摆在那里,不可能贸贸然说你想要达到就能达到。

    “师父,我没被打击到,但是我被刺激到了。”何俊抬起头看了眼室内馆二层上挂着的大屏幕,又看了一眼,场边的叶钦,转头很是认真地朝赵武阳道,“时不我待,4年以后的奥运会虽然是在燕京,但我更不知道那时候会怎么样。”

    2002年的世青赛,他没能达到参赛标准错过了,而到了2004年,能够达到参赛标准,但自己年龄上又超了。看着叶钦这样的小将成长起来,接连赢了他两次,这种感觉让何俊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他不像杨耀陈建他们已经达到了国内巅峰,在亚运会亚锦赛都有非常不错的表现,即便往后没有大赛成绩,似乎光靠着当前国内男子一二百米项目最顶级的选手,以后就能有个不错的出路。

    他训练很主动很努力,但是一道比赛,总觉得得差那么一点,就是卡在那里过不去。

    去年能够选入国家队男子4x100米接力项目毫无疑问是肯定了他的实力,但何俊自觉还是能够再往前进一步,不说自己想赢谁,但从那年的世少赛之后,国际赛场,国际田联大型的比赛,对他总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他感觉自己等不了,前面有人在跑,身后有人追了上来,四年之后,他还能不能有更好的状态和机会,他自己现在突然不那么有信心。

    “你这小子……”

    赵武阳看着何俊的神态,却是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起。

    他今年四十出头,和何俊的年龄相差不大,两人平常说是师徒,但其实朋友的关系多点。而且何俊又是一个有主见的,很多时候赵武阳都会绕着他转。

    似乎沉吟了好一会时间,场边工作人员都在提醒两人离场,赵武阳才幽幽地说道:“你现在已经练得够狠了,你再没命的练,身体扛不住,要受伤的。”

    听到这话,何俊反而笑了起来,站直了身体,习惯性地伸手搭在了赵武阳的肩膀上,嘿嘿笑道:“运动员嘛,哪个能不受伤呢,师父,让我试一次吧!还有半年的时间,拼一把看看。”

    “唉……”

    赵武阳感受着何俊搭在肩上的胳膊,无声地叹了口气,这是他带过最省心也最操心的运动员,他没有再说其他的话,无论结果怎么样,何俊的这份斗志,他都想让他保持下去。

    在离开赛场前,又看了场边一眼,叶钦,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少年,带给何俊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不是一般的强烈。

第一百六十二章 新模式开启() 
“我国田径运动几十年来都把训练工作放在最重要的首位,而竞赛则作为陪衬和配角忝列末席。长期以来基本很少有人研究训练与竞赛的关系,更不知道竞赛在成绩进步与项目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甚至有的运动员练了一辈子都弄不清楚训练的目的是比赛。

    打个比喻,就像农民种地,辛勤耕耘,有风调雨顺也有天灾人祸,但辛苦一年庄稼成熟了却不收割,或只收很少一部分其余弃之不顾,任其烂在地里。这种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做法年复一年,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耽误了许多运动员的青春年华。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所以,恳切建议从解放生产力的高度对待竞赛工作的变革与创新……”

    秀水二中校长办公室内,温同师看着手里的这份报告,又抬头望了眼前面会客沙发上,正老神在在泡着茶的聂方平,满脸疑惑地问道:“老聂,我的聂大教练,你这给我看的是什么报告?”

    聂方平慢悠悠地喝了口茶,砸吧了一嘴,才缓缓开口道:“前些天去临州参加全国室内锦标赛,盛海的一位教练给我看的,这是他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我对叶钦今后的训练重视起来。”

    “不是,老聂,我想知道的具体需要学校怎么配合你?”温同师皱着眉,指了指手上的报告,“我不是你们体育系统的人,你就简单点,说我能做点什么吧?”

    “这就是个练赛结合的训练模式。重点是将训练与比赛融为一体,视比赛为训练的特殊手段,运用比赛手段更好地发展运动员的多种竞技能力,提高专项负荷强度和技战术水平,改善参赛的心理稳定性。”

    聂方平放下手里的茶杯,身体靠在了沙发上,轻轻地吐了口气,“简单的说,就是让叶钦多参加比赛,成倍数的大幅度增加比赛次数,叶钦参加的比赛还是太少了。”

    从临州回来之后,聂方平看了孙潮生给他的这份报告,也认真思考了一遍孙潮生说的话。

    他已经在体育系统三十多年,虽然不过是一个体校的教练,但对于国内体育系统的很多问题,都已经了解得很是透彻。

    比如2002年孙潮生带着刘阳宇的参加国际室内田径赛,比赛的频率是,2月6日瑞典斯德哥尔摩,2月10日比利时根特,2月20日希腊雅典,2月24日法国列文。

    一个月内四场比赛,其中两场拿到了世界青年纪录,一场比赛判断失误抢跑退出。比完了国际室内田径赛之后,几乎又马不停蹄的回国参加全国田径大奖赛。

    如果在国内或别的一些短跑教练和运动员,可能90%以上会选择弃赛,理由非常“充分”,首先有破纪录提高成绩在前,已经可以交差或舒服一阵子了,“肌肉反应大”、“时间相隔太近、容易受伤”、“提高成绩后有些疲劳、需要调整休息、为亚运会做准备”等都是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种保守狭隘、眼光短浅、只盯住“鸡屁股上二两油”的小富即安思想,在参赛问题上顽固盘踞几十年,使不同年代的许多运动员失去了提高与进步的机会。

    像这一次参加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临州站的比赛,主要的起因是叶钦想要去比赛,理由自然是少年人那点小心思。

    可在叶钦男子400米和男子200米两场室内赛都取得不小的进步之后,聂方平发现自己的第一反应,同样是不想继续让叶钦去参赛。觉得应该适当的休息调整,理由同样有很多,这场室内赛本身不在他计划之内,有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平常应该继续注重基础训练,怕叶钦受伤,毕竟年龄小,还是个学生要兼顾下学业等等。

    这里面未尝他自身固有老观念在作祟。

    他觉得叶钦跳出了传统的体育系统,不用去承担大比赛压力和各种上级交代下来的任务,但同样也让叶钦过得太过于舒适了一些。

    现阶段叶钦是进行体育训练的时间还不算太久,个人的成长经历使得他在性格足够坚韧,训练也足够努力,但要是长久之后,安逸的时间久了,聂方平也不敢保证少年人会不会沾沾自得于现在的这点成绩,而丧失了继续前进的动力和目标。

    毕竟单纯的训练枯燥乏味,如果没有各种比赛的不断刺激,对于成长上来说是不利的。

    这也是近来和孙潮生简单一晤之后,内心有所触动,到底是不是应该调整叶钦的训练方向上所思考的问题。

    这种矛盾和纠结,是聂方平曾经所未曾遇到过的,他一方面想让叶钦能够有更长的时间进行基础训练,慢慢进行成长,但一方面也担心这样的方式会让叶钦的成长受到阻碍。

    至少到目前来说,他还没有看到叶钦的天赋上限,但并不能因为这个理由就不去注意,有些东西是需要防范于未然的。

    类比一个典型的情况,在青少年生长发育后,有一个时间段是个人身高成长得最快的阶段,这个时间往往只有一年或者半年,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就是那种看着突然5公分10公分迅猛窜上来的。

    这个时间家长或者青少年自身都没有意识到,或者如果抱着以后还会长的心态,而忽视了营养补充和体育锻炼,错过了最佳的生长发育期,等到后期骨骺线闭渐渐合,再想通过饮食锻炼去弥补,即便有效果,但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田径运动员的巅峰时间点普遍差不多也就是22…25岁左右(个别特殊的例外),而个人成长最快的阶段也是在十八九到二十一二上下。

    过了最快的成长阶段,并非说成绩就不再进步,但比起最好的成长阶段,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得到的效果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

    “这是好事啊!”温同师站起身,走到了聂方平前面的会客沙发上坐下,笑着问道,“既然多参加比赛能够提高叶钦的水平,那就去嘛,这不挺简单的事情吗?”

    “是挺简单的。”聂方平点头笑了笑,真说起来也确实不复杂。

    按时间算,叶钦能够在他手下继续接受训练的时间也就一年多点,既然可以采用新的训练模式来更好的成长,自然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今天既然已经将报告交给了温同师,他其实在心里差不多也定下了主意。

    “就是这以后比赛费用的支出或成为一个大的开销,甚至以后还有出过比赛,这个费用还是需要从学校这边走。”

    之前不论是叶钦去参加世少赛还是城运会,这部分费用都有人承担,但接下来的如果是大量参赛,归属的单位不一样,有些费用自然只能由秀水二中负责。

    叶钦现在运动员注册是在海西省,但不算体育系统内,即便地方上愿意承担一部分,在叶钦成绩没拿出足够耀眼的成绩前,也不会太多。而且,相互扯皮的事,还有收到一些不必要的限制,也是聂方平不愿意看到的。

    “老聂,你放手去做吧。”温同师这时候已经知道聂方平今天过来找他的来意了,要钱,但他并不反感,不以为意地笑道,“我们做了这么多,不可能会半途而废的,怎么也得把人培养出来!”

    “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那就这么定下了。”聂方平笑着站起身,准备出门离开办公室,刚走了两步,突然转身回头道:“如果以赛代练和边赛边练的模式真有效的话,嘿嘿,温校,说不定除了七月份的世青赛,秀水二中还能蹦出个去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呢。”

    “奥运会?”

    温同师长大了嘴巴,愣愣地看着出了门的聂方平,久久回不过神来。

第一百六十三章 奥运标准() 
……

    6月盛夏。

    新庄训练基地田径场内,叶钦俯身半蹲在跑道旁边,感受着胃部一次次的痉挛,接二连三地干呕了起来。

    “怎么样,没事了吧?”

    周斌看着叶钦几乎立足不稳定的模样,走了过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背部,轻声问道。

    “还……还好!”

    叶钦用带着湿漉漉汗味的手臂轻轻抹了一把嘴角,缓缓地站起身,接连完成了好几组的速耐训练和起跑训练,这个时候明显让身体出现了过激的自然保护反应。

    周斌看着叶钦的神色,眼角微微抽搐了一下,转而朝一旁的聂方平道,“聂教练,这个训练强度有些大了吧?要不减轻一点训练,这不下个月就比赛了,应该给身体缓缓了。”

    从5月份下半旬全国田径锦标赛结束之后,叶钦又再次回到了新庄训练基地,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世青赛备战训练。

    这一个半月里,周斌几次来田径场,看到叶钦的训练量几乎都有些咋舌,而且很多训练习惯完全是颠倒着打乱来的。

    “还不能松懈。”聂方平直接走到了叶钦面前,摇了摇头,从确定了以赛代练和边赛边练的训练模式之后,叶钦的训练状态和效果都很理想。

    4月18日,南宁田径大奖赛。

    男子200米,20秒78;男子400米,46秒66;

    4月23日,桂林田径大奖赛。

    男子200米,20秒72;男子400米,46秒43;

    5月23日,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

    男子200米,20秒69;男子400米,46秒21。

    从三次比赛的成绩上来看,基本上叶钦一直处于明显的上升和进步,而且不是一个单项,也不是有起有落,而是一直在上升。

    这对于运动员的状态提升和稳定,明显是非常的有效果。

    唯一让人感觉到有些不太合适的地方,就是看着叶钦的体能似乎有些跟不上。

    每次比赛叶钦都要跑两个项目,3场比赛其实就相当于6场,再加上预赛决赛,这个强度已经是很密集了,而且男子200米和男子400米项目对于体能的消耗和要求,比起百米或者110米栏这类项目,几乎可以说压力是成倍的增加,对于身体体能的要求更为苛刻。

    叶钦在此前的一年时间里,整整一年也不过就是比了三场正规的比赛,而现在不过是半年的时间,已经超过了去年一年的比赛数量。

    在以赛代练的模式里,顶尖的职业运动员,一年参加正规大赛基本上都是在15场到20场这样,叶钦现在的比赛强度虽然还有不如,但两个项目一起参加,其实已经达到了职业运动员的一半。

    而且回到新庄训练基地之后,尽管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已经过去了一周多的时间,但叶钦并没有完全恢复过来。

    其实聂方平知道,虽然突然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参加了三场大赛,对于叶钦的体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但最大的考验其实并非来自于这里。

    而是训练安排、手段选择、技术改进和具体要求上,完全打破了他一年多以来熟悉的模式和方法,给机体(肌肉、神经系统、素质、能力、技术等)以新的刺激,使得叶钦跑的技术、力量和其他体能方面都有很大变化。

    “现在离世青赛也就一个月的时间,我的训练计划还有二十天时间。”看到周斌扶着叶钦走了过来,聂方平朝对方解释了一句。

    从和温同师确定了以赛代练的训练模式之后,4月份和5月的三场比赛,就被聂方平纳入到训练体系中来,进行了一次为期百天的训练计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