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坚信自己的酒楼,会随着名声的传播出去,生意越来越好。毕竞他有着远超大唐一千多年的美食,根本就不用担心,吸引不了顾客的光临。
“卢国公程知节二公子程处亮,恭喜大唐大酒楼开业大喜,财源广进。”就在饭时将到,唐仁礼感到失落之时,突然传来了唱名的声音。
“什么?卢国公的二公子,来贺喜了。”唐仁礼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魏国公尚书左仆射二公子房遗爱,恭贺大唐大酒楼开业大喜,生意兴隆。”
刚唱完了卢国公的二公子,没过上几分钟,又开始唱魏国公的二公子。除了周星星保持着镇定之外,许多人都不淡定了。
“长乐公主李丽质,携晋王李治,恭贺大唐大酒楼开业大喜,财源广进。”
随着长乐公主的到来,冬文武百官的公子纨绔们,纷纷带人涌入安民坊。
周星星虽然心里高兴,却也知道这些人,之所以来这里,并不是冲着他这个老板来的,而是因为长安公主和晋王李治。
来的人中,除了认识长乐公主外,周星星是一个都不认识,原本指望着长乐公主,作一个中间人,为自己介绍一下这些大有来头的人物,不管他们是冲着谁来的,但是人家既然是来为你庆贺的。你却不认识人家,这多不好意思呢!
可长乐公主进入酒楼后,马上便被酒楼内张帖的诗词所吸引。
李丽质在诗词上有很精深的造诣,尤其擅长丹青之术。
琴,棋,书,画,本就是密不可分的关系,长乐公主擅长丹青绘画之术,书法的功底也是相当不错的,弹琴下棋样样精通,因此受到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宠爱。
对于诗词,这不是一个藏在深宫中长大的小女孩,所能够精通的,因为好的诗词,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而这些恰恰是长乐公主是缺少的。
来的大多都是大唐开国功臣的官二代,而大唐的开国功臣们,大多数都是世家门阀,世家门阀有一个共同的优点,他们都是饱读诗书的文化人。
虽然没有人要求他们应该会写诗词,但签赏诗词的能力,却是基本都不缺的,既便是程咬金这样的大老粗,也会用斧头架在儿子的脖子上,强迫他们接受文化的熏陶,用程咬金的话说就是,老子可以没文化,但老子的儿子,一定要有文化。
贴在酒楼内的诗词,在后世中教科书上出现的诗词,是流传了千百年的经典诗词,出现在这个李白和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尚未出现的大唐贞观七年,足以让所有识字的人,从心里产生一种膜拜感。
“天啦!这么你难得一见的好诗词,我居然从未听人传诵过,难道是我孤陋寡闻吗?”无数人产生了这样的惊叹。
前来恭贺大唐大酒楼开业的人,越来越多,唐仁礼也罢,许铁虎等长安五虎也罢,所有人都已经被一个又一个,身份显赫的来客,给震惊的麻木了。
“越王李泰,恭贺大唐大酒楼开业大喜,并祝生意兴隆。”
“大唐太子李承乾,恭贺大唐大酒楼开业大喜。财源滚滚。”
太子李承乾和第弟李泰,几乎是同时到达大唐大酒楼。
“太子大哥亲自来了吗?臣弟还以为父皇只是让我来看看,早知道太子大哥亲自来了,我就不来了,省得这么辛苦。”李泰笑着和太子李承乾打着招呼说道。
“二弟!你这身体,就应该多出来走动走动,父皇大概也是想帮你出出汗,减减肥。”太子李承乾笑着说道,脸上表现出一脸的关心。
两人一脸的兄友弟恭的样子,两手紧握在一起,走进了酒楼内。
“草民周星星拜见太子殿下,拜见越王殿下。”周星星忙对太子李承乾和李泰行礼道。酒楼内的人,见太子李承乾亲自到场,都忙着向太子李承乾行君臣之礼。
作为一国储君,在很多时候,代表的就是朝廷和皇帝。在皇帝离京时,通常都是由太子监国的,所以,百官见了太子,也是要行君臣之礼的。
“大家都免礼,本太子也是和大家一样,前来恭贺大唐大酒楼开业的,早就听陛下和房大人说过,大唐大酒楼的老板周星星,厨艺比宫里的御厨还要好很多。今日大唐大酒楼开业,想必不会令大家失望。”太子李承乾说道。
“大家都知道,陛下和皇后有意收下,大唐大酒楼的老板周星星为义子,虽然因为大臣们的反对,被搁置了下来,但本王今天在这里放下话来,这个兄弟本王认定了,以后谁要是欺负了周星星,在大唐大酒楼内闹事,发酒疯,瞧不起周星星,便是和越王府过不去。”李泰在太子李承乾说完之后,紧接着也说道。
在场的官二代们鸦雀无声,太子李承乾的脸色有些变了变,随即又恢复了正常。
“越王所说的话,也是本太子要说的。”太子李承乾也跟着说道。
周星星是心里一阵郁闷,这大哥,二哥斗法,你们别把我转进去了。我不过就是想在大唐混口饭吃而已,我特么容易吗?
第三十章:盛况空前()
“太子殿下和越王亲临,大唐大酒楼倍感荣幸,饭时己到,还请两位入席,酒莱马上就上来了,相信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周星星忙上前说道。
早点坐下来,大家平安无事最好,再让这二位亲兄弟陷下去,谁知道会弄出什么后果呢?周星星可不敢掺和进去。
太子李承乾当然是安排在前面,最好的位置了,再怎么说,人家也还是在位的太子。
越王李泰,也在太子李承乾左边稍次的位子,长乐公主自然是坐在,才七岁的晋王李治的身边了。
这一桌四人,都是长孙皇后的儿女,本该是十分和睦的兄妹关系。但李泰深受李世民宠爱,对太子李承乾这个哥哥,便有些不太服气,或许这个时候,他还没有想要谋夺太子之位的心思,但他自觉才华横溢,无人可比。
更是对太子李承乾的一些阳奉阴违的做法所不齿,要不是文华馆内的一些名士劝阻,他恐怕早就跑去向父皇李世民,揭发太子李承乾的种种丑闻了。
酒莱开始陆陆续续的上桌,莱的香味扑鼻而来,虽然还没有吃进嘴里,但仅凭这些菜的卖相,便让人有垂延欲滴之感,各种吞咽口水的声音,此起彼伏,最先有这种行为的人,还感觉到很羞耻,但在发现大家都是这样的情况之后,心里总算找到了平衡。
为了分散注意力,很多人又开始欣赏起了,酒楼中或贴在墙上,或挂于厅中的诗词。
李泰自然也发现了这一些,他一脸激动的站了起来,一首又一首诗词看了下去,越看越震惊。
杨心如自小琴棋书画俱佳,尤其擅长于丹青绘画,既便是在长安的上流圈内,也有着一定的名气。
至于杨心如这样一位才女,为什么还会落入周星星的手中,这只能说是周星星的人品太好了。
杨心如自小就与,同是朝中大臣的司农寺卿之子,李世昌有着婚约,两家本己打算年底完婚的,却不料杨家突然遭了大难。
尽管李世昌对杨心如十分的喜欢,但他的父亲司农寺卿急着避嫌,撇清关系都来不及,哪里还会同意儿子去救杨家。
杨家虽然也是世家门阀,但因为隋朝灭于李唐的关系,对于反叛朝廷的罪名,尤其的敏感。
李世民显然也知道,世家门阀轻易不能碰,对于太仆寺卿的反叛案,也只降罪于杨心如一家,并没有株连其它的杨氏族人。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周星星捡了个大漏,将杨心如要了过来。
杨心如到了大酒楼之后,她发现周星星这个主人,对待他们这些变身为奴的人,没有丝毫高高在上的样子。
由于这些奴婢们,大多都是杨府的旧人,周星星甚至直接让杨心如来管理这些人,有什么事也是向杨心如交待一下,就不管了。
杨心如本来以为,贬身为奴之后,会过的十分的凄惨,早已萌生了随时自杀的想法。
尽管现在周星星让她上台唱曲,但杨心如也不在有什么抱怨了,能够有这样的待遇足矣,而周星星展露出来的才华,更是让杨心如心折。
杨心如细心的为每一首诗词,都配了一副简单的画,这让周星星曾经当面夸赞过她,有了杨心如配上了画的衬托,这些诗词的意境无形之中更加拔高了不少。
酒莱终于上齐了,一盘又一盘精致的菜肴,端上了酒桌,在这个时代,中原民族还在习惯于盘腿而坐,胡床也还只是在富贵之家开始流行起来,饮食也基本上处于分餐而食。
但周星星的这一间大唐大酒楼,都大胆的釆用了八仙桌,八仙凳,以及同桌而食的做法。
长乐公主大概是唯一见怪不怪的人了,因为她早已在周星星的刘氏包子铺中,见识过了。
可来的这些客人,却感到很稀奇,虽然此时的胡凳,也己经传入了大唐,但在正式场合上吃饭喝酒,这种八仙桌和八仙凳的形势,还真是头一回。
不过大家坐在上面,觉得还挺舒服,心里面便开始想着,回去之后是不是也让木工来照做一套,八仙桌和八仙凳,用来喝酒吃饭。
为了大唐大酒楼的开业,周星星早已准备了很久。羊内泡馍虽然有了一定的名气,却并不适合在酒席中上桌,他的主打便是炒莱。
炒莱作为一种技艺,在大唐还没有出现过,而在炒莱中,即便是一道炒蔬莱,也令食客们味口大开。
周星星用炒莱的方法,做了一道爆炒羊肉,一道爆炒鸡珍,一道爆炒大肠,一道爆炒时蔬,另外做了一道葫芦鸡,一道奶香锅子鱼,一道氽双脆,一道三皮丝,整整八道莱,外加各式点心。
酒是经过了蒸馏的高度白酒,考虑到唐人好酒,也为了成本考虑,周星星没有敢蒸馏大高度的酒,大概为三十几度左右。
三十多度的蒸馏酒,口感顺滑,关键是没那么快就醉了,是这个时代的人,容易接受的度数。即便是在后世,喜欢喝二锅头这类高度酒的人,也并不是很多。
还有一个也是条件所限,越是高度的酒,对于蒸馏器的要求也更高,这也是周星星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但少量的蒸馏一些高度酒,他还是可以做到的。
洒足饭饱之后,周星星安排的歌舞表演也开始上场了。
开场曲目,自然是那首己经开始在上流社会中传诵的,周星星专为长乐公主所作的诗。
此女只应天上有,
人间难得几回闻。
云想衣裳花想容,
天生丽质露华容。
若非成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
杨心如弹奏出的古筝悦耳动听,有如泉水叮咚。而伴舞也是动人之极,周星星在观看歌妓排练歌舞时,大胆的加入了后世中的舞蹈艺术,让伴舞更加显的有如仙境。
周星星让人准备了大量的滚水,在表演时,从幕后用大扇子将燕汽的烟雾,导入舞台后,形成了有如仙气的轻烟,又用皂角捣碎,让人吹出一个个的气泡。飘在了舞台上,以此来收到强烈的视觉效果。
第三十一章:兄弟之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当苏东坡的这一首经典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曲,经由杨心如弹奏着唱出来时,全部的客人都陷入了沉醉之中,这首词的意境太令人惊叹了。
“千古风流人物,周郎值此一赞,一时多少豪杰,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我辈不如啊!”越王李泰激动的站了起来说道。
“好词,唱的也好,打赏一百两纹银。不打赏实在难以表明本王的激动之情。”李泰大声的说道。
李泰从小攻读诗书,对各种历史典籍都很有研究,对于三国的周喻,以及赤壁之战,当然是非常熟悉的了,这首词写到了他的内心深处去了,他对周瑜非常的佩服和同情。
“打赏,本少爷打赏纹银二十两。”
“打赏,……”
…………
在李泰的带动下,许多人纷纷开始打赏,但却没有人敢超过李泰的一百两,大多都是打赏十两到五十两之间。
“的确是好词,唱的也好,本太子打赏一百两黄金”太子李承乾站了起来大声说道。
眼见李泰出尽了风头,身为太子兼大哥的李承乾,当然不能忍受了。
李泰看了看太子李承乾说道:“还是太子大哥豪气啊!二弟的文华馆里,养着那么多的人,手上还真的是不富裕。”
太子李承乾心里有火,却又发不出来,论文采,自己的确不能和这位二弟比。但自己是大哥,这就是自己的优势,自己绝不能犯错,否则就是给了二弟机会。
想通了的太子李承乾笑了起来,对李泰说道:“二弟,要是文华馆里闲人太多,不如就放几个走了算了,那些人里,恐怕也找不出几个,能够写出浪花涛尽英雄,这样优美诗词的的人物来吧?”
李泰郁闷无比,太子这句话,可以说是戳中了李泰的软肋,尽管文华馆办得有声有色,深受父皇的赞誉,但李泰也不得不承认,里面沽名钓誉者居多,真正文采出众不凡的,还真是挑不出几个来。
其实文华馆初设,前来投奔的文人仕子,基本上都是一些郁郁不得志的人,眼高于顶,却才气平凡,这让李泰觉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唐太宗李世民自然心里很明白,但却因为对李泰这个儿子,太过于宠爱,加上此时你太害怕。加上李泰此时还比较年幼,便没有过多的干涉。
“周兄弟,这位唱曲的歌妓,本王甚是喜爱,不知能否让本王带回宫中,以图可以随时欣赏到优美动听的曲子。”李泰对周星星说道。
此时的杨心如还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