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清楚具体的受害人数了吗?”瞅了眼名录概要上的内容,李元吉似是发现了一些小问题。
“回避下,基本上已经查清楚了。”张行成回应道。
“查案怎能用基本来形容?清楚就是清楚,不清楚就是不清楚!”李元吉面色严谨的训斥了句,倒不是觉得这件案子有什么冤情,“继续查,这三十余人人人手中皆沾了人命,受害人怎么可能只有三十余人?朕知道这件案子有些难办,但即使再难,也要想办法搞清楚一切状况,否则一旦这些人被处斩,那些没被招出来的受害人,岂不要成为孤魂野鬼?”
这么大一个团伙,拥有如此精明的犯案头脑,侦查与反侦察意识如此的强烈,难道受害人仅仅只与他们的团伙成员人数相等吗?
虽然的确有这种可能,但李元吉却觉得不怎么相信。
根据口供,他们选择的目标都是有选择的,第一,性格跋扈,喜在外浪荡的小富人家子弟。第二,不对对方家族长子长孙,或重要族人下手。第三,每次犯案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盯梢侦查,甚至连逃跑的路线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并且进行踩点。
这是这帮人可以活到今天的主要原因。
小富人家,什么是小富?村里的地主,县里的落魄贵族,这些人往往在官场上没有什么太多的人脉,只要他们能够收拾好尾巴,案发的可能性并不大,加上受害人的性格行为问题,即便是失踪,也几乎有很大的可能被认为是跑路了。
当然,这伙人很聪明,聪明到竟然找了几个女人一起入伙,而根据他们的供述,其手段跟仙人跳差不太多,这也让对方家族更加深信不疑的确定了他们的后代不是被杀死了,而是跑路了。
这时候别说是报官,只要人家不报官就算好的了。
而且遇到一些真正无权无势的小富人家的时候,他们甚至还会上门索要赔偿,不过这只是少数情况。
而小富人家的资本跟那些大户比起来本就不算什么,这些不争气的子弟,身上又能有多少钱?
即便是杀死,将其身上扒个干干净净,能够拿到手的又有多少?
要想维持一个三十余人的团伙,又需要多少的钱粮?
这帮人决不能以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去看待,毕竟过的是刀口上舔血的日子,谁还会委屈了自己?
仅仅只凭这三十余个受害人,是远远无法支撑他们这么久的。
李元吉不是觉得他们不该杀,而是再杀之前,要让更多的案子浮出水面,让更多尚在阴霾之下的亡魂重见天日。
继续看下去,名单上的人很复杂,各种各样的人群都有。
有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在多年的积累之后,终于爆发了出来,然后奋起杀人的。
有因为失手而杀人的,总之,后面的这些人比起那个团伙来说,其无论是作案手段还是头脑来说,都只能算是小儿科。
李元吉只是在一些自己认为有疑点的人名上画了个圈,示意刑部继续深查一遍。
虽然制度已经有了,可一些相关的规范还是很难一步到位,毕竟不是专业的律师,这年头也没有什么疑罪从无的法律规定。
至于那些疑罪从无还是从有,完全看皇帝个人的心情,皇帝说有就是有,皇帝说无就是无。
不过在第三阶段的名单中,李元吉却是看到了一个老熟人。
侯君集。
罪名很明显,霍乱军纪,违抗军令。
刑部的无罪辩护司已经放弃了对其的辩护,犯了军规往往更简单,也更直接,根本没有什么辩护的理由。
侯君集是一部主帅,命令是他下的,抢夺最多的也是他,这还怎么辩护?有人怂恿?可你身为主帅,能被人怂恿,你的智商哪去了?
加上案子本身涉及军方,所以刑部那边也没打算过多的深入,只是就几个违反军规的条例列举了出来,并且将证据摆了出来。
意思就是说,刑部不过份的去做有罪诉讼,也不会去做无罪辩护,有能耐你们军方自己去让皇上将侯君集的名字从这里拿出来,俺们只负责实事求是,把现有的资料给递上去,其他的与俺们无关。
关于侯君集一事,李元吉并没有按照规定的流程去走。
毕竟侯君集是大唐的一名战将,虽然个人人品和风纪有很大的问题,可毕竟是对大唐有着巨大的功劳。
所以在此之前,李元吉已经进行了两次的批阅,结果全部是斩,而如今到了第三次,李元吉依旧有些犹豫不决。
一方面,他不想就这么杀掉一个对大唐有功的人,而他的所作所为,无非也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念。
可另一方面,不杀侯君集,对军规,对其他的军人没办法交代,军规是用来约束所有军人的,而不是只用来约束基层军人的,倘若侯君集不死,其他将军也有样学样,自己该怎么办?军队又该怎么办?
李元吉很纠结,也很犹豫。
这三个阶段,并不是真正定下侯君集生死的流程,虽然是将他与死囚放在一起的。
可实际上这三个阶段,只是让李元吉下定一个决心,看到底要不要将他放在死囚的名单上,倘若这次自己也签下了准字,那么接下来,将会进行新一轮的死囚流程,先由皇帝审核第一遍,在拿到内阁审核第二遍,皇帝审核第三遍,然后秋后问斩。
普通的死囚这一套流程只需要一年,但李元吉却给了侯君集两年的时间,一共六次的机会。
李元吉曾经试图说服自己,可到头来还是失败了。
不杀侯君集并不难,将他流放,永不录用便是了。
可一方面是他在历史上曾经说出的那些话,不管是牢骚也好,真心话也罢,对于皇帝而言,这种言论是无法忽视的。
李元吉不想养第二个长孙无忌出来,事实上,侯君集与长孙无忌相比,侯君集对于朝廷的威胁性显然更大一些。
他懂兵,他知兵,他可以用抢夺来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以及士气,虽然最终的结果不可能会成功,可真若是让他造反了,大唐又将损失多少?
作为一个君主,志向远大,远远不如懂的平衡各方势力更有用一些。
多希望侯君集能像程知节,或是房玄龄那般懂事机智啊,若是那样的话,朕现在也就不必因为这些去头疼了。
杀?不杀?
这是个两难的抉择,但李元吉更倾向于杀这一边。
想了许久,李元吉还是下不去这个决心,一但自己签了准,接下来就要正式的走流程了,即便是拿到内阁,也未必会有人敢去反驳。
“这事先等一等,朕去见一见他再做决定!”
第四三二章:可惜你明悟的太晚了()
大理寺大牢外,瞧着这座稍显陈旧的地方,李元吉的心中多少有些感慨。
他倒是希望这里可以一直这么陈旧下去,甚至有朝一日可以被推倒。
不是为了重建,而是不需要再用到这个地方。
大理寺主要负责审讯案件,唐代规定,凡遇重大案件,须由大理寺卿,刑部尚书或侍郎,同御史中丞会审,即三司使,也就是常说的三司会审。
而普通的案件,多数是交由大理寺审讯,然后递交刑部审批,通过后则颁布通告,如遇死囚,也需要有三司会审,然后交由皇帝处置。
但因为种种原因,以及一些历史因素,所以在三司会审中,这个职责以及理解,划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
这也就导致了有两个大牢,即刑部大牢和大理寺大牢,而通常情况下,大理寺大牢只收押一些重要人物以及皇亲国戚,其余的罪犯则关押在刑部大牢。
侯君集这事说小不小,说大好像还真有那么一点大,重要的是皇帝很生气。
所以,在皇帝真正的决定之前,三司是不可能做出任何举动的。
而侯君集也被关在这里近乎一年的时间,但凡是大牢,条件就不可能好到哪去,即便是大理寺这种地方。
或许比其他地方的大牢会稍稍好一些,可那也是有限的。
关押侯君集的牢房自然不是普通的牢房,里面被打扫的干干净净的,甚至还摆上了一张书桌,干净舒适的床铺,甚至天好的时候,还能让狱卒将被褥搬出去晒晒。
可大牢毕竟是大牢,里面终究还是有些阴暗潮湿,一股子霉味扑面而来,空气中甚至带着一些其他肮脏的味道,异常难闻。
大牢内没有任何的窗子,唯一用来通风的,就是那道正门,白天的时候,大门会被打开,到了夜间则会关上。
即便是有一整天的通风时间,可对于诺大的大牢而言,还是显得稍有些微不足道。
此时的侯君集,早已没了往日的威风,整个人显得稍有些精神不振,但熟悉他的人,看到他这一刻的身影,却会不由得为之一振。
即便是早已做好准备的李元吉,也还是被吓了一跳。
如果说以前的侯君集给他的是一种放荡不羁的感觉,那么现在的侯君集,虽然稍显萎靡,可直观感觉却只有一个字,稳!
这个稳有可能是发自内心的稳,或许是在这里面待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让他看透了很多东西,透发出一种由内而外的改变。
也有可能这一切都只是一种假象,一个为了能让他脱罪的假象。
可不论结果如何,既然来了这里,李元吉的心里其实就已经是做好了决定的,绝不会因为某些情况而去改变什么。
当然,如果侯君集的这些改变是真的,对于自己,对于大唐而言,自然是大好事一件。
可若是假的,后果不堪设想,李元吉觉得自己不能去冒这个险,不是因为自己怕事,怕被人推翻,而是一旦自己被欺骗,到时候受伤的将会是无数的大唐百姓。
“罪臣侯君集,参见陛下!”见到了李元吉的身影,侯君集先是猛的颤了下,尔后连忙站起来,一副罪臣的姿态朝见着。
“爱卿免礼!”李元吉淡然的回应道,内心虽有波澜,可这却代表不了什么,决心以下,该有的阿谀奉承还是要有的,不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朕来看看你,说来爱卿在这里也待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了,朕还从未来看过爱卿……”
“其实陛下能想起这世上还有罪臣这么一个人,罪臣就觉得很高兴了,至于其他的,罪臣不敢奢望。”侯君集略显苦涩的笑了笑,语气中稍显有些后悔之意。
“爱卿曾为大唐立下过汗马功劳,朕又怎会忘了爱卿呢?哎……”李元吉无奈的叹了口气,不是因为心中对侯君集的那点直观印象而不想来,只是人非圣贤孰能无情?
皇帝也是人,皇帝也有自己的情感,就好比现在,如果不是在来之前,心中就已经做下了决定,看到此刻侯君集的这幅模样,自己一定不会处决他的,哪怕他违反了军纪,违抗了军令,带坏了唐军的风气,甚至有在大唐的根基上埋下蛀虫的这种行为之下,李元吉也要想办法留他一命。
侯君集没才能吗?
有!
如果没有才能,历史上李世民又怎么会让他去跟着李靖学习兵法?
如果没有才能,自己登顶之后,又怎会收留,并重用侯君集这个从一开始就跟随李世民的将军?
侯君集很有才能,这一点李元吉觉得自己不需要去怀疑,甚至他的才能,仅次于同时期的李靖、李勣、屈突通三人之下。
侯君集的早年经历让他拥有了如今的成就,可同样的,害他落入今天这一步的,也同样是他早年的那些经历以及养成的习惯。
早年的侯君集是个什么模样的?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个什么都不会,却又总喜欢吹牛皮装b的那种人,这种人恨不得自己走到什么地方,都有一大堆的簇拥,成片成片的好话奉承着,数之不尽的美女伺候着。
这样的人最终只有三种结果,一个是没能遇到对的人,直接就被人给拍死了,或者被自己的长辈给拉了回去。另一个就是遇到了对的人,而且对他有足够的耐心,然后逐渐的成才,发展起来。最后一种则是与第二种一样,但是却因为得势之后不懂得充实自我,不懂得收敛,于是就成了侯君集这种类型的。
军队是个大熔炉,无论是古代还是后世。
可却没能将侯君集这块璞玉给雕琢好,让人甚是惋惜。
“陛下能记的罪臣,罪臣就已经很高兴了,只是罪臣自己做下的孽,就应当由罪臣自己来承担后果。”侯君集似是看开了这一切,整个人似乎也放松了很多,继续说道:“臣知将死,但也不想让无辜的人被罪臣所波及到,前些日子房相前来看望罪臣,其实罪臣根本没有请房相为罪臣求情。罪臣以前得罪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到了如今这一步,竟想不起该向谁去求助,唯一的一个能为罪臣求情的人,罪臣却是无颜去见他……”
侯君集吧嗒吧嗒的说了一大堆,也直接的说明了他并没有找房玄龄为他求情,直接原因就是侯君集并不觉得他与房玄龄的交情足以让他为自己去冒险。
而房玄龄被罢免吏部尚书的消息传到了这里,侯君集自然能够明白他被罢免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时间太过巧合,能让皇帝罢免了房玄龄的,绝对不会是什么小事情。
刚被关进来的时候,侯君集的确很是不满,牢骚不断,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人情的冷漠,侯君集开始研究起了以前和现在的唐军军规。
是的,一个将军,竟然不知道所有的军规,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就是匪夷所思的成为了将军。
等他将这两套略有不同的军规研究透彻之后才发现,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身份问题,李元吉要故意针对自己,而是以前李世民对自己太过放纵了一些,所以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如果以前李世民也能以军规来约束自己,在自己还是个小人物的时候,怕是早就改掉了这些让自己送掉性命的坏习惯。
也就是在进来半年以后,侯君集才彻底的醒悟,并且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他甚至已经准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