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前些日子,将段纶派去洛州之后,灵州总管的职位交给了李靖,而宗室李道宗则被调回了长安,任雍州刺史。

    而前任雍州刺史,现如今正在牢房里呢。

    李元吉也没有想到,高士廉竟然会如此的硬气,自己率军北上之后,李世民竟然为其平反了。

    长孙无忌被秘密安排在身边,而高士廉则大摇大摆的官复原职,继续担任雍州刺史。

    以前总想搞死高士廉,但没有合适的机会,现在机会来了,也调了个能信任的宗室回来,但却没想到,这才没几天的时间,就出现了如此严重的问题。

    对李道宗发火或许并不公平,因为到今日为止,他接手雍州刺史这一职位还不足半个月,很多方面都还没有熟悉,连下面的官员,也仅仅只是停留在名册上的了解。

    “这事臣已经派人去具体的了解情况了,目前传来的消息是,李河村的大地主钟家将灞水拦下用于灌溉,导致下游数百村落无水可用,良田已有旱死迹象。张桥村里正张财旺带人前去讨要说法,结果路上加入的百姓越来越多,等他们到了李河村,已有数千人之多,后续还有更多的百姓正源源不断赶来。至于双方是如何打起来的,暂时还不清楚。”李道宗心中暗暗的倒着苦水,可却没有办法。

    如今大旱,各地都是一样的情况,他们这里好歹还紧邻着灞水以及渭水,虽说依旧很旱,但不至于颗粒无收,其他的地方要更惨。

    但下面地主拦水灌溉而引发的械斗,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发生的也不是一次两次。

    以往的时候,官府只是负责出面调停,双方商议出个满意的结果。

    “死了多少人?”李元吉面色铁青的问着。

    械斗,并不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轰动是因为死了人。

    在这个以人口为政绩的年代,非正常死亡,对各地官员来说,绝对是黑历史,甚至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前途。

    而这么大的事,他们想瞒也瞒不住,只能上报到县里,县里在上报雍州府,刚刚上任不久的李道宗,自然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也就立即到太平坊找到了正在看小品的李元吉,汇报了此事。

    “目前报上来的是十一个,具体的数字还需要去核查!”李道宗小心翼翼的说着,打仗死了十一个人那是小事,但械斗死了十一个,这事不比天塌下来要小多少。

    “陛下,这个李河村钟家我好像有些印象,如果没记错的话……”一直跟在身旁的罗尘努力的回忆着,有八分肯定的开口道。

    “说!”

    “诺!小的日前流浪的时候,曾遇到过钟家一个叫钟鸣的公子,此人阳气不正,但却心狠手辣,且为人颇为阴毒,曾将少女推入河中,再将其救起,然后……”罗尘没敢继续说下去,结果是什么不用想也知道。

    见李元吉等人看自己的目光有些异样,吓的罗尘连忙解释道:“当时不是流浪嘛,没地方住,就只能找个靠水的草丛里先住着,刚好看到这一幕,不过小的当时也没敢发声,不然估计小的早就成那河里的一具浮尸了。”

    “查!”李元吉朝着门外吩咐了句,门外似是长了眼睛似的,直接应了一声,然后便传出人员走动的声音。

    “至于耆老……”说到这里,李元吉有些犹豫。

    耆老是指六七十岁以上的老者,到了这个年纪,有资格被提名选拔,担任各乡的长官。

    唐律规定,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四邻为保,分设里正,耆老,邻长,保长。

    这是唐代基层的政府机构,但考虑到耆老多为年纪长者,所以实际的作用是承担各里之间的协调工作,真正负责的是里正以及上面的县。

    “让他回家好好养老去吧!”免职,这是最轻的结果。

    耆老身边是配备有杂役的,自己走不动,还有杂役可以使唤,可这么大的事,相距那么远的距离,竟然没有提前派杂役前去报信,直接责任肯定是有的。

    “陛下,这事怕是不好处理!”李元吉处理的方式没有问题,但却选择了最轻,也是最无关紧要的一面,真正的核心却没有提道,李道宗不禁提醒道。

    或许是缺乏对基层的直观认识,所以李元吉会不清楚这其中的关系网,李道宗继续提醒着:“地主有地主的关系网,百姓有百姓的关系网,因争水一事械斗,朝廷若是处理不好,反而会导致双方均不满,若是放在平常时候,这事就足够让人头疼,而现在,无论哪一个群体不满,都足够令朝廷头疼的……”

第二五一章:难办也要办() 
这事不好处理,所以朝廷设立了耆老制度。

    挑选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耆老,各村之间遇到矛盾的时候,由耆老出面负责协调。

    这一制度在过往的时候很好的帮助朝廷解决了这些难题,朝廷的行政命令也能轻易的下到各村。

    但是现在,恰逢大旱,又遇地主恶霸拦断灞水,导致下游彻底无水可用。

    而耆老没能在第一时间出面协调,或者是根本就没有协调的能力,也就有了现如今这个结果。

    倒不是耆老制度的没落,而是天灾,双方地位不对等,导致耆老无从下手。

    “皇兄可有办法解决?”对此,李元吉也甚感头疼的问着李道宗。

    “臣暂无对策!”李道宗摇了摇头。

    能看清问题所在,不代表能拿出对策。

    李道宗常年居于灵州,主要的任务是防备突厥从灵州突破,他是以将领军事为主,灵州的政事也都是围绕着军事进行的,与关中腹地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发展模式。

    在那边,没有那么多的地主豪强,就算是有,自己只要一出面,保准可以解决问题,至少也能让他们表面上安静一段时间。

    但是在长安,各种关系网络盘根交错,复杂到不用上一两年的时间,甚至没办法完全搞清楚其中的状况。

    “回宫!”见李道宗也毫无办法,李元吉只能头疼的喊着回宫:“把玄龄,杜如晦,还有魏征给朕找来。等等,把裴寂也喊来。”

    本想不找那么多人,但裴寂作为老资格,这事把他拉下也不太合适。

    现在的朝廷也不太稳定,至少在自己改革完成之前,都会保持这样的现状。

    不过对此自己倒是一点也不担心,还是那句话,没有了竞争者,他们也就没了改换门庭的机会,自己便是做错了什么,他们也只能忍着,然后自己开导自己。

    ……

    “陛下,事情已经查清楚了。”宫殿上,马五匆匆进入汇报着。

    在前去调查的途中,恰巧碰到了暗卫的人前来汇报,因为要调查整件事情的起因,所以暗卫的速度稍稍慢了一些。

    但是在李元吉刚回到宫中不久,具体的情况也已经汇报到了马五这里。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李河村钟家在灞水修建了大坝,临时将河水改道,用于灌溉李河村钟家的耕田。下游数百村子无水可用,先是上门讨要说法,无果,于今日由张桥村里正张财旺聚集百姓再次前往李河村要求放水,途中有百姓听闻消息也纷纷加入。”

    “先动手的是钟家,他们将张财旺从人群中诱骗出来,然后强行溺水施加私刑,张财旺的儿子率众开始械斗。目前死者二十二人,百姓八人,钟家家丁十四人,其中包括张财旺,他是被溺亡的。下面的人打听了下,钟家和张桥村的张家这几年名声并不好,因张财旺获取了里正资格,导致张家的嫉恨。”马五将整个事情详细的一一道来。

    “张桥村?张家?”裴寂暗暗一愣,越听越觉得这个地方和名字怎么那么熟悉?疑惑着问道:“可是灞桥附近的张家村张家?”

    “正是!”马五点了点头。

    “这事跟张家有何关系?他们不是与钟家争斗的吗?”裴寂有些不明白,但那个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人,自己已经确定了。

    “实际上这件事情的导火索,就是由张家引起的。”马五继续说着:“下面的人也在附近打听了下,受到旱情的影响,十里八村的地主也开始接济百姓,就算不是免费的,利息也是处于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但是张家从一开始就要求用耕地来换粮,一亩永业田换粮半石,一亩口分田换粮一斗,百姓无人能够接受,故而只能想办法保住庄家。

    而且据说,张财旺带着人出发之前,还在村头与张家长子张大昌发生了口角,而等张财旺等人感到李河村的时候,张大昌就身处于李河村,且手中拿着一把剑。”

    “哎,造孽啊……”听完整件事情的原委,裴寂郁闷的叹了口气,神色稍显有些低落。

    “裴公这是为何?”裴寂的反应让李元吉有些意外,摸不着头脑。

    “陛下有所不知,这张桥村张家,倒是与皇室有些旧情。”裴寂懊恼的说着,若是小事,凭借着以往的那份旧情,自己倒是可以劝说李元吉还了这份情,但这等大事,就是李渊在这里也不好处置,更何况是油盐不进的李元吉?

    李元吉眉头紧皱,难道这张家也是某个被封了王的?没听说过呀!

    “大业年间的时候,那时候张家老爷子还健在,嗣昌率兵经灞桥北上迎接陛下大军之时,曾因缺少军粮,故路过张家村的时候,得到了张老爷子的援助,后来陛下曾派人前去感谢,张家老爷子却拒绝了谢意,拒绝了一切奖赏,直到三年前,张家老爷子去世之时,陛下派嗣昌前去吊唁,这才知道,当年那事张家的一些子嗣根本不知情,而当时他们也都在长安,只是没想到,张家老爷子一去,张家就成了这副模样。”裴寂略显悲伤的解释着。

    张老爷子乐善好施,是十里八乡的老好人,但时间长了不联系,加上双方地位的差距,也就导致了逐渐忘记了还有这么一号人。

    如果不是听到张桥村张家,裴寂也不会想到十多年前的这份旧交情。

    这事还真是让人棘手。

    这份交情并不深,但身为皇室,对待普通的百姓,却不能用忘恩负义来对待。

    如果这件事情不考虑以往的旧交情,那就是朝廷的不是。

    可事情闹的这么大,若是考虑了以往的旧交情,其他数百个村子的百姓又该如何?

    张老爷子已经不在了,以张家父子的个性,若是这次朝廷偏袒了他们,他们会不会更加的疯狂?

    若是让他们扒出了以往的交情,会不会以此作为要挟,从此便无法无天?

    还真别说,以张家父子干出来的这种事情来看,还真有这种可能。

    “陛下,这是两个阶级的问题,但也是一个村子对数百个村子的问题,臣认为,此事必须要从严,从重的处理,朝廷必须要利用这一次的事情,给某些人敲响警钟,否则随着旱情的加剧,这等事情会越来越多。”思虑再三,考虑到种种问题,魏徵站出来进谏道。

    魏徵并非谋臣,但让一个直臣说出谋臣该说的话,这似乎也印证了当下局势的危险性。

    “臣倒是觉得,钟家是直接动手的,张家虽有坏心思,但并未真正的出手,所以在处置钟、张两家的时候,可区别处置。”房玄龄也点了点头。

    但与魏徵不同的是,他必须要考虑张家过往对大唐的旧情。

    虽然情谊小,但这事朝廷必须要记着,不能让人觉得朝廷不讲情面,也同样不能让人觉得,有了朝廷的情面,你就可以为所欲为。

    “善!”李元吉也比较倾向于站在百姓这一侧,主要是这两个地主做的实在太过分了。

    魏徵与房玄龄的建议,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继续吩咐道:“钟、张两家要分别处置,马五配合,此事就交给魏卿处置。”

    “臣徵遵旨!”魏徵连连拱手应下。

    魏徵是个聪明人,这事交给他去办,没有问题。

    魏徵也很清楚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办?特别是在裴寂的提醒和房玄龄的建议,以及自己的叮嘱过后。

    若是还不能明白自己的意思,那历史上的魏徵,怕也是那徒有虚名之辈。

    显然魏徵并不是那徒有虚名之辈。

    当下的局势,没人比魏徵这个中立者能看的更清楚。

    张桥村与李河村的械斗事件,说小了只是两个村子为了争水而发生的械斗,但说大了,这事若是处理不当,怕是会让其他地方纷纷效仿。

    虽然天下间吃相这么难看的地主不多,但终归是有的。

    而那些吃相好一些的地主,最终的目的也是一样的。

    对于这种大环境,自己当下无力去解决,但也必须要狠狠的敲打一下地主阶级,最好能让他们收敛着点。

    说实话,当下这种感觉很不好。

    这种体制之下,危难之际,百姓第一个想到的是地主,而非官府。

    从某个层面上来讲,地主的存在,也削弱了官府在民间的影响力。

    而皇帝其实与地主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无非一个是低级别的剥削家,一个是高级别的剥削家。

    但李元吉却始终认为自己与那些人不一样,地主制是限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一道坎,要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必须要跨过这道坎。

    虽然很难,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有些时候,李元吉也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异想天开,但还是要试着做出一些改变。

    处理完了这件事情,李元吉心中一直思考着的另一个问题,虽然不是最好的时机,但先提出来,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比较好。

    “朕欲将皇家财政与国家财政分开,以此来避免皇家无休止的耗费国库钱财……”

第二五二章:人狠话不多() 
“朕看了下,皇室每年的开销就在万贯以上,倘若将这些钱用于国家建设,足可以建起一条从长安至潼关的水泥路面,这还是在没有大肆修建宫殿的情况下的开销,假以时日,朕不敢想象。”李元吉做出一副长远打算的姿态,继续说着:

    “朕此时将他们分开,不仅可以让国库少支出一些,同样也可以为后代做出表率,有钱可以随便花,但那只能是自己的钱,国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