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月- 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曹仁想都没有想,就采纳了荀彧的意见。

    当夜,曹军的士兵们披着蓑衣,冒着大雨,从大营内鱼贯而出,连火把都不点,径直往寿春城边不远的淮河而去。

    寿春城中,城楼上的士兵们都已经下了城,回到了兵舍内休息,百姓们也在这暴雨夜内蜷缩在自家屋中温暖的床榻上,安然入睡。

    有屋有舍的,他们只需要燃起火炉,就可以避过这雨夜的寒冷,整个城中,都陷入了一片黑暗,只有孙权的屋子里面还亮着蜡烛的微光。

    年轻的孙权正在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破敌之策:目前敌众我寡,虽然有大雨降临,令敌军不敢妄进,可一旦雨停,我又该怎么办?

    “唉,大哥和公瑾都不肯出兵到此相助,却将难题扔给了我,对面曹仁究竟沙场,这是我第一次坐镇,我该如何是好?”

    孙权自言自语,在房间里不断的踱步,嘴里不停地嘟囔着:“若是大哥和公瑾有一人肯率兵前来帮帮我,曹仁和荀彧势必会有所顾忌,轻易不敢攻城……可他二人……”

    说到此处,孙权忽然全身一个纪灵,两只碧眼放射出了熠熠光辉:“有了!我想到让曹仁和荀彧不敢妄然攻城的办法了!”

    是夜,大雨越下越大,淮河河边,漆黑一片,狂风大作,只能从迎面击打在脸颊上的雨丝来判断这大风究竟多大。

    曹仁手下的士兵各带锹镐,拼命的挖掘河岸边松软的泥土,有河水快要冲破土壤,奔腾而出的时候,他们就连忙站在激流中,用沙袋挡住。

    常言到水火无情,待到一切工作准备就绪之时,这次前来挖掘河道的曹军士兵已经有五六人丧生在淮河湍急的河流中。

    第二天天明,曹仁便下令全军开拔,趁着大雨将营寨移往地势高,且树林茂密的地带。

    寿春城中,传令兵将这一发现报告给了孙权,昨夜刚想到破敌之策的孙权一时摸不着头脑,连忙率领众将官披上蓑衣登上城楼远眺,大雨之下,昨夜还距离城池很近的曹仁营寨此刻已经全部的挪到了极远外的山上,这令孙权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子布,你说曹仁这是何意?”孙权和诸人一边往城楼下走,一边开口询问。

    张昭对于战事并不了解,但既然此刻太守有问,他也只能犹豫了片刻,硬撑着答道:“应该是曹仁见连日大雨,攻城不利,萌生了退意。”

    孙权听闻,也就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许昌,赵月还在馆驿逗留,每天到城中各处去走访,不论是酒馆、茶肆还是校场,都有他的足迹留下,他真的是对洛阳不加归返之意了。

    城中的百姓大都已经认识了他,见到他之后,也会唤上几声秦王,这让赵月听起来心里美滋滋的,在他认为,他已经逐渐掌握了许昌的民心,这是一种良好的现象。

    这日,郭嘉又像往常一样来拜见赵月了,见到赵月之后,他先是很恭敬的行礼,之后才开口说明来意:“长皎大人,曹仁将军前方传回了首战告捷的战报,不知你可有意了解一二?”

    赵月听后,忍不住抿嘴乐道:“既然是军情要务,我还是不便知晓吧?”

    郭嘉一脸认真地摆手道:“岂有如此说法?长皎大人乃我家主公盟友,对于奉孝来说,也是我的知己朋友,既然我先前就此事前来问询过长皎大人,那有了后续结果,势必是要和长皎大人说一声的。”

    贾诩在一旁一脸茫然的看着郭嘉,内心实际上在思索蒙痴子所言是否有理。

    至于赵月,心中却在暗暗得意,已经笼络到了郭嘉的真心。(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二章 水后惨状() 
郭嘉将前方曹仁传来的战报告诉给了赵月,其间并没有做任何隐瞒,并问赵月对这份战报有何看法。

    赵月听得过程中很认真,生怕落下任何一个重要的环节。

    按照郭嘉所说,曹仁此刻受困于大雨,如果不出奇计,只怕是很难攻克寿春城的,他没有去过寿春,对于寿春的地理没有太深刻的体会,所以此刻,他也只是摇了摇头,告诉郭嘉,让曹仁将军好自为之,不要轻易用兵。

    郭嘉得到了赵月的答复之后,只是微微一笑,便寒暄几句,离开了。

    回到曹操府中,曹操问郭嘉之意,郭嘉便将他内心中的真实想法说了出来。

    “主公,以我之见,此刻曹仁将军和荀文若想必已经有了破敌之策了,我们只管等候前方佳音便可。”

    曹操还想再问,却见郭嘉缄口不言,他碍于面子,只能是讪笑作罢。

    寿春前线,是日,天空中一片阴暗,犹如天狗食日,风云变幻,大雨呼啸着落在地上,好似一幕水帘。

    曹仁和荀彧在山头上见形势一片大好,便命人登上高高的瞭望台,以令旗号令淮河边的士兵取走沙袋,以水浇灌寿春城。

    那士兵方才登上木楼,便闻得天空中一个惊雷大作,他顿时脚下一滑,从高高的木楼上摔落下来,疼得呲牙咧嘴。

    曹仁见了,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命人将其带回帐中医治,又令旁人上去下令。

    看着第二个人小心翼翼地迎着风雨登高,曹仁小声问一旁的荀彧:“军师,我等计谋已定,传令士兵却因雷声惊吓坠地,不得已而归帐,此何征兆?”

    荀彧眉头紧锁,按照卦理来看,雷声乃虚作之物,大雨才是天公气象之实,施展计谋的士兵已然登上木楼,却因虚而伤,实在是不利。

    不过,此刻千钧一发,功败垂成之际,荀彧并不想就此收手,出不利之言劝曹仁撤兵,于是他只是好言安抚道:“两军对垒,将军何必问此神鬼之事?”

    曹仁惭愧,只能是闭口不言。

    只见高台之上,那瘦弱的士兵迎着暴风骤雨,奋力地挥动一面大旗,片刻之后,远处以肉眼可见的波涛便自淮河喷涌而出,径直着灌入了寿春这低洼地势,向城池漫去,犹如数千条水龙吐息,更有天公之暴怒相助!

    寿春城上,所有的孙家士兵都慌了,各个面面相觑,双腿打颤,路都走不动了。

    “这这这这是什么,发洪水了吗!”

    “天啊!水从城门里灌进来啦!”

    城楼下,正在巡逻的士兵也纷纷惊慌失措。消息很快传到了孙权的耳中,他顾不得穿张昭递过来的蓑衣,就一下子扎进城中,街道上早已如同河流一般,站在地面上,水已经漫上了小腿。

    城中的百姓,也从家中出来了,妇女满脸绝望的抱着襁褓中的孩子,精壮汉子挽起袖管,背着行动不便的老人,不少人脸上都是涕泗横流,根本分不清是泪水还是雨水。

    “开城门啊,放我们出去,我们不要被淹死啊!”

    “求求你们啦,放我们走!”

    城中哀号声一片,太史慈等三位将军赶忙稳固军心,着急士兵将百姓控制在城内,因为城外的水势更加的让人怖惧!

    孙权见此情形,仰天流泪,长叹道:“兄长托我镇守此城,可如今大水困成,如之奈何?”

    张纮从寿春城的府库那边淌着水,艰难地走了过来,附近杂乱一片,人们的嘈杂声已经掩盖过了雨水的声音。

    “太守!孙权大人!”张纮还未进前,就大声地喊道:“为今之计,不如打开军库,以城中渡船载负百姓,船只不足,再将余者转移到民房之上,此水势震天,久必有房屋之高!”

    孙权虽然悲伤,但心中不慌。

    寿春毕竟临近长江,府库中渡船还是有几艘的,虽然数量不及江东建业等大郡,但此时也可解燃眉之急。

    年轻的太守当机立断,采纳了张纮的建议,于是,花费了大半天的功夫,终于在半夜时分,将民众们转移到了民房的顶上,还有一小部分,则是稳稳地坐在船上,再将船绑缚在屋顶的檐角。

    夜色浓郁,寿春城中民宅的屋顶上有阵阵微微的灯烛之光,百姓们相互依靠在一起,靠吃几块饼充饥。雨势稍小,但却仍未停歇,风声大作,让淋了雨的百姓们觉得有彻骨的寒冷,毕竟已至秋之末,夜间的温度总是凉得很。

    城中的水势如张纮所说,已经涨到了房檐下的位置,大致上和城外持平了,即便如此,寿春的城的城防也并未完全瘫痪,将士们还驻守在城楼上,至于往来传递消息,递送食物,则是靠船只了。

    尝试过乘船在房屋高的水面上行进,高高的城楼就像是岸边一样的感觉吗?

    年纪尚轻的孙权第一次尝试到。

    如果说曹仁和荀彧趁此刻前来进攻,那寿春成绝对轻松可破。

    然而此次行军至此,曹军并未准备渡船等物,纵然军中有那么几个会水的将士,他们也不可能就这样游过这汪洋。以水灌城,是荀彧临时起意,所以此刻,曹军方面也只能是安心等待水势退去,再行进攻。

    这一场大水,寿春城中所有建筑内部都会被水浸泡,来不及转移的府库钱粮、兵器、守城器械等,也都会被泡成废品。

    荀彧想到这里,就忍不住微笑起来,水退之时,恐怕便是寿春易主之日了!

    而另一方面,坐在太守府上方,望着寿春百姓一片凄凉景象的孙权,则是咬紧了牙关,好像坚定了什么想法一样。

    他忽然能感觉到大哥的存在,能体会到大哥为何让他来此镇守,为何要锻炼他作战的本领。

    只有精于战争,才能平息战争!

    孙权决意,待水退之后,便用他的计谋,来迫使敌人退兵,不敢进犯寿春半步!

    想到这里,孙权竟然发出了一丝苦笑,他转头看向张昭,声音有些沙哑地问道:“子布,我之谋略,比荀彧如何?”(。)

第二百四十三章 孙权的计策() 
张昭似乎有些难言之隐,但是他看到孙权一脸认真的表情,片刻后还是叹了一口气。

    太守府房屋上方,冷风阵阵,周遭还有波涛滚滚,张昭身子往房屋的脊梁上缩了缩,然后才对孙权如实说道:“荀彧乃谋士,孙权大人此时年纪尚幼,自然比不得他的”

    孙权听后,只是沉默了一会儿,他穿着单薄,又未披蓑衣,此时天空中又三三两两的开始滴小雨滴了,他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决定今夜就履行他的计谋。

    “子布”孙权咬了咬嘴唇,“那我之武勇比曹仁如何?”

    张昭又叹了口气,周遭的房屋上都是避水难的百姓,各个房屋只露个屋顶在汪洋中,就像是大海中的孤岛。

    “孙权大人何必再问,您虽为主公之弟,然武勇武勇也不及曹仁。”

    孙权听后,稍一沉吟,最后问出了一句话。

    “既然如此,那曹仁之武勇,荀彧之谋略,比我兄长和公瑾大人如何呢?”

    张纮接话道:“主公武勇,自然是在曹仁之上,不然也不会被世人称之为小霸王,周公瑾之谋也自然在那荀彧之上,孙权大人所比,两两相看,犹如这杯中之水比这满城汪洋啊!”

    张纮说完,将从人倒的一盏热茶递给了孙权。

    能在这种情境下喝上一杯温热的茶水,已经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美梦了。

    孙权得到了这样的回答,当即不顾周围人的阻拦,艰难地站了起来,摇摇摆摆的立于太守府房屋的上方。

    “好,既然如此,权有一策,还需诸公听听,可行不可行。”

    张昭仰视着孙权,希望满满地问道:“不知道孙权大人说的,是什么计策?”

    孙权便将心中计策对张昭,张纮二人,以及身边围坐的众人诉说了:原来是派人到曹仁营中假降,只说是九江那边,兄长孙策和周瑜二人听闻城池即将陷落,已经起发兵前来相救,不日便到。

    张昭,张纮在淅沥沥的小雨中听了这样的计谋,不由得对视一眼,而后不顾鞋履湿透,脚下瓦片湿滑的站了起来,齐声说道:“这真是个好计谋!”

    一旁从人有不解道:“听闻此番主公和周瑜大人并不准备发兵来救,这消息恐怕曹操也知道,孙权大人如此设计,只怕曹仁不走,反倒耻笑我们计谋不成啊,那时城破人亡不说,恐怕还会留下笑柄。”

    孙权在雨中略显憨厚的一笑,道:“你知其一,不知其二,此番只需按我计行事,就看他成与不成,至于笑柄,权若兵败,自会向大哥请罪,命都可以抵罪,何必在乎世人如何说?”

    就这样,趁着浓浓的夜色,和满城的水,天上的雨越下越大,太史慈给城中二三十余百姓一艘船,让他们自行往曹仁军去,只言吃喝不够。

    那群人见状,面面相觑的上了船,只能是艰难地准备划船离开,耳边又听闻韩当对太史慈高八度的嗓音:“子义!此番主公和周瑜大人改变主意前来,正可以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啊!”

    半个时辰之后,曹仁主帐。

    荀彧正坐在帐中旁席,蹙着眉头,望着眼前齐刷刷跪倒的若干人,和他们前面熊熊燃烧的火盆。

    曹仁也在正中央的将椅上反复摩挲着下巴。

    片刻之后,他才看着下面跪着的人,开口问道:“你们这群人所言是真的?”

    那群人为首的连连磕头,口中不断地道:“我们所说的都是真的,不敢欺骗大人您,我们离开前,真的亲耳听到,说孙策和周瑜快来救援了。”

    “知道了,下去吧!”曹仁一挥手,这帮人就在卫士的带领下走了下去。

    待他们离开之后,荀彧站起身来,走到曹仁桌前,二人四目相对忍不住嘟囔道:“此必为解寿春城之围的计策也,料那孙策和周瑜不会率兵前来,这是我军早已探得的消息。如今,若是他们真的改变主意,想来出其不意的杀我们一阵,这一群从城中出来的百姓,又怎么会得到如此重要的军机情报,此必孙权手下的将官故意泄漏,意在引我等退兵。”

    曹仁并未着急答话,而是思前想后,最后叹了口气道:“文若大人可有把握?此时我等水计虽成,但此时城中尚有大水,孙权也能苦守,而我等此次出征又未备下行船,水不退,我等无法进攻。然雨势此时不断,我虽居于高处,但士兵也难免受到涝寒之苦,万一孙策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