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征服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远古征服传-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部落一共3400人,除去老人和小孩,和一些主要的工场人员,还有2500人。只要能干活的,全被华夏叫到建设工业园的当中。华夏打算在秋收之前完成这个工业园,在冬天解决这3400人的住房问题。

    (本章完)

第38章 车船与贸易() 
由于部落很早之前就积累了一定的造车技术经验,所以要制造出新款的车并不难,车轮结构是:车轮轴承用青铜铸造,外框结构用硬木铸造,由于是没有轮胎,只能在车轮框钉上一层青铜片来防止磨损。制造的车有:单牛车,双牛车,远古时代的这个牛的力气比较大和壮,一头牛能拉个二三吨货物不成问题。而驴车也是一样,不过拉的货物却远不如牛车,倒是跑得比较快一点,用来拉拉货物和人还算凑合。

    同样还有各种的手推车也是在这里制造出来。这个工场被华夏命名为:“华夏造车厂”。所有出产的车都配上一块青铜铸造的标签“华夏牌”。并刻有生产日期和编号等信息。

    造船厂位于部落下游的2公里处的一个天然港弯,那里的水深达到3米多,河面宽达20多米。因为部落没人会造过船,刚加盟的水部落的人也只能造一些竹排。所以新买回来的那几艘木排船就成为了研究对象。不过这与华夏心目中船的形状有很大差别。倒是那些制作木排船的树木引起了华夏的注意。

    于是华夏便命人砍伐那样的树木回来研究,发现这种树木果然是天然的造船材料,轻便结实,浮力大,而且比较坚韧。

    选定了这些树木,华夏就开始设计船起来。青铜木刨,青铜锯子等造船工具一批批从机械厂制造出来。还有一个采用滑轮和杠杆原理的吊船装备,也被制造出来。

    造船的核心是船的龙骨,所以要用一条坚固耐用的树干制成,并且用桐油浸泡过,这样能好好保护船的龙骨,然后再根据这条龙骨用木条钉成船框,再铺上木板,在船的底部分隔成一个个的密封舱,这样做是万一船底的其中一个舱漏水,也不至于整艘船沉末。

    造好船底和主要的框架,铺上夹板,刷上一层防水能力很强的桐油,再根据船的用途建设甲板上的配制,装上船桅杆、船陀、风帆、或者是人力螺旋桨、还有船锚等等。一艘船就完成了。

    华夏打算制造2。5米*8。5米的“20吨级别”的船。还有1米*3米的“1吨级别”简单的艇。这样所有的船艇都能直接航行华西河(种花城西面与华夏农场中间的那条5米多宽,2米深的河)。

    在种花城这边建立一个码头,装上吊臂和建几个临时仓库,用作货物的中转。这个码头就取名“种花城码头”。而2公里外那个造船厂也建一个码头,因为驻守的军队是共工,就叫做“共工码头”。造船厂的负责人是一个叫水周的人,这个水周虽然长得丑,但还算机灵,于是就被华夏重用了。

    为了船只的安全,华夏计划把一部分“20吨级别”的船打造成战船,配上床弩和在两侧开5个射击窗口。把共工的队伍重新命名为海军陆战队,平时还要训练水上战斗能力和抢滩登陆,作为部落建设海军的基础。这海军陆战队平时就用20吨级别的战船去保卫在外渔民的安全和商船的安全。

    当然,外贸船是采用20吨级别的船,也会在船前面配上一张床弩。但在进入三大联盟部落的地盘的水域之前,就会停靠下来,再用那些木排船分散去“三河集市”进行交易。

    在部落有足够实力战胜他们之前,不能让他们知道在他们的北面不远处有一个科技发达的部落。而用来出口的产品,全是食品加产品和竹制编织品。铜器和木器甚至是陶瓷这些超越他们水平的东西是暂时不出口的。当然要等到第一艘商船造出来再去交易物品。

    造船厂的要造的第一艘船是20吨的商船,船舱分三层,最下面一层是2排5个人划桨的地方,中间甲板层是一个2米高的船舱,最高一层是1米2高的舱(用来睡觉或者装货),船仓外面是一个船桅杆和风帆,前是一门床弩,船后面是陀。基本上一艘船有15个水手。

    200多人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一艘商船终于落水了。经过一轮试航,总算是成功了。华夏把第一艘船命名为:“白圭号”。第一次的行程任务是去“三河集市”交换6万斤粮食回来。

    因为是第一次进行这么大的交易,为了安全起见,华夏决定带上共工和他的10个海军队员。加上白圭和他的10个外贸员,和15个船员。一共38人。交换的物品是:500斤肉干、500斤鱼干、10坛麦酒、100罐鱼罐头、3000个咸蛋和3000个皮蛋。

    随着风帆扬起,“白圭号”商船后面拖着几艘木排船,正缓缓启动。向着“三河集市”的方向进发。

    由于水流加风力,船的速度非常快,半天时间就来到了三大联盟的领地外围。华夏决定分2次去交换粮食。

    华夏和10人带着500斤鱼干和500斤肉干去和有禾部落交换粮食,还是做老客户的生意。

    白圭和10人去带着3000个咸蛋和3000个皮蛋和海部落交换粮食。

    共工和他的10个士兵就留守在船上。还有5人则负责开着木排船送华夏和白圭去“三河集市”。

    很快,华夏他们就带着货物找到了有禾部落的摊位。。。

    “你好,我是来换取稻米的。”华夏对着有禾部落的店员说道。

    “好的,你是上次换肉干那个吗,我记得你。你的肉干,我们族长很喜欢吃啊。”还是上次那个店员说道。

    “是啊,我是来换点粮食回去的,我这次带了好多肉干来啊,来来。。你看看”华夏很老实地说道。

    华夏让人把肉干和鱼干摆在他面前,说道:“这里有鱼干和肉干各500斤。我想换6万斤稻米。”

    那人本来看到那么多肉干是很高兴的,但是听到华夏这么说就有点犹豫了。长期代表部落跟别人换东西,让他学会了坑人,但没想到华夏开的价一开始就那么高。不好意思压价了,于是说:“这个换不了那么多,我看换2万斤吧,如何?”

    华夏也觉得这个价可以接受,但还是习惯讲一下价,装作听不清地说道:“什么?4万斤,这个也太少了吧?”

    “我是说换2万斤”店员解释道。

    “这个4万斤,真的太少了,上次有个大部落出5万斤我都还没卖呢。”华夏一本正经地说道。

    店员被华夏搞糊涂了,犹豫了一下便说道:“我是说3万斤,不是4万斤。你听错了。”

    “3万5千斤,不换的话,我回去跟那个部落交换,反正多走一段路就是。兄弟们,我们走。。。”说罢,华夏转个身装出一副要离开的样子。

    这店员本来就得到族长的吩咐,要换这些肉干。眼看华夏要走的样子,连忙叫住华夏叫道:“哎,别走,3万5千斤就3万5千斤吧。”

    华夏顺利地换来了3万5千斤的稻米,这让同行的10个伙伴看得目瞪口呆,用这么少的东西就换来了差不多是别的部落的一年收成。同时他们对自己的族长华夏更加崇拜起来。这3万5千斤的粮食,他们要分几次才能搬得完。

    不过白圭就没华夏那么会抬价了,3000个咸蛋换来了1万4千斤的稻米。而且3000千个皮蛋居然只换来了1000斤的稻米,海部落的理由是,皮蛋有点难吃。

    这皮蛋能卖出去,还是白圭把咸蛋的价格压低,当是赠送的才换得出去。6000个蛋才换了1万5千斤稻米。

    这让华夏很是汗颜,心在想,肯定是他们不会煮,得想个办法推销一下皮蛋才行。

    不过第二次的行程,很顺利,华夏用10坛麦酒,去和烈山部落换来了2万斤稻米。白圭这次很争气,100罐鱼罐头换来了1万斤小麦。

    华夏和白圭从“三河集市”回去“白圭号”商船时,是特意绕远路,兜了一个大圈才回去的。这样就不怕别人跟踪了。因为,海部落和有禾部落的人开始有意无意地打听华夏他们是来自哪个部落,华夏说是在东面100公里的小部落,白圭则说是西面200公里的小部落。

    华夏他们这2次的贸易,带回来了8万斤的粮食。“白圭号”回到种花城要用2天多的时间,玄女的龙组队伍也带来了好消息,龙组成员成功消灭了嫦山部落100多个人,并带回来了150个俘虏。这样,部落的建设改造又多了一份力量。

    (本章完)

第39章 丰收的展望() 
经过部落群众的一番努力,工业园的建设终于赶在秋收到来之前就提前完工。种花城西面的旧工厂已经全部迁入工业园内,十几个大小不一的旧厂房全部改为晒谷的临时仓库。种花城和华夏农场之间这近300米的宽的地方,一直往后方延伸几公里,用作部落的晒谷场。把收获回来的晒干,再运回城里的粮仓或者直接运去加工厂。

    今年的秋收很丰富,3000亩稻田收获了近60万斤的稻米,加上分散在外围的那些,收获了近70万斤的稻米。200亩小麦产了4000斤,加上分散在外围的小麦,一共收获了一万斤的小麦。小米也有8000斤的收成、大豆有5000多斤、芋头收获了一万斤。冬瓜蔬菜也是收获丰富。倒是甘蔗还没有成熟,估计要等到明年才能收成。池塘里的鱼也有几万斤,养殖场和牧场更是有大量的禽畜。

    这些粮食足够可以让现在部落的人大半年不干活都有饭吃了。但华夏绝对不会让他们闲着,一天工作十小时是最低限度的,反正不用给加班费,谁敢不干活就把杀了也没人管,哈哈!

    不过,这样的工作量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小意思的。因为他们在以前自己的部落里,哪里有这么轻松的工作,以前经常挨饿不说,搞不好还要丢性命。在花部落这里不但有房子住,吃饭吃得饱,食物还非常好吃,部落的族长还经常发明出一些美味的新菜式。在花部落这里的工作不但没有生命危险,而且最重要的是还有个这么帅的族长。他们最怕的就是被逐出部落了。(当然这要归功于华夏发明的“盘古教”这种洗脑方式。)

    秋收也就意味着一年一度的部落秋会,第一次在花部落举行。为了准备这次的秋会,华夏派出了10个人骑着驴去通知这一带的部落,20天后到花部落这里参加秋会。并放出消息,花部落有很多新产品。

    一下子多了这么多的粮食,要妥善处理好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为了适应粮食的加工生产,华夏在工业园内建了一个面粉厂(负责把粮食磨成粉),一个粮食加工厂(专门用来脱粒),一个面条厂(制作脱水的各种面条之类)。

    华夏还准备在城内再建一个超大型的粮仓,储存丰收和交换回来的粮食。因为有了足够的存粮才能聚集人口和对抗天灾人祸,有人有粮才有能力扩张。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华夏设计了一些:风机、舂米机、辗米机、石磨等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

    其中,最先进的是一款是水力舂米机,是用陶瓷烧制出一个大的凹进去的舂臼,然后用木头制作出一个“7”字形的木杵用来舂米,设计成杠杆状。就是踩一下木杵再抬腿,开利用重力舂米这种。只要接上水车的轴,利用旋转的动力,就能一个下一下地全自动舂米脱壳。只要把几个规格的木椿连在一起,一台水车就能驱动几个舂米机。

    还有一款是:用青铜铸造的齿轮,再通过大小齿轮的带动,利用水力带动石磨转动的机器,这个叫水动力石磨。既然有水动力,那么也可以由此设计出一些风车,利用风力传动舂米机和石磨工作。

    这几款机器既可以用于粮食加工也可以应用于工业制造。通过2天的努力,华夏终于把大概的设计书画写出来了,接下来就是交给机械厂按照设计书去研究生产了。

    华夏把设计书送到机械厂的叶生手上后,便把主意打到了今年丰收的粮食身上。大豆是个好东西,能做出好多东西来,今年就收获了5000斤大豆。华夏打算用来制造豆腐和酱油。

    于是华夏便找来几个人过来帮忙,搬来了一个石磨、几十斤黄豆和一些必要的工具,在华夏饭堂的门口试制起豆腐来。这下吸引了不少人围观的部落群众,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族长每次在饭堂搞东西,都会发明出一款新的菜式来。

    对于豆腐的制作,华夏的理解就是豆浆加卤水。“卤水点豆腐”这句话,华夏经常听到。于是华夏先把大豆清干净,浸泡发胀后,用石磨磨成浆,反复研磨两次。然后用竹片编织的筲箕过滤,再拿去煮制,这就成了豆浆。

    华夏试喝了一口刚制作出来的热豆浆,发现有点淡,便命人找来蜂蜜,加了一点进去,味道非常不错。旁边的玄女、素女和华花三人也抢着喝了一口,露出了很美味的表情。不过当她们想要继续喝的时候,就被华夏打断了这帮吃货。重点是制作豆腐,现在才完成一半呢。

    点豆腐用的卤水,有天然的。就是盐井里那些盐卤水,盐卤水煮干了就是盐。比如有田部落的那个盐井就有天然的卤水。所以华夏立刻派人骑着驴去,快驴加鞭,很快就换来了卤水。

    华夏把卤水慢慢地均匀倒进豆浆里,随着豆浆慢慢凝结,豆腐的大概形状就出来了。再用木板轻轻压制,豆腐也算是勉强完成。

    经过几次的改良,华夏发现只要根据压制豆腐的水份不同,还能制作出豆腐脑来,这真是个令人怀念的东西。这不用说啥的,一间豆腐厂在华夏工业园平地而起。(其实就是个豆腐小作坊,甚至是个无牌无证的黑作坊。不过在这远古时代,城管来了也不怕,华夏有3600多个粉丝,应该还能和十个城管打个平手。)

    因为在试验做豆腐的时候,有几块豆腐因为放的时间太久了,都变馊了。一旁在观看的玄女居然还偷偷地拿了一块来吃,结果就是立马吐出来,这下把华夏给笑死了。正当玄女想把所有的馊豆腐给扔掉的时候,华夏制止了她。因为华夏知道这馊了豆腐还能用来做另外两样美味的东西,就是臭豆腐和腐乳。

    臭豆腐就是把豆腐切成合适的大小,再用布包好上面铺上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