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昌明-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他们又不敢挑明皇上作弊了,只能默默听着,最后,王体乾终于忍不住了,站出来说道:“皇上,您已经考了十题。两位都是博学多识的青年才俊,如此考下去也不是办法,第一局算平手,如何?”

    崇祯也知道自己的小把戏瞒不过这些官场老油条,但那又如何,朕心里面高兴就好。他吐了一口气,道:“好吧,第一局算平局。”

    

第34章 忠臣傲骨相继出,聪明脑筋急转弯() 
杨乐松了一口气,终于混过去了。幸亏皇上考的都是李白杜甫的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否则,倘若考四书五经,自己还真答不上来。

    崇祯也是松了一口气,倘若杨乐果真连这些简单的诗句都不会背诵,输一局是小事儿,关键是给朕丢脸了,不过,杨乐还算争气,全都顺溜地背了出来,让他生出错觉,是不是考的太简单了些?

    既然第一局结束,那就继续进行第二局。崇祯伸手轻轻抓起盘子中的一个纸团,打开,上面写着两个字:算术。

    “孙爱卿,这算术如何考啊?”崇祯和孙承宗两人一老一少心照不宣地演起戏来。

    “老臣以为,依旧皇上出题”

    孙承宗还未说完,他的话便被司礼监系笔太监李永贞尖锐的声音打断:“且慢!皇上已经出了不少题目,还是休息片刻,保重龙体要紧,区区考题,我们作臣子的就不能代出吗?作为臣子当应为皇上分忧,这题我出了!”

    “臣觉得不妥,李公公你虽然才高八斗,但怎么比得上文韬武略的皇上?你出的题焉能好过皇上出的题?臣认为,还是皇上出题最为妥当!”站出来说话的这位老大人是詹事府的钱谦益。

    闻言,李永贞脸色憋得通红,他不可能说自己出的题比皇上的更好,那岂不是大逆不道?如果说自己出的题不如皇上,那他还怎么出题?不愧是喝过半辈子墨水的钱谦益,一句话便将李永贞弄得哑口无言。

    钱谦益,朕记住你了。崇祯坐在上面心里直乐,忠臣们何在?都跳出来吧,让朕记住你们的名字,以后朕好封你们做大官。

    “不可!皇上龙体欠安,必须稍作休息!奴才已经派人准备了膳食,请皇上慢慢享用。”司礼监太监李朝钦站了出来。他身后的一位小太监早准备好了一个托盘,上面有些甜味点心和一壶茶水。

    崇祯上一局出了不少考题,也确实累了,再加上昨夜睡眠欠佳,一阵倦意袭上来,忍不住打了一个哈欠。

    杨乐看在眼里,心想历史上记载地果然没错,崇祯确实事必躬亲。心里一动,从袖口里拿出昨日张清远给他的那包西湖龙井,朗声道:“皇上,昨日臣的朋友给臣带了一包西湖龙井,臣不爱喝茶,也不敢喝这么贵重的茶叶,因此,今天特意带来献给皇上。”

    “唔是吗?”崇祯挥手让人把李朝钦献上的点心拿了下去。

    “皇上,西湖龙井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能缓解疲劳,臣请皇上笑纳!”杨乐双手托住茶叶,高举过顶。其实他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讨好皇上,更重要的是这包茶叶他不敢收,西湖龙井茶贵重无比,不是一般的礼物,如果被人举报,那就是收受贿赂,倒不如直接献给皇上。

    崇祯一听,心里十分感动,暗想还是杨乐体贴,知道朕连日操劳,献个茶叶缓解疲劳,忙道:“快泡些来喝。对了,给杨爱卿也拿一个茶杯。”

    王承恩小太监腿脚麻利,跑下去接过杨乐手中的茶叶,急忙沏茶去了。

    朝中不少大臣都暗地里捶胸顿足,叹息自己失去了一次表现地机会,早上怎么就没想到要献给皇上茶叶呢。

    就连李正觉也觉得羡慕嫉妒,自己就算拥有金银珠宝又如何,仍然比不上这恰到好处犹如雪中送炭的茶叶啊!

    不一会儿,王承恩托着茶盘回来。顿时,朝廷大堂内充满了一阵茶香。全堂上下的大臣们都忍不住吞咽了一把唾沫。

    都在心里默默赞叹:“真是好茶啊。”

    就在这一片祥和的气氛中,突然出现一声厉喝:“大胆杨乐!你以茶媚君,到底是何居心?”

    说话的是副都御史李燮龙。此人也是五虎之一。

    崇祯品着香甜的茶水,倦意也一扫而空,心里正十分高兴呢,突然李燮龙这句话如同泼了一场冷水,让他原本高高兴兴的心情瞬间化为乌有。他冷冷地看了李燮龙一眼,如同看一具尸体。

    “李大人,话不能这么说,杨乐观陛下疲倦,献茶以缓解疲劳,这是臣子应有的本分,也是臣子的一片孝心,你怎能说是魅惑君上呢?”说话的这人个头不高,被挡在人群中,所以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又一个忠臣!越来越多的忠臣跳出来,让崇祯的脸色稍缓,说道:“是谁在说话,站出来让朕瞧瞧。”

    “遮!”从人群中钻出一人,这人长得身广体胖,加上一米五的矮个头,显得像是一个土地公。此人是安抚司副使洪承畴,虽然历史上记载他曾经做过一品大员,不过现在他才是六品官。

    “唔爱卿所言有理。茶叶之事就此作罢。现在更要紧的是要如何考校两位才俊的算术,诸位大臣可有好的建议?”崇祯不想在茶叶上浪费好心情,杨乐献给他茶叶,是件好事,岂能让他们胡说八道?

    “皇上,臣有一策。”一个声若虎啸的声音传了出来。

    众人回头望去,只见在大殿的东南角落里站出一人,那人长得高大粗壮,举手投足自有一股所向披靡的气势。

    崇祯心里暗喜,又来了一个。不过这位臣子是个七品官,崇祯不认识他,于是说道:“爱卿报上名来。”

    “微臣孙传庭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孙传庭,好名字!孙爱卿,你可有良策?”

    “皇上,臣斗胆谏言,不妨让杨大人和李王子互相给对方出一道题目,这题目必须在算术范围之内,不能脱离这个范围,否则视为输。这样一来,皇上大可作壁上观,品茶赏悦。而且,无论是从出题的角度,还是解题的步骤方法,都可看出两人的真正实力!”孙传庭面不改色、侃侃而谈。

    崇祯微微颔首,此等人才,朕怎么早没发现?

    “臣等无异议。”众臣讨论片刻,感觉这法子实在是太秒了。

    杨乐自然同意,他最喜欢地就是学数学,高考数学一百五十分的考卷,他能拿到一百四十五分,岂能怕了?

    李正觉同样自信满满,他从小自认为是天才,没有他解不开的数学难题。

    见全部都同意,崇祯道:“你们两个谁先来?”

    “李王子先请吧!”杨乐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好,我先出题,听好了:有一商人,买了一笼子鸡和兔,数头为四十,数脚为一百。问:鸡和兔各多少只?”

    听到此题,魏党成员忍不住拍手叫好,鸡兔同笼,历来都是算术里的难题,如果不是才思敏捷之辈,仅仅靠一个数字一个数字的去代入,所需的时间无疑是漫长的。

    当然了,对于杨乐来说,这就是一道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设两个未知数x和y,列出方程可得。

    他忍住笑意,一挥手,豪气干云地说道:“拿笔来!”

    得到皇上示意,几位小太监慌忙在厅堂上搬来桌子,研墨铺纸,好一阵忙活。

    杨乐沉思片刻,觉得不能过于惊骇世俗,于是便把两个未知数x和y换成了汉字,在纸上整整齐齐地写道:

    鸡+兔=40

    鸡x2+兔x4=100

    将第一个式子乘以2,然后与第二个式子做减法,可得兔=10,鸡=30。

    答:鸡30只,兔10只。

    不足两分钟,杨乐已经写完,许多文官大臣还在那里冥思苦想。

    等他们回过神来看到杨乐的解题方法,都忍不住出声赞叹。尤其是爱好数学的徐光启大人,更是激动地捧起那张答卷,仰天大笑:“哈哈哈天才啊!”

    关于鸡兔同笼的解法,这位徐光启大人曾经细细研究过,一共得出了六种不同的解法,唯独杨乐的这种简单明了的解法他没有想到。

    李正觉脸色十分难看,如果让他解这道题在,也需一刻钟的时间,没想到杨乐这么快就算出来了。

    崇祯是一脸的兴奋,赞许地点了点头,说道:“杨爱卿既然已经答对了,那么接下来该轮到你出题了。”

    “是。”杨乐寻思着必须高过李正觉,方可获胜,他眼角忽然看到御案上的一壶酒,计上心来,朗声说道:“今御案上有一壶琼家玉酿,皇上每日饮酒一杯,十日方可饮完,问:这壶酒几斤几两?”

    杨乐这题出的极为刁端,因为他并没有说明皇上喝酒所用酒杯的大小。

    李正觉听后一愣,沉思片刻,便在纸上哗哗写道:

    若皇上所用的是一两酒杯,十日便是十两,即为一斤酒。

    若皇上所用的是二两酒杯,十日便是二十两,即为二斤酒。

    若

    李正觉洋洋洒洒,直到写到十斤酒,感觉到了不对劲,方才停笔。此时已经过去了一刻钟的时间。

    “杨大人,你出的这道题是个无穷题目,并无确切答案。”李正觉下了结论。

    其他一些文人也纷纷点头,没说喝酒的杯子到底有多大,岂不是说多少都行?

    杨乐笑眯眯的摇了摇头,缓缓说道:“李王子,此题非常简单,答案也只有一个。你做错了!”

    “不可能!你没说酒杯大小,答案是无穷无尽的。”

    杨乐摇摇头,指着御案上的那壶酒朗声道:“李王子,请你拿着器具上去量一下那壶酒,看看到底有多少?何必非要在纸上算来算去?任何问题都要与实际相结合嘛。”

    闻言,李正觉脸色一阵红一阵青,是啊,这壶酒的容量还用算吗,量一下不就有答案了吗?

    诸位大臣也是恍然大悟。

    其实,这是杨乐耍的一个小聪明,出了一道脑筋急转弯,李正觉脑袋一根筋,没转过弯来,直接掉沟里去了。不过,正是这个小聪明让崇祯笑得合不拢嘴:“这一局杨乐获胜,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臣等无异议!”

    

第35章 设计理念超前卫,博学多才烁古今() 
杨乐第二局获胜,崇祯心里自然十分高兴,杨乐可是他看好的人,这是变相的给他长脸呢。他清咳一声,道:“下面开始第三局。”

    崇祯随意抓了一个纸团,打开来,只见上面写着:工科。

    工科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阔,包括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工程等等,五花八门。所以,会工科的都是些农工巧匠。

    李正觉输了第二局,如今看到第三局是工科,自信的感觉又回来了,他对着杨乐冷哼一声。

    杨乐倒是没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不了输了这一局,照样打成平手。

    崇祯又开始担心起来,工科那些杂乱的知识杨乐能会吗?尽管心里担忧,脸上却是毫无表情:“诸位爱卿,你们说这一局该当如何出题啊?”

    司礼监大太监刘若愚躬身行礼说道:“皇上,既然是工科,自然便由工部尚书吴淳夫出题最为恰当。”

    “皇上,工部尚书吴大人执掌工部多年,对工科的各项工程了如指掌,臣也以为由吴大人出题最为合适。”王体乾施礼道。

    “皇上,臣等同意。”魏党再一次团结起来。

    崇祯有些不悦,他知道工部尚书吴淳夫是他们那边的人,出题肯定向着李正觉。但他这时候似乎已经无法更改出题的人选了。

    吴淳夫从队列中站出来说道:“臣愿意给他们出题。”接着,他转过身来,说道:“杨大人,李王子,听好了,我可要出题了。”

    他朝着李正觉施了一个眼色,然后说道:“咱们大明工业发达,现如今有麻棉纺织、陶瓷制作、造纸冶铁、土木水利、兵器制造等方面的工业,而兵器制造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制造工艺,请你们说一说兵器制造的发展历史以及自己的见解。”

    吴淳夫认定杨乐是一个书生,岂能知道机械制造的知识?而李正觉则不同,他从小舞枪弄棒,对一些兵器的使用以及制造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崇祯皇帝所料不错,吴淳夫给杨乐挖了一个大坑。

    “不知两位谁先来?”吴淳夫笑眯眯地看着杨乐。

    杨乐耸耸肩膀,微笑道:“还是李王子先请吧。”

    “怎么,你怕了?也好,我先来。”李正觉整了整衣服,朗声说道:“兵器制造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青铜兵器,铁制兵器以及火器。青铜兵器大约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青铜的特点是硬而脆,利切削而不利砍劈,因此逐渐被硬度和韧度优于青铜的铁兵器取代。自春秋战国以来,我国便出现了炼铁技术,从而把冶炼的钢铁大规模地应用到战争之中,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提升。而火药的发明,使兵器进入了火器时代。”

    李正觉扫视一周,见大臣们听得认真,继续说道:“当然,上面只是兵器的发展历史,下面我来说一下现如今兵器的使用。兵者,武器也。武器是为人服务,是为战争而存在。说起战争,我们不得不考虑我们的敌人是谁,他们使用的武器又是什么。现如今,我们最大的敌人便是蒙古鞑子。他们擅长骑马,速度快,灵活性强。因此,我们制造的兵器就要选择克制骑兵。”

    李正觉看到崇祯低着头作沉思状,还以为赞同他的观点,演讲地更加卖力:“如何才能克制骑兵呢?我认为,远距离可用弓箭压制,等骑兵冲近,再使用绊马索、长矛,之后是大刀,剑太轻,抵挡不住鞑子猛劈的弯刀,能不用就不用。所以,综合来看,朝廷应多制造弓箭、绊马索、长矛以及大刀。至于火铳和大炮,我认为遇到风驰电掣的鞑子骑兵,基本派不上用场,而且造价高,可以不用制造了”

    听到这里,杨乐眉头一皱,如果按照李正觉所说,这火器还压制不了冷兵器了?这完全与历史背道而驰。他忍不住打断了李正觉的演讲:“李王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