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国有些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三国有些乱- 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固自诼戆白闾字小

    幸运的是单边马鞍,不然张郃就会更惨。当然,这样张郃也好不到那里去,战马一惊,转过马首就要跑,张郃双手持刀,全力往地上一顶,摔动右脚才脱足而出。

    当张郃长吁一口气稳定身形时,只见眼前一片明晃晃的大刀片。黄忠笑吟吟地持刀向着张郃的颈项处。

    “你杀了我吧!”张郃知道黄忠要砍自己,在刚才战马失蹄之时,自己就已经身首异处了。在战心全无之下,张郃只求一死。

    “杀了你?”黄忠侧了侧大刀,笑道:“要杀你早就杀死了!是你的战马不堪,换匹战马再战吧!我黄忠从不杀不反抗之人。”

    “换战马也没用,我打不过你!”张郃叹了口气说:“黄忠,你杀又不杀,我又打不过,你看着办吧!”

    黄忠对张郃如此光棍,倒也有几分欣赏地说:“听说你的那支大戟士很不错,现在在张飞张将军那儿,要不张将军去继续统率他们可好?”

    “……!”张郃面对黄忠娓婉的劝降,半响也说不话来。投与不投,对于此刻的张郃而言都两难之事。

    “快作决定吧!”黄忠扫了眼整个左营说:“你辛苦建立的左营寨快没了!”

    “怎么会这样?”就在黄忠横刀于张郃颈项间时,两人一问一答之面,整个左营寨已经升起了腾空烈焰,左营寨基本上是玩了。张郃十分不解地喃喃自语着:“我不是传令全军防御扺抗了么?”

    张郃麾下有一万五千兵马,而黄忠不过五千之数。三比一的兵力,张郃实在不明白己军会如此不堪一击。张郃只知道自己打不过黄忠是武艺不精,根本不明白己方将士们刚知过饭后会一个短暂的时间处于疲倦状态。

    这种状态叫饭后热,医学上来讲,是餐后血糖升高。这时候整个人不但疲懒无力,而且连思维也会自动放慢半拍。就算精锐兵马,也只是这个时间略短点。

    张郃麾下的将士们就是如此,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黄忠麾下的将士们已经开始放火烧营寨。张郃麾下有部分将士提刀抡枪准备抗击,却因为浑身无力被黄忠麾下的将士轻易的杀得连连后退。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要不张将军自己去问问徐晃徐将军吧!”黄忠又动了动大刀说:“也是这支兵马的主将,选择这个时间来袭你营寨就是徐将军的主意。”

    黄忠听了徐晃说人在饭后会有这么一个疲惫的状态,还真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其实徐晃也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这是刘备无意中提起的,徐晃就记住了。

    “徐晃?”张郃表示不认识,却也好奇地问:“徐晃比你黄忠还厉害?”

    “徐晃徐公明,武艺也许比我弱那么一点,但也胜过你良多。”黄忠倒实话实说道:“徐晃领兵作战比我厉害啊!所以他是主将,我副之。”

    而他们口中的徐晃在黄忠射断大旗之时,就率兵冲向了高览所在的右寨。徐晃抡着开山大斧,一斧下去就砸倒了营寨门,也是兵分三路,两路捣毁营寨,一路随徐晃杀敌。

    徐晃部动作一点也不慢,右寨和左寨几乎同时火起,两寨都是乱哄哄一片。很明显的是兵少的徐晃和黄忠部占优,而兵多的张郃和高览部十分狼狈。

    “来者何人?敢袭我营寨!”高览也还未及解甲休歇,一听到动静就抡斧而来。见同样提斧奔杀而至的徐晃高声叫问。

    “河东徐晃是也!奉公孙将军将令特来擒你高览。”徐晃闻声,一边答话,一边策马向高览冲来。

    “大言不惭!且放马过来!”高览一声冷笑,也是一马当先,抡着大斧迎上徐晃。

    “咚!”的一声巨响,高览和徐晃的两柄大斧撞在了一起,在火星四射之余,两人心中都暗赞了一声:“好功夫,好膂力!”

    表面上看是旗鼓相当难分伯仲。其实而言,徐晃已占上风。高览是全力施为,而徐晃只用六七成力气。当然,两个对阵的家伙都不知道,高览以为徐晃和自己一样全力全开,有点遇到好对手要狠狠打一场的小兴奋。

    而徐晃也以为高览和自己一样留有余力,就愈加谨慎起来,到底是客场作战,徐晃可不敢大意,己身安危事小,几千将士更是他顾忌所在。

    正因为如此,高览发了疯似的一斧又一斧劈来,徐晃从容应对,两员勇将,两柄大斧,打得好不热闹。

    正在两人对砍得热闹时,右营寨火起,高览部节节败退。这让砍得正欢的高览有一丝分神,在劈出一斧后,勒马后退数步。

    “这是怎么回事?”高览眉头紧锁地问身后的一众亲卫。大有不说个所以然就要劈死几个。

    “将,将军,右营寨没了,火势已经蔓延至主营寨。”亲卫长有点结巴地说:“敌军勇猛,我部抵挡不住。”

    “你们不会上啊!”高览这时忘了亲卫本部是保护自己这个主将,而是恶狠狠地说:“还不快去扑灭火焰和杀退敌军?”

    “可是!”亲卫长有点为难地说了半句,还有半句没说的是:“我们杀敌灭火,谁来保护将军你呢?”

    这会儿功夫,徐晃既没进攻,也没开口,就那么提斧勒马冷眼旁观着。徐晃这次袭营的目标就是捣毁敌人辛苦建立的营寨,至于斩将杀敌倒在其次。

    再说徐晃与高览交战这么久,也知高览不是容易就可以斩杀的。战略目的已达,徐晃已经心生退意。见好就收,才是一员良将必备的素质,徐晃无疑是良将。

    “高览,今天未分胜负,我们下次两军对阵打过。”徐晃想到撤退,就交待着场面话说:“你且去灭火救营寨,我先去也!”

    “你!”高览这时也无再战之心,天知道万一辛苦建立的营寨没了,袁绍会不会恼羞成怒,前帐后帐一起算。高览抬斧指着徐晃,狠狠地啐了一口,领着亲卫向主寨方向而去。

    “撤!”徐晃不以为意,高叫一声,身后的亲卫令旗一招,全军随徐晃徐徐有序地退出了已烧得不成样的右边营寨。

    徐晃部完成了既定的战略目标,而黄忠部就超额完成了战略目标。黄忠部不仅仅烧毁了左边营寨,还顺手把主营寨烧了一大半。

    不是张郃部不抵抗,而是主将张郃被黄忠用明晃晃的大刀架着,一众部下也只好睁着眼看着黄忠部放火烧营寨,除了干着急,似乎什么都不能做。

    这也是张郃一心求死,黄忠又不忍心杀之的折中办法。黄忠不杀张郃,这是刘备有过交待的,在争夺冀州之战中,尽量多劝降,能不杀就不杀。

    杀又不想杀,降又不投降。黄忠只退而求次之,在捣毁营寨之前不能放你,等目的达成后再放。张郃是命在人家刀下,想不答应都不行。张郃实在没有将颈项向刀仞上撞的勇气。

    “将军,徐将军已撤!特命我部也撤。”黄忠的传令兵带来了让黄忠和张郃都松了口气的命令。

    “张郃,所有营寨都要重建才行,你自求多福吧!”黄忠扫了眼在火焰中噼里啪啦作响的营寨,撤了大刀,善意地说:“随时欢迎张将军过来统率大戟士。”

    “撤!”黄忠没管张郃脸上精彩的表情,高叫一声,率部疾驰而去。黄忠部可比徐晃部走得嚣张得多,根本没有防备追击什么,就这么一窝蜂地跑掉了。

    “将军,追吗?”张郃的本部亲卫声音有点小地问。

    “追?有意义吗?”张郃望着绝尘而去的黄忠部,摇了摇头说:“灭火吧!准备重建营寨。”

    ……

    “元伯!”

    “儁乂!”高览和张郃两个难兄难弟汇兵于一处,彼此叫了一声,开始长吁短叹起来。

    “怎么办?好不容易建立的营寨毁于一旦。”高览咬了咬牙槽说:“还好将士们没有什么折损,不然还真不好如何向袁大人交待。”

    “如果不赶快重建营寨,我们一样无法交差。”张郃脸色漆黑地说:“据探子传报,大军半个月后就会到武强。我们抓紧吧!”

    “嗯,我去趟武强县城,动员动员。”高览脸上现出一丝狰狞,恶意十足地说:“就凭我们现有的材料根本无法重建营寨。到时没法交差也有个垫背的!”

    对此,张郃只能无言地点头附议。溺水的人,连一根毛草也不会放过,何况有一个县城在旁边,此时不用,更待何时?至于失不失民心,对于张郃和高览来说,重要吗?

    ……

    “还是汉升大哥厉害!”徐晃收兵后,竖着大拇指说:“想不到大哥将主寨都烧了,这下该张郃和高览头痛了。”

    徐晃和黄忠最先的考虑是趁机冲杀一阵,能破坏多少营寨算多少营寨。如今的结果算是喜出望外了。

    “那里,全赖公明谋划得当,我们才得此大功也!”黄忠捎了把胡须说:“可惜张郃不肯归降,不然又为主公收得一员良将。”

    “人各有志,强求不得。”徐晃笑道:“张郃和高览都是良将,若全力一战,与我军胜负难料。不过据我观察,这两人多有私心杂念,断不会为袁绍死战。”

    “公明言之有理!”黄忠仔细想想,点头道:“两军对阵,最怕人心不齐,有十分力也只能使出三成,又何以言胜?”

    “现在我才理解主公为何时时把对部队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只有一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兵马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徐晃摇头晃脑地说:“主公真神人也!”

    黄忠和徐晃感慨了一会儿,也做着和张郃,高览一样的事,开始安营扎寨。还一样的要建一个可容二十万兵马左在的大营寨,公孙瓒率大军也是在半个月左右会至。

    不同的是,一个是毁后重建,准备将武强军民全拉下水。一个是择地新建,自力更生不祸及他人,嗯,祸及敌人不算。一个在武强县城前的西北方,一个在武强县的东南方。两个营寨相距十里地左右。

    半个月左在,张郃和高览在全武强县城军民的帮助下,于原址上重建了差不多规模的营寨。而在武强城外荒地上多了无数新坟。只能说乱世之中那有不死人的。

    徐晃和黄忠也在距十里左右的东南方建立了同样的规模的营寨。当张郃获悉这一消息,心中无比的怨念。

    “你要建营寨就说吧,何必来毁我营寨,还用大刀威胁人家。只要你开口,我不但不会袭击,而且还可以帮忙的。”这大概是张郃的怨念,自然不会宣之于口。

    两边营寨刚刚建好,袁绍和公孙瓒在差不多的时间内率大军而至。两军正式对阵于武强,袁绍军十五万左右,公孙瓒军十二万左右。

    袁绍和公孙瓒又不约而同地彼此下了战书,约三日后于两寨中间决一死战。没说的,双方都痛快地答应了。

    在此其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就是有武强县官员将张郃和高览告到了袁绍处,其罪是强征强暴,劳民伤财,还致无数军民死于非命。

    袁绍当即召过张郃和高览问询,对,就是问询而不是问责。张郃和高览直认不讳,还大义凛然地说:“为了击败公孙瓒,为了袁大人打胜仗,以后还会如此!”

    “好!做得好!”袁绍大手一挥,对张郃和高览再次放过。

    袁绍放过张郃和高览,还把告状之人怒斥一通。袁绍从来不把一众小民放在眼中,奴役你们,奴役你们应该感到荣幸。

第430章 ,长安来人() 
袁绍与公孙瓒对峙双武之地月余,不分胜负,早有人报知长安的董卓。董卓召过李儒相商。

    李儒自虎牢关一战后,就已经对董卓失去了信心。就是从洛阳迁都长安后,也只是将各个关隘要害处安排好,其他事不管不问。

    其实对天下局势,李儒比董卓更明析,就是公孙瓒,刘备,曹操,袁绍争夺冀州,李儒也是无比清楚。

    董卓相召的原因,李儒本就先知道,对董卓相问,有点敷衍地说:“袁绍与公孙瓒,亦当今豪杰。现于冀州双武之地厮杀,难分胜负,都是骑虎难下之势,宜假天子之诏,差人往而和解之。二人必感相国之德,必顺大师矣。”

    公孙瓒和袁绍是什么人?李儒心中明白得很。别说董卓假借天子诏书和解,就是出兵帮其打败对手,他们一样要砍董卓。李儒之所以这样建议,不是敷衍又是什么?

    “善!就依文优之见。”董卓拍着肥肚大腹笑道:“不知派谁为使可行?”

    “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可胜任。”李儒微低着头说:“事不宜迟,即刻可赍诏前去。”

    即日,太傅马日磾和太仆赵岐带着一队人马,奉诏前往冀州双武之地调解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争斗。

    “军师,贾大人求见。”李儒刚回府不久,门外亲卫就进来禀报。

    “请,快请!”李儒一听禀报,连声说:“算了,算了,还是我去正门迎一下吧!”

    “你这个老毒物,不在陕西辅助牛将军,怎么跑到长安来了?”李儒小跑来到大门口,一手挽着贾大人贾诩,一边笑道:“文和,别来无恙呀!”

    贾诩,字文和,凉州姑臧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

    贾诩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

    黄初元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

    黄初四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曰肃侯。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并为《吴起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