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世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奸臣世家- 第2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抽签的结果,这九万名参与殿试的考生将会被分为甲乙丙三组。

    抽到甲签的学子必须参加第一天的考试,而乙签是第二天,丙签是第三天。同时,这些考生们也都行道,这也就意味着,三天考试当中,会出不同考试内容。

    这个方式,对于抽到甲签的学子就有些不利,因为,第一天,谁也不知道官家究竟会出什么题目,而之后的两天,第一天的题目肯定会被泄露出去,因此,即便三天的题目各不相同,可剩下的学子却已经有了一定的参照题目。

    不过,也不是绝对,因为,考虑到这样的结果,官家很有可能在第一天出题的时候,所出的题目也会相应的简单一些。

    ……

    很快,第一天的殿试结束了。

    考试题目也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京城。

    在第一天,赵煦除了三个题目,看到题目的人都看出,这三个题目都和司马光有关。

    第一个题目:论西晋亡国是谁之过

    这简直是直接对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开了地图炮。

    学子们都知道,在元丰八年,那场滔天的风波当中,司马光被气得吐了血,蔡京和曾布也不得不灰头土脸的逃离了汴梁城。在汴梁城里,就已经有人指出了在资治通鉴这部著作里,司马光对于西晋这一段历史用了很多曲笔,这让那些一直称赞这本书的人,全都主动闭上了嘴巴。

第535 殿试的题目1() 
    在汴梁城里,就已经有人指出了在资治通鉴这部著作里,司马光对于西晋这一段历史用了很多曲笔,这让那些一直称赞这本书的人,全都主动闭上了嘴巴。

    在这一点上,司马光著史的态度跟司马迁的相去十万八千里。

    历史评说,公论没有自己的祖先重要;

    大宋的子民,小命还没有西夏的一条狗重要。

    这两句谣言仍然还深深印刻在每一个汴梁城百姓的心中。

    在资治通鉴中,在历代的贤人眼中,西晋朝司马氏中有三个皇室,其本身就一直具有非常大的争议。

    第一个就是被司马光誉为万世之君的西晋开国之君晋武帝——司马炎。

    第二个就是自称为魏国忠臣的司马孚。

    第三个却是司马炎的儿子——晋惠帝司马衷。

    第二个题目:举出古往今来,为大臣而大赦天下的例子,并且评论一下,当时司马光家族为什么没有推拒这一非人臣的殊礼,且其功绩是否配得上。

    实在是太劲爆了,当初高太后放出这道懿旨的时候,朝中居然没有一个大臣站出来反对此事。

    他司马光功劳再高,能比得过蜀汉的诸葛亮吗?

    后主刘禅在诸葛亮病逝之后,也没有大赦天下。

    第三个题目:论西夏国和大宋的关系,当战还是当和,若和,又应该如何去换取和平。

    三道题目出出来之后,在朝野内外揭起了轩然大波。

    参与第一天考试的学子们都快难过的哭出来了。

    倒不是题目很难,而是这三个题目的争议实在是太大,一旦这些今天应试的学子选错了政治方向,很有可能今生都无法中进士了。

    不过,有一些抽到乙签和丙签的学子却对抽到甲签的学子艳羡不已。

    这三个题目争议再大,可聪明人都知道,对于赵煦来说,这三个题目的答案已经是固定的了。

    不过,在这个三个题目中,唯一让人想破了头也想不到的是,所有的学子们好像还真记不起来,古往今来,有哪一个大臣在死后能够享受到大赦天下的这个殊荣的。

    这个东东不是应该在皇帝死后才会有的吗?

    现在回想起来,话说,太皇太后当年为了吹捧这个司马光,也真是拼了!

    好像先皇驾崩的时候,也没有大赦过天下吧!

    在当年,因为有太皇太后高滔滔在背后强势撑腰,而文彦博和吕公著把持着朝政。司马光死得时候,即便真得有人站出来反对这件事,底下人的也听不见什么动静。

    其实,元丰八年那场风波之后,第一道题目就已经有了极为公允的答案。关于这一方面,苏轼和苏辙都写了相关的文章来驳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曲笔。

    第三个题目,现在谁还敢在试卷上些可和的答案呀!

    第二天,抽到乙签的学子全都是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殿试的现场的。

    当他们看到今天策论的题目之后,其面部表情比昨天的学子强不到哪里去。

    甚至有得考生差一点就当场晕了。

    策论的题目:论登州阿云案!

    而且,这也是第二天殿试之中唯一的一个题目。

    这是要继续鞭司马光尸体的节奏啊!

    不过,这一次倒好,为了防止有些学子只是在家中闭门读书,难免有些孤陋寡闻,并不清楚当年这个闹得沸沸扬扬的惊天大案的始末。赵煦专门让人将关于这个案子的所有资料都汇集起来,并且还单独印制成了一本相关的书籍。

    这本书中记录了该案,从相关的县州府、以至于后来的刑部和大理寺,所有与该案相关的官员,在本案中所做的判词和陈述都被记录在其中。

    书的扉页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孝道与父纲和夫纲,到底那个重要?

    这不是废话吗?

    即便是再傻的人,也知道应该回答孝道最重要了。

    可当年的参与审案的官员,却全都忽视了这一要点,这里面也包括以审案公允著称的苏颂。如今再回想起来,不得不让人感到唏嘘不已。

    而更让人感到惊悚的是,书的最后,竟然还印着当初在元丰八年散布那句谣言——丧期稚女,守孝没有买妻的无赖重要。

    这句谣言深刻剖析这个案子的关键要点,司马光一直想翻这个案子,根本就是在把孝道玩弄于鼓掌之间。

    这件案子在当时牵连非常广,不过,现在说起来,当年参与过此案的大臣,凡是持斩首论的,不是死,就是贬。

    这么说起来,当时的所谓‘律敕之争’也就根本站不住脚了。

    第二天的殿试结果肯定会好于第一天,因为即便是保守派,甚至是司马光的拥趸,也不得不在这个案子上,承认司马光如此的判决是有私心在作祟的。因此,即便是这些人,在对这个案子都给出了公允的答案。

    考试结束后,这个题目也迅速流传到了汴梁城的各个角落。

    整个汴梁城的百姓自然是拍手叫好,特别是女子,谁也不想落得阿云那样的下场,即便当年那些谣言将司马光气得吐了血,导致他直到去世都一直卧病在床,最终阿云还是躲过了被砍头的结局,可是,这个可怜的女子还不是被当时的诸位相公们判了流刑。

    于是,热议第三天题目的人就更多了。

    有人猜,明日的题目应该是‘铁钉案’,可立刻就有人反驳道,这个案子当然是有争议的,不过,就连大奸臣司马光掌权之后,也不管翻这个案子。当时的争论归争论,一旦有了结局,可想而知,不管是保守派大臣,亦或是变法派大臣,谁也不会再碰这个罗生门了。

    有人拿出私人珍藏的那两张纸,至于之前的那两幅对联,即便是有,也没有人敢展露于人前,那可是牵扯到了如今两位炙手可热的两位当朝大官——蔡京和曾布啊!

    福康公主的事情,大概是不会有人说了,至于应该是否给养父守孝之事,争议太大,何况,司马光和庞籍虽然是恩尤养父,却并不是真得养父,庞籍也没有收过养子。

    不过,这件议题反而是应该对范仲淹不利。因为,他当初的确是被朱姓养父收养过,而且,中进士的时候,也是用的朱说这个名字。范仲淹是已经早已逝去的名人,别说是和当今官家,就是和先帝推行的新法也没有热河的冲突。

    真是难猜啊!

    等到第三天,参与当天殿试的学子们,大多数人在昨晚都失眠了,都在绞尽脑汁猜想今日殿试的题目,可她们又哪能猜透小皇帝的心里呢?

    就是当今朝堂上各个部堂大佬们也都是惴惴不安,生怕自己被牵连进考题之中。

    答案很快揭晓了。

    第三日殿试的题目:极论熙宁新法的得与失!

    在出完这个题目之后,在大殿的御座上,赵煦很罕见地开口说话了:“诸位学子,朕在你们答题之前有句话要讲。当年的熙宁变法,王相公想法虽好,可结果施行的新法大多都是差强人意,有很多新法都是发生在诸位学子的身边或者本人的身上。

    朕要在这里强调一点,不管你们是赞成新法,而是反对新法,这些都不是今天判定你们是否能够通过殿试的评判标准。在答卷的时候,朕要送你们八个字,实事求是,言之有物。不能向奸相司马光那样,他废除新法的目的,只是为了反对而发对。从来没有讨论过新法的得失,以及是否对百姓有利。

    “陛下,司马公是否是奸相,可不是由您就能够定论的。”赵煦话音刚落,就立即有学子站起来驳斥他最后的一句话。

    这大殿上还真有不怕死的,居然敢当面顶撞赵煦。

    一旁的禁军一看这种情况,立即冲过去,想要将这个胆大包天的学子抓起来。

    “且慢!”赵煦却在这个时候站起来,出言阻止了禁军,接着说道:“这位学子说得并没有错,是朕一时失言了。朕即便是金口玉言,却敌不住后世史书的评论。司马光是不是奸臣,后世自有公论。不过,这位学子,以及其他并不认同朕的学子,在答题的时候,如果还是像说话时这么空洞的话,肯定是无法通过殿试的。”

    “陛下,学生不是太明白,还请陛下为学生解惑,何谓实事求是,又何谓言之有物呢?”看到赵煦居然这么大度,有一位学子大着胆子站了起来,为了这么一个问题。

第536 殿试的题目2() 
    “朕一时半会儿也向你讲解不轻,举个例子吧!就说青苗法,这个新法争论非常大。在地方上推行的时候,一些用心的官员推行的就非常好,不过这样的官员毕竟很少,比如蔡卞,他当时还是江阴县主簿,就敢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开官场放粮食借给贫苦的百姓,使得百姓们免于遭受乡间高利贷盘剥之苦。”

    “可是,像蔡卞这样有胆有识的官员毕竟是少数,因此,青苗法在推行的过程中,大部分地方官员,要么须臾应付上面,要么就是和当地的豪绅胥吏勾结在一起,利用官府的青苗钱替私人敛财。你们在答题的时候,只需要把自己见过的真实情况写出来,并且评论一番即可,当然要加上自己的解决知道。

    而言之有物,你们在评论新法的时候,不能说这个新法不好,那个新法于民不利,却又说不出,新法到底那里不好,有哪些地方于民不利。听明白了吗?其他学子如果还有问题,现在都一并问出来。”赵煦回答完,看着其他学子问道。

    “陛……陛下,学……学生不知道都有哪些新法,您这里还有向昨天那个案子那样的小本子吗?”有一位学子哆哆嗦嗦地站起来,红着脸怯生生地问道。

    赵煦听完一手抚额,说道:“唉!看来还是朕疏忽了,朕还真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来人,将书册发给每一位学子。”说完,他向大殿里的管事太监挥了挥手。

    不过,他转头就狠狠地瞪了一眼身边的梁师成,这厮今天怎么这么不机灵,这么重要的事情,也不知道提醒他一下。

    来应试的学子们虽然大多数出身贫寒,可也不乏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即便新法就发生在他们的身边,可也不一定就会有所闻,有的人即便看到过新法的得失,却并不知道究竟是哪一条新法导致出现那样的结果。所以,那位学子问得并没有问题。

    此时的梁师成感到自己比那个登州阿云还冤啊!

    他之前就想提醒官家将早已准备好的书籍发下去,可官家说得正嗨,他哪里敢当着数万学子的面跟官家交头接耳,在文人眼里,这可是大罪啊!传将出去,自己更是小命难保。

    好在,赵煦此时把精力全都投注在应试的学子们身上,一时忘记了惩罚他。这才让提心吊胆的梁师成松了一口气。

    第三天的殿试,学子们写起来倒是得心应手,可赵煦却知道,自己有苦头可吃了,因为,第三天殿试的答卷肯定是五花八门,如果不仔细查看的话,很有可能把真正有才能的学子错过了。不像前两天的殿试,答案是固定的,就是赵煦自己,一晚上就能将数万的答卷批改完毕。

    第三天殿试的试卷可就要花费老鼻子的时间来批阅了。

    说起来,又是那个罗锅子出得馊主意。

    没错,这三天殿试的题目,甚至那些书籍都是蔡道找人搜集的材料,并负责印刷的。本来,这些东西并不是给赵煦用来在殿试上用的,蔡道是另有用途。

    蔡道在询问他对此事的意见的时候,赵煦灵机一动,就把这些个创意抢了过来,用在了殿试题目上。

    虽然效果让赵煦非常的满意,可是,一想到今后数晚都要批阅这些答卷,一时间,他的头都痛了。

    殿试就这么结束了。

    可是,这一次殿试放榜的日子却被大大的延误了。

    学子们也都理解,毕竟九万多学子的试卷的确是很难在极短的时间里批阅完毕,可是,让他们想不到的是,这一次,批阅他们试卷的人多了一个,她就是赵煦的宠妃刘婕妤。

    由于第三天的答卷实在是太繁琐,所以,赵煦偷偷地将刘婕妤叫到了自己的身边,嘱咐梁师成挑选一些口风严的人把风,万一这件事让朝臣们知道的话,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的。

    梁师成倒是想了一些好方法,挑选了一些大越国来得年纪非常小的内侍来这里伺候,这些还是孩子的小太监大多还不通宋语,自然也就不虞将今天这件事传扬出去了。

    赵煦让刘婕妤试了一试,没想到这个女子做事还真是称了他的心意,她不仅聪明伶俐,而且,深知官家的心意。所以,在替赵煦批阅试卷的时候,她也的确是一个非常得力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