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军属骑兵依然骑着蒙古马。
毕竟这么短的发展时间还不足以让大明的战马发生质的改变,好的战马都在骑兵军,步兵哪怕近卫军也是次等战马。为了减轻负重,这些骑兵也没有板甲,只是穿着多层丝绸加棉的轻质军服,这种军服要说防弹的确不行,但防箭效果极好,对付流弹也凑合,当然造价肯定高,好在大明就不缺少丝绸。但颜色并不是红色,而是更接近北方环境的土黄色,所有骑兵都是背着燧发卡宾枪,带着直弯双马刀,手中拎着一根长矛,数千骑兵列队整齐,在夹道欢呼声中沿外环路走向码头
他们后面就是杨庆的中军。
护国公手持节钺端坐在他的安达卢西亚马上,左边跟着近卫第一军统制张名扬,他是张名振的弟弟,原本历史上战死舟山的。
右边跟着副统制赵印选。
他是云南人,原本历史上跟着巡按御史陈荩以滇军救援南京,后来一直在湖南跟着何腾蛟,就这样乱糟糟地打到桂林沦陷,他带着滇军残部投奔了李定国,从此也就再也没有记载了。但这一次在云南对土司们的战斗中他表现不错,之后作为云南军将领在湖南的乱战中也立了点功,重新整编时候成为旅指挥使,并且参加了山东的光复战,就这样一直升到了近卫军副统制。
这时候新一代将领基本上都这样成长了起来,张名扬同样也是跟着他哥哥参与了湖广的乱战,在整编各军时候调出长江水师成为旅指挥使。
然后就是打仗立功升迁。
他们依然不是杨庆军校培养,后者的年龄到不了这个位置,目前明军统制,指挥使一级的将领全是这些过去并不起眼,但在这近七年大大小小的战斗中立功升迁起来的,他们这一茬之后,才轮到那些杨庆培养出来的军校生,这时候第一批军校生最多也就是个营长。
军队不讲资历是不行的。
而最初南渡时候那些军头们,这时候要么能力不够退休,要么就是各地的都统或者副都统。
杨庆的中军之后是突击步兵旅的战车步兵,再后面四个步兵旅,两万五千人的庞大军团,就这样在万众欢送,甚至亲人鼓励中,踏上了跟随护国公迎战敌军的征程。女皇陛下的车驾跟随着他们一起,亲自将出征的将士送到了下关码头,并且在万众瞩目中和自己丈夫挥了告别……
好吧,这也是作秀。
怀孕的女皇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亲自送自己丈夫上战场啊!
多么伟大啊!
大明的人民们怎么能不为之感动!
话说他们夫妻也的确算是极尽煽情之能事了,看着单手捧肚子,对着护国公泪光盈盈的女皇,大明人民还有什么可不满的,什么父母送儿妻子送夫那都是义无反顾的。
第四二一章 单刀会()
渡江后的杨庆立刻抛下近卫第一军沿国道狂奔向前,以不断换马的方式三天抵达陈州。
第十军统制曾英把他接入城。
曾英是福建人,崇祯南渡前就随其在四川做官的父亲移居成都,之后张献忠入川,他跟随四川巡抚陈士奇与张献忠交战,算得上是川军里面最能打的几个之一。之后和马乾,杨展等不愿意留在张献忠手下的四川官员将领一样率部撤出,并且被杨庆重新整编升迁至统制。
原本历史上张献忠死后,孙可望等大西军南下,他率领明军在佛图关迎战,中箭坠江而死。
这时候清军已经在仪封渡河。
代善的儿子,也就是刚刚丢失的康亲王他爹满达海,率领三千蒙古骑兵和一万八旗神军,乘着黄河上的坚冰渡河,在两岸同时修筑堡垒并伐木造浮桥,不过没有继续深入,只是确保这个渡河点。
明军也没出击。
沿黄河的所有皇庄民兵统统都撤进了归德和重建的开封城。
后者甚至以棱堡来修筑。
不过规模比过去的开封城要小了很多,毕竟人口也少得多,明军在这一带真正的要塞就归德,开封,郑州和北岸的卫辉,沁阳,核心依旧是郑州,那里是一个真正的要塞群。这五个要塞容纳了这片战场上四万五千驻军,十万民兵极其二十多万家属,原本外围那些皇庄坞堡全遗弃。
而且外面也已经坚壁清野。
本来也没东西可掠夺,无非就是些还没返青的麦苗,最多被蒙古骑兵的马啃了,甚至都不影响开春后重新生长,但掠夺不到粮食的清军,就只能辛辛苦苦从开州也就是濮阳往前线运输了。
在这寒冬中想在几乎没有道路的情况下,把物资从濮阳运到兰考可不容易,尤其是当地汉人民夫消极怠工甚至逃跑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说白了北方百姓就等明军北伐了,就连一些地方豪强都对咱大清失去了信心。清军真正能依赖的只有神民,为了支援咱大清讨伐暴明,一些神军家属都在长老们带领下参加了运输。那些女人和小孩推着独轮车顶着风雪,在茫茫荒野上挣扎向前的场景也的确令人唏嘘,为了咱大清,神军们可以说全力以赴。
男人当战,女人当运!
不成功便成仁,神灵与大清同在……
只是他们的敌人都在城里面吃着鲸肉罐头烤火呢!
护国公命令禁止出击。
这大冷天没必要出去折腾!
实际上明军扛寒能力和清军相比还是差了不少,这一点是事实必须得承认,毕竟这些明军绝大多数都是从南方来的,他们还不如那些民兵适应冬天的寒冷。
既然这样……
那就继续吃肉烤火吧!
反正最多再有俩月就可以恢复通航,而俩月时间完全不足以让他们吃完这些要塞里的储备。
敞开了吃肉喝酒就行。
可怜的清军在寒冬的帐篷里吹着夹杂雪花的寒风,吃着他们老婆孩子辗转数百里送来的硬饼子,他们的敌人在烧着煤炭的暖炉旁喝酒吃肉啊!
真悲哀!
“护国公,末将有些奇怪,建奴至今也没真正进攻,无论是渡河的这些还是北岸的都没进攻。仪封的渡河也不正常,他们最合理的是在郑州和开封之间渡河,迅速完成对郑州和开封的包围,然后修建浮桥准备下一步的长期进攻。但跑到仪封渡河就很莫名其妙了,而且河北多铎的主力也仅仅是推进到战区,至今距离卫辉还有五十里,只有他们的骑兵,尤其是蒙古骑兵在四处游荡,试图从咱们遗弃的皇庄找些残留的补给。”
曾英说道。
“不只是如此,今天一队蒙古骑兵还跑到了咱们这里,不过咱们的骑兵出击后,他们立刻就逃跑了,根本就没有任何交战。”
旁边骑兵旅指挥使李占春说道。
他是曾英的干儿子,和于大海算是曾英的左膀右臂,原本历史上在曾英死后接管其部,但依然败给了孙可望,之后逃亡隐居,清军派人劝降他拒绝后被杀。
“这就很有趣了!”
杨庆饶有兴趣地说道。
很显然多尔衮并不放心,害怕被李自成摆一道,杨庆觉得李自成主动跳出来很不正常,多尔衮当然不可能没有这种觉悟,李自成和他才是真正有仇,但和杨庆没有仇。如果李自成用心险恶,虚晃一枪,引诱他主动进攻,然后自己在一边坐山观虎斗等着明军暴打他呢?反正李自成只是说要问罪南都,但顺军至今没出境,万一这边多尔衮动手了,他那边带着大军回长安了,那多尔衮就不是找谁哭的问题了,孤军深入的清军会被合围的明军抽成狗的。
多尔衮不敢冒险。
多尔衮也在等,他得等李自成真正和明军开战,等李自成用实际行动表现出诚意,否则他贸然投入战场很容易输个精光的。
但李自成也在等。
李自成十五万大军屯兵洛阳,至今没有一兵一卒出关,同样商州的顺军也只是到达武关,汉中三节度所部也只是响应秦王号召,但同样没有发起进攻。
后者倒是正常。
汉中三节度已经偷偷派人联络看能不能临阵倒戈,他们是不会真敢进攻郧阳的,这时候汉江还没解冻,他们想东出也不可能。但李自成在洛阳和武关前线的大军已经增加到了二十万,还依然按兵不动,那就只能用对多尔衮不放心来解释了。他们的这个计划,其实就是用清军当炮灰,负责肯定大量死亡的攻城,明军在北线这些要塞哪一个都不好打,主动进攻想成功就只能用人命堆。
而李自成是阻援。
不过多尔衮打不开明军要塞,他就得不到粮食这是事实,为了能够得到他最急需的粮食,他也只能选择当这个炮灰。
可万一他只是想看李自成和杨庆开战呢?毕竟对于清军来说,想要苟延残喘最好是防守,进攻只会让自己死得更快,他们原本的战略就是尽量防守。如果多尔衮同样只是虚晃一枪哄李自成和杨庆打,他缩回去作壁上观,那么无论结果如何,对他都不是什么坏事……
至少可以让他苟延残喘久些。
两个原本是对头的家伙,为了苟延残喘组成的联盟,是不可能有什么互信的,能互相坑一下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
“护国公,那不如咱们主动出击。”
曾英说道:“建奴骑河摆明了就是情况一有不对立刻跑回开州,他们既然互相不信任,咱们就各个击破,稳住李自成先揍建奴。归德驻军同样渡河攻其后,咱们攻其前,建奴不跑就被咱们合围在仪封,他们如果逃跑那就看李自成怎么办了。”
他这意思是继续给两家撕裂,明军首先进攻清军,如果李自成不出洛阳那多尔衮就更不放心。
然后清军会更谨慎。
他谨慎李自成同样也会效仿。
这样谁都在等,谁都不敢动手就一直拖到开河了。
等到开河就是明军暴打他们了。
“先不急,我得先去见见李自成!”
杨庆说道。
“呃,护国公,这太危险了!”
曾英说道。
这是要玩单刀会啊!
但关羽不过是一个镇将,他单刀会死了最多属于损失,护国公单刀会可就是冒大明崩溃的危险了。
“危险?我以前又不是没这样干过,我现在很想知道,李自成究竟是在干什么,他要打我奉陪,他要演戏那也总得配合一下!”
杨庆说道。
的确,他又不是没这样干过。
他还是很怀疑李自成的真实目的。
双方很有必要坦诚布公一下,而他直接去见李自成,无疑是最坦诚布公的了,无论李自成要干什么,两人坐在一起谈是最好解决办法。他真想打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他有别的目的那也坦诚相对,避免双方因为误判而导致真正的战争。
说到底杨庆还是不想打,他还是想尽量避免这场战争。
“护国公,不如末将替您走一趟。”
曾英说道。
“你?李自成认识你姓什么?你们放心,我想走这天下还没有谁能拦得住,当年在扬州我都敢一个人去见他更何况是现在!”
杨庆说道。
他对这一点还是很有自信的。
别说李自成手下没这胆量,就是他们有这胆量,以他的能力想全身而退也没问题,不过到不了这程度,那样李自成全军都没退路了。明军四十万精锐,数百万民兵会跟他们死磕到底的,实际上这时候没有杨庆,大明朝也会正常运行下去。毕竟女皇陛下肚子里已经有继承人,哪怕是生个女孩也一样,杨庆那些亲信们会让这个朝廷保持正常运转,庞大的明军会继续推平一切敌人。
再说,李自成又不是不知道就是杀了他也能原地重启。
既然如此,曾英也不再阻拦,不过让护国公一个人去还是不行,紧接着李占春就集合他的骑兵旅,在到达陈州的第二天,杨庆就在这两千多骑兵护卫下,踏上了前往洛阳的旅程。
第四二二章 君子之战()
杨庆首先到郑州……
这时候从陈州到郑州的运输线依然畅通,只是偶尔能看到蒙古骑兵。
毕竟就两百里,放出的侦骑在这片空旷的平原上,从仪封跑到这一带很容易,沿途睢水,贾鲁河这些河流都在封冻中,骑兵直接就跑过,后者就是向郑州的主要水运通道。弘治六年刘大夏疏浚贾鲁河故道,自中牟向南在尉氏境内连涡河后折向西南接沙河入颍河,最终使颍河,涡河两大水运体系合并于贾鲁河直达中牟,然后再由疏浚后的郑水入郑州。
这条运输线不输黄河。
在黄河逆流而上遇到水势上涨时候并不容易,但这条运输线就平稳得多,只是无法航行太大的船,却比黄河速度更快。实际上贾鲁河在明清都是被称为运粮河的,直到道光以后黄河连续六次在这一带决口,黄河水涌入后沉淀淤塞才毁掉了这条水运线。
但这时候是畅通的。
这些蒙古骑兵遇上骑兵旅这样的大队骑兵都是直接逃跑,双方没有经过任何战斗……
这些蒙古骑兵又不是打仗的。
他们就是来看看李自成怎么还没和明军开战的,话说无论北京的多尔衮还是大名的多铎,都眼巴巴等着顺军出洛阳呢!他们又缺乏对李自成的情报网,北边的侦查又无法通过骑兵军的巡弋封锁,只有这个方向能及时知道双方是否已经开战。
杨庆没兴趣管这些。
他率领李占春的骑兵旅直接进入郑州,在郑州军民的欢呼中,勉励了他们一番,紧接着就离开郑州出氾水叩关虎牢……
“马宝,打开门!”
杨庆控制着战马,在虎牢关前对着上面喝道。
这里守将是马宝。
他在李自成手下是旅指挥使,不算什么太高职位,毕竟李自成手下比他级别高的将领太多,不过李自成的军政体系不一样,正规军的旅指挥使兼他这个旅驻地的军政长官,也就是卫将军。李自成军政合一,仿效唐朝十二卫制度,在整个关中和山西设十二卫,将军统领一个卫,卫下设数量不等的民兵旅,前者相当于府,后者相当于县。常备军和明军一样军旅营各级,常备军统制兼驻地卫将军,常备军指挥使兼驻地民兵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