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护国公- 第2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绝对凄惨。

    “大王,谁把您害成这样的!”

    然后路边一声悲号,紧接着几个唐王的旧部下扑向前。

    他毕竟是云南都司,大都督府各部门的云南籍军官,绝大多数都是从他那里调动而来,找几个旧部下还是很简单的。这种场面没有个调动情绪的可不行,几个旧部来迎接一下,然后被这一幕搞得怒发冲冠,这才是最完美的剧本。

    唐王抬起手。

    很显然他想说什么,但终究还是无力地放下了。

    呃,他其实刚服了药。

    为了他能够在浑身烧伤的剧痛中好受些,这药里掺些别的东西就必不可少了,这时候唐王正昏昏沉沉想起都起不来呢!但这一幕在两旁那些看热闹的老百姓看来,明显就是伤得太重了,连说话都已经很困难,基本上都算奄奄一息了。看看他身上那一圈圈绷带,看看他手脚上那些令人惊悚的颜色,就知道唐王这段时间遭受了多么大的折磨……

    “昏君,无道昏君!”

    一名军官仰天长啸。

    然后他和那些同伴们一片哭声。

    所有人都心有戚戚地看着这一个藩王和一个国公地走过。

    “无道昏君!”

    人群中王夫之长叹一声。

    如果说他之前还对皇帝多多少少抱有一定幻想,那现在就是彻底没有任何幻想了。唐王和沐天波作为宗室和勋贵迎驾的正副使,肯定是皇帝拉拢的重要对象,尤其是唐王这种手握兵权的,沐天波也是云南地方豪强中的头号。如今他俩遭到皇帝如此对待肯定是不同意勾结建奴,最终和皇帝闹翻了,皇帝怕他们泄露消息,所以才干脆杀人灭口。

    否则对他们拉拢还嫌不够呢,怎么可能弄死!

    要知道皇帝最缺的就是这个。

    他身边只有几个文臣,再就是江浙士绅的地方势力,但江浙却是杨庆核心控制区,那些士绅敢闹事,旁边皇庄民兵立刻抡起大棒。但唐王和沐天波的组合,却可以让皇帝一下子获得一块真正可靠的基地,这是皇帝最缺的力量。

    很显然皇帝勾结建奴之事,不仅仅是确凿,而且进行了很久,弄不好在长安时候就已经开始。

    “走,去找楚公!”

    他对身旁几个四民代表说道。

    “对,都到这种地步了,难道楚公还想继续包庇皇帝?”

    一个代表说道。

    紧接着他们叫过出租马车,登车直奔皇宫,但他们进了午门后,才知道楚公已经去医院亲自为唐王和黔国公治疗去了……

    “去医院!”

    王夫之很干脆地说。

    但他们刚出承天门,就看见刚才那军官等在一旁,王夫之用疑惑的目光看着他,后者冲他使了个眼色,王夫之了然地点了点头,然后继续向前直奔御街。而那军官骑着马在后面隔着一段距离跟随,在这条可以说世界上最繁华的商业街上,他们一前一后很快转到了街旁的一间酒楼。王夫之等人的马车停下,他们径直上楼要了一个包间,在窗口探出头,那军官看到后紧接着转过跟了上来。

    “这位上尉有何事?”

    王夫之看着他的军衔问道。

    “王代表,锦衣卫早就知道皇帝和建奴勾结,实际上在长安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那些倭奴并不是从桂藩去的,而是由大同社出钱,从倭国购买,再趁着北洋水师远征倭国,渤海上防御空虚,由荷兰人运到天津再由建奴负责运到雁门关。负责和多尔衮联络的,就是大同社的姜希辙,之前锦衣卫已经把他秘密逮捕,他供出了所有计划,而且锦衣卫也在安庆扣押了那些倭奴,但楚公碍于监国,不准锦衣卫继续查下去。”

    那上尉低声说道。

    “这就对了,这样的勾结不可能一下子完成,光使者往返两地一个来回就得几个月,肯定是在长安就已经开始,皇帝这是处心积虑地密谋了多年啊!”

    一个代表说道。

    “丁启相二人的事你知道多少?”

    王夫之问道。

    “我能知道的,就是他们并不像报纸上说的,只供出自己身份,而是供出了整个的计划,但还是被楚公给压了下来。兄弟在参谋总部就是负责通讯的,在他们到凤阳的当天,锦衣卫凤阳站就送来一份很厚的供词,单纯刘楗供出自己身份这点小事不需要那么厚的内容。另外还有一份单独的东西,具体是什么不清楚,但那东西被楚公自己拿走锁起来了,估计除了楚公自己,大都督府没有任何人能知道是什么!”

    那上尉说道。

    “密信,肯定是皇帝给多尔衮的密信,说不定还是结盟的盟约呢!”

    一个代表激动地说道。

    “这我就不清楚了。”

    上尉说道。

    “我知道的就是这些,之所以告诉诸位,是因为我就是唐王在云南时候提拔起来的,可以说唐王待我恩重如山。如今唐王被那昏君害成这样半死不活的,此仇绝对不能不报,我不管他是不是皇帝,就算是皇帝,这样的昏君也得推翻他!”

    他紧接着说道。

    “对,这样的昏君还留着干什么!”

    刚才那代表附和道。

    “那英国议会都能把他们的昏君砍头,咱们为何不能废黜一个无道昏君?这样的昏君留着何用?大明有监国和楚公就足够,他不但没有对治国有任何贡献,反而还想引狼入室,勾结建奴为他夺权,这样的昏君就是砍头也够了!”

    另一个代表说。

    “但这些都没有实证,至少没有能拿到四民大会堂的,仅仅你一个人的检举还不够,必须得有完整的人证物证!”

    王夫之说道。

    “这个容易,那就看你们有没有胆量了!”

    上尉说道。

    “怎么做?”

    王夫之问道。

    “很简单,截住丁启相二人!”

    上尉说道。

    “四民大会有权对朝廷的司法进行监督,若四民大会要问他们什么事情,哪怕楚公也无权阻挡,只要你们能截住他们,从他们口中问出实据不就行了?而且据我所知,丁启相的堂兄丁启睿已经调回南都,他之前在湖广当知府,和马士英关系密切,应该不是丁魁楚同党,如果他出面劝说让丁启相招供应该不难!反正他招不招都是死,招了还能保住家人。”

    他接着说道。

    “对,回去召集其他代表,咱们去拦这两人,再把他们带到四民大会堂去,让他们当着所有代表说清楚皇帝到底做了什么!要是他们真有密信什么的,被楚公藏了起来,那么咱们就代表天下百姓去找楚公要,我就不信楚公还能继续包庇他!”

    那几个代表立刻兴奋起来。

    王夫之犹豫一下,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第三九五章 全民公敌() 
王夫之一帮人立刻回去串联。

    四民大会理论上并没有类似主席之类的负责人职位,只有一个监国任命的总理大臣来为代表们服务,目前的总理大臣就是杨庆。

    但他只是一个服务者。

    他无权管代表。

    他只是受监国委托,在四民大会为代表们跑腿服务的。

    四民代表内部都是以某个受尊重有足够威望的人为核心,结成一个个小团体,这是必然的结果,那么多天南地北的人凑在一起,肯定少不了拉帮结派。然后这些小团体根据利益组成大的派系,在四民大会或斗争或合作,基本上就类似党派,只不过没有正式的组织而已,不过这一天已经快到来了。他们这帮人任期结束后肯定会有人继续留在南京,作为幕后势力的代表,对下一届四民代表进行指导或者干脆说诱导,以延续其所代表的势力对四民大会的影响。

    这就是标准的党派了。

    而常设委员会的总计两百九十九名代表,事实上目前根据利益已经分成了三个派系。

    保守派。

    也就是江浙士绅守旧派。

    不仅仅是那些江浙士子代表,也包括其他各省支持一些守旧制度的士子代表,甚至被他们收买的其他三民代表。

    这并不奇怪。

    四民大会制度运行到现在,士绅们早就找到了对付的办法,虽然暂时不能实现他们追求的以土地来定资格选举,但收买那些四民代表却是很容易做到的。哪怕有针对性的法律也没用,就像商人代表,某个士绅想收买他只要高价买他的货就行了,同样对一个农民代表,只要低价卖给他家土地就行。

    这些手段都会玩。

    这种情况下四民代表被他们收买一点也不奇怪。

    事实上四民代表早已经不是最初那种纯粹以出身决定投谁票了,那时候就有支持士子代表的,这时候这种问题只会更严重。这些代表被利益集团收买是必然的结果,杨庆不可能改变这一点,再完善的制度也没什么卵用。美国一大堆出身底层的总统一样也是为财团服务的,甚至只为财团服务,倒是一个亿万富翁出身的还多少考虑一下底层利益,美国人都解决不了的杨庆也解决不了。

    时间越久这个问题越严重。

    时间越久渗透越严重。

    最初的代表只会根据自己出身为自己所属阶层代言,因为他们根本没时间懂别的,三年后他们就知道为身后的金主代言了。一项制度无法抗拒时候,总会有人找出适应它并对付它的手段,以某个浪潮当年席卷世界之凶猛,不也没挡住原本的敌人们适应渗透改变并蛀蚀毁掉它吗?杨庆的四民大会无非一个仓促而就,拔苗助长般硬生生造出来的制度,既不完善也不科学,在这方面表现只会更差,抵抗力更弱。

    不过这并不能改变它的进步性。

    毕竟它还是有底线的。

    比如那些士绅想改成两广的乡贤一样土地定资格选举,那就算被他们收买的四民代表,也不会答应这样的要求。

    至少暂时不会。

    好吧,对这个问题杨庆其实心里也没底。

    开明派。

    也就是以苏松等地代表为核心的与杨庆合作改革派,就像清末那些改良派一样,但此时他们本身的实力并不足以压倒保守派,好在有那些卫所改成的皇庄代表的支持,基本上可以维持势均力敌。

    后者可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毕竟各地代表的选拔是以县和卫为基础,而大明目前足有一百多个卫级的民兵单位。

    他们是最支持杨庆的。

    他们也是杨庆在四民大会最重要的力量,而且最不容易收买,毕竟他们背后是皇庄,他们的生老病死都得在皇庄这个集体中。

    中立派。

    也就是王夫之这一帮。

    他们代表着湖广和云贵这三个相对来讲,在朝廷实力最弱的省份的利益,不过并不是这三省的代表都是这一派的。实际上三派不能说是以地域划分,更多是政治观念,也就是继续以土地为核心当地主,还是当新兴工商业资本家,比如前两派的核心都是南直隶和浙江人。这个问题在湖广云贵同样存在,但相对于政治观念分歧严重的江浙,这三个在朝廷相对弱势的省四民代表团结性还是略高一些。

    毕竟他们的核心目的还是改变朝廷这种江浙为核心的政治格局。

    途径就是支持杨庆。

    杨庆的改革有利于削减江浙在朝廷的主导权,为这些省份争取到更多的官职,所以他们支持杨庆,希望目前以杨庆为主导的格局延续,新式科举的分省出卷制度有利于他们。

    而皇帝会毁掉这一切。

    所以在对待皇帝上,那些支持杨庆的还没动手,他们反而有些迫不及待了。

    王夫之迅速就串联起了五十多名常设代表,然后登上一辆辆马车,沿着新修的公路向西而去。这时候丁启相二人已经展览到池州了,估计他们会在芜湖与之相遇……

    “楚公,他们已经启程了!”

    徐平对杨庆说道。

    正在暖棚里种菜的楚公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继续摆弄他那几棵反季节的西红柿。

    话说这可是监国交待的重任。

    随着离女皇宝座越来越近,公主殿下已经越来越难伺候了,不但要吃反季节蔬菜,要吃热带的水果,而且对巧克力需求量越来越大。正在以不准上床威胁他立刻派舰队远征南美去找可可种子,甚至还要他派舰队去新西兰抓恐鸟……

    她觉得那么大的鸟一定很好吃。

    她倒是和原本历史上的欧洲殖民者很有共同语言,幸亏杨庆告诉她的不是象鸟,可怜的象鸟从去年开始就再也没有人看到过了。

    他这间暖棚是用木头框架,然后镶嵌玻璃制成,效果还是不错,只不过撑不住冰雹而已,好在冰雹不会在冬天出现,到夏天那些平板玻璃会拆下的。这东西目前依旧价值不菲,因为技术的限制,平板玻璃只能使用铸造法,实际上除了那些真正的豪门显贵,或者皇宫这样的,还很少有人舍得往窗子上装,玻璃的主要用途还是镜子和各种工艺品。

    尤其是彩色玻璃失蜡铸造品。

    因为目前玻璃工业需要的纯碱依然只能使用草木灰制取,更高端的路布兰法只是刚刚试验……

    这种食盐制碱法需要大量硫酸。

    而硫酸的铅室法同样也仅仅是刚开始试验……

    这是杨庆的最重要科研项目。

    倒不是说为了造玻璃,毕竟目前的玻璃贵点一样赚大钱,老百姓用不起没什么大不了,大明更习惯使用瓷器,玻璃工业也用不了多少,而是棉纺工业越来越受纯碱的限制了,这是必须大量使用纯碱的。为此他甚至已经开始从倭国及越南进口草木灰,虽然江浙不缺这个,甚至可以说家家户户都能产,但架不住越来越多的纺织厂消耗啊!原本历史上路布兰制碱法也就是被这个状况逼出来的,为了能够有充足的纯碱,法国人甚至跑到美洲进口草木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路易十六开出一万两千里弗尔的悬赏。

    最终结果就是路布兰。

    虽然他还没来得及从路易十六手中领到这笔奖金,后者就被押上了断头台。

    杨庆也是被逼的。

    虽然他可以说坐拥江南巨大的草木灰产地,但百分之二十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