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护国公- 第2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全变成了面黑腰粗的农妇,但骨子里也是琴棋书画的,教她男人按照种植手册种菜肯定不成问题。

    “这女人是谁?”

    坤兴公主疑惑地低声说。

    “孝陵前剐了的那个枭獍之獬的孙女,她爹在淄川组织民团,跟着建奴一起死守,被攻破淄川的谢迁给剐了。”

    杨庆说道。

    “这样处置最好了!”

    坤兴公主也有些感慨地说。

    的确,杨庆主政后哪怕反对他的对这一点也是多少带些敬意的,尽管杨庆对士绅们手段凶残,但事实上仔细算他极少杀人。就算抄家灭门也只杀主要成员,男丁绝大多数流放,哪怕流放台湾海南岛也是保住性命,而女人更是没杀过一个,打入奴籍也不会当官妓,基本上都是官配给一个民兵。虽然需要自食其力劳动,但相比起过去习惯的扔到教坊司当官妓,终究也算是一个好结局了。

    “二位师尊!”

    他们身旁一个年轻人说道。

    杨庆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从他手中接过了一摞文稿。

    “这就是你考察的结果?”

    杨庆看着最上面徽州农村调查报告八个字说道。

    “回师尊,是的!”

    那年轻人说道。

    “走,找个地方看看你的收获!”

    杨庆满意地说道。

    旁边皇庄庄头赶紧带路,他们一行到了皇庄的公所,坤兴公主在一群侍女簇拥下到隔壁小学找小朋友玩了,杨庆则在皇庄公所,检查他的这个学生在徽州农村考察半年的结果。他那些扔出去考察的学生,多数都在徽州,衢州,金华这些地方,还有一些跟着土改队去了广西实习。

    “徽州实际上是半商半农,这里的山区众多田地有限,已经无法承担目前的人口,但徽商控制着淮盐,可以通过淮盐的利润从外界购买。尤其是饶州这些产粮区是他们主要贩粮地,为此甚至经常和当地士绅冲突,比如徽商的运粮船时常有被毁的。这种方式使得各大家族对地方的控制力极强,故此如上次一有事就迅速集齐数万人甚至敢动武。就是因为这些豪绅以盐业利润购粮补宗族的不足,宗族青壮跟他们贩盐,在家的同宗缺粮接受其救济。这就像过去咱们的军队一样,盐商豪绅是将领,宗族是其家丁,控制着数量更多的佃户和农nu为炮灰。

    这样形成一个严密组织。

    组织内部以家法族规为约束,形成一个个近乎国中之国,而当这些豪绅的族人通过科举,甚至干脆纳捐,最终进入官场后,就不仅仅是影响地方,连朝廷都受其影响。

    因为他们有钱。

    他们可以出钱扶持一个和他们一伙的官员集团,比如像东林党这样的,他们的财力保证这些人的升迁,这些人的升迁保证朝廷制定更符合他们心意的制度。比如上次的事情发生后,几乎满朝文官全都支持方家,甚至部分武官也保持回避态度,如果不是师尊在圜丘突然发布释奴令,学生可以保证就算大都督府军法处的审讯,结果很可能也是给杨继云定罪。

    这样方家在地方的权威依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是师尊救了他。

    朝廷的制度没用。

    无论是文官审还是武官审,方家都有的是手段摆平,而无论是地方官员还是朝廷官员,都不会为杨继云真正主持公道的。无论出于私利还是公心,都只会袒护方家,哪怕出于公心也不希望在这种小事上,得罪一个掌控地方的豪绅而使地方出现混乱。

    除非是为了纯粹的正义。

    说白了杨继云这样一个没有任何后台的老兵,不可能和一个拥有庞大人脉和财力的豪绅对抗。

    后者有无数可以弄死他的手段。

    实际在这件事上,方家走错了一步棋,他们不应该武力解决,也可能是他们气昏了头或者太自信,毕竟他们已经做土皇帝几百年,最终他们走错了这重要一步。但他们的最大错误并不是想袭击民兵截杀杨继云,而是他们让自己的实力原形毕露,如果他们能赢那他们肯定会得寸进尺,可被民兵打得惨败就原形毕露了。

    他们知道这徽州不是他们能为所欲为的了。

    当然,皇庄反应坚决也很重要。

    如果当时皇庄选择退缩,而不是通过战斗揭开他们像师尊经常说的纸老虎的本质,他们还会继续以为自己还能为所欲为然后闹下去。”

    杨庆的这个学生看着一旁庄头说道。

    “小的也没多想,只是军户们受他们欺压多年,如今有监国和信公为军户主持公道,那么就不能再软弱,杨继云怎么处置小的管不了,但把他安全送到旅部是命令,那小的就无论如何也得完成任务。”

    庄头说道。

    其实他没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翻身后想让士绅们见识一下军户的力量。

    “那么如何瓦解这个体系呢?”

    杨庆饶有兴趣地说。

    “很简单,和广西土改一样,分田地开诉苦大会就行了,没有哪个宗族体系能撑得住这个,一遍诉苦大会下来什么族长也都原形毕露了。”

    那学生说道。

    “但你也说过徽州粮食不足,很大程度上得靠盐商利润,从外地购粮来补充本地,如果土改实行均田,盐商就不可能再用其利润补给宗族,那么结果不会造成本地缺粮吗?”

    杨庆问道。

    “不会,只要玉米和地瓜种得足够多就行,徽州不是缺地,而是缺适合种稻的良田,毕竟山间就这么一点平地可以耕种。但山区荒地有的是,这些荒地开垦成梯田,就算缺少水源灌溉无法做稻田也一样可以种玉米,地瓜,冬天种小麦或者油菜,最后还是一年两熟。过去这种开垦需要大量人力,很难真正组织起来,那些士绅又看不上这种山岭薄地,都是些逃难的开垦,如果都改成皇庄,那就很容易组织了。小的去年就组织人力开了好几块梯田,种玉米的收获比麦子还高,几块种地瓜的梯田更是大丰收,虽说地瓜面不如米好吃,但至少也是真正粮食。甚至还可以在梯田大量种植茶叶,小的正在庄子里商议种一块茶叶自己采茶炒制,哪怕卖不出去自己也能炒了喝,反正就是在山岭是垒起几块梯田而已。”

    庄头说道。

    “但现在还是需要他们。”

    杨庆说道。

    “是的,现在的确需要他们!”

    那学生点头承认。

    。

第三五九章 美人,你准备好了吗?() 
“有些事情不能太急,你们首先得明白一点,大明目前的盛世还很脆弱。

    我们的确有了良种。

    可良种的种植面积有多少?

    前年这里才产出第一批地瓜,去年才产出第一批玉米,你们看到了它们的丰收,却没看到它们的产量在我们目前的粮食总产量中,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它们的确可以改变我们的未来,但那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至少短期内它们并不能彻底改变什么,它们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推广才能改变我们对稻麦的依赖。这个时间甚至有可能以百年计,我们这一代人都未必能真正看到它们和稻麦同等种植面积。

    土改的确可以解决一切。

    但土改带来的混乱我们同样也必须得面对。

    你们看到了广西土改,那的确很痛快,但你们首先得明白,广西土改只是一隅之地,那里造成的混乱同时就被我们迅速解决,那里很小,我们的力量足以压制其混乱。你们只看到土改后南宁百姓在欢呼,却没看到后面有几万大军在保护他们,同时还有朝廷的财力在支撑。即便如此那里的地主反抗依然激烈,雇佣土匪杀害土改队员,杀害那些分到土地的农民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的整整一个步兵军在那里剿匪,几乎每天都有规模不等的战斗,那里的战斗甚至超过了真正的前线。而他们在经济上故意制造破坏的行为也很常见,那里的粮食产量至少目前并没有因为土改而增加反而下降,但我们从越南购买的粮食解决了这个问题。

    那里的老百姓没感受到,你们也很难看到这些。

    因为这个不需要你们看到。

    这是我需要解决的,而不是你们需要去解决的”

    杨庆语重心长地说道。

    广西的土改当然不可能顺利,那些士绅雇佣土匪乃至越南境内土匪袭击土改队,袭击村庄,这都不是什么稀罕事,甚至有没有土司的狼兵受雇佣都很难说。

    新编的第十八军为了保障土改不得不展开大规模剿匪。

    光去年就是阵亡了三百多。

    这甚至超过了前线,明军和清军主要互相猎杀的黄河北岸缓冲区,去年也不过阵亡了两百多人,而他们猎杀的蒙古骑兵都近千。也就是说广西土改过程中,剿匪的战斗激烈程度超过了这个实际的主要战区,虽然这与广西的特殊情况有关,但也足以证明那些士绅的抵抗烈度。

    不仅仅是公开的抵抗。

    同样还有那些士绅在经济上进行的破坏。

    钦廉二港对外出口大幅萎缩,广西的士绅宁可走西江去广州也不会再走这两港,甚至他们还与越南海盗勾结袭击驶往两港的船只,南洋水师不得不在北部湾巡逻护航。因为土匪袭击甚至烧村庄烧庄稼,南宁和廉州二府去年粮食不但没因为土改增产,居然还有一定程度减产,尤其是城里因为出口萎缩而失业的工人,还得从越南就近买粮来救济。但这些问题都被土改的欢呼掩盖了,哪怕当地人也土改的幸福中忽略这些,同样江南这边的贫民们也只看到了土改的好处,这些被杨庆以强大实力迅速解决的问题他们是看不到的。

    但杨庆能解决南宁和廉州两个府土改带来的混乱,他却没能力解决整个江南土改带来的混乱。

    所以他得压制年轻一代的热情。

    热情是好的,但不恰当时候的热情或者热情过头就不好了,土改这种事情必须慢慢来,不能单凭热情就硬上。如果说之前和士绅的斗还能维持斗而不破,这个就是真正全面点燃战火了,杨庆可没有太祖的实力,他必须先以各种手段削弱土地士绅,尽量把那些头脑清醒的引到工商业上。不断增加皇庄数量陷住,困住那些顽固的土地士绅,同时不断培养自己的干部队伍,直到准备就绪,再以最小的代价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对于这个学生的表现他是满意的。

    这是真正的新青年。

    “你的考察结束了,也算我第一个真正毕业的学生,先回京师去到图书馆做个管理员,你愿意考科举就去报名,不愿意就等我回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给你!”

    他紧接着说道。

    “多谢师尊教诲!”

    那学生也没多废话,向他以大礼跪拜后离开,自己收拾行囊回南京去学院的图书馆报到了。

    至于杨庆……

    他陪着坤兴公主游黄山去了。

    而就在此时一船船的银币依然沿着运河和黄河北上到达洛阳,在朱聿键和顾君恩的共同接收下,一箱箱被抬上码头,然后装上一辆辆四轮马车沿着崤函古道运至陕州,再重新装船运到长安,在长安核对后装入李自成的银库。

    它们不会在银库停留太久的。

    虽然江南士绅掏这笔银子掏得很肉疼,但其实他们都很清楚,这些银子用不了多久就会回到他们手中,这说是他们被李自成敲诈,但实际上对江浙来说并不能真就说损失。

    钱这个东西得流通起来,不流通起来就毫无意义。

    如果不是这一千五百万补血,李自成那里接下来的购买力肯定会不断下降,毕竟他抄家的那些银子到现在也花掉绝大多数了。他那里如果缺钱无法继续大规模采购,那么江南士绅卖出的粮食也罢其他货物也罢都得降价,甚至有可能积压卖不出去,比如棉布之类的。李自成的五百多万人口直到现在仍旧是江南棉布的第一大市场,如果李自成购买力下降那些纺织厂会很难受,但有这一千五百万的补血,至少三年內他那里的需求不会下降的。

    至于三年后就算下降也无所谓。

    因为三年后随着海船数量的大幅增加,已经可以把更多棉布运输到南洋和倭国了,那时候李自成那里就不是最大市场了。

    江浙士绅们心里有数。

    这笔巨款的损失只是表面上,实质上它不但不会带来损失,反而会给新兴工商业资本家们带来好处。土地控制者们也没多大损失,因为李自成还得通过买粮给他们,他们只是损失了部分粮食,但如果没有李自成的购粮推动,江南粮价也不可能至今维持一元一石的高价……

    这还是杨庆强制性压制的结果。

    如果没有他的压制,这时候江南粮价至少涨到两三元。

    但没有李自成的购粮呢?

    这时候能有六角一石,那些控制粮食的士绅就烧高香了,他们的确遭受了些损失,但别忘了这是国债还能收回来的,要不然他们会买那么多的国债?他们又不傻,相反在银子的问题上他们都很会算计,这一千五百万撒出去,最后不但全得回来,而且还能带来一定收益。经济就是这样,赚钱不赚钱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让钱流转起来,这一波折腾事实上是让大量死钱投入市场,让这些原本不流转的钱流转起来。

    比如说那些土财主的窖银。

    比如说那些大师们囤积有可能近百年的银子。

    这些统统投入市场。

    就像央妈习惯性放水一样,这些原本不动的银子,以如此规模投放市场,要想不带来一场经济上的繁荣那就奇怪了。当然,通货膨胀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好在这些都是给李自成一个人,他不会真得一下子抛出,他得勤俭节约地一点点抛,这样造成的影响就很小了。

    不过……

    大师们是真哭了!

    士绅们还能收回,他们是不可能收回的,因为他们是捐款啊!

    当然,这个就没人关心了。

    不过大师们情绪稳定,毕竟他们也都是久经考验,这点小事和三武一宗比起来不值一提,只需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一个忍字功,到头来一切都是浮云……

    反正他们也只能忍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