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王推翻的那堆竹简中,蒙恬只看了几卷就已经浑身湿透了,因为上面记载了百年间中原所有的大事,似乎都与这些人有关系,远至卫鞅入秦,奇货可居,连纵攻魏,魏冉霸权等等事件,近有成蟜之乱,嫪毐之祸,荆轲刺秦等等。
这已经不属于亵渎王权了,几乎算得上是玩弄王权了。
虽然不知道这些情报的来源,但是从秦王怒不可歇的状态,蒙恬便知道应该不假,他也知道,伐齐这一战,并不只是灭国而已,还有更重要的任务。
这个任务,比灭国难多了。
蒙恬觉得用二十万大军去打齐国的六十万大军,并不算太难,而如何在不惊动稷下学院这些职掌着‘诸子猎玄鸟’计划的逆贼,攻灭齐国才是最难的。
否则稍微不小心,这些逆贼就可能在好不容易陷入和平假象的九州大地,再次掀起祸乱。
就在蒙恬一筹莫展之时,传令官递上了秦王的密令。
打开后里面只有四个字‘伺机而动’。
蒙恬微微皱眉,将密令扔进火堆当中,哈了口气测试了一下空气中的温度,叹了口气“回营。”
“将军,我们已经筑寨三日了,齐军似乎已经察觉,驻守在饶安的齐军似乎已经分军回援了,若是不趁机偷袭,怕是机会难寻。”李斯之子李由,一身青甲跟在蒙恬身后劝谏道。
“给你十万大军,一日能能否攻克临淄?”蒙恬转头看了他一眼笑道。
李由愣了下,年轻的脸上闪过一丝羞红“二十万大军,三日可破!属下愿意立军令状!”
第151章 王孙安(求全订~)()
第一百四十九章王孙安(求全订~)
在蒙恬看来,此时的李由跟所有刚刚从伍统兵的氏族子弟一样,一心想着建功立业,而且同样天真,同样想当然,既不懂的战机,也不了解战况,全部的想法都以自身为中心去考虑问题。
这样提出来的战策看似十分有效,出其不意,实际上就是小孩子过家家,一点价值都没有的纸上谈兵。
蒙恬自己刚在王翦手下当兵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总是以为自己比地方将领聪明,能够想出轻而易举打破敌人的战策,傻的天真又可爱。
但是那个时候从受到王翦的教育,一直影响到蒙恬后面成为一个合格的统帅,所以当李由在向他提出这些有些荒谬的战策时,他并没有嘲笑或者斥责。
而是耐心回答,因为不管如何,有着一心为战的心意,是一个将军必要的素质。
“若是久攻城不下,然后被回防的齐军全歼?”蒙恬轻笑道“战争的目的是胜利没错,但是如何做到伤亡最小的胜利,才是一名将军该考虑的事情。”
李由抿了抿唇,似乎有些不忿“给属下五万轻骑,属下可以在平原截杀齐军回援部队。”
“你根本碰不到他们。”蒙恬摇摇头“因为如果回防,齐军一定会成船南下回防,走陆路只会打草惊蛇。”
“啊?已经入冬了,冰封海了吧。”李由一怔。
“不知道,但是既然齐军敢动员全国兵力北上防守,那么一定有快速回防的手段,我现在看这座临淄城,倒更像是一个巨大的诱饵,我都怀疑,城里有没有人。”蒙恬回到军帐内用温水洗着手。
李由嘴角动了动,最后什么也没说,告退离开军帐。
“将军何苦跟这样的赵括之流的纨绔多费口舌,而且还是李斯的儿子。”蒙恬的亲卫对着李由的背影轻啐了一声,帮将军擦拭着铠甲。
蒙恬有个毛病,出征时甲不离身,睡觉也穿着,所以冬天将铠甲擦拭干净很重要,否则会冻伤。
“一个愿意动脑子的将军,即便是赵括之辈,也是好事,这样至少说明,还有人心系战事。”蒙恬笑了笑,坐在兽席上,拿起竹简“扶苏公子有没有来信。”
“还没有。”亲卫摇摇头“但是王贲大将军送来了一封加急。”
“大将军的加急?”蒙恬微微皱眉,放下竹简冷声道“为何不早点呈上来。”
“额,因为加急军报是一个人,我去请他过来。”亲卫连忙去叫。
蒙恬在军帐里等了一会,见到亲卫带进来两个侠客打扮的年轻人,微微皱眉。
“将军,这两位就是大将军派来送信了,手持军令但是什么也不说。”亲卫禀告道。
“你是蒙恬?”高渐离看着蒙恬问道。
“放肆!”亲卫皱眉呵斥道。
“无碍,我是蒙恬。”蒙恬挥手制止了亲卫“看打扮,你是朱家的门客吧?大兄派你来传话?”
“不是,在下高渐离。”高渐离面无表情的作揖“燕国以降。”
“这么快?”蒙恬一惊“东胡已经退了?伤亡如何?”
“东胡还在与大军僵持,但是燕国以降,成安君公孙戈挟天子以赠虎符给王贲将军,随时可以受降燕国,大将军让我来询问将军。”高渐离表情清淡的说道。
“问我?”蒙恬皱起眉“大兄是要我北上夹击齐军?然后共破东胡?”
“大将军说,与东胡交战,自知败其易,诛其难,但是如果不借此机会彻底诛灭东胡,放任他们溜走,以后已经会成为燕地祸患。”高渐离像是机器人一样重复道“所以大将军让我问你,如果想要速战速决,东胡留不住,留有后患,但是如果想要一劳永逸,至少要拖到冰融之时,东胡忍不住主动出击后,大军佯败,诱敌深入,然后夹击全歼,不过前提要先攻略齐国。”
“如何攻略齐国?”蒙恬皱眉道“六十万大军驻守在饶平,很有可能已经跟东胡勾连,到时候夹击大军,若是我们先一步夹击,破齐不难,但是东胡肯定留不住,若是先诛东胡,齐军一定会偷袭大军,到时候胜负也苦战,没有两全之策。”
“大将军的意思是,拖到东胡主动攻击,然后蒙恬将军佯攻临淄,让齐军回援分兵,这是一个战机的问题。”高渐离解释道。
“懂了,大兄也没有把握。”蒙恬眯起眼,沉吟了片刻轻笑道“不如给我说说,燕国是怎么投降的吧,公孙戈此人我听说过,不过是接了他祖父公孙操的威名,他敢挟天子投降,而且还能成功确实出乎意料。”
“燕国本身就是弹尽粮绝,不降就只有死战一条路,至于公孙戈。”高渐离掏出了玄鸟令。
蒙恬瞳孔一缩“你是玄鸟使者?”
“这是卢生托我给公孙戈带话用的。”高渐离皱眉摇摇头“我不是秦人。”
“即便不是秦人,大兄既然派你来了,一定有其他的理由吧。”蒙恬打量着高渐离“你是哪家的游侠?”
“无名小辈,不足将军挂齿。”高渐离摇摇头“不过在下在临淄,确实有一两位好友,若是将军有需要,在下可以入城。”
蒙恬眸子亮了起来“你能煽动城中暴乱?或者朝堂谋反?”
“齐国不是燕国。”高渐离摇摇头“但是至少帮将军打探一下虚实,还是没问题的。”
“你是稷下学宫的弟子?”蒙恬突然想到了什么,压低了声音。
高渐离面不改色的点点头“算是。”
“怪不得。”蒙恬露出笑意“需要我做什么?”
“十匹战马,百石粮食。”高渐离说道。
“蒙河,带两位壮士去领物资,再曾披甲两副,盘缠十金。”蒙恬挥手笑道“蒙恬在此恭候二位佳音。”
高渐离点头告辞,跟着亲卫离开军帐,与匆匆折回的李由打了个照面。
两人不约而同的对视了一眼,然后别开目光。
李由站在军帐门口,皱眉疑惑的看着衣着古怪的高渐离两人。
这个时间,侠客打扮的人从军帐出来?到底是什么人?
不过很快李由的摇了摇头,转身去禀报蒙恬,他刚才又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战策。
高渐离和乐叔赶着装着粮食的马车从蒙恬藏在山林中的营地离开,被禁言了一路的乐叔终于可以说话了,从嘴里吐出一直含着的玉珏“憋死我了!”
高渐离说过,在没有离开军帐之前,他要是把玉珏吐出来,或者牙齿撞击玉珏发出声响,就跟他绝交。
高渐离瞥了眼乐叔轻笑道“你看,半天不说话不也不会死啊?”
乐叔把满是口水的玉珏在身上擦了擦,小心翼翼的放进怀中“蒙恬的军寨,比王贲的差太多了。”
“毕竟是临时军寨,而且规模在两万人左右的先驱军队,大军应该藏在其他地方,建那么好的军寨做什么。”高渐离瞥了他一眼“等进了临淄,你要记得收一收你的赵国口音。”
“齐人听不得赵话?”乐叔微微挑眉。
“当年若是赵国不参与五国伐齐,齐国也不会险些灭亡,而后来若是齐国借了赵国军粮,长平之战还是个未解之数,两国千百年来,争斗不断,通常都是赵胜齐败,齐人虽然恨秦,但是跟赵国更是世仇。”高渐离解释道“所以齐人对于赵人并不算友好,赵国当年逃亡到齐国的人,也都被赶到燕地辽东森林中自生自灭了。”
“啧啧,齐国也是个分不清主次的国家,亡的不冤。”乐叔撇嘴道。
“这么确定齐能亡?”高渐离挑眉看向乐叔。
“除非此时秦王暴毙,国内争权纷乱,否则齐必亡啊,不过有一点很奇怪,那王贲大军灭东胡轻而易举,转头平克齐军也没有压力,但是为何按兵不动反而想方设法的拖延?”乐叔皱眉疑惑道。
“不知道,也不管我们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将齐国的亲友秘密保护转移出去就行了。”高渐离轻笑道。
“齐国应该不缺粮食吧,弄这么多粮食做什么?还不如要一些铠甲兵刃。”乐叔拍着马车上的粮食袋子问道。
“我们是去避难,不是去打仗,粮食再多也不嫌多,至于铠甲兵刃,有什么用?”高渐离反问道。
“我们不是去劫持齐王?”乐叔皱眉道。
“你还是闭嘴吧。”高渐离叹了口气“你若是能封侯,那真的是祖宗保佑了。”
乐叔翻了个白眼,轻哼一声。
两人赶着马车从山中走到临淄城的时候,刚好天亮,城门打开,值守的城门官还满脸倦意,见到大批马车队伍愣了下,马上就警备起来。
毕竟最近齐地有战事警报,所以对于出入城内外的人员测查都是更加严格的。
城门官刚纠结士兵准备拦住车队,高渐离就从车上抛出一枚令牌,夹着两串刀币。
城门官手忙脚乱的接过令牌一看,瞬间变了个脸色,满脸谄媚的捧着令牌和刀币到高渐离身边“贵人是替王孙安出城筹粮了?王孙安真乃齐国贤士,不敢受贵人打赏。”
高渐离接过令牌摆摆手,用地道的齐话说的“最近战事吃紧,天气渐冷,诸位也都辛苦了,给兄弟们再填两件衣服。”
“那就多谢贵人赏赐了,赶快给贵人把城门打开,一个个都是瞎子嘛!”城门官满脸笑意的收下刀币,转头对着收下训斥道。
高渐离和乐叔大摇大摆的进了城门之后,乐叔皱眉嘀咕道“你身上到底有多少牌子?既然认识这么多贵人?怎么还沦落到在屠檀一个杀狗的那里蹭吃蹭喝?”
“乐意。”高渐离瞥了他一眼。
“浪费资源啊你这是,要是我有你这人脉,早就混个上卿当当了,王孙安?齐王王孙?”乐叔满脸羡慕的问道。
“田安,齐王建之孙,不过是个偏房,不算正经王孙,只是为人侠义,在齐地颇有名气。”高渐离说道。
“那也是王孙啊。”乐叔眯着眼,眸中闪烁着狡黠。
“别想了,他是一个比你还狡猾的小子,你要是不想死的不明不白,少跟他接触。”高渐离冷哼道。
“哦?”乐叔微微挑眉,咧嘴笑道“我就喜欢跟这样的人交朋友。”
第152章 徐夫人(求全订)()
第一百五十章徐夫人(求全订)
《潜夫论志·姓氏篇》云:“王孙氏、公孙氏,国自有之。孙氏者,或王孙之班,或公孙之班也。”
周代时,周王之孙在诸侯国做官的,别称为王孙,其后代有以祖上别称为姓的,称为王孙氏。
但是王孙氏跟其他姓氏不一样,不只是一种家族姓氏,更是一种赏赐姓氏,只有最得到天子君王赏识的后辈,才会被称之为王孙氏。
而且这个王孙不一定是嫡系后裔,所以王孙封姓有时候更高于家族姓氏,更倾向于一种荣称。
田安在齐国就是唯一为封为王孙的王室贵族。
田安的母亲并不是公子田升的正妻,所以他出身偏房,与王室嫡系相差甚远,但是却因从小聪慧机敏,深的齐王建喜爱,长大后田安又在稷下学宫求学,广杰天下好友,并且乐善好施在坊间颇有贤名,因此被齐王建赏赐王孙氏之荣称。
不过尽管如此,田安与王室嫡系太子田平之子的田儋,田荣与田横三兄弟依旧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即便再有贤名深的君王喜爱,依旧没有继承权,所以田安就搬出了王城,与民同居,而田安府的位置,就在稷下学宫对面。
整条街因为有田安府和稷下学宫的关系,都显得格外清净。
重新踏上这条熟悉又陌生的街道,任何一处细微的改变都让高渐离唏嘘不已,学宫的墙终究还是翻修了,变得更高更整洁了,他们当年偷偷篆刻在上面的痕迹已经随着岁月一同消散了。
田安府前的阀阅柱子似乎也变得更加高大了,看来这些年田安依旧为民请命,做了不少的好事儿。
因为刚刚天明的关系,在加上战事的警戒,城内人本来就不轻易出没,所以变得更加萧条,扫街的更夫看到高渐离拉着粮食的车队愣了下,投向疑惑的目光。
为了提供军需,临淄城的粮市都关闭,坊间缺粮,更是驱逐了大量的奴隶和贫民,突然出现这么大量的粮食,难道又是王孙安筹粮放粥了?
高渐离将马车停在田安府大门前,跳下马车,没有去叫门,而是整理着身上的衣冠,站在路中间对着稷下学宫紧闭的大门,恭恭敬敬的行礼一个大礼。
难得见到高渐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