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里正热闹非常,又有护卫来报,说门口来了一大群读书人。
罗剑心道,这帮人终于还是来了,连忙让卫兵放他们进来。
抬头一看,来的人还真不少,怕有二三十人,基本都是头上扎着四角平定巾,穿着儒衫,正是这个时候士人的标准打扮。
最前面的一个士人看年纪大约三十左右的年纪,走路左顾右盼,显得极是自命不凡。
这群士人走到院中,首先就看到衣衫褴褛的一群人正稀里哗啦地吃着面条,不少士人脸上露出不屑的神色,有几个还捏着鼻子朝旁边靠了靠。
一群士人走上前来,纷纷朝着正和刘为民说话的史可法躬身施礼,嘴里说着“见过督师”。
史可法正和刘为民聊得起劲,刚看过的书还有很多没搞明白,正在拉着刘为民请教,见这群书生前来行礼,也不还礼,用手一指罗剑,“你们要找的人在那里。”说完又继续和刘为民说话去了。
见史可法没理他们,一群人转身走向罗剑,当头的士人走到罗剑前面,也是躬身施礼,说道:“学生侯方域见过大都督。”后面跟上一群人也是纷纷躬身施礼。
好在大都督府的院子够大,这几十人在院中并不显得拥挤,今天的天气很是做美,是个阴天,也是不热。
罗剑抱拳还礼之后,赶紧招呼骆管家带着一众护卫到处找椅子、凳子出来给大家坐下。
这群士人拖着椅子、拎着凳子围成一个大圈,竟把罗剑的椅子给围到中间了。
柳兰看见不干了,也让小厮搬了一张椅子到罗剑身边坐了下来。
罗剑一听领头的竟是大名鼎鼎复社“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不禁有些好奇,又打量了他一番。
不得不说这侯方域确实是个帅哥,不然李香君也不会看上他,只是那骄傲的神色让人看着有些不舒服。
以侯方域为首,一帮士人先是说了一大通几位天使救了扬州军民、感激不尽的废话,这才停下来等罗剑说话。
“欢迎各位来到府上,罗剑最近确实太忙,也没时间去看望大家,今天大家来到这里,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希望大家畅所欲言,我这里没有什么禁忌。”
“学生见大都督与督师相处甚笃,何不请大都督助督师重回朝中执掌中枢?”一位姓王的士子开了头炮。
“我不会这么做,两个原因,一是我与督师在一起干事心情非常好,互相配合默契,我从督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以后还希望继续得到他的指教和帮助;二是目前局势仍处于危急之中,如想让督师回朝廷,必引起朝政动荡,于抗清大业不利。我这样说你可满意?”
罗剑说得不急不徐,显得极是胸有成竹。
“那大都督就任由马士英、阮大铖一**党把控朝政?甘愿受奸党驱使?”
侯方域受马士英、阮大铖迫害,被迫到扬州避祸,对马、阮二人可谓恨之入骨,听罗剑不愿与奸党作对,当即义愤填膺地站了起来说道。
“哦?那你是说我们目前所做的一切,比如把清兵打回去,安顿民生,整军备战,都是受奸党驱使的?”
罗剑仍是不急不躁,缓缓地说道。
史可法不知什么时候停止了与刘为民的讨论,站到了一群士子背后,笑眯眯地看着罗剑。
“这…”侯方域顿时没了话说。
“不知大都督所治何学?我等也好向大都督请教?”
见侯方域都没了话说,众士子也不好再提驱除奸党一事,下面嘀咕半天,才有一位姓李的举人自报家门之后问道。
“我自小学的是科学,这科学一道,你可曾听说?”罗剑笑眯眯地说道。
“敢问大都督,这科学却是何学问?不知是哪位圣人的学说?”不知姓名的一位士人问道。
“科学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它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知识体系的总称。”
罗剑还没说话,士人背后传来史可法的声音,众人回头一看,见是督师在说,都觉诧异之极。
罗剑惊叹史可法的记忆力,这书刚刚看完,竟把这关于科学的名词解释说得一字不差。
“请问大都督,这科学一道,学之有何益处?”
“科学之道可使粮食大量增产,使老百姓都能吃上饱饭,可制造大量精美器械方便人们的生活,可让将士手中有更精良的武器去打鞑子,这样说你可明白?”
这次罗剑先做了解释,听得后面的史可法频频点头。下面一众士人听了,有的低头思考,有的却摇头表示不认可。
“学生认为这科学之道实乃小道,乃奇技淫巧之术,若万民尽皆逐利,恐道德败坏,人心不古,不若以圣人之道教化万民,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
侯方域总算又能说上话了,站起来又说了一通。
“先哲还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百姓饭都吃不饱,你谈什么教化?不造你的反算好了,还教化?”
陈子龙端着空碗在旁边听了半天,实在憋不住,气愤地上前说道。
侯方域转过头去仔细盯着陈子龙看了半天,迟疑地开口问道:“敢问可是懋中兄?”
“正是陈子龙。”陈子龙没好气地答道。
“懋中兄如何落到这步光景?陈懋中乃是朝廷钦差,大都督何至如此苛待?”侯方域见陈子龙落魄之极,想当然地认为是罗剑虐待了他,转身朝着罗剑质问道。
听他这么一说,柳兰腾地一下站了起来,指着侯方域说道:“你说什么呢?拜托你先把情况搞清楚再胡咧咧行不?”
侯方域意识到自己有些莽撞,嘀咕了一句,坐了下来。
“懋中兄是如何弄成这个样子,其过程令人感佩,诸位如想知道原委,可下来后跟懋中兄交流。罗剑认为如果读书人都能象懋中兄一样,不务虚谈,而求实效,则我中国必不能为满清所凌辱。”
罗剑抬手招呼柳兰坐了下来,有些沉重地说道。
“敢问大都督,学生知道有不少读书人为生活所迫,到了扬州军中。大都督何故不助其学业,反而以钱财诱惑其与粗鄙之人为伍?岂不有辱斯文?”一位姓张的举人站起来拱手向罗剑问道。
听到这张举人说的话,罗剑眉头皱了起来,脸色也变得有些不好看。
“如你之说,我罗剑也是粗鄙之人,只是如果没有我们这些粗鄙之人浴血奋战,恐你已成清兵刀下之鬼,学业恐怕也谈不上了。”
听罗剑这样说道,张姓举人脸上顿时露出惶恐的神色。
“你不必惊惶,我早说过,在我这里说话并无禁忌,只是你说的话让我感觉很不舒服,如此而已。你有说话的权利,我也有表达意见的权利,咱们都是平等的。”
罗剑顿了一下,抬眼扫视了一下眼前的一群士人。
“眼下之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古时尚有‘投笔从戎’之美谈,如今这些读书人放下书本,拿起刀枪抵抗侵略者,又如何辱了斯文?”
“诸位认为军中之人尽皆粗鄙,无非是他们不识字,没有文化,不懂爱国爱民的道理,甚至有些队伍害民甚于鞑子,这是事实,我不否认。”
刘肇基不知啥时到了院里,也悄悄站在史可法旁边听罗剑说着。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号召读书人入伍从军,希望他们能在军中教授将士们识字读文,给他们讲授爱国爱民的道理,让将士们明白他们为什么战斗,为谁在战斗,这样我们的队伍就成了有文化的军队,有信仰的军队,成了为国为民的军队。也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捍卫我华夏文明,也才能让更多的读书人有一张安静的书桌潜心钻研学问。”
士人们们静静地听着,绝大部分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我并不是希望我们所有的读书人都去投笔从戎,我们有些读书人或因年纪大了,或因各种原因不愿或不能入伍从军,那也没关系。”
柳兰从旁边端过罗剑的水杯递过来,罗剑接过喝了一口水,接着说道:
“现在有不少的无耻文人,他们把卖国投敌当成理所当然,成为满清奴役我中国子民的马前卒。这部分人危害极大,他们要把满清奴役我华夏从思想和理论上变成一种理所当然,要让我们所有人放下手中的刀枪,心甘情愿成为满清的奴才。”
“希望我们读书人以笔为剑,笔下少一些风花雪月、无病**的才子佳人,多一些弘扬民族气节的浩荡雄文。希望你们用手中的笔唤醒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揭露卖国投敌、助纣为虐的汉奸们丑恶的嘴脸。”
整个大院变得静极了,只有罗剑一人的声音在侃侃而谈,众人似乎生怕漏掉了一字。
谈话持续了很久,晚饭大家都是吃的红烧肉下面条,士子们也是吃得津津有味,并无一人中途离去。
ps:新书敬请大家支持,救推荐,求收藏,谢谢了!
第七十七章 余音绕梁()
罗剑同士人们的这次谈话影响极大,过了很久还为扬州人津津乐道。
东门大街刘大婶包子铺对面的茶楼,二楼临窗的位置五六个书生围了一桌正在谈天说地。
“刘兄,听说那天大都督府你也去了?”
“去了,去了,可惜没能跟大都督说上话。不过听大都督教诲,才知我等以前乃井底之蛙也。”
“我等苦学圣贤之书,上学天文,下修地理,如何成了井底之蛙?”姓宋的书生显然对刘兄的话不满。
“就我们学的这也叫‘上学天文’?我跟你说,那天我们吃了晚饭之后,大都督给我们放了那啥,电影?对,就是叫电影,名字叫《我们的太阳系》,看了那个我才知道我们原来是生活在一个大球上,那电影中把一年四季、日落日出的缘由说得太清楚了。”
“你说的可是真的?”宋姓书生脸上露出羡慕的表情,很为那天没能去大都督府感到遗憾。
“可不是呢,以前总以为地龙、天旱等都是为上者不修德所致,现在才知道这些都是自然现象,人们可以积极地去防范,却不能去改变。”
“大都督说了,这些都是那科学之道研究的范畴,如今大都督府中的学子们学的都是这科学之道。如今就连督师也是此极有兴趣,都在看这些书呢。”
“不知我等何时也能看到这些书啊?”
“大都督说了,如今条件有限,只能少量印刷这些书籍供大家学习,如果大家对这科学之道有兴趣,可到府中与大家一起研学,这不愚兄准备明天就去报名,到这学校学习呢。”
“那我明天也去,刘兄,到时一起如何?”宋姓书生有些迫不及待了。
扬州大酒楼里的二楼上也有一群书生正在高谈阔论。
“高兄,你决意要投那大都督府了吗?”脸色很不好看的侯方域盯着扬州举人高孝缵。
“是啊,如今满清鞑子窃占我国都,残害我黎民,压制我思想,如我读书人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恐这天下尽早会象大都督说的一样,我辈读书人再也寻不到一张安静的书桌了。”高孝缵悠悠说道。
“我觉得这罗大都督倒是危言耸听,我听说这满清朝廷准备开科取士,也把读书人看得甚重。倒是这大都督让读书人尽去做些粗鄙之事,又弄些奇技淫巧之说蛊惑人心,长此以往,我辈读书人又如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姓李的举人话刚说完,旁边姓王的书生一下站了起来,指着他问道:“姓李的,你是打算去参加满人的科举了?你这是想要当大都督所说的汉奸?”
“王兄何必把话说得这么难听?这有何不可?这大明已经气数已尽,朝中马士英、阮大铖一众奸党把持朝政,无一丝中兴之相,以这罗剑所为又如何能扭转乾坤?满清取代大明说不定也是天命所归,我辈读书人当以识时务者为俊杰。如能进入这满清朝廷,尽可向满人皇帝劝谏,使其善待我黎民,也不失为美谈。”
姓李的举人不见众人已对他怒目而视,仍是洋洋得意,说得振振有辞。
正在上菜的店小二听见李举人说出这些话来,手中的盘子有意松了一松,顿时半盘汤汁尽皆流到这李举人脖子里,烫得李举人跳起来嗷嗷直叫,转身就欲大骂。
“李凯福,你给我滚!今天是我做东,早知你是这种人,这饭菜宁愿拿去喂狗,也不愿让你吃上一口!”对面另一位姓王的士人站起来叱道,把李凯福欲骂小二的话给堵了回去。
“你走吧!吾辈羞于与你为伍!”席上的众士人纷纷指着李凯福骂道。
侯方域嘴角动了几动,想说什么终未说出来。
店老板听说小二烫伤了客人,赶紧跑了上来,见众人都在指着被烫之人叱骂,觉得好生奇怪。
待向旁边一桌打听清楚后,走上前去,朝李举人说道,“今天敝店小二烫了你,你若要赔偿,就到楼下找我,不过以后敝店再也不欢迎你了。”
转身又朝小二说道:“呆会下去多领一月工钱,以后遇到这种人,你烫就是了,烫坏了我来赔钱。”
在众人鄙视的目光中,李凯福也没提赔偿之事,灰溜溜地走了。
“朝宗兄,我知你与那马士英、阮大铖结怨颇深,如今见大都督不欲肃正朝纲,肯定心中有所不满。那日督师都说,这任何事情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现今的主要矛盾乃是我大明与满清的生死之争。督师与那奸党之怨比之朝宗兄如何?督师都能放下个人恩怨,一心为国事操劳,朝宗兄何不放下心结,与我等一起投入这轰轰烈烈的抗清大业中去?”
高孝缵见侯方域闷闷不乐,知他心中所想,温言宽慰道。
“香君姑娘被阮大铖所害,如今身陷宫中,不如待我去求大都督,请他向皇上要人,以大都督之能,必能让你俩相聚团圆。”
侯方域听高孝缵之言,想要张口拒绝,思量再三,又沉默了下来。
扬州城中罗剑和士子们的谈话仍在不停的传播中,扬州城外轰轰烈烈的大练兵已经全面展开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