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的羊毛换哪些东西?”
哈尔巴拉吃惊地看着旭日干,刚才这么好吃的东西也能换?那就都换成它好了,总有几个吧,拿回去也让查干一家人都尝尝。
哈尔巴拉指着炉子上还剩下的几个红薯并没有说话,旭日干却看懂了他的意思。
“大叔,这东西好吃是好吃,但是吃多了肚子会不舒服,你还是换点小米和其他的东西吧?”高个子汉人在旁边说道。
“小伙子,你帮我换吧。”哈尔巴拉终于开口说话了,这话是对旭日干说的,他知道眼前的汉人听不懂蒙语。
“好咧,大叔你就在坐在这儿等着,我去帮你换了就拿过来。”旭日干干脆地答应了,拿着手里的一张纸条走出了蒙古包。
哈尔巴拉坐在凳子上想着今天总能赶回去,又想着查干的儿子吃着香甜的红薯肯定会非常高兴,哈尔巴拉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大叔,喝碗水吧。”高个子汉人端着一碗水递了过来。
哈尔巴拉有些诚惶诚恐,赶紧站起身双手接过了碗,嘴里不停地用蒙语说着“谢谢老爷赏赐”。
高个子汉人听不懂他说的话,只冲他微笑着,这让哈尔巴拉觉得很温暖。
“大叔,我给你换好了,你出来看看,这些东西中你的意不?如果不中意,我再去帮你换回来。”哈尔巴拉刚刚一口喝干了碗里的热水。旭日干就走进了蒙古包对他说道。
哈尔巴拉赶紧站起来朝站在旁边的汉人鞠了个躬,这才跟着旭日干走出了蒙古包。
到了外面一看,哈尔巴拉有些傻眼,外面的雪地上放着几个大大的麻袋。虽然不知道里面装的是啥东西,但即便是柴火,哈尔巴拉也觉得这也太多了。
走到麻袋前哈尔巴拉弯腰打开了其中一个一看,见里面装的都是刚才自己吃过的叫红薯的东西,哈尔巴拉想把它提起来。一下子却没有提动。
哈尔巴拉又拉开了另一个麻袋一看,里面装的是劈得整齐的柴火。
哈尔巴拉不敢再看其他的口袋了,心里想着自己拿着这些没有的羊毛怎么能换这么多东西。
“大叔,这还有两袋呢,这袋是小米,这袋是高粱米,我帮你把它们放到马背上吧。”旭日干很是热情,这让哈尔巴拉有些不安。
“大叔,你离这儿不近吧?你得赶快赶路呢,要是晚了。你可赶不回家了。”旭日干一边把几个袋子扔上了马背,一边对哈尔巴拉说道。
哈尔巴拉迷迷瞪瞪地走了半个时辰,仍是觉得自己象作梦一样,难道自己今天遇到了长生天派来的使者?
肚子不饿了,哈尔巴拉回去走得要快得多,等回到自己住着的那个避风的山谷,天还没有黑下来。
“哈尔巴拉,你今天跑哪儿去了?我还以为你被草原上的饿狼给吃了呢。”查干远远就看到哈尔巴拉牵着两匹老马回来了,老远就在喊道。
“夏干,快过来。快过来!”哈尔巴拉远远地就朝夏干招着手。
“啥事啊?喊得这么响?又不是不知道我腿脚不好。”夏干嘀咕了一句,还是一瘸一拐地朝哈尔巴拉走了过去。
“夏干,我跟你说,我今天遇到长生天派来的使者了。”哈尔巴拉朝夏干喊道。
“长生天的使者?哈尔巴拉。到底是咋回事?”夏干艰难地走到哈尔巴拉身边。
“夏干,你昨天不是说用羊毛可以换东西吗?早上我在那儿找了一堆羊毛,他们称了,有三十多斤呢,你看,我换了这么多东西回来。”哈尔巴拉兴奋地对夏干说道。
夏干走到老马旁边。帮着哈尔巴拉把马背上的东西都拿了下来,夏干虽然腿脚不利索了,但力气却比哈尔巴拉大得多,就是夏干提着几个口袋都觉得好重。
“你这是啥东西?这么重?这都是你用羊毛换回来的?”夏干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哈尔巴拉来不及回答,只得使劲地点着头。
夏干帮着哈尔巴拉把马背上的四个袋子都拿了下来,这才拉开袋子看着里面的东西,高梁米和小米还有柴火这个都认得,这袋子是啥东西?
“夏干,这个好吃着呢。”哈尔巴拉拉开了装着红薯的袋子,拿出一个红薯递给了夏干。
“先不忙呢,让我帮你把东西拿进去吧。”夏干艰难地帮着哈尔巴拉把几袋东西背进了帖篷。
进了帖篷,夏干才打开了几个袋子都看了看,接着就用疑惑地眼神看着哈尔巴拉。
“这些东西都是用羊毛换来的呢。”哈尔巴拉说道。
“你今天就去干这事了?”夏干问道。
“是啊,这些羊毛都是我从那儿找出来的,三十斤羊毛换了这些东西。”哈尔巴拉说道。
夏干用吃惊地眼神看着哈尔巴拉,这个消息是他听说的,但他从来就不相信汉人会这样的好的心肠,会用吃的来换这些无用的羊毛,今天亲眼见到哈尔巴拉真的换回来了,他也觉得象做梦一样。
“夏干,你回去拿些东西把这些都装一半回去,你家人多,我一个人吃不了这么多。”哈尔巴拉说道。
“这真是你用羊毛换回来的?”夏干犹自不相信地问道。
“你都看见了,这还能有假?我还不是听你说的。”哈尔巴拉有些生气了。
“如果这是真的,咱们总算有条活路了啊。”夏干叹了一口气说道。
第二天一早,从山谷又走出了几十匹马,大多数人都是牵着马走的,马背上都背着一些东西,只有夏干骑在马上,哈尔巴拉在前面带着路,朝昨天看见旗帜的地方走去。
“二哥。咱们这几天收的羊毛多吗?”一个宽大的蒙古包里,艾能奇朝李定国问道。
“不多,跟夫人要的还差得太远,有些羊毛咱们还得再打整打整。里面的杂物太多了。”李定国看了看眼前的账簿说道。
“二哥,你说咱们用这么多粮食换这些羊毛真的划得来吗?”艾能奇问道。
“大都督和夫人送了我一件羊毛大衣,四弟,你知道这件大衣在南京要卖多少钱吗?”李定国笑着问道。
“估计十两银子总要吧?大都督和夫人岂会送便宜货给二哥?”艾能奇笑着说道。
“四弟,我告诉你。要值一千多元呢。”李定国也是笑着说道。
“那么多?那不是一百多两银子了?这件大衣要多少羊毛才能织成啊?”艾能奇吃惊地问道。
“这我可不清楚,二十斤总要吧。四弟,二十斤羊毛咱们花了多少粮食啊?你现在觉得还划得来吗?”李定国笑着说道。
兄弟俩正说着话,蒙古包的帘子被掀开了,旭日干走了进来。
“李将军,今天肯定会来很多人吧?咱们人手有些不够呢。”旭日干朝李定国说道。
“旭日干,昨天累坏了吧?我说啊,今天你不要去帮大伙干活了,干活咱们都可以帮着干,你要把咱们的政策多给大家讲讲。”李定国说道。
“李将军。昨天不是人少吗?我想着就帮大伙干干。”旭日干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我说旭日干,你一个小王爷跑来跟我们一起干这个,你不觉得有**份吗?”艾能奇跟旭日干年龄差不多,这几天也混熟了,朝旭日干笑着说道。
“四将军说笑了,我现在哪里还是什么小王爷啊?要不是大都督和政府宽容,就是砍了我的脑袋我也无话可说。四将军,你还别说,这天天帮着大伙做事,我比当小王爷的时候还觉得快乐呢。”旭日干笑着说道。
两人说笑的时候李定国却坐在旁边陷入沉思之中。
李定国没有随骑兵师一起走。他是从南京从运河到北京的,大都督让他先去找左先生,如今北方一带都是左先生在主持大局,有些事情还得向他请教。
左先生也没跟李定国说太多的。只是让他把草原上各个民族都当成自己的兄弟就行,临走的时候左先生把旭日干和几个蒙古小伙子推荐给了他,旭日干这才跟他一起到了归化,到了归化以后,从其他蒙古小伙子的话里才知道旭日干以前还是个蒙古小王爷。
一到归化李定国就立即把工作展开了,今年草原上白灾十分严重。好多牧民家里开始断顿了,直接赈灾肯定不行,李定国这才把羊毛换粮食先做了起来。
现在李定国想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这羊毛换粮食恐怕也做不了多久。
现实的问题就是现在的牧民并没有足够多的羊毛来换粮食,谁没事会把平时无用的羊毛都留着呢,现在天这么冷,肯定不能从羊身上去剪,那样会把羊给冻死的。
“旭日干、四弟,你们说牧民们肯定不会把以前杀羊的羊毛都留着吧?他们手里没有足够的羊毛怎么办?我想到了一个办法,你们都来参详参详,看行不行?”李定国把两人喊过来说道。
“二哥,你有什么办法就快说吧。”艾能奇性子急,急着问道,这个问题他刚才也跟旭日干谈到了。
“我想咱们可以先把粮食发给牧民们,但他们必须跟咱们签个合约,那就是今年必须付给我们多少羊毛,你们看行不行?”李定国说道,其实提出这个办法时,他也有些忐忑,草原这么大,牧民又都是游动的,要是领了粮食人都跑不见了,那可麻烦了。
“李将军,真要这么做了,你可就是我们草原上牧民们的活菩萨了。我看这个办法好,哪个蒙古人如果领了粮食以后不把羊毛送过来,我们蒙古人也不会饶了他们。”旭日干高兴地说道。
“那就这么办,以后有问题我承担就是了。”听了旭日干的话,李定国终于定下决心。
“时间差不多了,咱们走吧。”艾能奇招呼道。
外面的太阳已经出得明晃晃的,几人走出蒙古包都是眯着眼睛。
“开了春就好了,春天来了,大家的日子就都好过了。”李定国说道。
“李将军,其实你们一来到草原上,草原上的春天不就已经来了吗?”旭日干笑着说道。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二章 牛刀杀鸡()
尽管王强对郑成功不能参与收复台湾之战还有点小遗憾,但郑成功和海军舰队的主力的归来还遥遥无期,收复台湾之战不能指望他们了。
荷兰人现在越发的嚣张,被荷兰人从台湾岛上驱逐的中国人越来越多,甚至对到东南亚的一些商船都开始了拦截,已经有十几艘商船被荷兰人给扣在了台湾。
罗剑没想到在中国给荷兰人提出收回台湾的通牒后,荷兰人竟然做出这么多过分的举动。
就在自己那个时空的历史上,荷兰人虽然占据了台湾,但也没有对当时已经极为虚弱的大明采取过更多的挑衅行为,当然也有可能他们依旧采取过许多行动,因为当时的明朝内部都已经自顾不暇,更谈不上去维护这些出海做生意的商人了。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荷兰人现在竟然在中国已经基本完成统一,国力正在逐步增强的时候还敢如此肆无忌惮地挑衅中国呢?
罗剑的疑惑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不得不说郑芝龙在福建沿海乃至台湾一带仍是有着深厚的根基,以前这些根基是他用来赚钱的工具,现在这些根基只用来收集台湾情报,效率当然就极高。
根据郑芝龙的报告,荷兰人敢于这么做的原因有三点,而且三点中前两点都是罗剑以前根本没想到的,甚至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第一点是因为荷兰东印度公司驻巴达维亚(雅加达)总督给台湾派来了外号为“固执约翰”的司令官范德兰中校,从这个人的外号就知道,肯定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他不象揆一那样那中国有一些直观的认识,而且他并没有见过中国海军的任何一艘军舰,他被东印度公司从荷兰调到印尼巴达维亚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非常固执。
尽管揆一提醒范德兰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几年前的大明朝,但范德兰并不认为仅仅这几年时间中国会有揆一说的那么大的进步,充其量就是多造了几艘战船而已,既然中国的战船多了,那么范德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向巴达维亚申请调更多的战舰过来。
第二点就让罗剑有些奇怪了,促成荷兰人决定死守台湾的一个关键性人物竟是这次来中国“朝贡”的描难实叮。
按说描难实叮到了南京,也在南京城前前后后呆了十几天,虽然没有接触过中国的军队,但从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不难看出中国的军事实力,但描难实叮却认为南京方面刚刚经过与满清的血战,现在已经元气大伤,何况现在人心思定,没有人想打仗。
描难实叮得出这个结论并非空穴来风,他是在南京街头找了起码上百人进行过所谓的调研,他和荷兰派出的使团找到的中国百姓几乎同声表示希望和平永存,再也不希望打仗了。
描难实叮根据荷兰人在台湾岛上的实力分析,认为中国想要打下台湾并非一日之功,那么旷日持久的战争必然会让中国政府无法承受民众的压力而被迫放弃军事行动。
罗剑实在不知道描难实叮在这个时代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也许是中国政府现在没有皇帝让他对中国的政治局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吧,罗剑只能这样去理解。
第三点当然就是经济利益使然。
据郑芝龙说,荷兰人并不准备在台湾与中国打得你死我活,他们的根本原则是让中国知难而退。
罗剑知道荷兰人的这种想法也是利益决定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虽然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其本质还是为赚钱而成立的,军事实力只是为了保障其顺利的赚钱,打得两败俱伤肯定不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
相比较以前明朝的禁海政策而言,南京政府开放的政策让荷兰人这几年开始尝到了与中国贸易的巨大甜头,尤其是中国一些新产品的出现,让荷兰人在东南亚和印度洋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而作为重要贸易中转点的台湾也比另一个时空历史上显得更为突出,相对应的是荷兰东印度公司也在台湾比那时投入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来搞建设。
仅从现在岛上的台湾城和赤嵌城的规模来说,也远比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