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们很想冲上去,可是就是冲不上去。
倭寇很悍勇,前面的倒下来,后面的依旧往前冲,前赴后继,可是依旧没用。虽然有些能冲到进前,但是蹲在地上的盾牌兵就会给他们来一下狠得。
手榴弹直接从天而降,基本上没冲到军阵面前,倭寇已经扔下一大堆尸体了。
宇喜多秀家眼睛都快瞪裂了,可是依旧没办法,冲不上去就是冲不上去。看到这一幕,宇喜多秀家直接抽出了腰间的刀:“跟着我冲上去!”
到了这个时候,不拼命肯定是不行了,如果不能一鼓作气冲过去,那就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跟在宇喜多秀家身边的人也都跟着宇喜多秀家冲上去了,很多人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当然了,也要怕死的,不过这个时候也得跟着冲。
戚金看到这一幕,眼中闪过一抹凝重,倭寇还是敢拼命的。
“传令,大军前压!”
到了这个时候,明军自然不能失了勇气,你要硬钢,那我就硬钢,士气必须打出来。这一点戚金深知,于是戚金也抽出了腰间的刀。
真的以为我戚金只能指挥不能作战?我戚金也是久经战阵经过生死考验的。
倭寇敢拼命,我大明的军队也敢!
随着戚金的一声令下,明军开始大步的向前,直接朝着倭寇就压了过去。盾牌兵一边向前走,一边用手中的刀敲打着盾牌。
整齐划一的声音仿佛击打在人的心上。
“杀!杀!杀!”
每喊一句,明军的气势就雄壮一分,脚步踏在地上,整齐划一,刀敲在盾牌上,依旧发出了整齐划一的声音,整齐的军阵看得人心惊胆寒,一往无前的气势压得肝胆俱裂。
第四百一十二章 宇喜多秀家的末日()
宇喜多秀家自然看到了这一幕,他的脸色黑如锅底,他现在终于意识到自己和大明的差别了,不光是装备上的差别,明军之强也强在战心。
自从朱翊钧穿越之后,一直在从树大明军方的荣誉感和自信。
勋贵沉溺于享乐,将领沉溺于盘剥,军户如行尸走肉般活着,这样的军队要有战斗力那才怪了。朱翊钧一直在努力的收拾,这才有了今日的观感。
对勋贵从塑其荣誉感,激发他们的斗志,同时给予他们财富,让他们更加依附皇权。扶持新的勋贵,打压老的勋贵,使得勋贵保持足够的活力。
建立皇家讲武堂,培养他们的技能,并且提高勋贵的地位。
做了这些时候,朱翊钧又辅以严苛峻法,给勋贵压力,让他们不得不去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这才使得年轻一代的勋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将军,裁汰老弱,扶持能战者,开放爵位制度,重赏他们,提升他们的地位,以军功刺激他们,使得大明的将军奋勇争先,敢打敢拼。
对士卒,废除军户制,采用募兵制,提升军饷和待遇,让士卒有了杀敌的目标。
三管齐下,十年之功,大明的军队早就今非昔比了。在朱翊钧大量的钱财的培养下,大明的军队正在恢复战斗力,而且这种战斗力恢复的非常快。
虽然有些地方还差一些,可是有了新装备的弥补,大明的军队绝对堪称强军了。
面对的不是骑兵,而是同样的步兵军阵,大明的军队无所畏惧。
随着盾牌的不断的敲响,脚步整齐划一的大明军阵展现出来的压力是空前的。当然了,这样的军阵士气也是高昂的。
双方快速的接近,然后就是火枪兵的排射。
大明的火枪之精良,同样远超倭寇,大明火枪兵的操作也要超过倭寇,行进之间的三段式射击非常的稳定,加上火枪性能优越,威力十足。
接近了之后,搭配盾牌兵的手榴弹,大明的军阵火力全开。
即便死了很多人,倭寇依旧在向前冲,他们眼睛都红了,冲不过去,代表着死亡,在死亡面前,人会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
双方的军阵很快就撞击在了一起,开始了第一次接触战。
盾牌兵扛着,火枪兵给火枪挂上了三棱军刺,明军打的很有章法。
刺刀的威力非常大,十几个人的配合绞杀之下,倭寇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在明军的军阵之中,戚金传令道:“左右两翼包裹上去,围歼倭寇。”
鼓声和号角声响起,大明的两翼开始加快速度,向着倭寇包裹而去。
双方激战正酣的时候的,大地突然震颤了起来,随后一支骑兵从侧翼猛地冲了出来。为首的正是辽东提督李成梁,女真骑兵也紧随其后。
自从朝鲜之战开打之后,大明的骑兵展现实力的机会并不多。
这使得骑兵早就憋坏了,这一次可算轮到他们大展神威了。骑兵快速的冲刺而来,直接冲进了倭寇的军阵,一下子就凿了进去。
倭寇根本来不及反应,即便来得及也没用,他们根本挡不住大明的骑兵。
叶赫部的布斋大声的叫着,挥刀直接砍下了一名倭寇的脑袋,杀的非常爽快。有了骑兵的加入,战场彻底成为了屠宰场。
宇喜多秀家看着围上来的明军,紧紧的握了握手中的刀。
他知道完了,全都完了,明军之所以没射杀自己,目地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自己不能死,明军想要抓活的,宇喜多秀家的表情非常的狰狞。
“打不赢,但是我敢死!”宇喜多秀家意志非常的坚定。
伸手将手中的长刀扔在地上,拔出了另外一支断刃,宇喜多秀家直接挥着刀刺进了自己的肚子,然后横着一切,真疼啊!
鲜血瞬间奔涌而出,肠子也流了出来。
宇喜多秀家的身子朝着倭国的方向直挺挺的跪了下去,最后没了声息。看到这一幕,明军的心情大坏,俘虏敌酋的功劳没了。
骆尚志走到宇喜多秀家的面前,看了他一眼。
“人头就不要斩下来了,给他留个全尸!”骆尚志伸手将宇喜多秀家扔在地上的刀捡了起来,然后开口说道:“还算是一条汉子。”
汉城之战从早上开始打,一直打到日落黄昏,这一战才算是尘埃落定。
八万多倭寇被斩杀了六万多,俘虏的只有一万多,重伤的全都被明军补了刀。至此朝鲜之战彻底完结,以大明全歼朝鲜入朝十五万人为止。
加上水师的损失,倭国这一战物资和人员全都损失巨大。
大军进入汉城修整,戚继光让人快马加鞭回去报捷,同时递上去的还有请辞的折子。朝鲜之战历时三个月,正式完结,七级管也到了卸任的时候了。
沈阳城,万和宫。
朱翊钧看着万和宫,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朝鲜王李昖已经离开了,今天是朱翊钧回京的日子。离开京城这么久了,也该是回去的时候了。
来的时候走的慢,往回走速度就快很多了。
水泥路已经修到了沈阳,朱翊钧往回走的路很顺畅,加上也不需要在视察地方,走起来自然就非常的快了。一路上朱翊钧遇到不少马车队,清一色的四轮马车。
自从朝鲜战事开了之后,往来辽东和大明之间运送物资的马车就没停过。
新作物经过几年的普及,大明的粮食增产非常的迅速,如果不是这两年朱翊钧以养殖鼓励粮价,粮食怕是要跌的很厉害了。
即便如此,京城的粮价玉米也才三十文一斗,土豆地瓜就更便宜了。
朝廷的常平仓全都堆满了粮食,不少酿酒的商人跑去常平仓买陈粮,酿造的烈酒全都卖到草原去了,用来换羊毛换取马匹牛羊。
有了足够的粮食,加上大力推广的养殖业,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
肉食蛋食开始走上百姓的餐桌了,这是朱翊钧非常乐于见到的。从公学每年翻倍递增的入学人数就知道,百姓的日子好过了。
吃得饱了,有了钱了,自然要送自己家的孩子去读书,追求的是一个出人头地。
第四百一十三章 归京()
一路上朱翊钧看到不少百姓,看着他们的笑脸,朱翊钧也能松了一口气了。二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到了今日,终于结果了。
“皇爷,朝鲜捷报!”张鲸来到朱翊钧的御辇旁边,开口说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开口说道:“说吧!”
“大军已经打下了汉城,这一战全歼倭国入朝鲜倭寇,斩首六万七千二百三十六籍,俘虏一万四千三百二十八人。”
朱翊钧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打的不错!”
“皇爷,这是戚继光戚大人的辞官折子!”张鲸说着将另外一份奏折呈给了朱翊钧。
接过奏折看了一眼,朱翊钧苦笑着叹了一口气,奏折上的内容很简单,朝鲜环境恶劣,戚继光旧伤复发,需要回京看病。
朱翊钧知道这是戚继光在避嫌,想要把灭倭国的功劳推出去。
伸手敲打着奏折,朱翊钧脸上的表情很凝重,他很需要一个人去主持对倭寇的战争,不可能让戚金李如松他们一顿乱打。
这个人要有威望,同时还要懂军事,当然了,最重要的是这个人得会治理,有智谋。
因为这个人是朱翊钧选定的倭国总督人选。
一旦灭了倭国之后,朱翊钧就会任命倭国总督,这个位置戚继光是不行的,得年富力强才行。戚继光那么大年纪了,朱翊钧也不能把他扔到倭国去。
张维贤倒是合适,可是他是朱翊钧安排的军机处接班人。
一旦戚继光倒了,张维贤是要接班的,不能把张维贤放到倭国去,老牌勋贵这边还需要人统领,定国公徐文壁是不行的。
朱翊钧琢磨了半天:“要不派一个文官去吧!”
这个想法产生之后就没停下来了,既然一个人不合适,那就派两个人。文官统御,武将带兵,反正倭国驻扎的肯定是大明的水师。
沉吟了片刻,朱翊钧越发觉得这个想法可行。
可是选谁去呢?这个人要知兵,尤其要有政治手腕,不过这样的文官在大明还是不少的。朱翊钧琢磨了片刻,还真让他想到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赵廉。
对于赵廉这个人,朱翊钧的印象颇深,当初在南京查鸦片案的就是他。虽然自己也吸食了鸦片,但是却应靠着毅力挺过来的。
绝对的一等一狠人,对自己狠,对别人就更狠了,既然文武拆开,那就让赵廉去吧!
自从鸦片案之后,赵廉也算是得到了朱翊钧的重用,现在已经坐到了巡抚的位子上。进一级总督也是可以的,虽然这个总督是在倭国。
选择赵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为他年轻,身体好。
派往倭国的总督必须身体好,身体不好死在倭国,那就平白的损失了人才了。这种事情朱翊钧是不会干的,选定了人选剩下的事情也就简单了。
“传旨给戚继光,让他回京养伤,倭国战事交由张维贤主持。”
朱翊钧将奏折递给张鲸,然后开口说道:“传召赵廉进京,赵廉的接任人选由内阁拟定。”说完朱翊钧就不在开口了。
一路无话,朱翊钧很顺利的就回到了京城。
入宫之时,王皇后率领朱翊钧的后妃前来迎接,一番安抚之后,朱翊钧赶奔慈宁宫去找见自己的母亲李太后。自从李太后不管事之后,母子二人的关系倒是缓和不少。
这几年李太后每日吃斋念佛,皇宫里面的事情也不管,倒也清净。
除了潞王朱翊鏐的婚事,其他的事情倒是没有在麻烦朱翊钧。朱翊钧的几个妹妹也都出嫁了,婚事基本上也都是李太后操办的。
因为开藩禁的关系,朝廷不在禁止勋戚做官,公主自然就好找女婿了。
几个公主嫁的都是新科进士,人品也算是不错,朱翊钧特意让内务府摸了底。内务府摸过底还能合格的,基本上也就没问题。
虽然为人有些迂腐,但是人品还是靠得住的。
走进慈宁宫之后,朱翊钧看着李太后,笑着说道:“娘!”
李太后自从吃斋念佛之后,这几年越发显得慈祥了,大明蒸蒸日上,大儿子皇帝做得好,二儿子也没有就藩,常常进宫陪侍,老太太很满意。
加上朱翊钧儿女也有了不少,王皇后又经常过来,李太后也算是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了。
见到朱翊钧,李太后笑着将他拉在身边,有些嗔怪的说道:“这一次跑出去这么久,还真是跑野了,民间都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你这么久不回来,让娘惦记着。”
朱翊钧连忙笑着道歉:“儿子不孝,让娘担心了。”
李太后笑着说道:“这皇宫虽然大,可是也是一个困人的地方,从小到大没出去过,也难怪你出去就不想回来。”
“母后如果想出宫走走就吩咐出去。”
“儿子让内务府拨银子,京西也有不少大庙,母后也可以常出去走走。”朱翊钧笑着对李太后说道,现在内库有钱,朱翊钧也不太在意这些事情。
“你的孝心娘知道了!”李太后笑着说道。
朱翊钧陪着李太后聊了一下午的家常,晚饭也是在慈宁宫用的。用过晚膳之后,李太后便笑着说道:“去吧!走了这么久,她们也都盼着呢!”
朱翊钧也没矫情,离开了慈宁宫之后,朱翊钧直奔坤宁宫。
回来的第一天,朱翊钧自然要去王皇后那里,如果不去王皇后那里,后宫自然就不稳了。后宫闹出点什么事情来,麻烦就大了。
朱翊钧来到慈宁宫的时候,王皇后也没睡,正等着他呢!
见到朱翊钧之后,王皇后笑着给朱翊钧行礼,朱翊钧连忙上去将王皇后搀扶了起来。拉着王皇后的手坐到床边,朱翊钧笑着说道:“皇后清减了!”
所谓小别胜新婚,朱翊钧这一走就半年,王皇后自然也是想念的。
被朱翊钧拉着,看着,王皇后的脸红扑扑的,听到朱翊钧的话,王皇后答道:“清减一点好,太医院不是说了,太胖了不好。”
朱翊钧顿时被王皇后逗笑了,这个时候再说其他的就有些矫情了,朱翊钧直接就将王皇后拉在了怀里面,然后两个人就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