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哪款机型,在操控距离上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秦弩”在战场环境下,两公里多的有效操控距离,在城市里要缩减到一点三公里左右。最复杂的环境下,甚至还不到一公里,高速摄像头的数字图像传输就会出现卡顿。
如果使用类似于“夜莺”的那种大功率复合型天线,情况肯定可以有所改善,但效果也会大幅度缩水,具体有效距离能达到多少,还需要实际测试后,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
两天以后曲森列出的技术清单得到了军方的批准,同时曲森把这两天,自己小组对警用无人机的研究方向形成文字,黄安看过后呈交给了评估组。
评估组经过综合研审后,顺利通过了四种型号无人机的实验性研发申请。
相关的组件采购、定制随之开始,同时也联系了信息工程大学的吴教授,请求协助设计干扰性无人机的核心组件。
经由曲森的解释,领导小组明白,无人机操控平台的开发,与警用办公常见的数据库程序,有本质上的区别。
是一个集成了众多组件的大工程,尤其是核心驱动的开发,直接影响到了小型无人机的使用参数。
曲森和冯艳辉虽然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平台设计和制作,但核心部分,还是虽好交由专业的软件开发单位完成。
都不用曲森故意去提,领导小组自己就想到了五一一,这个在无人机软件工程方面,走在全国最领先位置的研究所。
进过协商,五一一软件工程设计研究所接下了,警用小型无人机部分核心驱动的开发工作。
随着无人机小组的设计工作协调完毕,开始走向正轨,战术组织革新组也找到了曲森。
他们那面成立了移动式通信指挥平台的开发小组。小组一成立,开发组组长安月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程万奇要曲森。
理由是,她看过曲森的档案,知道曲森不但很深度的参与过,五一一所各版军用指挥平台的完善开发工作,本人还是专业学通讯指挥专业的。
这个通讯指挥专业,并不是部队军校特有的,警官学校也有相同的专业设立。两个专业的名称相同,学的基础科目也是相同的。
只是在应用方面,军校的学员主要工作是雷达和数字化指挥方面。警官学校的毕业生,主要会参与到警务通讯指挥和边防武警部队的通讯指挥当中。
安月主持的警用移动式指挥平台,以后承担的就是通讯通讯指挥的功能。
这个工作平台主要是考虑到警方行动,尤其是大型行动,如果只功过指挥中心远程指挥,那必定会缺少灵活性。
而警方现有的现场指挥,大多还限制在手里一只对讲机,全靠经验和各执行小队的时时语言汇报,来判断行动进展。
这明显已经不适合,越来越复杂化的犯罪手段以及犯罪组织能力。
去年在某一线城市,甚至出现了犯罪组织首脑,利用完善的网络监控以及无线通讯手段,居中调配手下与警方周旋,在现场监控和指挥效率上,比警方还要高明。
犯罪团伙主犯落网后,在审讯室里嘲讽警察的老土,扬言如果给他与警方相同的资源调配能力。警察在他眼里,就是一群不入流的渣渣。
态度可谓是嚣张至极。
为了不再出现类似的“丢人”情况,工作组经过论证,准备参考先进国家的警务指挥系统。在现场指挥中加入二级指挥平台,也就是移动式指挥车。
以后警方的大型行动,指挥中心只负责方向把控,具体的指挥权责交由二级平台现场指挥。中小型行动的指挥工作,则完全交由移动式指挥平台。
这个警用的指挥平台,跟军方的作战指挥平台比起来,对功能性的要求,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首先警用指挥平台对信道通讯安全、数据库加密级别的要求相对要弱一些。毕竟,平台工作时面对的是犯罪分子,对方的技术手段有限。
比不了军方的作战指挥平台,要时刻准备面对敌人先进的电子战手段。
不过警务平台,在天网系统和广域网的支持下,需要更加高效、直接的时时多媒体通讯手段,以及其它有助于行动指挥的平台支持。
虽然两种工作平台要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不可否认,军方的指挥平台,无论在功能上,还是相关技术的应用上,都已经走在了警务平台的前面。
对警用移动式指挥车,特别是软件平台的研发,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安月如果想了解军用平台的相关技术特点,除了亲自跑一趟五一一所,更直接的办法就是找曲森取经。甚至让曲森直接参与到警用平台的研发之中。
对于安月的合理请求,程万奇根本没有多做考虑就同意了。对于领导的工作安排,曲森也没有拒绝的权利。很快起了侦查技术革新组和战术组织革新组,两面跑的日子。
这时就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两个组的办公地点相距了十几公里。打车浪费钱,公交又没有效率。以花城市的财政能力给他弄辆车倒不是问题,可曲森又没驾照。
因为工作需要,给一个三级警司配公务车虽然说得过去,但再给配个司机那就是在闹笑话了。很多警督级别的领导,还没这待遇呢。
于是曲森在奔波于两组之间的同时,还要抽空跑到工作组给安排的驾校去,紧急学习驾驶技术,也就是考驾照。
第二百一十三章:项目推进()
安月主持的“移动式指挥车”项目,是个大活儿。小组只负责综合警方在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需要,同时收集现阶段一切可以利用到的技术,把这些资源、资料整合分析后那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设计方案
因为无论硬件还是软件上的设计细节都有一定密级,所有会采取内部小范围招标的方法,来决定承接软硬件两方面具体设计的单位。
曲森被招进小组,工作性质是协助完成指挥车功能上的设定。因为曲森对移动式通信中继站的结构特点,以及功能实现有着很深的了解,在复合型天线组的使用和卫星网络连接方面,给了安月小组很多合理化建议。
而且曲森发现“移动式指挥车”这个项目,可以很好的解决现在小型无人机项目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第一个是无人机操控距离,因为无人机本身搭载的天线,受到重量和储能耗的影响,不可能功率太高,只能从控制端想办法。
比如“雨燕”的控制端外接天线,展开后将近三米,带入城市环境,还需要布置在位置相对高,遮挡物相对少的地方。
如果把这个大功率收发天线,添设到移动式指挥车上,无人机操作员就可以在指挥车上进行操控工作。另外指挥车也可以给控制端提供一个稳定的电源来源。
这样十分有利于行动指挥员通过无人机,详细了解现场的时时情况。
无人机操作员因各种需要,离开指挥车进行操作的时候,指挥车上的天线也可以当做中继天线使用。
把思路拓展一下,军用小型无人机在山里、丘陵等地形复杂不利于无线信号收发的地区工作,也可以借用移动式通信中继站进行信号中继,来达到增加侦查半径的目的。
第二点,无人机小组想给无人机的操作软件增设人脸比对功能,这个功能从软件技术上来说不存在问题。不过却十分占用系统资源。
无人机的遥控器是笔记本电脑,本身工作性能就较低,根本无法承担这种负载。小组原计划是在市局技术科的服务器上来实现这个功能。
不过技术科的服务器经常要跑一些分析项目,负载本身就不小。想要实现这个功能,最好的办法就是专门增设一组服务器。这就涉及到一笔不小的投入了。
作为实验城市的花城市经济环境较好,加一台服务器没什么大的压力,但如果这项技术应用到二线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就要考虑实现成本问题了。
现在看来,完全可以在移动式指挥车的服务器上,来完成这个功能的实现,另外这个功能也可以应用到指挥车,通过其它手段捕捉到的嫌疑人画面上。
曲森的提议很快获得了评估组的认同,另外警用无人机加入到指挥车情报来源体系中,也给了领导小组很大的提示。
他们意识到指挥车的视、音情报来源不能仅限于天网系统。应该将可能用到的,现有的和正在研发的技术型装备通盘纳入进来。
于是本已经初具雏形的移动式指挥车设计,被暂时搁置,安月带着组员开始奔走于三个专项研究组,和省市两级技术部门,争取把能够整合的资源,一个不漏的全都考虑到设计中去。
一零九所那面收到曲森将无人机和移动式信号中继站,综合利用起来的建议,也是非常高兴。
他们之前只考虑把“雨燕”的操作平台转移到装甲部队的车辆上,来增大可操控范围。对单兵使用还没有太好的办法,曲森的想法完全可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途径。
正好无人机开发设计组里,现在就有五一一所的软件工程师,两面凑起来一碰,很快确定,曲森的提议是完全可行的。
而且功能实现后,指挥部获得相应情报,也不再需要经过前线操作无人机的侦查人员中转。从中继站那里就可以得到时时图像画面。
这一功能实现后,小型无人机的综合性能,将变得更加实用。
安月带着小组成员到处收集资料的时候,曲森终于可以消停一些了。除了跟紧无人机项目外,开始频频的往隔着一个路口的驾校跑。争取早日拿到驾照,不用每次出门都让孙淼开着配给他那辆普桑跟着跑。
曲森当兵前驾照就已经考了一多半,只剩下个外路没考。结果当兵一走,就扔下了,所以理论上的知识都没什么问题。
去学驾照,肯定不用像正常学员那样为了过考试,整天练习怎么看点,怎么打方向。他主要就是在驾校教练的陪同下,尽快让驾驶技能熟练起来,达到可以独自驾车上路的目的。
曲森也不是个笨人,练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除了早晚高峰时段,上路行驶已经没什么大问题。驾考那面,前三项考试也已经过完,就等着练得差不多的时候考外路了。
小型无人机项目中,一般性侦查一型的设计已经基本完成,只等工程机拿出来后呈交给评估组。二型设计上进行了一多半,主要卡在搭载的电击弹选择上,不过这个选择是由装备革新组去完成的。
要等到那面有了备选方案,曲森这面才能开展工程机的实际测试。
监控型无人机的设计被军方设置了技术壁垒,小组原来“拿来就用”的想法被驳回,主要是这种机型在警方的使用中,容易遗失或者被犯罪分子捕捉。
一旦这个“小东西”落到境外情报机构手里,它的静音参数,以及数据传输频率、模式很快就会被破解。那么外军很可能针对这些技术特征,研发出反制手段。
设计想法被驳回,曲森小组并没有气馁,他们又把目光投向了被一零九所因为各种综合考量放弃的设计方案。那些方案中使用到的技术,可能在军事用途中存在缺陷,但警用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曲森把想法形成文字提交给工作组后,工作组已经出面与一零九所协调,准备买下他们用淘汰方案做的工程机型以及备件,回来交由无人机小组做使用测试。
最后一款小型通信信号干扰无人机,因为只需要吴教授的设计中,手机讯号干扰和对民用频段讲机的短波干扰,功能上比较简单。
吴教授直接把工作安排给了两个学生——周莉和李莹。让她俩拿出样机后,送来给无人机小组做测试用。
曲森得到这个消息瞬间就高兴了,恨不得一天给俩姑娘打八个电话催促进度,后来干脆建议俩人到自己这里做设计和工程品的制造。
不过提议被俩姑娘毫不犹疑的给否决了,而且威胁他,再不停的打电话骚扰,半年以后再惦记样机吧。
被俩姑娘怼了一顿,曲森也不气。他当然知道倆人是不可能跑到自己这里来完成设计工作的。
他更多的只是想表达出自己迫切的想见到俩“老战友”的心情。现在心意表达到了,就得继续忙自己的了。
评估组给无人机小组提了一个建议,建议几款无人机使用同一操控系统,在连接不同信号无人机的时候,自动完成功能和界面上的切换。
这个提议看似是减少了无人机软件方面的工作量,但实际上集成度越高的东西,设计难度也就越高。电子电路是这样,软件设计同样是这样。
曲森和冯艳辉只能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综合控制平台的框架搭建当中。孙淼和刘志全则主要负责一般性侦查一型的工程样机制作推进。
当时间进入九月下旬的时候,一般性侦查一型的工程样机终于完成,外形参考“雨燕”的改进型的动力体系,同时有“秦弩”的双摄像头设计。
在使用时,操控和监视分离进行。
机身直径五十七厘米,无风、微风环境下最大巡航速度接近八十公里每小时。可抵抗最高不超过七级的风力。
平均续航时间九十分钟,悬停时间超过一百二十分钟,城市综合操控半径一点五至两公里,理想状态下最远可达到七公里。
搭载gps芯片,操控人员可在车辆进行状态下操控,为疑犯跟踪进行远距离隐蔽指引。
还可通过移动式指挥车大幅度拓展有效操控距离,具体参数待实测。
附加功能上,搭载了一枚可以多角度转转的扩音扬声器,在离地五米左右的高度上,可以向地面广播,最高音量九十五分贝左右的喊话或者通知。
一般性侦查一型的工程机,在评估组的综合评估中,一次性通过性能审查和成本核算,进入实验机型的设计阶段。
无人机小组的一款设计通过评估后,作为侦查技术革新组组长的黄安,请大家大吃了一顿庆祝。程万奇也露面跟大家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