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魏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双魏帝-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辎重太多,足足走了五日才到达黎阳,曹丕的老熟人李典早就得到了斥候的报告,带着亲卫在十里外迎接曹丕,然后让自己的副将带着贾诩和徐晃规划民夫营安营扎寨之地,另外协助民夫运粮进入黎阳存放。s

    至于曹丕则和李典进入了仓亭的一所当地乡绅贡献的大宅院里饮宴,两人是在曹丕幼时于曹府中相见,当时李典还和曹丕下了一局围棋,结果被曹丕杀得找不着北,而且在曹丕刚从军屯得到两亩水田的时候,李典送过他耕牛,说起来,李典也算是早起对他进行感情投资的人了,所以两人饮宴的时候气氛很好,说起当年的事情,皆言笑甚欢。

    战时不能饮酒,所以两人喝的都是蜜浆,不过吃吃喝喝之间,难免会说道酒,一说到酒,李典免不了提起曹丕那声名远播的烧刀子。

    “末将是在今年新年时喝到烧刀子的,仅仅三觥,立即熏熏然,那天旋地转的感觉来得无比迅猛,之后便呼呼大睡,到的深夜醒来,发觉已经睡了两个时辰,日后每每有烦心之事,末将必须要来三觥烧刀子。只是在许都的店里难以买到,都要花大价钱到洛阳、下邳这些地方去买,着实麻烦。”李典笑道。

    “借酒浇愁愁更愁,是以在吾之门店,是限量售卖,至于陈家的酒,也不能在天子脚下售卖,怕的就是朝中百官没有节制的狂饮,满朝皆醉之时,何人治国?”曹丕笑道。

    李典一拍桌子大笑:“执金吾明智!若是在许都无节制的售卖,别说满朝皆醉,那是一城皆醉了,这酒,着实太有风味。不过有道是“奇货可居”,陈家的烧刀子已经买到了荆州、巴蜀、关中之地,但是这些地方很多人却认为公子在许都门店售卖的才是正宗,下官在襄阳、江陵避居的一些同乡都传信给下官,问来年许都那十觞不醉不要钱的店何时开门,他们都要来此一尝天下正宗的烧刀子。”

    曹丕愕然道:“这些都是什么同乡?有这等闲情逸致。”

    “就是一些避居荆州躲避战乱的同乡,这些世家子弟,眼见天下将乱,却用胸中所学拨乱反正,却避居到荆州之地偏安一隅,继续过着那狩猎、吟诗、作赋、饮酒的逍遥日子,自然都是些贪新鲜事物之人,这烧刀子饮过之后那种天旋地转,飘飘欲仙的感觉正好和这等人避世自娱的心态相符,自然要来许都尝一尝正宗美酒。”李典说起自己的同乡显然有点不屑。

    这也难怪他,自黄巾之乱起,很多有钱人都跑到比较安定荆州、益州去居住,甚至有人跑到极南之地的交州去居住,这年头的有钱人多半有文化、有官职、就算没官职也有世袭的爵位俸禄,按理说国之将乱,这些世受国恩的人最应该站出来,这无关建功立业,只是对善待你的朝廷和国家有一个交代,但是现在他们却躲了起来。

    这样的心态对于李典这种正在为国征战的人来说肯定是难以接受并且鄙视的。不过曹丕对于李典的情绪并不是太关心,他关心的是这群对他这个正宗门店感兴趣的那群人,避世之人中毫无疑问应该有很多高人才对,比如诸葛亮就是避世的,甚至司马懿也避世过一阵子,虽然难以保证能够吸引这些人来,但是若能够多吸引一些读书人也是好事啊,这年头有文化的人太少了。而且这事还有别的利用空间。

    “每年开张之日定在秋收之后,初冬之时,不过来年吾应该会在迁到邺城开店,这店的存酒会比许都更多,李将军可以告知同乡,来年可来邺城买酒。”曹丕笑道。

    “邺城现在不是”

    “先把这消息传出去,明年,司空之子,执金吾会在邺城开九十觞不醉不要钱的分店,有胆子就北上邺城买酒。”曹丕笑着说道。

第一百四十七章 狠辣如故() 
在这个年头,消息传递的最快方式莫过于口口相传,这可比书信和什么加急文书快得多,而在口口相传里,读书人之间流传的消息传递又比一般百姓流传的消息走得更快,同样一条消息,如果读书人敢兴趣,那么其传播的速度是匪夷所思的。s

    曹丕曾经思考过这个现象,最后得出的结果是读书人加紧比较好,不用为生活奔忙,所以日子过起来比较舒心,呼朋唤友一起喝酒吟诗那是肯定少不了的,既然一起喝酒,就会说些天南地北的事情,如果这事儿大家都感兴趣,再下一个呼朋唤友的场子里自然也会被提起,朋友的朋友还有朋友,加上豪族子弟狩猎、经商、相互走访的距离都比被困在地理等收成吃饭的百姓远,自然而然消息就传播得快了。

    把卖酒的铺子迁到邺城是曹丕一直都有的计划,因为曹操必然会把自己掌握的军事力量迁到邺城来了,原因无他,现在的许都终究还是帝都,天子刘协依然还是皇帝,而大权独揽的曹操实际上则控制着军政所有大权,这本身就是一个冲突点,现在拥护天子的人还是很多的,比如荀彧、荀攸这种在曹军地位崇高的文人也拥立这摇摇欲坠的大汉江山,他们辅佐曹操的理由不过就是相信曹操是能够拨乱反正的那个人而已。

    朝中的九卿以及百官抱着这种心态的人就更多了,如果曹操一直跟天子刘协共处一城的话,久而久之,谁都不能担保他掌握的军政大权会不会慢慢跑到刘协的身上去,现在的曹操能够占据着主动,原因就是他掌控者一支强大的军队,在董承一案中,朝廷掌握的力量已经被曹操肃清。这也是没人敢公然反对曹操的原因。

    可是在汉朝四百年的延续之下,大汉天子这个名声有着难以估量的潜力和号召力,当年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名声可以帮助曹操兴起,自然也会分化他的权利,特别是在平定了北边四州的前提下,因为无数的降将、降卒都会进入曹军的系统中。这让曹军本来由曹家子弟兵、到青州兵、再到融合了袁军降将的队伍更加的不纯粹。

    越是不纯粹的队伍月容易让别的力量渗透。在后世,渗透军队可以是政治信仰、政治主张甚至是对未来的憧憬,可是在现在,渗透军队的东西只有两个字皇威!不管现在的刘协多么的无为、软弱、就像一个被曹操供起来的雕像,他的身上终究有着皇威,那是四百年大汉国运加持在他身上和所有汉朝子民心中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天然的谁也拿不走。

    曹军中的将领、士兵,有哪一个不是大汉子民?又哪一个不认同大汉的皇权恐怕只有曹家子弟和夏侯家的子弟会更认同曹操一点,反之,那些从后来投降曹操的将领和士卒之所以投降,或多或少会认为自己不过是在向大汉天子投降。

    对着军队建制的不断扩大,要防止别有用心的人用皇威渗透入自己的军队已经很难了,如果继续把自己的大军留在许都,忠于朝廷的官员、甚至是自己曹军阵营中的荀彧、荀攸们,都极有可能用汉室皇威这个渗透力极强的概念去改变将士们效忠的对象,这对曹操绝对的掌控力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到了最后,恐怕连曹操自己都分不清自己的军队到底是在认自己,还是认刘协。

    离开许都,是曹操势在必行的选择,而邺城,则是一个理想的地点,第一,它在冀中平原的中央,地势开阔,可以驻扎大军第二,冀中平原想必中原之地更加适合开辟马场,自从有了马镫、马蹄铁和高桥马鞍之后,曹操一直想扩充自己的骑兵,第四,冀中平原往西可入并州、北上则入幽州,往东可控青州,要掌握北地四州这里绝对是居中的战略要地。第五,袁绍在邺城驻扎多年,修缮了很多次,邺城已经有大城池的雏形,是一个久守之地。

    曹丕要李典放出话自己将会在来年于邺城开店,一来昭告天下,邺城来年必破,二来也在隐晦的提醒曹操,邺城才是曹氏安居的最好地点。尤其是第二点尤为重要,如果曹操没有想到这些,这算是一个提醒,如果曹操想到了,那他智慧觉得曹丕深知父心,更何况如果能够吸引更多读书人来的邺城,那对于曹军充实人才来了,也是一件好事情,这年头,只是识字会算数,就是一个能用之人,毕竟在纸张都没有普及的年代,知识是最昂贵的奢侈品。

    李典不会明白曹丕的良苦用心,但是他依旧写信给了那些同乡,告诉他们有胆子来年就来邺城买酒,至于今年许都的酒,已经不用想了,一来因为存量不多,二来因为提前下订的人太多,肯定没这些外地人的份了。

    之后的日子,曹丕过上了读书。练剑的日子,吕玲绮虽然也在军中,可对那所谓的比武之约只字不提,曹丕也好像忘记了一般,黎阳的日子看起来很祥和,根本不像打仗,只有不断运输出去的粮草和辎重在提醒这曹丕,冀中平原的战争还在继续。

    光阴荏苒,几个月的时间转眼就过,建安八年的八月,贾诩找到了曹丕,对曹丕笑道:“司空要撤军了。”

    “邺城拿不下来?”

    “冀中平原不止一座邺城,袁绍在那里经略良久,很多城池都设在驰道之旁,更有不少城池靠水而建,地势险要,袁谭、袁尚两人分兵扼守地势险要的城池,各成掎角之势,呼应邺城,司空军力不足以把冀中平原所有城池控制,是以难以拿下邺城,祭酒献计:袁谭和袁尚两人嫌隙已成,不如撤军,驻守黎阳。等他们相互攻伐之时再趁机强攻,一举而下。”

    曹丕点点头说道:“外患一松,兄弟俩必然会闹起来。”

    贾诩笑道:“司空谨慎,怕两人闹不起来,祭酒随即献计,分兵护送民夫收割冀州平原所有看得见的麦子,让整个冀州军民缺粮,北地寒冷,没粮食那就是要命的,袁尚必然会跟并州、幽州和借粮,但是青州之地尽失,袁谭仓促北归,恐怕也没粮,袁谭也需要借粮,幽州近青州,并州近冀州,兄弟两只能一人向一州借粮,袁谭还罢了,冀州人口众多,恐怕会饿死很多人,袁尚对袁谭也会不满,加上袁谭对袁尚心中有气,不打起来那才奇怪。”

    曹丕明白抢秋收粮对于冀州百姓来说有多么的残酷,过冬的粮食没了他就是一个死,而且不止百姓死,恐怕不少大族也要死,郭嘉还是一如既往的狠辣

第一百四十八章 独当一面() 
曹丕在黎阳的民夫离开了大半,是徐晃带着护粮的军士送走的,他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去收割冀州的麦田,建安八年的冬天,冀州必定是一片易子而食的景象,而造成这惨剧的罪魁祸首就是曹操,曹丕则是帮凶。

    对此曹丕已经没有太多的负罪感,自从郭嘉在对阵张绣的时候施展出屠杀敌军家属那种狠辣计谋之后,他已经认识到乱世之下人民贱如草芥的现实,只要打仗,就得死人,这没什么好说的,等天下太平之后多生多育就是,反正他曹丕有本事养得活。

    民夫离开了黎阳,曹丕也没有闲着,而是带着剩余的民夫加高加厚黎阳的城墙,既然没有打算在今年解决战斗,那么黎阳这个进军北面的桥头堡就尤为重要了,屯粮、观察敌情、保证渡河安全都需要黎阳有更加稳固的防御力。

    一个月后,黎阳还在大兴土木的时候,曹操带着大军回到黎阳,随之回来的,还有民夫运送的大量麦子,黎阳是装不下十几万人的,所以曹军的营寨一圈圈地把黎阳围住了,旌旗漫天,看起来很是壮观。

    曹操回到黎阳第一件事就是召集众将在县衙议事,作为督粮主帅曹丕,自然也要参与了,他的位置在曹操右手边的第一个,而在曹操左手边第一个则是三十多岁的黄脸汉子,这个汉子国字脸,额下微须,看起来很有威仪,浓眉大眼,双目明亮,手指骨节很大,看起来就是一个天赋异禀的武人。

    这人其实曹丕几年前就见过了,他是吕布的旧部张辽、张文远,当曹丕发现他坐在自己对面的时候还是禁不住仔细的看了看他样貌再确定一番,毕竟这次出征的人中尚有曹仁、乐进这种一开始就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旧将,要说资历,万万轮不到张辽坐在左首第一个位置,但是现在事实如此,只能说明这次的冀州鏖战中,张辽必然是在曹操眼中有着过人的表现。

    曹仁、乐进两人坐在张辽后面。面色如常,好像没有什么不妥,也不知道心中是否有不满。其下还有诸多武将,有曹丕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至于谋士则有郭嘉、贾诩、刘晔、毛玠四人。

    众人坐定之后曹操开口说道:“经此一役,袁谭、袁尚两个竖子已经不足为虑,冀州缺粮,必然会引得两人内斗,如今秋季已过,中原再度丰收,稻米盈仓,又可以养活众多流民,孤欲回许都操持再减赋税、兴修水利之事,然北地未平,尚需黎阳作为进军据点,不知何人愿意为孤守卫黎阳?”

    显然曹丕的杂交水稻在此爆发出惊人的丰收,导致中原地区粮食过剩,曹操想收拢更加多的百姓和流民进入自己的辖地,充实编户,在农业社会,人口意味着劳动力、军力、商业潜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冬天的时候,那个地方有粮食,流民就会向朝圣一样聚集到那个地方,如果能够把他们安定下来,编户充实之下曹操根基会更加雄厚。

    这是曹操不得不回许都的理由,但是黎阳对于曹军来说同样重要,因为这是平定北方的桥头堡,不容有失,所以才让麾下将领自告奋勇。

    曹操话音一落,堂中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过了一会,曹仁缓缓开口说道:“末将愿”众人朝他看去的时候,曹仁接着说道:“助执金吾守护黎阳!”

    话音一落,众人目光纷纷落在曹丕身上,曹丕也是一脸愕然地看着曹仁,心中却想起初到许都的那个晚上,曹仁为自己牵马的情景,这么多年了,曹仁依旧站在自己这边,对此,曹丕心中多少有些感动,同时把这位族叔列入了可以倚重的名单里。

    曹操闻言“哦”了声,看向曹丕说道:“孤此次回军,恐怕要来年才能再度北上,这期间黎阳之地,就是孤悬于的一座孤城了,子桓可能守之。”

    曹丕知道,现在的黎阳虽然城墙不高、位置也不太受重视,但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