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不遗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不遗憾- 第3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族不得不团结一致的对抗大唐帝国的报复。

    不过,吐蕃众贵族还是太轻视大唐帝国的力量了,多数的吐蕃贵族都没有去过大唐,对大唐的先进程度还是缺乏最直观的了解,仅凭别人的传达,无法真切的了解真正的大唐帝国,而这种无知,显然引起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此时,面临如此危局,吐蕃众将领开始出现不同的意见,有的指责部分贵族挑起事端,造成了吐蕃大军目前的被动,也有的情绪极其激动,要求狠狠的教训唐军,给唐军一点颜色瞧瞧,有的坚持血战到底,也有的要求和谈,与大唐重修旧好,总之,各种各样的意见充斥着吐蕃高层将领,让吐蕃主将颇为头痛。

    不过,任何一个民族都是有自尊心的,在还有一战之力的情况下选择投降,显然不符合大部分吐蕃将领的心意。

    通过逃回吐蕃将士的描述,吐蕃众将士大体了解了大唐铁甲炮车的强悍战力,顿时觉得,就算倾尽全力的进攻,也未必能够战胜大唐的铁甲炮车,而他们的正面是大唐的十余万主力兵马,实力同样不可小觑。

    再三比较一下之后,众吐蕃将士觉得,还是倾尽全力的与大唐主力兵马决战,更靠谱一些,毕竟,他们占据了兵力优势,而且,大唐军队的主力兵马,并没有装备可怕的铁甲炮车,而他们只需要战胜大唐主力大军,就可以顺势而下,直接进宫大唐的都城长安,并一路靠抢夺大唐的百姓补给物资。

    不得不说,吐蕃众将领的设想还是很不错的,一旦实现这一目标,李安的部队也是无力回天,不过,吐蕃众将领显然太轻视大唐主力兵马的实力了,王忠嗣现在所统领的河西陇右兵马,是大唐的精锐之师,另外,这里面还有两万朔方精锐,是王忠嗣为了对付吐蕃,特意从朔方调过来的,吐蕃就算拥有两倍的兵力,也是不可能打败大唐的十余万主力大军的,况且,此时的大唐主力部队,已经装备了少量的炮兵部队,京城的炮兵主力,应该也增援了一部分,如此,吐蕃大军与唐军主力决战,是没有多少胜算的,而由于王忠嗣不肯轻易动用炮兵部队,所以吐蕃将士,可能还不知道这一点,还以为眼前的大唐主力部队,是一支完全的冷兵器军队,如此,必然是要遭受惨败的。

    吐蕃将领们孤注一掷,准备与唐军主力进行决战,并立即进行多方面的准备,随时准备进攻唐军主力。

    准备作战必然会有很多迹象,而这些迹象很快就被唐军的斥候发现了,并立即汇报给主将王忠嗣,为此,王忠嗣立即开始进行备战,准备给吐蕃兵马以迎头痛击。

    “吐蕃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了,居然敢主动挑衅我大唐,他们以为仅靠兵力多就能击败我军,简直是痴心妄想。”

    王忠嗣看着眼前的地形图,开口大声道,仅从吐蕃军队的调动情况,他就可以判断出吐蕃大军要准备向他发起进攻了,

    “节帅,有重要情况,我们抓住一个吐蕃探子,据他所说我军一支精锐兵马已经攻陷石堡城,吐蕃大军派遣一万骑兵回援,损失极为惨重,吐蕃后勤已经断绝,这才孤注一掷,要尽快与我军主力决战。”

    一名部将大步走入大帐,汇报道。

    “好,真是太好了,本帅知道了。”

    王忠嗣大喜过望,朝廷增援的四个炮兵旅前几日已经抵达,并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消息,也就是李安所率领的铁甲炮车部队已经出发,准备走荒无人烟的险要之地,偷袭吐蕃的背后,而如今前方传来石堡城被唐军攻陷的消息,这足以证明这支偷袭石堡城的部队,就是李安所统领的精锐部队。

    “节帅,这支精锐部队,一定就是我们见过的铁甲炮车部队吧!除了这支部队,还有什么部队能将吐蕃一万骑兵打成这样,哈哈!”

    “没错,这支精锐的部队,的确是我大唐最精锐的铁甲炮车部队,现在,他们已经牢牢的控制住石堡城,并截断了吐蕃大军的退路,逼的吐蕃大军要立即与我军决战,如此,我军就不能着急了,立即传令下去,大军拔营后撤三十里。”

    王忠嗣嘴角微微一笑,下达了拔营后撤的军令。

    “节帅英明,吐蕃越是急着找我们决战,我们就越不能着急,先后退一些距离,让吐蕃轻敌,然后设下埋伏,将吐蕃大军重创。”

    部将分析道。

    王忠嗣点头道:“先让大军后撤,该如何重创吐蕃主力,本帅还需要好好思虑一番。”

    命令下达之后,唐军主力开始缓缓后撤,并逐步与吐蕃大军脱离了接触,而这一消息被吐蕃将士探知后,立即汇报了上去。

    吐蕃众将领被逼的没有出路,见唐军兵马后撤,想当然的认为唐军是害怕了,于是全军压上,准备对唐军主力发起追击战。

    王忠嗣的主力唐军,连续后撤了一百余里,并在最后派遣一支万余人马的精锐骑兵与数倍吐蕃骑兵交战,厮杀一阵之后败走。

    吐蕃骑兵获得大胜,大喜过望,立即全力追击唐军主力,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唐军预设的包围圈,京城增援的四个炮兵旅就部署在这里,并调整了全部炮口,对准了这些追击的吐蕃兵马,大量的步骑兵也做好了随时出击的准备。

    “节帅,吐蕃追过来的部队只有十万,还有二十万兵马在后面,要不要放过这支兵马,打后面的主力?”

    “不必了,这十万骑兵是吐蕃的主力,只要将其重创,吐蕃主力也就散了,传我将领,立即开炮。”

    王忠嗣看着进入包围圈的吐蕃主力骑兵,果断下达了开炮的命令。

    “轰轰轰……”

    三百门大炮同时怒吼,将三百枚炮弹打入吐蕃骑兵之中,并瞬间造成了吐蕃骑兵的大量伤亡,而且,这些炮弹是分散瞄准的,有的封锁两头,防止吐蕃骑兵逃走,有的则对准吐蕃骑兵人数最密集的位置开炮,以杀伤更多的吐蕃骑兵,给吐蕃大军造成重创。

    突如其来的炮火打击,让吐蕃骑兵开始惊慌失措,与唐军主力对峙了好多天,也打过几场战斗,但从未发现唐军主力装备火炮这种武器,如今,突然遭到火炮的打击,自然是抱头鼠窜,哭爹喊娘。

    持续的炮火轰击,让吐蕃十万骑兵损失惨重,最重要的是队形大乱,士气大大减弱,已经完全失去了作战编制,成了一片散沙。

    “停止炮击,全军出击。”

    王忠嗣抓住战机,下令停止炮火轰击,并让十余万唐军主力猛的扑向已经阵型大乱的吐蕃骑兵。

    “杀……”

    一阵猛烈的厮杀,唐军大获全胜,吐蕃十万主力骑兵被重创,损失过半,逃走的士兵不足两万,有数万吐蕃骑兵被生擒活捉,总之,唐军取得了极其辉煌的胜利。

第四百一十七章 进军逻些() 
唐军主力在取得极其辉煌的胜利之后,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全线出击,对溃逃的吐蕃骑兵发起大规模的追击战,并与后续的吐蕃主力发生了直接碰撞。

    吐蕃精锐骑兵的溃散,冲乱了主力兵马的队形,而唐军的士气又正是非常旺盛的时候,一个冲锋就将吐蕃主力给击溃了。

    溃散的吐蕃主力四散而逃,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惊慌失措的吐蕃士兵,唐军分兵多路,对这些溃散的吐蕃兵马继续进行打击,以尽可能多的消灭吐蕃的有生力量。

    追击和奋战持续了多日,吐蕃主力几乎损失殆尽,被俘虏的兵马越来越多,达到了十万之众,最后,连吐蕃主将都带着仅剩的数千兵马投降大唐了,至此,吐蕃与大唐的对抗,以大唐取得全面胜利而告终。

    不过,这还不算完,这一次吐蕃惹到大唐了,让皇帝不高兴了,所以,仅仅打败吐蕃大军还不算完,下一步还要继续向吐蕃进军,直到将吐蕃纳入大唐的版图才算完。

    被俘的十万吐蕃俘虏之中,有半数都是吐谷浑人,也就是鲜卑人,而中原一带的鲜卑人都已经融入大唐,甚至,唐军之中有很多将士都是鲜卑人的后裔,就连大唐的皇族都有鲜卑人的血缘。

    所以,唐军对待吐谷浑人后裔的态度比对待吐蕃人要好很多,另外,吐谷浑被灭国仅有不足百年,很多吐谷浑人并没有完全融入吐蕃,甚至,至今还有很多吐谷浑人为谋求独立,在不断的反抗吐蕃的统治,让吐蕃统治阶层非常头痛。

    现如今,吐蕃主力已经被歼灭,原本属于吐谷浑的大非川也被唐军所控制,这些忠心度本就值得怀疑的吐谷浑士兵,很自然向大唐靠拢,并愿意服从大唐帝国的统治。

    吐谷浑籍贯的五万俘虏被卸掉兵器铠甲之后,被就地遣散,让他们回家种地,而吐蕃的五万俘虏,则全部充当唐军的后勤劳力,帮助唐军运输各种物资,当然,会有人看着他们的,不会让他们乱跑。

    一场战斗下来,唐军主力已经攻占了吐谷浑所属的土地,并继续向西南方向逼近,准备攻下吐蕃所属的土地,以扩大唐帝国的版图。

    在石堡城方向,唐军主力与李安所率领的精锐兵马汇合在一起,并准备休整一日之后,继续向吐蕃都城逻些进发。

    “无恙,你立了大功了,这一战,若不是你冒险偷袭石堡城,我军主力不会胜的这么容易。”

    王忠嗣一见李安就开口夸赞,显得非常的亲热。

    “叔父过奖了,这不算什么,以我大唐目前的实力,灭吐蕃轻而易举,不论怎么打,最终肯定都是能赢的,只是时间的早晚罢了。”

    李安开口谦逊了一句,并继续说道:“现如今,吐谷浑所属的土地已经被攻占,我大唐应该立即在这里组建衙门才行,不如就叫吐谷浑道吧!”

    “吐谷浑道?嗯,这个名字听起来不错,不过,陛下肯定不会同意,这不等于是在提醒后人,这里曾经是吐谷浑的国土吗?不如就叫陇南道吧!”

    王忠嗣否决李安的意见,觉得李安起的名字犯了大唐帝国的忌讳,是刻意提醒吐谷浑后人,不要忘记他们的祖国。

    “陇南道,这名字倒是挺有意思的,吐谷浑在陇右道之南,叫陇南道倒也是不错,这个名字好,好名字啊!”

    李安也猛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既然是大唐帝国的领土,当然不能起吐谷浑的名字,否则,吐谷浑的子民会永远记住他们的祖国,而这对大唐帝国统治吐谷浑是非常不利的,而陇南道的意思,就是在陇右道的南侧,上非常好的名字,大唐现在的陇右道非常的广阔,不能再增加土地了,否则会非常难以管理,单独建立一个道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确定好名字之后,王忠嗣便立即写了一封奏折,提出自己的观点,要求朝廷在吐谷浑的土地上建立陇南道,并派遣朝廷的官员过来统治。

    远征吐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吐蕃的地势太高了,大唐将士在吐蕃这种地形上,会有透不过气来的感觉,而且,越往前走,这种症状就越严重。

    不过,任何人都有一种本能,也就是适应能力,在刚开始抵达高原的时候,将士们会有一种气短的感觉,但在适应了一个多月之后,这种感觉就会慢慢的消失,虽然还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但这感觉弱化了很多,并不会给大军的行动带来多大的影响。

    由于吐蕃主力已经被歼灭,远征吐蕃都城逻些的路途又比较遥远,对后勤的要求很高,所以,十余万主力大军不可以全部南征,留下大部分兵马,仅仅挑选五万精锐,携带最精锐的武器,向吐蕃都城进发,当然,这些留下来的部队,会负责调遣民夫,为远征大军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

    另外,为了日后更好的统治吐蕃这块土地,大唐朝廷临时在陇右道修了一条铁路支线,直接指向吐蕃的都城逻些,虽然,不知道这条铁路要修多久,不过,每多修一里路,前方大军的后勤压力就小一分,日后,这条铁路线会促进整个陇南道的经济发展。

    继续向吐蕃都城逻些进发的时候,唐军主力与李安的精锐兵马汇合在一起,并得到了更多的蒸汽运输车的支援,后勤保障力量大大增强,唐军兵马虽多,但再也不用担心后勤补充不足的问题了。

    由于吐蕃主力大军已经全军覆没,唐军的精锐铁甲炮车又让吐蕃坚守关卡的守军无力应付,为此,一路上唐军进展的非常顺利,沿途吐蕃守军很少有抵抗的,就算遇到抵抗的唐军,只要把投降的吐蕃将领们拉出来,这些防守关卡的将士就会屈服,并心甘情愿的投降,实在遇到不肯投降的,一阵炮火覆盖下去,关卡也就拿下了。

    在唐军一步步向吐蕃都城发起进攻的时候,吐蕃赞普感到非常的害怕,并连续派遣使臣前往大唐,想要与大唐和谈,化干戈为玉帛。

    不过,吐蕃都城逻些距离大唐都城长安非常的遥远,使臣一来一回,需要消耗很多时间,而唐军进攻的速度却非常迅猛,也就是说,根本就等不到吐蕃使臣抵达大唐,唐军就可以将吐蕃的都城拿下了。

    而且,越往后拖,吐蕃贵族们投降的本钱就越低,甚至,会渐渐的失去投降的资格,而这取决于他们手中所掌握的军队,财富和土地,若是一切全都被唐军攻克,他们只能是被俘虏,还谈何投降,一无所有的投降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也是得不到任何利益的。

    比如,一个国王手中还有大片的国土和军队,向一个大国投降,大国皇帝一高兴,就可以为其建造一座别墅,并封其为安乐王,让其一辈子都可以安享晚年,不用担心吃喝。

    而若是一个国王拼力抵抗,直到山穷水尽之后被俘虏,则受到的待遇就完全不一样了,很有可能是阶下之囚,最多也就是一个庶民,毕竟,你被俘投降的时候,已经什么本钱都没有了,为何要善待你呢?若是善待你,会给别的小国造成不好的影响,大家全都选择抵抗到底,最后还全都能得到很好的待遇,那么,怎么能体现早投降早归附的优势呢?怎么能让别的小国主动归附呢?所以,为了帝国的利益,要区别对待早投降和晚投降的人,让早投降的人得到更多的好处,让抵抗到底的人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