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样的风-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吃完饭,回到住处,陈笃斋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他向陈伯钧诉说了他对毛泽东和张闻天的印象,甚至打算长留延安参加革命工作。陈伯钧安顿好哥哥,又回到毛泽东住处谈工作直到深夜。

    陈伯钧的二哥在来延安前,曾给光宗耀祖的弟弟写信诉苦要钱,而且在毛主席面前也诉了苦。

    1937年10月,陈伯钧的二哥准备返回四川。毛主席为此给陈伯钧写来长信,并赠款300元。这在当时经济困难的延安,可以说是天大的巨款了其实延安当时只拿得出100元,另200元要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找林伯渠才能拿到。

    毛主席还关切地问和他一样嗜书如命的陈伯钧,看书没有?可见陈在毛心中的位置。

    毛泽东的细心关怀使陈伯钧感动而不安,而他的二哥,也一直记得毛泽东嘱托:利用社会关系,做些可能做的工作。直到1945年,他的二哥在陈伯钧不再显赫之时,仍硬着头皮在与我党做一些青年工作。

    (二)。

    但就在送走自己二哥的当天,生猛火爆的陈伯钧打了一个不听劝告的司机一个耳光。这在国民党部队怕是司空见惯,无人理会之事。但在我党的部队就是天大的事了。

    两天后,中央军委来电,召陈伯钧去延安。10月22日,陈伯钧一到延安,就受到了毛主席严厉的批评。毛主席说,主要是关于打人的事,自我批评不够,留守部队开支较多;对同志团结不够;统一战线中太清高,不虚心等。

    毛主席说他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主观性太强,客观性太差,此其一。其二是由于一切问题尚未完全提到原则性来看,再具体一点说,就是对片面与全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未确实了解并统一起来。

    陈伯钧完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毛主席还是不客气地让他回去再深刻反省几天。

    (接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一个师出了三位元帅(下)() 
(接上一章)

    (三)

    还有一个关于陈伯钧的,流传很广、几个版本的故事,在江华、华君武的回忆中都有记载。那是在八路军改编后,即将奔赴抗日前线时,一位旅长到延安去见毛主席,递上了“少将旅长”的名片。毛主席先有三分不快。随后,毛泽东问了几个有关部队的问题,该旅长的回答令毛主席不是很满意,于是毛泽东斥之:“什么少将芝麻酱!”这件事发生在1937年秋,后来传遍了边区,而陈伯钧本人却直到1944年,贺老总来信质问,才得知。对陈伯钧来说真可谓是饱读诗书,不谙世事。

    还有一个版本这样写到:红军改编后,也有个别同志自认为部队是“正规国军”了,自己是什么将军了,而忘了根本。从目睹的一件小事上,也反映出这一错误情绪。一天,八路军某师的一位旅长到军委参谋部来,他穿着国民革命军的将校服,趾高气扬、神气十足地要见“泽东同志”。那个样子,令人好气又好笑,一位同志“一本正经”地接待他,故意拉长声调地问他是谁?报了名字。接待的同志装作惊愕地说,红军里有位xxx旅长,没听说有国民党xxx旅长,并问他有无名片?他很潇洒地拿出名片。接待的同志拿着名片向毛主席报告。毛主席见了这位旅长,狠狠批评了他一顿。以后,毛主席还几次讲过这件事,以此来教育干部,说搞统一战线不能统到国民党那里去,不能学国民党当长官的那个派头。

    不过,当时旅长有好几位,不一定就是陈伯钧一人有名片。而且以陈伯钧与毛主席无话不谈的熟悉程度,陈伯钧大可不必多此一举。

    按陈伯钧本人的说法是,一九三七年秋,在他任三五九旅旅长期间,带领七一八团驻防洛川。当地是统战环境,该地国民党驻军最高军阶为上校,为了双方联络时我方办事人员处于有利地位,所以团供给处主任处主任刘华春主动给旅、团首长各印名片一盒,陈的名片为“少将旅长”,文年生的名片为“上校团长”。这样做是出于对工作的考虑,当时毛主席并没有批评过他们。

    同时,也是在刚改编不久,原定358旅旅长卢东生,因不满同志对他提意见,说他有军阀作风,就决意辞职,要求去苏联学习。使得中央觉得有必要立即整顿部队高级干部的作风。

    面对着可能出现的的我军高级干部,在改编后,奔赴抗日前线前,有洋洋自得,忘了自己是人民军队的一员的苗头,党中央、毛主席很抓军队干部的作风,是非常及时和有效的。否则,娇娇之气带到抗日前线,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四)。

    向毛主席发名片的是不是陈伯钧暂且不论,但历史事实是:在毛主席和陈伯钧谈话后的第三天,时任党最高负责人的张闻天召见陈伯钧,当面直接批评陈有军阀主义倾向。随后,军委毛主席决定陈伯钧离职去党校学习。

    (五)。

    就这样,陈伯钧就在几天后就要带队走上抗日前线时,办理了交接手续。这位黄埔六期生,有着超常军事理论素质的战将,毛主席嫡系又嫡系的老部下,只能站在延河边,含着满眶的热泪,送别了出征的,个个斗志昂扬的战友。

    但毛主席仍然时刻关心着这位井冈山的老战友、老书友,1942年5月,国民党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之际,毛主席点名派陈伯钧到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负责作战事宜。1942年10月,陈伯钧被任命为385旅副旅长,协助王维舟旅长,驻防庆阳。

    陈伯钧在以后的革命岁月中,除在解放战争中短期担任了兵团副司令、军长之职外,一直从事的是高级军事学校的领导工作。而原359旅的副旅长王震,接替他出任旅长后,带领359旅,在革命道路上,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在延安期间,毛主席准备与江青结婚,不少和毛主席长期在一起的战友,均表示反对。但大数人只是口头表示了反对意见,而陈伯钧却在毛主席与江青已经结婚数天后,亲笔上书表示反对。从以上几件事可以看出陈伯钧是个敢作敢为,非常有个性的儒将,既能干,书生气也太重。

    (六)。

    革命前辈陈伯钧没能长期担任359旅的旅长,直接在战争第一线发挥他的革命才华,一定是他一生的遗憾。

    笔者写下如上这一段文字,不是对革命老前辈的求全责备,而是只想说明一个道理,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为什么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正是有了这铁的纪律,铁的信仰,一次次的沙里淘金,翻过前进道路上的一座座雪山,趟过一片片沼泽草地,这才铸就出一支铁的部队,狠狠打击了入侵的日本鬼子,开创了新中国。

第二十九章铁军的统帅在哪里() 
(一)

    完成了对八路军的改编任务后,改编长征时留在南方的部队,就成了延安的当务之急。统帅这支队伍的人选却成了难题。延安方面想到的是,这支部队将要在日、蒋的眼皮子底下发展,这位统帅必须既有坚定的党性和高度灵活性的人;而蒋介石当然也不希望看到一位自己不熟知,又和自己交手多年的老布尔什维克,带领一支队伍,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活动;派自己的人去中共又不会接受,所以这个人必须是国共双方都能接受的人。

    8。13淞沪抗战在上海打响前后,叶挺放弃了在澳门家中养的鸽子,来到了上海。他知道在上海便于及早得到党的通知。

    广州起义失败后,党内的左倾领导,给了叶挺不公正的待遇。血气方刚的将军就此赌气离开了疆场。当叶挺一次次拿着望远镜,站在窗前或阳台上,瞭望着上海闸北的熊熊战火,这位北伐时期铁军的统帅,内心的焦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位红军的第一位总司令此时就像一匹极其优秀的战马,听到了战鼓金角隆隆响起,早已跃跃欲试,却始终无法上阵纵横驰骋!

    那年福建蔡、蒋他们搞地方“革命”,赋闲在家的叶挺甚至也去参与了一下。但不久福建的“地方政府”就在蒋的威逼利诱下所瓦解。

    前段时间,他保定军校的老同学陈诚,轻车简从到澳门来看他。陈诚因一直对蒋的旨意执行得最坚决,和蒋又在西安事变中同被张扬扣押,和蒋“共过患难”,现今是蒋介石身边红的发紫的人物。刚刚才被蒋介石任命为淞沪战役的前敌总指挥,又做了蒋介石的干女婿,所以被称作蒋的影子。

    陈诚一进门就满脸堆笑地说,希夷老同学,这回可以和我们一起干了吧?

    他满以为叶挺一听会很高兴,没想到叶挺冷冷地答道,谁答应和你们一起干的?

    陈诚只得自己坐下来,依旧满脸笑容的对叶挺说,国共已经第二次合作,委员长已经发表了庐山谈话: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一起抗战嘛!你难道不知道?委员长和我说了,只要你愿意,马上宣布你为xx集团军中将司令,就是把我的位置给你,我也不会说一句!

    没好气赶走了他保定军校的老同学陈诚,同时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国军集团军司令的职位,他在时刻等待着党的召唤!

    十年啊,十年的碌碌无为啊!谁能知晓这位铁军统帅内心的焦渴,和他此时的想法呢?自从与潘汉年在香港短暂一叙,当潘汉年告诉他,他还记得当年北伐军攻占武昌,听过叶挺将军的讲演,清晰地记得叶挺将军当时那昂扬的气概。

    得知党和那么多的同志还在关心着他的时候,他内心是多么激动!因为他听到了他最想听到的话,周公要见他!所以他马上收拾好,带着孩子,赶到上海,等待着,等待着!等待着那位周公的到来。

    (二)。

    一天,叶挺买了报纸,从外散步回来,想从报纸上了解了解上海的战况。

    还没进家门,叶夫人就抱着孩子,高兴地从屋里出来说,你要见的人来了!

    叶挺大步跨进屋子,一眼就看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他一把抱住来人,任由大滴的泪水洒在那人的肩上!这是一个久别母亲的孩子,见到母亲后的无比激动!

    简单的虚寒问暖后,周恩来说,我们准备把红军改成国民革民军,蒋介石想派自己的人来领导。

    叶挺说,他那是妄想!

    周恩来说,所以我们想请你出山。

    叶挺说,好,哪怕要我去延安指挥个千把人,我都愿意!

    周恩来说,你还是那样的性格,要你总指挥干这个,不是大材小用?

    叶挺听了觉得党组织并没有看不起自己,心里一阵激动,说,党叫我干啥就干啥!

    周恩来随即把党想尽快改编长征时留在南方的游击队的设想,全盘告知了叶挺,并希望他尽快找陈诚沟通。

    叶挺有点担忧地说,不知道我的党员身份同志们是否认可?

    周恩来说,你的组织问题是怎么回事?我清楚,毛主席也清楚。你到延安后,主席会和你谈的。

    (三)。

    当叶挺在上海前线找到陈诚时,陈诚有点摸不着头脑,心想,才回绝我几天啊,又来找我?不过他能出山总比呆在家里的好!

    当他听清楚了叶挺的来意后,不仅很怅然,他说,希夷老同学,你是不是这几年在家呆出毛病来了?好好的,兵强马壮的国军集团军司令不当,却要去指挥这些人,这几杆破枪?要不是看着叶挺的面子,他就要说他们是土匪了!

    临别,陈诚还说,希夷你要是再考虑考虑,不仅是集团军司令,战区副司令我们都可以考虑!

    (四)。

    隔了几天,老蒋来上海督战。陈诚和他讲了叶挺来见他的事。

    蒋说,这个,军长人选与其让延安的共产党派来,不如我们来任命。你准备给他们什么番号啊?

    陈诚说,我准备把北伐时的四军番号给他们,就叫新四军,他们不是一直自称革命吗?我们比他们应该更革命一点。

    蒋说,这个,好,辞修你这个事情干得不错,不过你要叶挺来南京当面见我!

    陈诚忙说,是,是。一切都要总裁来定夺!

    蒋看出陈诚的想法,说,这个,你不要怕担责任,任命马上就发,不能让共产党抢先!这个,叶挺,你也不要有太大指望,我看啊,他能保持中立就不错了!

    (五)。

    当叶挺还在赶往延安的途中,国民党的《中央日报》抢先宣布,叶挺出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长。

    当毛主席拿着这张《中央日报》时,他一眼就看穿蒋的把戏。他担心的倒不是叶挺,因为他自己也曾遭到左倾领导人的排挤;他想到的是即将成立的新四军,远离中央的直接指挥,是否能坚决按照党的抗战方针发展壮大的问题。所以他必须要与叶挺见面一叙。

    现在有不少研究历史的人,把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造成新四军巨大损失,归结于党中央对叶挺的不信任,笔者以为是片面的。

    新四军成立之初,中央对叶挺的一丝犹豫,是党不只看重叶挺以前靠北伐,和领导八一、广州两次起义前敌指挥所建立起的名声,毕竟叶已离开了组织十年;也不会计较国民党是否和我党通气,而抢先宣布任命他为新四军军长,意图挑拨叶挺与党中央的关系,而是从一切从当时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叶挺的实际表现。在确定叶挺能够地坚决执行我党的方针后,不惜准备调离不久前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委员项英,而给叶挺以更大的空间,如果那样的话,实际准备给与他和朱老总一样的地位,笔者以为从西安事变的处理和对叶挺的任命这两件事来看,正表现我党逐步成为了成熟的领导者。

第三十章革命好像登山() 
(一)。

    叶挺到了延安,还未到驻地,他的老部下周子昆就来迎接他了。

    这个季节,正是延河水细细流的时刻,叶挺无心欣赏黄土高原的景象。他很快就来到毛主席的住处和他长谈。

    在抗大的大礼堂里,早已坐满了各位同志,甚至连窗口、门口都挤满了人。人们一是想亲眼见证新四军的成立;二是想见见叶挺,这位既耳熟能详,这位大革命时期;率领着主要由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组成的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