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绝版马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之绝版马官-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可是皇帝为着再征高丽而准备的,一艘大船几百将士,一到海里船漏了,不打自乱,造船的人还能有好?

    另外,这么多人一起参与的大工程,料想不到的事情层出不穷。尤其是财政上的预计花费总会超支的时候居多,赔钱的事情怎么好张罗?

    江夏王面临的困难几样都占全了。他陪着皇帝出征刚刚回来,谁知道鄂州的进度会这样慢?但是谁让自己是宗室呢?他又是做大哥的,李道珏小弟可以谈条件不干,自己却是不能。但是他的压力没有人体会得到,皇命如山,万一如期完不了,至少是一脱层皮的。

    与高峻的不期而遇让他的心放下了一半,他知道高峻是有些道道的,他只有全力支持才有希望按期完成陛下交办的大事。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对的,高峻第一个主意就把进度大大提前了,沿汉江的十几座船坞框架才半个月就矗立起来,沔州和鄂州同时开建,那么就是二十几座船坞,不必等到月底前就建成了。

    按着高峻的算计,只要船坞一起,按着一座船坞每月一条船的进度,不急不慌稳打细敲,明年三月前数量、质量都没问题。

    更主要的是,造船的费用先降了一大块,江、汉之上四州所伐的木材已经源源不断顺江而下了,而运送木料的船却一艘未用,这趟原来看着赔本儿的买卖竟然还有了盈利的可能。有一次高峻陪着江夏王在府中喝酒,喝到了高兴处,高峻道:

    “王爷,这不算完,我们一定要赚钱的,不然你堂堂一位王爷大驾坐镇在这里,不赔不赚都会让人笑话!”

    李道宗说,“高都监,你可说话算话,但是偷工减料的事情不能干。赚了的话本王拿一半给你们。”

    高峻道,“我不要,只要给我这两位夫人就可以了。”王爷连忙问计。

    柳玉如说,沔州市面上的仙纹绫、大枣、红蓝、紫草都是此地独有的物产,眼下这个季节沔州都压了市,价格低得很呢。运木材用不到那些船了,何不把这些船利用起来,王爷叫人低价收上来,往长江下游去卖,一转手估计就是六七分的利,王爷你手里的闲船还少么?

    樊莺道,我和柳姐姐这些天一直在逛,可不是闲逛。鄂州的赀布质地那样好,做军衣是没得说的。柳姐姐说,既然还要再征高丽,王爷为什么不去和皇帝说说,由王爷负责提供赀布?我们赚个南北的差价不算黑商吧?

    柳玉如说,“王爷,我们可不是只顾自己赚银子,此举能成的话,沔、鄂两州那些劳累了一年的民众、枣农、织户们会怎么感谢王爷呢?”

    江夏王听罢,郑重起身冲着柳玉如和樊莺施礼道,“本王简直茅塞顿开!有你们这样的女军师,难怪高大人会成竹在胸!”柳玉如和樊莺不敢当王爷的礼,笑着从座上跳开。

    江夏王忽然看到了樊莺腰间的那把缠莺剑,奇怪地问道,“此剑……”

    高峻道,王爷,此剑是李弥大人相赠,只因为剑名“缠莺”,我小夫人名莺,见之甚喜,李大人就送给我们了。

    王爷叹道,“此剑正是皇帝陛下因我平定突厥有功才赐给我的,是价值连城的宝物,比你那把乌刀也差不到哪里。李弥视之如命,这可是连命都交给你们了。”

    高峻问道,“这样的东西,又是皇帝所赐,王爷因何转送李大人呢?”

    江夏王道,“李弥自十几岁上便跟随着我南征北战,几次负伤。那年在灵州战场上,本王中箭落马被敌将丛丛围困,是他舍死冲进来救了本王一命。我把这剑给他,实是报恩。”

    柳玉如问,“王爷,李大人倒是个可敬之人了!”

    江夏王,“本王有些事情并不了解他。比如他年过四十,却一直不娶。本王劝他多次他都不为所动,谁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只是这个人爱钻牛角尖,常常笑着笑着就悲伤起来,连本王都猜不透他的心思。不过依本王对他的了解,此人在大是大非的事情上是不糊涂的。”

    高峻问,“从何而知?”

    王爷道,“当年侯君集谋反大案,便是李弥先发现的苗头。”

    柳玉如连忙去看高峻,看他只是一愣神连眉头都不皱一皱,很快恢复了正常。他说,“哦,有这种事,等我们忙过了这段儿,王爷能否对我说说其中的细节呢?”

    王爷道,“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么久,而且我听说侯君集唯一活下来的儿子也在西州丧命于马下了。侯门再也无人,只当一个故事,也没有什么不可说的。不如我们现在就可聊上一聊。”

    高峻道,“如此更好,玉如、樊莺,你们去叫些酒菜来。”

    在王府中,这些事情哪里会劳动柳玉如和樊莺二人,江夏王把话传下去,不大一会儿一桌丰盛的酒菜就摆好了。

    高峻先端起酒杯敬王爷,然后才道,“王爷不妨先说说侯君集此人。”

    江夏王饮了酒,这才回忆着讲起来:

    侯君集是三水人,这人豪迈雄壮,很早时就随入秦王幕府。他这人是很豪爽的,对待部下也好,更主要的是在打仗方面很有独到之处,总是能因时度势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侯君集在二十几岁便因功获车骑将军、全椒县子。尤其在诛杀隐太子建成谋反一役中出力甚多。陛下即位后拜侯君集为左卫将军,进封潞国公、后来又改封陈国公。贞观四年时升任兵部尚书,可以说陛下对他是很看重的。

    “如何知他善战?”

    王爷道,此人读书并不多,于战场上审时度势的本事大概都是天生的。只说九年讨伐吐谷浑一役吧。本王和李靖战前都以为鄯州以西山高难越,人马多有冻伤而且辎重难以运送,只想将敌人驱入深山便可以了。

    是侯君集建议说,驱敌之策虽然容易,但未伤其根本。待大军一撤他们仍会为害地方,我们就永无宁日了!鄯州以西直至大非川一带的地势还没有高到唐军不适,可是由大非川往西随着山势再高,吐谷浑军也许仍能适应,而唐军就不成了。现在吐欲浑军并未逃入高山,还在观望,我们只要轻骑入大非川,阻止其越过大非川逃遁,那么一战可灭其国。

    “后来呢?”柳玉如的樊莺同声问道。

    王爷说,侯君集所说是有道理的。这是一劳永逸的法子,而且当时的战机确实很难得。吐谷浑军敢和我军对峙,就是倚仗着大非川以西有退路。这一点让侯君集一眼看出来了。

    王爷说,其实皇帝对此战的目的一开始正是驱敌,而侯君集的法子无疑是更进了一步。如果驱敌入山,也许唐军一撤他们又回来,那我们是打还是不打?显然就被吐欲浑牵着鼻子走了。

    “我知道这次大战时王爷是和侯君集一同出南道的,那么此时李弥大人在不在王爷身边呢?一定也立功不小吧?”

    王爷道,“李弥是随我出征的,但那次是侯君集在前,本王在后,李弥是自请冲在前面,因而他是随侯君集部行动的。”(。)

第442章 站不住脚() 
♂,

    “李大人既然随王爷出征,本应该不离王爷的左右,可他为什么自请随侯君集的大队行动呢?小侄有些不解。”

    “呵呵,李弥这个人,是有些争强好胜的。他当时跟本王说,突袭敌后的行动不能只让别人抢了先。所以,本王就让他去了。当时本王让他多带些人,可他说不必,就自已过去了。”

    “这样说来,小侄就有些不解了,李大人既然怕别人占了先,就该多带些人过去随侯君集一起行动。他自已过去,人单势孤的又怎么显得出功劳?依我看,他这个理由有些占不住脚。”

    “本王当时倒没有想这么多,因为李弥对本王有救命之恩,本王当时只是出于对他安危的考虑让他多带些人马。可是李弥说,人马还是都留在本王的身边他才放心。”不过江夏王说,“贤侄你这样一讲我倒也有些不解了。”

    高峻本打算趁热打铁将自己的疑问都讲出来,但是欲速则不达,李弥于王爷又有救命之恩,讲多了恐怕一时之间王爷也转不过弯儿来,因而在丹凤镇发生的那些事已经话到嘴边,他又咽了回去。

    就这样,高峻带着柳玉如、樊莺在鄂州一呆就是半个月,每天在船坞、码头上忙碌。船坞建造进度很快,在江边打桩、铺设栈桥、架设人力吊杆、砌筑熬胶炉、破木坊……每座船坞都是配套的,也没什么过高的水准,有人有力气就成。

    二十天后,沔、鄂两州的江边便矗立起了足够数量的船坞。江、汉上游的木材顺流而下,堵塞了江面,江夏王乐得嘴都合不上,每天亲自到江上督促着打捞。而长江下游州府征调的造船工匠们也很快到达。

    就这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两州的所有船坞同时开始铺设大船龙骨。江夏王掐指头数了数,一下子就是二十三艘大船同时开建。那么按着目前的进度,不急不慌四个月,剩下的九十艘大船玩着就出来了。

    这就是露大脸的事儿了。皇帝是看造船的进展不快,这才把他派到鄂州来的。说实话江夏王从长安出来的时候心里还没底,在路上就在琢磨,到三月的时侯如何应对皇帝的苛责,把诸多的不利因素都对皇帝讲一讲,不求有功,但求过小一点。

    现在看这都属于多虑了!真是吉人天象,没想到高峻这小子大老远地跑到鄂州来等着他。看来陛下说的不错,在由辽东回师的路上,陛下曾开玩笑道,“高峻是个痒痒挠,哪里痒痒挠哪里。”

    不但造船的工期不再是问题,看来还要考虑一下如何分配红利了!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上,王爷如何会傻到放高峻回西州?

    柳玉如对高峻说想回西州了,可是江夏王就不提这茬儿,不主动发话让他们走,反而对高峻说,“这正是历练你那些手下的机会。”高峻听了就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了。

    樊莺背地里说,“也不管我和柳姐姐想不想西州那些姐妹们!抓起劳工来没完!”

    这天,周谯又到了鄂州,报告了西州的动态。高峻问,“别驾大人和李婉清是不是也离开了?是不是有人保护?”

    周谯说,“高大人,一切都按着你的吩咐布置的,你就放心好了。别驾走时带了六名护牧队员,他们有三人常在身边保护别驾和李夫人,我和另外两个人往返于牧场村、凉州和这里。为不引起牧场村有些人的怀疑,回去的人就打着替李夫人取衣物、首饰、给西州家里送些凉州特产的名义。然后家里的夫人们再往凉州送一些,我们给大人送信就正常多了!”

    高峻哈哈笑着说,“好极了,凉州就是这段时间西州与鄂州的消息中转站……李弥怎么样?”

    “回高大人,他回长安了。”

    高峻就不多说话,看来李弥放心了。不过高峻还没想好与李弥过招的方式方法,就让他老实在长安呆几天。想到此,高峻问周谯,“现在紫花苜蓿都该收割完了,有些什么事?”

    周谯说了高峪与贾富贵等草商暗中较劲的事情,以及高岷代总牧监模棱两可的态度,高峻对柳玉如道,“我这位堂兄别的都好,就是考虑自己的官声多一些,估计贾富贵那些人要出什么流言了……可这事又耽误不得!怎么办?”

    他对周谯道,“你在鄂州住一晚上,明天再回凉州,待我想个办法给刘武带去。”

    于是周谯在鄂州城中找了家客栈住下不提。晚上无人,高峻对柳玉如和樊莺道,“我大哥估计要让高峪二哥吃些亏了,不过二哥自到西州也没占到什么便宜,都是出钱出力的苦差事……这次偏不让那些人得逞。我不想偏向二哥,但公事公办是一定的,你们给想个办法。”

    柳玉如笑道,“峻,你不是对周谯说‘待我想个办法’,怎么又来找我问计?”

    高峻腆着脸说,“怎么,难道我们不是一个人?郭都督都说你是我的女军师,记住了,是我的。难道你还敢另立门户不成。”

    樊莺道,“打都打不走了!”

    柳玉如不理她,凝神思索,吃饭的时候在想,躺下的时候也在想。这事就是要有个规矩。按着牧草的质量好坏定等,按着不同等级出价收购是不会有错的。

    但标准是死的人是活的,高峻不在牧场的情况下,高岷如果真的怕了那些所谓高府把持牧草收购、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流言,有意要对贾富贵睁只眼闭只眼,那么光有标准是不够的。不同的检草官员也能把同样质量的牧草定出三六九等。

    柳玉如说,如果检验牧草的官员不知道那些牧草是谁送来的,那他要偏袒谁就无的放矢了。高峻听了立刻就明白过来,三个人半夜爬起来,头顶着头地商量好了细节,第二天对周谯如此这般交待了一遍,才放周谯回去。

    天亮后,江夏王找高峻说了一件事,有些愁眉苦脸的架势。高峻问,“还有什么事情能让王爷这样子?难道在江南各州有谁敢捋了王爷虎须?”

    “李道珏呀!”王爷无可奈何地说道。

    李道珏知道他的远房王兄到了鄂州,刚刚派人来诉苦:原定剑南道给江南道每艘大船一千二百匹双线绢的工钱他有些吃不消了,能不能每艘大船减去四百匹,只按八百匹绢计算。

    高峻问道,是真吃不消还是假吃不消?我看王爷这位兄弟是看王爷有了油水可赚,他眼红了吧?

    王爷道,“这不是明摆着的!他这一还价,我原本还有些赚头的,现在能持平就不错了,我就落了个替李道珏白忙!”

    高峻知道这事自己绝对不能插手,于是起身告辞道,“王爷,高峻离开西州日久,已经快两个月了,我不得不回去看看了,陛下放到我身上的担子虽然没有王爷重,但也不轻省了……”说着,拉了柳玉如和樊莺就要走。(。)

第443章 进退两难() 
♂,

    李道宗连忙跳起来拦住他道,“贤侄……兄弟……你可不能走!我和你这样的交情,你就忍心看我让他这样嚼?看样子恐怕连骨头渣子都不想给我剩下!”

    高峻道,“这是你们的家事,实在不行的话王爷还可以去找陛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