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泥婆罗王子到长安来过一趟之后,泥婆罗国也在长安设置了长驻官员,馆驿与逻些城的相临。
此时,两方面的使者正聚在一起,讨论这一次长安城一定会有一次盛大的欢迎行动。
喻寒波充说,“一定会请我们出席的,我敢确信,一定会的。”
泥婆罗使者说,“那当然,我听鸿胪寺的人说,唐使这次的戒日大捷,我们泥婆罗是出过大力的,出到了七千骑兵,大唐的一座大州也不会有这么多人马吧,那么我也一定会被邀出席,这是必定的!”
喻寒波充说,“我原以为,戒日国有多不好惹呢,看来也不过如此,这下子,便让他们领教了高山之巅的两个强国的厉害。”
泥婆逻使者说,“我猜鸿胪寺会不会给我换个宽敞点的馆舍呢?现住的这间有点低小了。”
喻寒波充催促说,“那你还等什么,去把你最干净的官服穿好,也许我们一会儿便有人来请了。我猜这次泥婆罗出兵,一定先与逻些城通过气,因为我们两家也是亲戚。”
泥婆罗使者连忙回去准备,不一会儿便返回来,坐等鸿胪寺来典客通知。
但他们左等也没人来,右等也没人来,泥婆罗使者等急了,“怎么还不来人请呢!”
他先跑出驿馆,到街面上去看,不一会儿再跑回来,气喘吁吁地对喻寒波充说道,“大唐的戒日使团都入城了,队伍刚刚过去!”
喻寒波充惊讶地问道,“怎么会!别不是你看差了,我们还没去呢!有多大的规模呢?你看到大唐皇帝了没有?还有太子呢?我猜鹞国公、赵国公等高官也一定在欢迎的人里面!使团的缴获一定塞满了整条街!一定的,想一想吧,一头大象就有多大!你出去时,长安县的那些坊民们一定还没散吧?”
泥婆罗使者摇摇头道,“没有见到那些人,我只看到长安县的官差,在街上张贴了使团到京的消息之后刚刚撤离,你说的我都没看到。”
“那上面怎么说?”喻寒波充急切地问。
泥婆罗使者说,“只有一行半字,写着:今日唐使返京,长安县衙忙于迎洽事务,息工半日。告状打官司的请待后晌,后边盖了长安县的大印呢。”
正说到这里,就有逻些城驿馆里、偷偷跑出去看热闹的、小整事的手下跑回来,喻寒波充再问他们看到了什么。
手下说,唐使王玄策带着三十人已经过去了,他们带了一头大象、五名戒日国美貌的女俘、一名戒日俘王阿罗那顺、还有一个和尚。
喻寒波充问,“怎么这么点人?鸿胪寺不是说俘者上万吗?那大车小辆的财宝一定也有不少吧?”
手下说,嗯嗯,是有一驾车子,不知里面装的是什么。
喻寒波充还是有些不大相信,再问,“出迎的都有什么人呢?”
手下说,只看到长安县的班县令出面,还有本县的父老上百人当街呈献酒食,别人没看到啊。
皇帝窝在温泉宫的热水池子里,连姿势都没动一动,太子也未出迎,更不要说出西郊三十里了。
朝中大臣也没有谁被告知去做这事,只有万年县令班文志接到了命令:把使团必经的街道扫一扫,洒些水,再凑些人搞搞气氛。
而鹞国公府上,高峻只允许崔嫣和李婉清两位夫人可以上街去看一看,其他人不要动了。
这两个人骑马到街上看过之后,回来对高峻说,“全不是你说的那个规模呀,难道王玄策在先期的奏报里胡说了?只有那点人、车子也只有一驾。”
他们这么一说,连鹞国公也坐不住了,认为不可能。
王玄策的确就带了这些人回到长安,这位年仅三十几岁的彪悍官员原来以为,入城仪式一定是轰轰烈烈的,至少也得有一两位三品大员来接待。
没想到是这么冷清。
他从戒日国带回来的一万多俘虏、马匹、女俘、上百头大象、多少车的金银珠宝,都让安西都护府大都护郭孝恪,给擅自截留了。
王玄策这才看出来,郭大都护的胆子居然比他还要大,没有长安的诏命,就敢这么做。
一路随着王玄策的归国使团、协助押解戒日国俘虏的泥婆罗骑兵两千人、逻些城骑兵五百人一并被郭孝恪截下,大都护说,使团回长安的就那么点人,用不着了。
郭孝恪很忙,一边忙于屯田、定户,还要操持着筹建两座关隘,因而他只是管了这些人一顿丰盛的酒饭,便让他们原路回去了。
——郭大人将王玄策带回来的金银全部记帐、封存,等候长安的诏命,只让王玄策将那些珍稀的玉器、金器带了回来。
惊世之功,怎么是这样的局面!王玄策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不痛快。
每次有被俘的敌国国王进京,大唐皇帝一般都会出面见一见,但这次也没有。
不过,皇帝下诏封阿罗那顺为“栖居县男”,名义上这是第九等爵,应该有三百户的食邑。不过只给了三十户,封地在雅州,就在李道珏的地盘上。
三十户,也只得个温饱而已。
而王玄策带回来的五名女俘,被拨回两名侍候阿罗那顺,这些人一天不得停留,即刻起程出京。
皇帝责令栖居县男,让他先去大唐与吐蕃分界处,到莫离驿主持修缮公主佛堂,钱、人均由安西大都护郭孝恪出。
阿罗那顺什么时候按着皇帝提出来的新规模,将公主佛堂修缮一新,什么时候再去他的封地雅州监视居住。
另三名女俘,被太子李治吩咐送到鸿胪寺去,经过培训后做了女典客,专门接待西域蕃国到京的使者。
那头大象被送去了大慈恩寺饲养,接受香客观看。
而王玄策在第二天的早朝上受到了太子殿下接见,太子对其多有勉励,将王玄策一下子由右率府长史,升任至鄯州司马,散阶是朝散大夫。
副使蒋师仁,任黔州司马。
王玄策原来的品阶只是个正七品上阶,相当于一个中县县令,而鄯州是中州,司马是从五品下阶。
按理说,这个任职的幅度够大了,一下子升了五级,但王玄策在谢恩时,心里还是不大服气。
这是多大的功劳,仅凭他和蒋师仁两人的力量,便破了戒日一国,俘虏了戒日王,又带回来了这么多的人、马和财物,侯君集平高昌有这个难吗?
战神李靖有过这样的战绩吗?李士勣有吗?可人家都封了国公。
老皇历不讲,就说新的——鹞国公高峻那么厉害,敢带三百人在乙毗咄陆部的地面上杀进杀出,但战场也没有戒日国远、身边的人也比自己多多了,自己只有一个副使蒋师仁。
谢恩后,王玄策站在那里,下巴拉得老长。
第1146章 无诏而动()
王玄策感觉,长安就是在有意地降低自己这次出使、获胜的影响,大部的俘获也不让带进京,迎接使团归来的仪式也很低调——低的都不能再低了。
就连他俘回来的阿罗那顺,一个俘虏,品级竟然都比他高出了一阶。
他认为,自己的这场大胜,掩盖了某些功成名就者的光芒,而那个在朝堂上一直没说过话的新贵——鹞国公高峻就是其中的一个。
王玄策没什么好办法扭转这一切,也许门第不同,便是两人最大的不同。
李士勣恭维道,“王大人临危不乱,借蕃国之兵、在离开本土那么远的地方,大败戒日国数倍之敌,令李某钦佩,王大人真有大将之风啊!”
王玄策瞟了一眼鹞国公,说道,“英国公过奖,玄策哪敢卖弄!这次蒋大人到逻些城搬兵,幸亏松赞首领看鹞国公的面子,才给了一千五百人,不然王某只靠泥婆罗国七千人,胜负难料。”
英国公一笑,王玄策的言外之意他听出来了。
这是在说:我王玄策到泥婆罗一句话借到了七千人,而逻些城看鹞国公面子才给一千五百人。
那么谁的面子更大些?
王玄策话说得客气,但其中的不平之意却显而易见了。
严格说,戒日大捷可以算得上大唐开国以来、对外作战中屈指可数的胜利,既破国又俘获了敌王,而已方一人不失。
基于此,英国公李士勣认为高峻的忍耐,恰恰说明了他的心虚。
这样的战事,李士勣自己心中居然也没底,因为戒日国他也没去过,更不了解什么大象兵了。
王玄策意犹未尽,说道,“王某这次只是随机应变,打的也没什么章法,英国公如果看出其中的不足,务请多加指点。”
太子道,“英国公不妨讲一讲。”
李士勣谦虚道,“李某哪里说得好呢,王大人你该请教一下尚书令。尚书令于军阵方面强过老夫许多,又拜了卫国公为师,对此战的得失也许早已洞若观火了。”
王玄策转而对着尚书令微微一躬,说道,“鹞国公请知无不言!”
高审行不再是中庶子,今天一直躲在底下不吱声,他认为郭孝恪擅自截留俘虏和那么多的战利品,真是大胆之极。
要是在一天前,他还是太子中庶子的话,今天总得说上一句两句。
王玄策话一出口,高审行也去看高峻,因为他也稍稍的听出了王玄策话中的不平之意。
一位升职后的鄯州司马,敢这样说到一位年轻气盛的国公、尚书令,高审行认为高峻一定不爽了,按着高峻的脾气多半忍不下这口气。
不知怎么的,高审行就在心里替高峻担心起来,万一与个司马较起真来,那可是有失宰相身份的,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喜庆场合。
李士勣暗道,王玄策的轻漫与挑衅在先,此时让高峻说王玄策打的好,高峻一定不甘心。说王玄策打的不好,就更有嫉妒与刻意贬低对方之意,尚书令居然不大好开口。
太子也道,“那么,就由尚书令给讲一讲,相信我们一定大有获益。”
高峻笑道,“高某未去过戒日国,对当地当时的情形一点都不知,哪里敢胡说呢!但本官想,王大人即便没有逻些城那一千多兵马,在此战中也一定能大获全胜。”
王玄策道,“高大人客气了,大人在乙毗咄陆部,以三百健儿大破十倍之敌,就比玄策强得多了,此次戒日国只有我军六倍而已。”
尚书令笑道,“惭愧!高某当日从乙毗咄陆部归来,对于陛下所给的两阶封赏一直有愧领之意。而王大人一下子便升了五阶!你我高下立判,又何须多说呢!”
其实,高峻当时由乙毗咄陆部回来时,皇帝正在高丽前线。
那时是太子监国,而且他一回到白杨河,所有的现职都没有了,升职也是后来的事。
但高峻不想破坏了今天的大好气氛,再说王玄策今日轻狂、也有轻狂的资格,自己以宰相的身份,真与一位新升任的中州司马一较短长,胜了也不光彩。
王玄策就不能再说什么了,大唐的尚书令、鹞国公能当众这样说话,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高峻也不想在此事上纠缠,便问道,“不过王大人,安西都护府郭大人当日留下那些俘虏和马匹时,可曾对你说过什么话么?”
高峻已经从高审行的表情上,猜到这也正是有些人想问的,郭孝恪此举极不合常理,与其让他人没头没脑地问,不如先听听王玄策怎么说。
王玄策不知不觉间,对尚书令就有了好感。
人家说得没错,一次五阶之赏谁有过?要说心有不足,也只能怪自己的起点过低了,与人家尚书令是没有一点牵扯的。
他回道,“这一点,郭大人未与下官解释,但他倒是当众讲过一句。”
“郭大人怎么说呢?”
王玄策:“郭大人对泥婆罗、吐蕃众军说,郭某身为边镇大都护,无诏放诸位过境,便是天大的失职。好在戒日国人马、财物均已到了本官这里,便由本官暂管,已无须诸位护送了!”
此时此刻,王玄策当着太子和满朝大臣,再次回忆起郭孝恪的这段话,心中便猛然一紧,立时语吃。
暗道,“呀!幸亏回来后,没有当众对此事表示过什么不满。”但自己当时为什么只往歪处想呢!
尚书令大声赞道,“郭大人真令在下钦佩!他截留戒日国俘虏、战利品是无诏之举,坚拒外军过境也是因为没有帝诏。前一个无诏而动,极有可能损及自身、而后一个无诏,却事关着国格。这样看来,郭大人恪守了本职!”
如果郭孝恪真是不闻不问,便放两国外军入境,那么接下来沿途的山川、要隘就让人走了个遍,安全自不必说,也太显得大唐无人了!
——打仗靠外援,押个俘虏也靠外援,如果就这么、让泥婆罗和吐蕃外军闯关过隘、直抵长安城下,那么长安要如何接洽?皇帝要给个什么说法?
给少了必然显得小气,给多了,则隐约的有城下之盟的意味了。
而郭孝恪出面,招待了两千五百外军一顿饭,长安的麻烦也就不存在了。如果郭孝恪任由外军一出一入,一路上耀武扬威,皇帝岂能痛快?
在自身有损、与国格有损之间,郭孝恪选择了前者。
将异国成百的美女和亿万之财无诏扣留,万一有人说钱少了、人不贞了,郭孝恪难辞其咎啊。
太子大为感慨,并说道,“鹞国公之言,寡人深以为然!对郭都护此举,御史们不得弹劾!”连提都不要提。
尚书令想了想,奏道,“殿下,微臣建议火速由伊州、庭州、西州三地就近筹兵三千移驻于龟兹,臣恐怕郭大人此时已捉襟见肘了!”
太子问,“高大人因何有此顾虑呢?”
高峻道,“在龟兹城附近,只有郭待诏及阿史那社尔两部,但他们都各有防务,如果郭大人有富余兵力的话,也不会将俘虏和战利留在龟兹了。”
如果郭孝恪手中有兵的话,至少会派出一部来,先将那些缴获来巨额财物护送入京,看来郭孝恪也是勉为其难。
龟兹城有兵三千,维持当地的治安、各地驻守尚有余力,但一下子再多出来上万的俘虏、马匹、大象……高峻的担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