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审行在吕氏的床上“偶然”间发现这封信时,禁不住吕氏的鼓动,因为蜡可封口,刺史终于把它打开了,随即他的头脑中一片浑乱……
他不是惊讶于陈赡的悄悄潜回,也只稍稍地惊讶于陈赡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妻子吕氏接去了西州,因为他回想起来,苏殷和丽容刚到黔州时,她们的那个护卫队长曾经走进来、在苏殷的耳边嘀咕的那句话,苏殷让“不要声张”,看来她们是有预谋的了!
但在这件事情的处置上,夫人崔氏和李引两人怎么会凑到一起去,就让高审行大费猜疑了。
夫人对陈赡妻子的态度,至少说明自己与那个新吕氏的事根本没瞒过夫人。但李引呢?难道他不知道是谁才让他有了今天、从一名内卫飞升到了从六品下阶!
崔氏为了报恩,她是有提升李引的愿望,可是离开了自己这位刺史的运作怎么可能实现。也许新吕氏的事就是他通报给夫人的。
高审行有心暴跳如雷地发作,但这不是一位中州刺史该有的表现,尤其这件事涉及到自己的夫人时,他要稳妥、要不动声色的搞个清楚再说。
他一直以为,一个有些成就的男人,有一两个、两三个、三四个、四五个甚至像高峻那样有七八个女人都不算什么,普天之下成就最大的男人有谁比得过皇帝?那可是法定的三宫六院!
但这样一个有成就、有身份、有地位的男人,自己的夫人哪怕与另外的半个男人不清不楚都是奇耻大辱!
他不敢往下再想,想一想自己这位放在任何一个层次的女人堆儿里都出类拔粹引人注目的夫人与这种事牵连上,高审行就一阵一阵的心痛。
李引对夫人有恩,但真正对李引有恩的应该是刺史,但李引却与夫人合伙欺骗到刺史的头上,让刺史蒙在鼓里!这说明,在李引的心幕中,夫人是排在刺史前面的。
高审行回忆起一点一滴的往事,包括夫人数次催促他给李大人提职——当然是打着报恩的名义,包括夫人在李引任县令后频繁地往都濡县跑、有时就住在都濡县衙,包括夫人夜里拒自己于千里之外……高审行越想越是怀疑。
刺史大人不再去引水工地,开始了他不动声色的求证。
他秘密地找一些他能想起来的、可能有关的人,旁敲侧击地了解——就从夫人一去山阳镇开始、从李引到黔州从军开始。
第903章 小心求证()
他先找到府中的几个曾经护送夫人去过山阳镇的护卫,假装不经意地问起夫人第一次的遇险经过。
有护卫对刺史说,“大人,那一次可真是好险!暗处不知有多少个贼子,而我们忙于应敌,只把夫人的安危托付到李引大人一个人身上。”
刺史有些后怕地问,“有多久呢?我是说夫人与你们这些人失去联系有多久呢?”
护卫回忆着道,“大人,真是让人担心,整整一夜!直到第二天的中午,夫人、丫环和李大人三个才在郎州一位官员的护送下与我们汇合的,与遇贼的地方差出去五六十里路!”
整整一夜的功夫,这三个人不知所踪、脱离了护卫们的视线。那么,真像她们所说的那样,深山遇到了狼群?
如果这个故事有虚假的成分……剌史的心头不由得一疼,不敢再往下想。对于自己的夫人,任何一点点没有根据的猜测都是不应该的。
刺史再找个机会叫过了丫环,夫人离开黔州去长安,再一次把她的贴身丫环留下来,这一点就让刺史大人稍稍的再恢复了些自信。但西州的来信让他坚持着、把这件事接着探究下去。
他先关切地问这个丫环,与李引大人是不是天天见面,丫环难为情地道,“老爷,李大人那样忙……”
刺史和蔼地对她说,“夫人的心意我知道,李大人曾经救过夫人的命,本官也极为赞同她对李大人的想法,你只须大胆接近他,他敢不应承着你,本官也不答应!”
丫环高兴起来,她不好顺着老爷的话往下说自己的事,但刺史的态度显然又让她吃了一颗定心丸,于是她语调兴奋而且略带后怕地回忆说:
“可不是么老爷,那次在山里遇到狼群,可把我和夫人吓坏了!都辩不出有多少只,只看到一片绿萤萤的狼眼睛!而且夫人的腿还负伤了,流了好多的血,跑又跑不动,全凭了李大人。”
她说起李引连连射杀那些黑鸦、吓跑狼群的经过。
刺史再问,“夫人的腿……”
丫环道,“夫人的腿是在躲避贼人时,摸着黑在山石上撞的!我只看了一眼伤口就不敢再看!幸亏李大人在场,他取了水,为夫人冲洗了伤口,用嘴吮出里面的血污……”
“然后呢?”刺史问。
“然后,我们才发现不知撞到什么地方来了,四下里无人,夫人又走不动,只好李大人背着了。但我也背了不少的东西,有李大人的刀和弓、箭壶,”
“你们也真不小心,怎么就与那些大队走散了呢!”刺史埋怨道。
丫环说,“当时形势危急,四处都有贼人闯到,辩不清有多少!箭也乱飞,当时就有一支射到李大人的胸上,但却弹掉了,可也把夫人吓了一跳,脱口叫他……”
“叫什么?”
丫环话到嘴边,忽然感觉刺史大人今天问的过于详细了,按理说这样陈年烂谷子的往事,他早该与崔夫人问明啊。
她也知道刺史那些点点滴滴、令夫人不快的事情,更知道夫人脱口叫李大人“李弥”这件反常的事一定不能出自自己之口。
于是机灵地回道,“能叫什么?夫人当时惊声叫,‘李引,你中箭了!’但吉人自有天相,李大人的胸前恰好有一块碎银子、替他挡下了箭,不然岂不是致命。”
丫环神色上一瞬间的迟疑瞒不过极会察颜观色的刺史,高审行知道再也不能问出什么了。他示意丫环离开。
丫环有所隐瞒的述说,已经有几处地方令他感到不舒服。夫人从山阳镇返回的季节,正穿着薄薄的衣裙,不然她被裙子遮住的腿也不致于撞得血流不止。
但李引,就是撩开夫人的裙子、俯下身凑上去、用嘴……吸吮!然后再背着她、从天黑一直走到第二天的中午,而他们一路上总不能不说些什么!
说了什么呢?刺史不会知道,就连丫环大概也听不到他们说了什么,自己就更不可能知道了。他匆匆起身,赶去都濡县印证夫人的第二次遇险。
刺史只带了两名亲卫,重点是带足了银子,看望已故同僚刘端锐的遗孀。
高审行把亲卫也留在王夫人的院子外边,只是自己走了进去。王夫人和女儿刘小姐受宠若惊,连声说崔夫人刚刚才来过,刺史大人就来看望,而且又带来的银子!!
高审行马上明白了夫人过来的用意,原来她也在印证自己的行踪!
刺史简略地询问了这对母女的生计,与她们聊些家常,顺带问起了她们与夫人在盈隆岭上开荒的事情,然后再问起了夫人坠崖的经过。
这对母女的述说就比丫环绘声绘色声绘色的多了,刺史大人足足在这对母女的屋中坐了小半天的功夫,她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而且王夫人还数次嗔怨自己的女儿,怎么不给刺史大人续茶……然后刘小姐款款地、有些羞涩地走上来,俯身在刺史大人的面前倒茶。
而高审行此时的心都被一拨一拨的酸醋填满了。
一位刺史夫人,竟然当了许多人的面、同时给王夫人和她的女儿推荐李引,且不说这个举动的本身就是一种极不尊重的、极不符合一位刺史夫人的身份——她不是一直在搓合李引和丫环么!
难道这只是她的一种姿态——虚张声势地掩盖自己与李引的某些事?也难怪李引与丫环的事情迟迟没有进展了!或者说,丫环也在故意配合着夫人的举动。
崔氏,在盈隆岭上遇险前的举动,有着明显的折磨李引的意味——她们在一边说说笑笑,让李引干完那么大一片地方,然后只给他点心、不给他茶水,还说他是“娘们”!
这是什么心态!恨他不能像个爷们那样地勇往直前么!!
高审行满腔悲愤地从王氏夫人的家中走出来,在跨出她家门时,刺史的脑海中还在想象着,李引从悬崖下背夫人上来时的情形。
她紧紧的搂住了李引的脖子,而且王氏说,他们二人刚刚从崖边冒上来时,崔氏的两条腿紧紧的盘在李引的腰上!她上来后一句话都不说,而且王夫人说,夫人上来时仿佛脸上还有泪痕未干——她猜测刺史夫人大概在崖下吓哭过。
然后,李引当了另三个女子的面、当着一位车夫的面,转身解下她腰间的绳子,一声不吭地转身、等着她再一声不吭地伏身上去、背她下崖……
在高审行心幕中,一直以来都像是荷花一样孑然自洁而且孤芳的妻子,在他不知不觉中,八成被李引这只面目丑陋的蜻蜒踩了。
第904章 心硬似铁()
♂
他想起新吕氏失踪那天,李引也恰好哪里都找不见,刺史叫县衙中的几个人去找都找不到他,但崔氏的手里却捏了李引家中的钥匙。
他记得当时她说,“若是有心,岂有找不到的人?”
再联系西州谢金莲的来信,那么当时,李引不是找不到,不是去了某乡,他是和刺史夫人在一起,共同谋划了一次“解救”新吕氏的行动。
虽然高审行一直认为,身为一个有些成就的男人在外边沾惹些花草不算个大事,他也承认在这种事情上做得有些洒脱,但这不代表在他的心中不重视自己的夫人。
妻子一直都让高审行引以为傲,她美貌知礼,端庄柔和,不论与谁站在一起都是一道过目不忘的景致。而她的每一步,都能踢起一片令人难忘的情愫……
高审行在回黔州的路上,把夫人的好处再回想起来,强迫自己尽量不往坏处想,并设身处地、把自己放在她的角度上去体会。
他想像着李引俯下身来,掀起裙子到自己的大腿上吸吮,想像着自己伏在李引的后背上,搂着他的脖子走上几十里高低不平的山路。
到最后刺史咬咬牙,硬生生地掐下了这一段儿,虽然有许多不合常理之处,但他宁愿不再去想。
崔氏和李引共同移走新吕氏的做法也不是不正常,这不正说明夫人对他接触新吕氏的不满么?而她求到李引头上时,李引能怎么做?还不是顺从!
一个刺史身份的高官,得有些肚量,不能胡乱猜忌自己的夫人。这样想着,高审行百味杂陈地走进刺史府。毕竟这种事情闹得满城风雨、甚至闹到长安去,丢的是高府的脸面。
但是,李引,你就到此为止吧,不要再往上升了!而且高审行打算,在抗旱结束后就把“六县都水使”这个不伦不类的职事抹掉。
救了刺史夫人两次,便从一个不入流的内卫、飞升到了一个县令,自己已经对得起李引了。
刺史想,最好想个法子,像他们移走新吕氏那样移走他,到时也好再看一看夫人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让他再确知一下。
一进刺史府的院子,高审行看到了府中长期雇着的车夫。
崔氏去长安,带走的是苏殷的车夫——女车夫,一来路上更方便,二来,苏殷长史要和丫环往各县跑,接着她们督办保墒保水的大事,而黔州本地的车夫路更熟。
刺史板着脸走过去,站在车夫的面前。苏殷和丫环像是刚刚从外面回来,车夫收拾一下,大概也要回家了。
他抬头看见了刺史,像今天这样的情形,以往是不常见的,他有些惶恐。刺史示意他、随他到前厅、刺史的别室里来。
高刺史开门见山,上来就问,“夫人去年冬天染病的那次……就是刮大风的那次,你们都去了哪里?!”
车夫有些害怕,因为刺史夫人说去哪里,不是一位车夫能决定的,那她感染了风寒怎么问到自己头上?车夫急着替自己辩解,先把未知的责任推个干净:
“大人,小人就是个赶车的,去哪儿小人怎能决定?”
“我让你决定了?说去过什么地方就是了!”
车夫不敢隐瞒。于是刺史再知道了那晚夫人和李引的行踪。
她去给刺史大人送衣物和鸡汤,李引大人说代为转交,然后他们去了李引县令的家里,因为李大人说他有了个意中人,夫人说去看,在那里耽搁了好一阵子,然后他们留下丫环、再去县衙,回来时在一条小巷子口停了一下。
车夫说了是哪条小巷,高审行于是再知道,大概崔颖就是从那次起,知道了自己的具体去向。
车夫说,接下来崔夫人在李县令的陪同下去了盈隆岭——两个人上去的,天黑透了才下来。然后再去了那条小巷子,夫人下车走进去,但很快又出来了,说回黔州。
高审行知道她是再一次去印证自己与寡妇的事情,而那时正是他们颠鸾倒凤的时刻。
“大人,你知道小人胆子小的可怜……小人么,胆子哪会有多大!天都那么晚了,车里只有夫人一个,而丫环也被夫人留在李大人家中帮忙,万一夫人出个什么事,小人不好交待,幸好有李大人陪着回来。”
他摆手让车夫滚蛋,车夫惶恐地问,“刺史大人,小人有没有过错?”
刺史大人重重哼了一声,“当然有!下次不准赶夜路,夫人说了也不成,你就说是本官说的!不然她岂会生病!但本官这次不打算追究你了,你去吧!”
车夫退下,庆幸刺史大人的宽仁。而且刺史大人也太忙了,一冬前的事情,如果不是恰好看到自己,刺史大人现在也想不起来问。
而高审行越想越不是滋味,那时盈隆岭上刚刚开了荒,崔颖丢下了丫环,自己与李引上去,竟然呆了那么久,天黑了才下来……
高审行浑身无力,仿佛自己的心被谁一下子摘去了,他呼唤刺史府的内卫队长。
不久,李引和夫人连夜回来时,在二门上值更的那名内卫就站到了刺史大人的面前。于是刺史大人轻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