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父亲,克洛伊。玛丽亚女士提到了沙皇。”维多利亚。路易丝用有些忧愁地语气说。“她在沙皇村见过沙皇一家子。”

    这位公主也见过沙皇一家,就在1913年她结婚的时候,她对他们的印象不错。而且沙皇的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还是公主的表姑——她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外孙女,威廉二世则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还是长孙,如果维多利亚不是那么能生养,威廉二世的母亲说不定就是维多利亚二世,而威廉二世就是英国国王了)。

    “你见过尼古拉?”威廉二世皱起眉头,望着克洛伊。“他怎么样?是不是很忧郁?”

    “看不出来,因为我只是远远地看见过他们。”克洛伊说话的时候,却用抱歉的眼神看了眼赫斯曼。她早就和赫斯曼提过这件事,在赫斯曼离开沙皇村的那段时间,克洛伊不止一次见过沙皇一家,而且还知道他们的处境非常困难和危险。出于对皇室血统的尊敬,她曾经请求赫斯曼设法营救沙皇,却被坚决拒绝。

    “远远的?”威廉二世愣了愣,“难道他们全家都是囚犯?”

    沙皇和皇后被软禁是正常的,他们是俄罗斯的罪人嘛!可是四位女大公(沙皇的女儿)和阿列克谢皇储是无辜的,他们还是孩子。

    “他们可能会死!”维多利亚。露易丝用充满同情的语气替克洛伊回答,“克洛伊。玛丽亚说:他们全家都有可能被处决!”

    “全……全家处决?”威廉二世看着赫斯曼,“会有这种事情?”

    赫斯曼沉默了一下,点了点头:“我想是的……看管他们的士兵对他们充满敌意。实际上,整个彼得格勒的无产阶级都对他们充满敌意。以至于英国政府都不愿意接受沙皇一家的流亡避难请求。”

    “什么?英国拒绝?”威廉二世难以置信,“这是真的吗?”

    “是传言,不过应该有相当的可信度。”赫斯曼说,“实际上俄国临时政府的领袖们都不想为难沙皇一家,但是他们没有多少实权……沙皇一家一直在彼得格勒卫戍部队的控制之下,这些卫戍部队都由士兵委员会控制着,临时政府指挥不动。”

    “那么现在呢?”德皇仿佛对尼古拉二世一家产生了兴趣。英国人不要沙皇那是没眼光,威廉二世认为自己的眼光很好。

    “现在他们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是八月革命发生前送过去的,克伦斯基担心把沙皇留在彼得格勒可能落入布尔什维克之手。”赫斯曼斟酌着说,“不过现在他们一家还是成了布尔什维克的俘虏。”

    “真是可怕!”维多利亚。露易丝吐了下舌头,“布尔什维克会杀了他们吗?”

    “这个……不好说。”赫斯曼知道尼古拉二世全家在历史上的悲惨下场,不过他并不想拯救他们。“就列宁的本意来说,并不想加害沙皇全家,八月革命中被捕的临时政府官员也都被释放了。但是布尔什维克牢牢控制的只是彼得格勒,其他地方的苏维埃大多成分复杂,什么样的人都有。”

    “也就是说尼古拉二世全家在一群无政府主义者手中?”威廉二世想了想,“我们能拯救他们吗?我想沙皇还有点用处吧?他至少是个不错的抵押品!”

    能当然能啦!历史上威廉二世要乌克兰,列宁同志都不敢不给,一个沙皇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反正德国马上就要在西线孤注一掷了,不会在东线横生枝节的。可是要来干什么?威廉二世自己的皇帝宝座也快没了,还有本事替尼古拉二世复辟?

    “陛下,我们当然可以要求布尔什维克善待沙皇一家,这没有问题。”赫斯曼缓缓地说,“不过将尼古拉二世送到德国居住,恐怕他们会有很大顾虑的。”

    “担心我支持尼古拉二世复辟?”威廉二世问。

    “是的,我的陛下。”赫斯曼道,“虽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如果支持尼古拉二世,英法美说不定就会支持列宁。而且俄国人大部分都反德,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是少数比较亲德的俄国人。”

    列宁的确亲德!这毋庸置疑。赫斯曼就不止一次听列宁在公开场合说过“要向普鲁士学习”的话——学习普鲁士的严谨勤奋的精神。

    “不不不,我现在是不会支持尼古拉二世复辟。”威廉二世说话的时候,侍者将一盘烤好的小羊脊肉端了上来,香喷喷的非常吸引人。皇帝拿起一把磨得很快的小刀子,开始切割羊肉。“现在的俄国是一块生羊肉,即使切下一块肉也不容易吞咽。但是将来可没有一定,所以我先要把刀子捏在手里,这样时机成熟时就可以迅速出手。赫斯曼少校,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如果到那时您还是德意志皇帝的话……赫斯曼阴郁地想:不过真的把沙皇一家子弄来,倒也不是一点儿没用。至少可以在德国战败后用他们当个筹码——如果英法美想更有力度的干涉俄国内战,用一个沙皇来团结各路白军还是很有必要的吧?

    想到这里,赫斯曼啪的一个立正:“陛下,我会想方设法将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家人带来柏林!”

    ——

    求收藏,求推荐。这是罗罗的第四更,大家还有票票吗?

第四十章 经济促进公司() 
在夏洛腾堡宫中和德国皇帝的对话仿佛产生了一些效果。在第二天下午,由鲁登道夫亲自主持的托儿小组会议上。赫斯曼得知了当天上午召开的御前会议所做出的决定:对线的目标是要达到“保障边界的绝对安全。”在沿德边界线的东侧建立德国的势力范围。除了立陶宛、库尔兰及波兰之外,势力范围还扩大到利夫兰和爱沙尼亚。采取民族自决方式来实现兼并,就是在德国占领军控制之下进行选举,建立亲德政府,要求德国保护或与德国合并;或者采取与普鲁士德国实行身合(合一君主)制;或者要这些地区宣布脱离俄国而独立,然后要求德国援助,德国就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来控制这些国家,使这些国家成为德国的附庸国。德国已在立陶宛、库尔兰、波兰这样做,现在要把地区扩大……

    鲁登道夫随后告诉赫斯曼等托儿小组的成员:“德国公开的媾和条件是:1。波兰、立陶宛、库尔兰、爱沙尼亚、立夫兰、立窝尼亚应享有自由的自决权;2。首先使原有的贸易条约再延长三年,以此来建立正常的贸易关系;3。废除一切战时立法;4。交换战俘;5。俄国送还至少50万德裔居民;6。双方放弃战争赔偿(当然指公开的赔偿)。”

    至少在这个最初的版本中,德国放弃了对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要求,也没有提及芬兰。如果不考虑波兰——即便是非布尔什维克的俄国革命者,也很少有人会将波兰看成俄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波兰现在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毕苏斯基领导的波兰军团)和独立的政府,目前的俄国根本没有能力将之征服——俄国失去的土地不过十五六万平方公里,虽然惨痛,但也不是不能承受。至少比历史上那个失去乌克兰和芬兰的《布列斯特条约》要宽厚的多。

    同时,鲁登道夫还提出了一个“秘密的补充版本”,主要就是四条:1。俄国秘密移交至少600吨黄金;2。在乌克兰和芬兰实现自治;3。成立俄德农业技术合作公司,由双方合资,德方控股,负责低价采购俄国的农产品和资源品(目前主要是煤炭),同时向俄国(布尔什维克)出口武器装备,提供军事顾问和技术人员,以帮助他们赢得内战——俄国布尔什维克必须大量的提供粮食和煤炭,否则德国就要考虑支持布尔什维克的敌人;4。将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属移交德国保护性关押——他们是保证德军东线主力撤退后依旧保持对德友好的抵押。

    “赫斯曼少校。”在大总参谋部内,一间相当僻静的会议室内,托儿小组的秘密会议正在召开。主持会议的鲁登道夫上将宣布完了德国公开和秘密的议和条件后,就用相当低沉严厉的语气点了赫斯曼的名。

    “上将阁下。”赫斯曼站起身,啪的一个立正,等待着鲁登道夫的命令。

    鲁登道夫朝他凝视了好几秒钟,然后露出阴森而傲慢的微笑说:“成立一个专门的公司用来负责向俄国布尔什维克提供援助是你的建议。”

    这是赫斯曼在提交给大总参谋部的报告末尾提出的,他希望能有一个半官方、半民间,而且相对独立的机构——一间由德**方秘密控股的公司,来专门负责和苏俄的合作。这不仅是着眼当前,还放眼长远。一旦德国输掉战争,被《凡尔赛条约》捆住手脚,同苏联的合作将变得非常重要。赫斯曼只要拥有这条渠道,他在战后的日子就不会太难过了,而且这样一家公司完全是他这个少校可以掌握的。

    鲁登道夫微微顿了下,露出了些许惋惜的表情,“赫斯曼少校,如果我任命你担当这家公司驻俄国总部的经理,你会接受吗?”

    当一家军方控制的拥有特殊使命的贸易公司的经理,这样的事情要放在后世绝对是求之不得的肥缺!

    但是在1917年的德国,对一名25岁就挂上少校军衔的陆军军官而言,却不是什么好差事——从陆军的仕途出发,赫斯曼应该去前线担任一名营长,参加几次血腥的战斗,然后再去西线司令部当参谋。这样他在战争结束(胜利结束)后就能晋升中校,30岁左右就能升到上校,40岁之前肯定是将军了。

    可是一旦去担当什么经理,以赫斯曼在俄国的人脉,这份差事很有可能会干上半辈子。他会成为百万富翁——和俄国人做大买卖肯定会有许多油水,但却没有在前线获得经验和资历的机会,中校、上校就是赫斯曼仕途的终点了。再往后就是转行从政,当个驻俄国大使什么的。虽然也是个大人物,但终究不能和帝国的将军甚至元帅相比。

    “上将阁下,我愿意!”赫斯曼毫不犹豫地回答。别人眼中的鸡肋,在他看来就是块大肥肉,因为他知道第二帝国根本没有未来。

    “好的,”鲁登道夫微微谈了口气,“这份工作也只有你能够胜任了。外交部的埃特尔先生和海因斯贝格女士都会作为公司的职员配合你的工作。托尔小组中的其他成员,也会以定期轮换到彼得堡去任职。公司的总部将设在柏林,总经理由总参谋部派人担任,公司的资本金为四十万金马克……”

    草创的俄德经济促进公司相对于大总参谋部而言,只是个不起眼的存在,连资本金也只有区区四十万金马克,差不多十万美元。不过它要负担的责任,在眼下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鲁登道夫这样的大人物才会亲自过问。

    “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购买俄国的粮食和煤炭,”鲁登道夫眯缝着眼睛,加重语气交待道,“可以用大炮和炮弹去交换,也可以用德国和奥匈出产的其他民用工业品……记住,粮食和煤炭越多越好,东西到手的越快越好!”

    德国和奥匈的粮食、煤炭储备已经非常紧张了,从一减再减的配给就可以看出端倪。而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还在策划新的大规模攻势,这必然会加大物资供应的困难程度。

    鲁登道夫又道:“而公司的次要任务,则是将至少50万俄国德裔运送到里加湾。一切费用,都用公司的利润支付。”

    “上将阁下,我一定尽力而为。”赫斯曼信心满满地回答。

    鲁登道夫点点头,笑道:“很好,赫斯曼少校,我期待你在彼得格勒取得新的成绩。你在彼得格勒的工作,对整个战局也将产生巨大影响!好好努力吧!”

    然后这位上将阁下就站起身,迈开大步离开了会议室。今天,还有一场重要的军事会议等着这位上将去主持呢。东线看起来是能够安稳了,如果年底之前能够签署条约拿到黄金、粮食和煤炭。那么明年春天,德奥联军就能在西线发动一场大规模攻势了!

    这将是一场决定德意志帝国命运的大战!

    ——

    第一卷终,接下去就是1918年了,德国将会战败,社会撕裂,经济崩溃,在国际上饱受欺压。而赫斯曼则找到了自己的最佳位置,会成为一个相当关键的人物。

第四十一章 赫斯曼在1918() 
1918年1月初的彼得堡仿佛已经恢复了平静。和历史上久拖不决的布列斯特和谈不同,在赫斯曼的蝴蝶翅膀拼命挥动之下,托洛茨基同志在1917年11月底,便在“丧权辱国”的条约上签下了名字。

    俄国失去了波兰、立陶宛、库尔兰、立夫兰、爱沙尼亚、立窝尼亚,割让出去差不多26万平方公里!同时,乌克兰也实现了“广泛的民族领土的自治”,或多或少地“近似国家的独立”。

    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由九个原俄国省和库班地区组成,在1917年12月27日宣布成立,但并不是独立国家,也不意味着脱离俄罗斯)的情况,乍看上去类似于八月革命前的俄国——存在两个政府,类似于临时政府的中央拉达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执掌中央拉达的是乌克兰社会民主工党和乌克兰社会革命党——这两个党并不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就是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分家前的党)和俄国社会革命党的分支。它们的政治主张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孟什维克)、俄国社会革命党几乎完全一样,但是在乌克兰问题上却分歧明显。

    而乌克兰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则由布尔什维克控制,不过乌克兰的苏维埃没有俄罗斯的本土的苏维埃那么强大。中央拉达得到了绝大部分乌克兰农民和部分工人的支持,而且还得到不少前沙俄军队(主要是乌克兰哥萨克)的效忠。

    工兵代表苏维埃在乌克兰的力量则限于少数工业城市。在八月革命之前,他们建立起了一定数量的赤卫队。可是在布尔什维克夺取彼得堡的时候,他们却在乌克兰遭遇失败——布尔什维克推翻了临时政府在乌克兰统治,然后中央拉达又打跑了布尔什维克的军队。

    不过,乌克兰的中央拉达并没有让乌克兰独立的打算——乌克兰人的想法比较奇怪,不是要脱离俄罗斯而是想改造俄罗斯。中央拉达想要将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