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元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逐鹿元末-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简介:烽火连天群雄并起反元起义如火如荼风起云涌诡计阳谋汉统之争厮杀正猛重生元末杀鞑子灭棒子定要与朱元璋一争天下
 67518

第1章 重生元末() 
公元1351年,随着谶语“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传播,元末农民大起义渐渐拉开大幕。

    时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聚集数千白莲教教众,杀白马黑牛,以红巾为号,于颍州(今安徽阜阳)揭竿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秦末先辈们呐喊出的最强命运之音,给了广大受苦受难的底层百姓以破釜沉舟的勇气。

    蒙元统治下,广大汉民贱于牛羊,生于水火之中,苦不堪言,这积攒了近百年的愤怒一旦爆出来,就像是火山的崩裂,就像是岩浆的汹涌,一发而不可收拾。

    一时间,天下震动,黄河内外,义旗风荡,南北英雄,无不闻讯振奋,纷纷揭竿影从。

    时年八月上旬,白莲教众徐寿辉、彭莹玉受韩山童、刘福通起义鼓舞,于蕲、黄二州起义响应。

    八月中旬,河北白莲教徒芝麻李、赵君用聚众起事,夜夺重镇徐州,数日后,从者近十万。

    十一月,河南王权、张椿等人聚众起义,攻占邓州、南阳等地,号‘北琐红军’。

    公元1352年,正月,湖北孟海马聚众起义,攻陷重镇襄阳,号‘南琐红军,于此同时,安徽白莲教徒郭子兴、孙德崖等人聚众数千,于定远起兵,数月间,从者数万。

    公元1353年,正月,兴化盐贩子张士诚,及其弟张士德、张士信等十八人,于泰州起事,数月间,连克数城。

    公元1355年,刘福通在亳州拥立韩林儿称帝,改元龙凤,国号大宋,史称‘小明王’,中原各地的红巾军都接受了大宋的领导。

    。。。。。。

    公元1357年,在元末农民起义的大火熊熊燃烧之际,现代人赵信机缘巧合来到元末乱世,成为了百万底层义兵中的一员。

    这一年,刘福通分兵三路伐元,东路由毛贵率领,扫荡山东、河北等地的元军,西路由李喜喜、白不信等率领,由荆州、樊城出武关,进攻长安。

    中路则由关铎、破头潘等率领,攻绛州,入保定路,折经大同,直趋塞北,而我们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

    烈日炎炎,赵信躺在热气腾腾的大地上,感觉后背好似贴着一块烙铁,滚烫难忍,身体本能地一跃,跳了起来。

    “咦,这是哪里?”

    赵信入眼处,数百米开外,一群头裹红巾,手中或拿大刀、木枪,或拿锄头、长棍的难民军正缓缓行了过来。

    “这是怎么回事,我不是掉落山崖了么?”赵信怔怔地看着眼前无比陌生的场景。

    赵信本是兰州军区正参加特种兵考核的侦察兵,在野外攀岩考核之际,因被毒虫撕咬,而失势跌落山崖。

    “自己应该已经死了,怎么还活着?”赵信心中非常疑惑,想要探个究竟,可脑海中却空荡荡的一片。

    “咕噜~咕噜~咕噜~!”

    腹中闷雷响起,赵信这才发现自己饿得慌,能给赵信如此强烈的饥饿感,想必这具躯体至少三天以上没有吃过食物。

    这时,难民军中,一个身披简陋铠甲的中年壮汉,骑着一匹驽马缓缓走了过来,他看了看赵信,见赵信身子虽是消瘦,但体形颇为高大,便从怀中拿出一块面饼,向赵信问道:“兀那汉子,想不想吃这块面饼?”

    “想!”几乎是下意识的,赵信点头应道。

    中年壮汉对赵信的反应颇为满意,随手将面饼扔给赵信,说了声‘跟着我’,便自顾自的骑马离开。

    捏了捏面饼,看了看四周羡慕的眼神,赵信狠狠地咬了两口,然后缓缓跟上中年壮汉。

    行进途中,赵信打听到,现在是元朝至正十七年,天下英雄正群起造反,誓要推翻蒙元政权,恢复汉家衣冠,而他所在的队伍则是刘福通麾下的中路伐元军。

    至于‘诱拐’他投军的家伙,名叫张忠,是红巾军中的一个千户,赵信因为身形高大,被编入张忠统领的敢战营。

    之后几日,赵信见得最多的是什长李大壮,据李大壮讲,他本人已经从军三年,算是红巾军起义时的老人,若不是中途误犯了军规,他现在至少是个百户。

    按照李大壮的说法,一旦战事开打,便有很多升官发财的机会,所以他鼓励大伙打仗时狠一点、卖力一点!

    李大壮这人很朴实,似乎很怕在众人面前说话,当他把同什的几人召集起来,吞吞吐吐地说出上述那番话后,便激动得鼻尖冒白汗了。

    结束之时,李大壮想要说一句鼓舞士气的话,却舌头打结,始终没能说出来,最后只能用力挥了挥手。

    等李大壮挥完手,赵信和其他几人还大眼瞪小眼地盯着李大壮,直到李大壮走出营帐,大伙儿才意识到动员会结束。

    李大壮老实巴交,但北方男儿身怀热血,除了赵信外,其他几人都异常兴奋,进军大同杀鞑子,到时候,升官发财的机会多的是,几人你一言我一语,似乎转眼就都成了什长、队正、百户,手下也管着弟兄了。

    赵信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听他们议论,没啥兴趣参与,当了几年兵,他比这些新兵蛋子看得透彻的多,打仗不是闹着玩的,升官发财的同时,也意味着随时可能死亡!

    透过缝隙看了看帐外往来巡视的兵丁,赵信苦涩地叹了口气,拿起旁侧的破口砍刀,用衣袖轻轻地擦拭起来。

    穿越这件事情让赵信苦恼了好些天,好在他穿越前便是孤儿,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所以他对原来那个世界,倒没有特别的留恋,反而对这个祸福难测的乱世,多了些许期待。

    只是赵信懂的历史知识并不多,元末这一段历史更是知之甚少,除了看过《明朝那些事》,对枭雄朱八八(朱元璋)以及的他的对头陈友谅、张士诚的发家史有所了解外,其他元末历史事件,则一无所知。

    如今,赵信对这个时代两眼一抹黑,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古话说得好,既来之,则安之,还没有想好怎么在这个乱世讨生活前,先混口饭吃再说。

    好在赵信当过几年兵,对军伍之事颇为熟稔,短短数天时间,他便适应了这种古代军营的生活。

第2章 义军行伍() 
而在三日后,不满编的什里又添了三个新来的弟兄,大家伙拥挤在一个破旧的帐篷里,说说笑笑倒也热闹。

    连上李大壮在内,一共十个人,只有李大壮一个算是老兵,其他都是新兵蛋子。

    虽说都是新兵,可北方男儿本就都是热血赳赳的汉子,又生逢乱世,大伙儿谈兴都很浓,就算到了晚间军营宵禁,仍是在帐篷里拉着李大壮问东问西。

    李大壮被问的有些吃不住了,抛出一句‘马上就要开战,到时自知’,便转过身去闷头睡大觉,对其他人的询问置之不理。

    大家伙见李大壮不愿说话,只好默默地想着即将到来的战事,大仗马上就要开打,如今义军汇集桑水河畔,只等三统领沙刘二带兵过来,便要拔营起寨,北向大同。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第二天李大壮便匆匆传回军令,大军两个时辰后出发,于是大家伙儿忙碌起来,在李大壮的指点下,收拾营帐,装备器具。

    不仅赵信他们,此刻整座军寨都喧闹纷乱起来,有些找不着自己东西的便相互指责谩骂,有些落下兵刃的便挨上官好一顿训斥,让穿越前当过兵的赵信摇头不已。

    让李大壮意外的是,在收拾军帐方面,赵信表现得比他这个老兵还要好很多,三两下子就将帐篷绑束完毕,连带什里共用的几条麻布毯子,也收拾得十分利落,全部装上了一辆骡车。

    这下子李大壮舒坦不已,自己什里有能人啊,北方人直肠子,李大壮没有什么嫉妒之心,满心欢喜地拍了拍赵信的肩膀,以示夸奖。

    得益于赵信的利索,全什第一个收拾完毕,得到了队正李义的点头赞许,等整个敢战营收拾完,已经是半个时辰后的事情了,于是大伙儿整队出营,在营寨外的空场列出队形,等待千户张忠的校阅。

    说是列队,但在赵信看来,这样的队列实在是不敢恭维,千余人在几十个盔甲鲜明的老军弹压下,勉强收束成一个方阵。

    但行列之间歪歪扭扭,前后相隔乱乱糟糟,更有甚者,干脆挤成一团,分不清前后左右,就在方阵中间大声交谈着、嬉笑着,在好几个军官的巡视下,方才渐渐理清,这一番折腾,又耗去小半个时辰。

    由于敢战营是新立的营头,赵信对于这番乱象倒也能够理解,只是不知如此乱哄哄的军阵,拉出去能不能打?

    尤其是手中所持兵器五花八门,有胯刀持枪的,有握棍吊锤的,其中很多还背负弓箭,大都是绿林豪杰投军时自带的家伙。

    更有多过一半人都如赵信一般,没有带兵刃投军,只是发了一把锈迹斑驳的砍刀。

    因为赵信的个头较壮,换句话说,形象较好,所以李大壮特意让他站在本什第一的位置,后来被队正李义看见了,直接把他叫到本队第一排站立。

    这个位置也是整个敢战营军阵的第一排,于是赵信习惯性地站了个标准的后世军姿,连副千户都过来问了他的名姓。

    就在敢战营整队的时候,赵信在第一排看得清楚,大军并非都如自家军阵这般杂乱,从营寨中陆续开出一些队伍,也在空场中整合。

    这些队伍横列竖行都要像样得多,虽做不到人人披甲,但至少能配个木盾防身,兵刃也很齐整,就连旗帜竖得也精神许多。

    站在赵信旁边有几个前排压阵的队正、百户就抬眼望去,然后羡慕地小声嘀咕着,这支是什么山字营,那支是什么落雁营。

    赵信也听不真切,更记不得那许多,只知道那些是起义时的老队伍,虽然开拔之后,队形明显松散,但比起自家身后这些左右都分不清的家伙,实在是好太多了。

    就在赵信看得津津有味之时,忽感大地颤动,大队大队骑兵涌出营寨,近三千战马的马蹄同时踏响,仿佛滚滚天雷,震得赵信耳膜轰鸣不已。

    这种刀枪如林的森严气象,万马奔腾的威严气势,让赵信忍不住热血上涌,只想高声呼喝,否则不足以宣泄心头涌动的激情。

    于是赵信情不自禁喊了起来,身后整个敢战营的千余人也同时喊了起来,足足一刻钟,骑兵才出完。

    等到骑兵们的身影消失在远方良久,赵信才深深吸了口气平息下来,他身边很多人却如喝醉了一般,脸色潮红,盯着骑军远去的方向,张着大嘴好半天合不拢。

    这样的场面是最能鼓舞军心的,所以当张千户在亲随的簇拥下来到军阵前时,并没有多说什么,左右打量了一番,便挥手示意出发。

    于是在老兵和军官的指挥下,敢战营终于按照每营的编制陆续开拔,十余万人在山西大地上展开,数条长龙并驾齐驱,旌旗招展,颇有一番气势。

    赵信作为新兵,不知道自家所在的中路伐元军的规模有多大,有说五万的,有说十万的,更有说二十万的(义军一般会‘裹挟’百姓跟随,这些百姓在打胜仗掩杀时,也勉强算一分助力)。

    放眼望去,密集的队伍在田野中穿行,如林的刀枪在阳光下折射寒芒,时不时的,一队队哨骑在周围往来纵横,身前身后人声鼎沸,大笑声、誓言声、谈论声夹杂在一起,北方男儿的直爽和豪迈展现得淋漓尽致。

    赵信身处其间,也忍不住心潮澎湃,勃然而生出踏平一切阻碍的勇气,他忽然觉得,这样的生活似乎也不赖!

    之后几日,大军每日辰时(上午七点到九点)行军,戌时(晚上七点到九点)扎营,行五十里而止。

    一路上仍然不停有青壮从军,有的是绿林豪杰,有的是体力健硕的农夫,还有少许念过书的。

    赵信所在的什里就分到一个读书人,此人姓陈名棋,家道中落前,陈棋家中颇有资财,念过几年私塾。

    此时天下大乱,民族大义之前,陈棋果断拜别父母,投入军中,在为恢复汉家衣冠尽一份力的同时,梦想着博取一番功名。

    赵信见陈棋身体略显单薄,行军有些吃力,便想帮他多背一些东西,但陈棋却微笑着一口回绝了,只是每天扎营之后累得半死,有时候想起来,赵信也不得不佩服他的这份坚持。

    过得几日,前方传来消息,骑军已然围了大同南面门户城市怀仁,于是众军纷纷加快行军脚步。

    等赶到怀仁城下时,倚城四周扎下了连绵数里的营帐,张忠所在的敢战营,则立于怀仁城西偏北的方向。

第3章 大战前夕() 
怀仁城距离大同城不足百里,是大同这个军事重镇的重要卫城之一,加之其临近桑河,水运便利,是粮草转运的集中之地。

    粮草往往对流窜各处的农民义军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攻取怀仁,便成了中路红巾军攻击大同的首战之处。

    此刻的怀仁城早已四门紧闭,城墙并不算高,也就两丈多一些,只是城外引了桑河水,形成护城壕沟,将怀仁城四面护了起来。

    只要能安稳渡过护城河,搭上梯子便能登上城楼,是以,等后续大军赶到后,随军民夫营便开始伐树造梯。

    敢战营统领张忠从中军大帐出来,心情有些沉重,本来大同守备力量并不是很强,可就在大军合围怀仁之时,西边斥候却传来消息,河北行枢密院事察罕帖木儿与陕西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李思齐正引军来援大同。

    这绝对是一个出乎意料的消息,出军之前,大伙儿合议,都认为察罕帖木儿与李思齐正忙着平定关中之乱,是顾不上大同的。

    可是怕什么来什么,大家都没想到察罕帖木儿与李思齐会暂时放任关中之地不管,先来援救大同,这个消息压在大伙儿的心头,沉甸甸的。

    并且,怀仁拒绝了开城纳降,面对红巾大军合围的威势,一个小小的怀仁城居然敢负隅顽抗,真不知道守将吃了什么熊心豹子胆!

    可现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