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盖三分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功盖三分国-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惜,杨松对张鲁忠心耿耿了一辈子,张鲁临死前的这道军令,杨松却没有执行。

    当然,杨松也没有投降。内城告破之后,关羽他们肃清内城的时候,杨松还带着三千多残兵,依靠着一间宫殿死战不降。最终,这三千军死伤殆尽,杨松这才被关羽抓获的。

    稍倾,五花大绑的杨松,就被押解到了大厅来。

    其实,杨松只是一谋士,是文人,手无缚鸡之力,是不需要五花大绑的。但是,自从被俘之后,杨松一直就在挑衅着看守的士卒,若不将他绑起来,搞不好就会闯出乱子来的。

    “跪下!”

    押送的士卒一脚踹在杨松的腿窝处,杨松一个踉跄,直接倒在了地上,却并未跪下。

    “士可杀不可辱,杨松愧对我家主公,但求速死!”

    杨松翻身,坐在地上高声道。

    看着杨松的这副装模作样,诸葛亮一声嗤笑:“好吧,本军师就满足你的要求。”

    “左右,将杨松推出东市斩首!”

    守在门口的侍卫应声进来,提着杨松就准备推出去。

    见到要动真格的,杨松瞬间差点吓尿了。

    真要是一心求死,在城破的时候,他杨松就该追随着张鲁殉城的。杨松违背了张鲁的最后一道军令,将汉王宫几乎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这是要一心求死的样子么?

    杨松既然没有殉城,诸葛亮立即就把握住了他的心态。

    至于说,内城告破之后,杨松还死战不降,无非还是作态罢了。

    他杨松是张鲁的忠臣,若是在城破之后就投降,这种贰臣谁敢重用之?

    唯有显示出,他杨松对张鲁的忠心耿耿,或许看在忠诚的份儿上,刘皇叔说不得还会用他。

    毕竟,忠臣,任何一位诸侯丢喜爱的。

    “刀下留人,刀下留人,杨松愿降!”

    杨松蹭着大厅中的柱子,高声喊着愿降,生怕喊慢了就会被推出去斩首。

    见到杨松的狼狈样,坐于上首,本来还有些期待的刘备,也跟着一声嗤笑出来。

    能够辅佐张鲁霸占汉中,杨松还是有些才能的,所以刘备对于能否招降杨松,还是有些期待的。毕竟,人才谁都不会嫌少的。但是现在,看着杨松贪生怕死的模样,刘备却对他失望了。

    杨松如此贪生怕死,就算有些才能,又如何能担当重任?

    对于杨松的表现,大厅中重任都感觉好笑。

    诸葛亮挥手,让侍卫退下,然后对杨松道:“杨松,杨伯年,我且问你,想死还是想活?”

    杨松此时,倒是主动俯首于地,叩首道:“愿活!”

    诸葛亮颔首:“既然想活,那就拿出你想秋活的功劳来。”

    “如今,汉中城虽然被我军拿下,但周边还有些城池关隘,尚在汉中军余部的掌控中,他们尚不知道张鲁已经殉城,我军兵临城下时,他们或许会降,也或许死战不降。”

    “令你杨松,随关云长将军一道,说降汉中郡内剩下的城池关隘,可有问题?”

    汉中郡是一个超级大郡,如今夺取到手的,不过汉中东部的上庸等城池,再有就是汉中城和成固县。四周的门户、关隘,还有广汉郡和巴郡的一部,尚在汉中军余部掌控中。

    如今,张鲁已死,这些城池是降,还是想要自立山头,诸葛亮也不好说。

    当然,大军到处,这些城池关隘也必然手到擒来。

    问题是,他们现在没有那么多时间,去一城一地的攻城拔寨。

    汉中城破之前,张鲁已经向关中求援,钟繇还是马腾,此时只怕已经在来援汉中的路上。

    而且,更让诸葛亮担忧的,还是葭萌关。张任是蜀中上将,他猛攻葭萌关已经有段时日了,若让他攻下了葭萌关,对刘皇叔坐拥汉中将极为不利。

    因为某些原因,刘皇叔集团是不能率先向川蜀用兵的。所以,当张任拿下葭萌关之后,诸葛亮再想夺取此关,在不发动战争的情况下,基本是不可能的。

    一旦张任占据了葭萌关,蜀军就能随时进兵汉中。

    是以,目前而言,对诸葛亮他们而言,必须争分夺秒,兵临葭萌关下。而汉中郡剩下的那些城池关隘,就只能靠杨松带路了,要么说降那些残军败将,要么直接带路,一路攻城拔寨。

    知道身兼重任时,杨松终于松了口气。既然,刘备他们还要依靠他杨松,来说说降剩下的那些城池和关隘,那么他杨松的这条小命,多半无碍了。

    “愿为刘皇叔效犬马之劳!”杨松以首叩地道。

    杨松退下之后,诸葛亮对刘备忧心道:“杨松此人,才能还是有的,却贪生怕死了些,又贪得无厌,主公可以用之,却不可重用,还需时刻监督之。”

    刘备颔首,赞同了诸葛亮的这个建议。

    识人之明,刘备还是有的。就刚才杨松的那表现,如果不是指望着杨松说降那二十多座城池、关卡,他刘备如何会重用杨松?如何敢重用杨松?

第219章 葭萌关(1)() 
原主前世,有关杨松的记忆并不是很多,唯有的一条记忆,也不敢是原主利用了杨松的贪得无厌,从而离间了张鲁和马超的君臣关系,然后为刘皇叔招来日后的五虎上将之一。

    至于之后有关杨松的一切,原主也不过是知道了,杨松最后被曹操斩首。

    倒是后世的史料中,关于杨松的记载还算详尽。

    杨松成也贪得无厌,败也贪得无厌,最终确实被看他不顺眼的曹操,给一刀卡擦掉了。

    不过,目前来说,杨松倒还是有些用处的。最起码,他曾经是张鲁身边的得力住手,有他当带路党,汉中郡那些未被夺取的城池,招降也会容易不少。

    翌日,李严奉令赶到了汉中城,接手汉中城的政务工作。

    诸葛亮带着魏延,五千轻骑,直奔葭萌关。

    有主公坐镇汉中城,政务有李严帮着处理,防务方面则有张飞、文硕等人,还有三万大军驻防,诸葛亮并不担心汉中城会再出纰漏。倒是葭萌关,确实形势万急。

    其实,想要夺取葭萌关,并将张任挡在葭萌关之外,仅凭这五千轻骑是远远不够的。

    何况,这五千轻骑,也只不过是骑着战马的步军罢了。

    不过,据诸葛亮所知,葭萌关此时的守将好像是廖化。

    诸葛亮有把握说服廖化归降。

    是以,带多少兵力前往葭萌关,对诸葛亮而言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兵贵神速。

    诸葛亮必须赶在葭萌关告破之前,抵达葭萌关,并说服廖化归降,这才是正经。

    至于带着五千轻骑,不过是为了以往万一罢了。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后世的这句调侃,虽然说的是蜀汉后期没有大将之才,却也不无吐突出廖化的才干来。

    须知,原主前世直到星落五丈原之前,麾下也还是有魏延俯首听命的。在有着魏延堪当大任的时代,廖化都能担任先锋,岂不能说明廖化确实是先锋之才?

    前世,廖化是什么时候投奔刘皇叔阵营来着,诸葛亮已经不大记得了。

    今生,诸葛亮遇到廖化的时候,却还是在去岁中秋之后。

    诸葛亮从徐州赶回隆中的时候,在芒砀山遭遇了廖化。

    那时的廖化,正在芒砀山打家劫舍,然后遭遇了回家途中的诸葛亮。再然后,廖化被诸葛亮身边的一个小丫头,给猛打了一顿。

    当时,廖化被打得失去了做土匪的信心,恰逢诸葛亮忠言相告,在中原做土匪是没有前途的。于是,廖化当时就弃了芒砀山这个土匪窝,向西而走。

    因为不想再遇上诸葛亮,廖化只能向西,进入汉中地界。

    其实,廖化最想去的是川蜀。

    不过,进入汉中之后,廖化被张鲁给招揽了。

    更确切的说,廖化是在路过葭萌关的时候,被阎圃给招揽的。

    接下来,廖化就效力于张鲁,跟随着阎圃驻防葭萌关。

    当阎圃被张鲁抽调回汉中城之后,接手葭萌关防务的就是廖化。

    葭萌关,关墙上,廖化满身狼狈。

    刚刚打退了蜀郡的再一次攻关,廖化都亲自上阵杀敌了,虽然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但他却是一身鲜血,都是被敌人溅的鲜血,样子就显得十分狼狈了。

    接手葭萌关的防御,已经有一段时日了。

    除了兵力捉襟见肘,对于守住葭萌关,廖化还是信心十足的。

    其实,按照廖化的本意,他是不愿意与蜀郡作战的。

    最早时,他廖化一路向西,本就想着投奔西川刘季玉的,若不是被驻守葭萌关的守将阎圃招揽,他廖化此时只怕也是刘西川麾下的一员虎将吧?

    他是一心想要投奔西川,所以才不愿与蜀郡作战。

    但是奈何,阎圃对他廖化有知遇之恩,对他廖化也颇为看顾,以至于他廖化跟随阎圃才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已经胜任葭萌关副将这个职务。

    知遇之恩,他廖化也不能枉顾。

    所以,廖化也就只能尽心竭力,守住葭萌关。

    刚刚获得喘息之机,只见亲兵快速跑上关墙,禀报道:“将军,关内来了一支骑兵!”

    廖化所属是为汉中,所以汉中方向在葭萌关而言,就是关内。若葭萌关属于西川的话,那么驻守葭萌关的蜀郡就可以说,西川就是关内。这并不算亲兵的言语错漏。

    闻言,廖化精神大震。

    葭萌关的兵力被抽调多次,早就捉襟见肘了。若不是此关雄伟,加上还有民夫可以一用,只怕在张任猛攻葭萌关的前一段时间,此关就已经陷落了。

    当然,能够守住葭萌关,他廖化也是居功至伟。

    不过,不管怎额说,葭萌关的兵力真心不足了。

    是以,前几天,廖化早就向汉中城,发出了八百里加急的求援文书。

    若再不向葭萌关增兵,他廖化最多也就只能再守三五日了。那时,葭萌关将会无兵可守,蜀军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攻下葭萌关的。

    现在,好不容易从汉中城发来一支骑兵,难不成主公张鲁真的发来了援兵?

    廖化欣喜着,快步跑到了另一面关墙上。

    通常,关隘都是有两面关墙的,一面对内,一面对外。

    面向汉中方向的那面关墙上,廖化远远眺望着,只见一支骑兵,果然已经抵达葭萌关下。

    “果然是援兵!”廖化心道。

    援兵终于来了,大喜过望之下,廖化向值守关门的士卒下令道:“开关,迎援兵入关!”

    守卫正要打开关门时,廖化身边的亲兵却发现了不妥。

    “将军,不妥,来的似乎不是援军!”亲兵惊骇欲绝呼道。

    顺着亲兵所指,廖化很快就发现了不妥在哪里。

    兵临关下的这支骑兵,大纛之上的那几个硕大的字体,其中一个最明显的居然是“刘”字。

    众所周知,大纛,一般是诸侯专用。

    诸侯麾下的将领奉命出征,都会打着主公的大纛,然后再加上一面将旗。

    现在,这面大纛上既然有着一个“刘”字,岂不就是说,关下的这些骑兵,是某位刘姓诸侯麾下的士卒?

    “刘姓诸侯?”

    “是刘荆州,还是刘西川?”

    “幸好没有打开城关,否则葭萌关只怕易手了吧?”

    廖化不无庆幸的想着。

第220章 葭萌关(2)() 
葭萌关,廖化的心情跌入低谷。

    从背后汉中城方向赶来的这五千轻骑,居然不是援兵,而是敌军。在张任的猛攻下,葭萌关本就危危可及,这时背后又被敌军给包抄了,葭萌关还能守得住么?

    而且,廖化更担忧的是,汉中城到底怎么样了!

    半个多月前,主公从西城县狼狈退军回了汉中,便将葭萌关守将阎圃,还有葭萌关的大部分军士,都抽调回防了汉中城。之后的这半个多月,汉中城却音讯全无。

    除了抽调阎圃时,汉中城有信使抵达葭萌关,再之后就没有信使前来葭萌关了。

    没有汉中城的消息,廖化也不知道,汉中城到底是守住了,还是陷落了?

    他倒是想派出信使联络汉中城来着。

    问题是,如今的葭萌关,张任每天都在关下猛攻,葭萌关剩余的民夫都不多了,哪里还能派出大批信使?至于三五人的信使,廖化也不是没有派出去过,却都是石沉大海。

    如今,汉中城依旧毫无消息,却又五千敌军轻骑,从汉中城方向杀到了葭萌关下。

    “此时的汉中城,只怕已经失陷了吧?”

    看着关下的五千轻骑,廖化心中十分失落的感慨着。

    他廖化仅凭三五千老弱残兵,外加一些民夫,就守住了葭萌关,但是主公坐镇的汉中城,却失陷了。且不说主公张鲁生死如何,他廖化在葭萌关的死战不休,还有意义么?

    当然,他廖化并不是绝对忠诚于主公张鲁的。

    只不过,既然已经身在张鲁的阵营,喊了张鲁一声“主公”,该他廖化拼尽全力的时候,他绝对不会退宿。问题是,加入汉中城都失陷了,他继续守着葭萌关,还有意义么?

    既然,再坚守葭萌关已经毫无意义,那么问题就来了:

    他廖化又该何去何从?

    直接弃葭萌关而走,继续一路向西,实现昔日想要投奔刘西川的夙愿?

    这个选择,很快就被廖化给抛到了脑后!

    他已经在葭萌关,挡住了张任半个多月,也让攻关的蜀军将士死伤惨重;这个时候他弃关而走,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想要投奔刘西川的话,张任会答应么?

    刘璋又会如何待他?

    届时,等待他廖化的,搞不好就是被杀了泄愤的吧?

    毕竟,若不是他廖化将张任挡在了葭萌关之外,汉中城又怎么会丢给了他人?

    刘璋兴兵猛攻葭萌关,可不就是想要收复汉中的么?

    不能再投西川刘璋了,那么他廖化又该投奔谁?

    关墙上,瞅着关下的那五千轻骑,廖化正心情不爽的思索着出路。这时,只听身边的亲兵惊呼道:“将军,敌军斗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