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帆徽走出贡院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搜索,王宝福就挤上前了。
“少爷,太白酒楼的酒宴已经备好了。。。”
“好的,等等看,文辂兄和昌宏兄也应该要出来了,一并到酒楼去吧。”
第一百二十四章 标准()
考生考完了,都去放松甚至放纵去了,王相等人的苦日子才开始,当然这对于赋有使命感的诸多内帘官和同考官来说,还是能够承受的,毕竟接下来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将决定所有考生的前途,桂榜的考生庆贺之后,需要准备来年四月在京城举行的会试,副榜的考生也能够庆贺一番,或者选择到国子监去读书,或者回家之后准备三年之后的再一次乡试,而绝大部分的考生,则是黯然的收拾行囊,准备离开西安府城了。
这样的情形,王相是熟悉的,毕竟他也是两榜进士,也经历过这一幕幕。
内帘官和同考官,依旧不会离开贡院,阅卷也是在贡院完成,所有经过誊抄的试卷,都已经摆放好,只是第三场策论考试的文章,还要等到两天之后,才能够誊抄完毕,不过那不重要了,关键是第一场四书五经考试的文章。
夜以继日的审阅试卷的时刻开始了,王相确定的工作时间,非常的严酷,每天早上卯时开始阅卷,吃饭的时间分别为一刻钟,尽量少喝水,免得总是入厕耽误时间,阅卷持续到戌时,若是有必要,还有可能延长阅卷的时间。
阅卷在贡院的厢房进行,王相占据了一间屋子,副主考占据了一间屋子,其余四个同考官则在一间屋子里面,厢房的外面,是全副武装的军士,阅卷期间,贡院的大门依旧锁闭,包括巡淖官在内的考官,全部都不准离开。
内帘官和同考官,最为辛苦的是主考官。
乡试的重要性不多说,主考官为了能够真正挑选出来有学识的考生,必须尽量多的看试卷,这就不仅仅包括同考官挑选出来的试卷和文章,还包括被淘汰的试卷和文章,防止因为同考官过于的疲劳,没有看到某些好的文章。
当然作为主考官,是要提出阅卷标准的,这个标准在阅卷之间商议过,众人都统一了意见,所以说阅卷的速度还是有些快的,有些一扫而过,就可以放到一边去。
主考官更是能够在一天之内看很多的试卷和文章,誊录官的字迹非常清楚,誊抄下来的文章没有墨渍,看上去很清爽,这也让阅卷之人能够轻松看完整篇的文章。
九月十五日,卯时。
王相做好了一切的准备,他已经将酒宴上面发生的不快全部忘记。
被抽调到贡院内院的军士,开始将所有誊抄好的试卷,送到厢房,放置在同考官的面前,这些军士都是不识字的,他们运送的试卷,也是被密封好的一个个圆筒。
同考官用桌上的竹片,划开圆筒表面封口的地方,铺开试卷,就可以开始阅卷了。
每个同考官单独一张桌子,前面摆放一个个尚未撕开的圆筒,左边放着挑选出来的文章,有关放着基本被淘汰的文章,一旦考生的试卷被放置到同考官的右边,则几乎失去希望。
两千多考生,能够被挑出来的也就是一百一十八人,其中桂榜九十八人,副榜二十人。
可以想象,同考官左边摆放的试卷很少,右边则是大量的试卷。
厢房里面很安静,每个同考官的桌上都摆着一个铃铛,若是需要军士进来,同考官会摇响铃铛,军士或者进入厢房送去密封好的试卷,或者将挑选出来的试卷,送到副主考的房间去,当然军士不可能离开厢房,主考官和副主考两人的屋子,都是在厢房之内。
同考官阅卷的时候,看见好的文章,相互之间可以商议,评定这篇文章如何,不过在阅卷刚刚开始的时候,这样的情况不会出现,主要是时间上面来不及,若是四个同考官在一起商议的时间多了,那每天看不出来多少的试卷。
同考官相互之间交换意见,主要还是在吃饭的时候,或者是当天阅卷结束之后。
按照朝廷的规定,同考官有直接给主考官和副主考提出建议的权力,他们认为很好的文章,若是遭遇到淘汰,是可以询问原因的,不过这样的情形几乎不会出现,因为决定是不是录取某个考生,这是主考官的权力,副主考都只能够是监督和建议,就不要说同考官了。
卯时一刻,王相和副主考都走出房间,来到厢房。
两人一方面巡视,看看同考官是不是在认真的阅卷,同时也可以审阅已经拆封的试卷。
阅卷尽管才开始一刻的时间,但几个同考官的右首已经摆放了试卷。
王相此刻主要的任务,就是看这些算是被淘汰的试卷。
接连看了四份被淘汰的试卷,王相忍不住摇头,这些文章的确不行,要么是空话连篇,要么就是全盘抄录古人的话语,看不出一丝的见地,如此拼凑出来的文章,怎么可能被选中。
王相知道,自己出的考题,难度大了一些,恐怕不少的考生,文章都是这个样子,难以出什么新意,不过也唯有如此,才能够选拔真正的人才。
这是王相进入贡院第一天,就仔细思索的,考题出的简单了,地方的巡抚和布政使倒是高兴了,可皇上肯定不高兴,毕竟这录取的试卷和文章,还要送到京城去的,皇上虽然不可能全部都看,但总是要看几篇的。
王相也知道,阅卷的前期,也就是五天时间之内,能够被选中的文章是不多的,各地的乡试都有一个规矩,那就是誊抄官首先是抄录的最后一个考场的文章,依照这个次序誊抄,往往出色的文章都是在后面出来,这样做是考虑实际情况的,与田忌赛马有些相似,要知道内帘官和同考官的精力是有限的,若是首先就将好的文章拿出来,让他们有了标杆,那后面的试卷,无疑就要吃亏了,能够被看上的不多。
首先标准低一些,哪怕选出来的文章多了一些,后面还可以专门来审阅,开始标准就抬高了,很有可能选出来的文章数量不够,回头继续看被淘汰的文章,劳神费力。
三天时间过去了,被挑选出来的文章,不过十来篇,这些文章王相都仔细看过了,没有什么特别满意的,甚至可以说是不满意的。
不过陕西的考生,不可能与南方比较,不可能与北直隶比较,甚至不可能与山西的比较,要求太高了还是不行的。
三天时间过去,挑选出来的文章只有十来篇,这也让王相有些无奈和着急,按照这样的进度下去,到阅卷的后期,是不是能够挑选出来足够多的文章,到第三天休沐的时候,王相差点想着给诸多的同考官说说,不过他还是忍住了。
从第四天开始,挑选出来的文章就多一些了,其中一些文章,王相觉得也还可以。
其实按照王相的目标,那些所谓可以的文章,也是不行的,只是他看了太多的文章,矮子里面挑将军,不可能将标准放的很高了。
阅卷进入到第六天午时,王相和副主考桌上的文章,数量已经超过一百。
同考官阅卷的时间为十天,十天之内从所有文章之中挑选出来出色的文章,这就包括全部三场考试的文章,一般情况之下,第一天到第六天重点是第一场考试的文章,第七天到第十天为第二场和第三场考试的文章,这个比例明显不对等,六天的时间看两千余篇文章,以及四天的时间看四千余篇文章,可见第二场和第三场考试的文章,是得不到重视的。
剩下的五天时间,主考官和副主考要确定哪些考生能够被录取,本届乡试所有考生的名次,谢元是谁,亚元分别是哪些人,包括桂榜和副榜的名单,全部都要确定下来。
十月初一,乡试的榜单出台,到时候在布政使司衙门的外面张贴,此刻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所以榜单又被称之为桂榜,当然这主要是针对南方来说的,北方则没有那么多的桂花树,发榜的时候,已经是初冬的季节,气候已经寒冷了。
接近六天的时间,王相看了不知道多少的文章,他看的都有些晕头转向了,这看文章和读书一样,若是看到一本好书,哪怕是熬夜都是舒服的,可若是看见不喜爱的文章,一刻钟都难以坚持下去,可惜内帘官和同考官没有这样的权力,不管好坏的文章,他们都是要仔细看的,哪怕看着感觉到内心不舒服。
同考官都是从翰林院和国子监抽调的,能力和水平的确是不错的,挑选出来的文章,的确都是最好的,这些同考官会挑选出来一百五十篇文章,接下来内帘官在这一百五十篇文章之中,挑选出来一百一十八篇,其中排名在前面的九十八篇,基本就是本届乡试的举人,其余的二十篇,则是副榜的举人。
王相对四个同考官还是非常满意的,前些天他还会看看那些被淘汰的文章,后来他根本就不看了,从那里面挑选不出来什么好的。
眼看着第一场考试的文章基本要看完了,王相还没有特别满意的,这让他有些着急,毕竟乡试谢元的文章,皇上是肯定要看的,若是文章太差,他脸上无光。
第一百二十五章 惊喜()
同考官在外面的议论,引起了王相的注意,其实这种议论,随着阅卷时间的增长,逐步的出现,而且越来越多,几个同考官商议某一篇文章,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出现这种议论只有两个情况,要么是出现一篇好文章,要么就是文章还可以,但是不是能够入选。
不过这一次议论的时间稍微长了一些,而且同考官的声音也有些大。
“乡试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文章,有些难以思议。。。”
“这也不奇怪,偌大的陕西,出现这等的人才也是有可能的。。。”
“没有入朝为官,就能够有如此的感概,还真的不简单啊。。。”
王相终于放下了手中的文章,走出屋子,来到了厢房。
此刻已经是下午的申时。
几个同考官看到了王相,他们停止了议论,其中一人将手中的一份试卷递过去了。
“大人,下官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我们几人都看过,觉得不简单,应该是目前我们看到的最好的文章了。”
王相将信将疑,这种将文章直接给他的情况从未出现,同考官选中的文章,都是由军士送到他那里去的,而且是看完一批次的文章之后,才会送过去,而且是四个同考官统一都选中的文章,这样能够保证文章的水平是一致的。
刚才几个同考官的议论,王相也听见了,难不成这篇文章真的很不错。
副主考也走过来,来到了王相的身边。
看见副主考也来了,王相索性走到一名同考官的桌子前面,将试卷慢慢的铺开,与副主考两人仔细看起文章来。
副主考的脸上首先露出吃惊的神情,他和主考官一样劳累,看了不知道多少的文章了,这一次看到的文章,给他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可是第一次出现如此的感觉。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王相禁不住念出声音来了,一边念一边摇头。
看了看身边同样诧异的副主考,王相再次开口了。
“这不可能啊,一个乡试的考生,居然有着如此的认识,莫说是乡试考生,就算是那些在地方为官多年的官吏,也不一定能够有着如此的感悟。”
“大人,下官以为,能够有这等的认识,才是真正明白了大人出题之意思,下官看前面几篇不错的文章,虽说对大人的意思有所领悟,可还是失之于狭隘,或者是泛泛而谈,或者是过分的针砭时政,却未能全面认识,唯有这篇文章,涵盖意思是明确的。”
王相忍不住点头。
“说的是,文辞平和,没有丝毫偏激之意,且指出为官之重要,更是要求为官需为百姓做主,好一个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话足以令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吏抱愧。”
王相有些激动,说话的言辞也犀利了一些,表露出来御史的职业习惯,其余人倒是不好开口说什么了,其实按照众人的认识,这篇文章整体思路和言辞都是平和的,其整篇文章的中心,就是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路娓娓道来的,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延伸到加强个人之修养,明白百姓之不易,明白为官之不易,能够在短短的一千多字之中,清晰的表露出来如此的思路,非常不简单了。
八股文之中,出现这等近乎于白话的语句,这是不多见的,可正是因为不多见,如此道理明晰、朗朗上口的语句,才会引发特别的关注。
王相看了看众人,也明白自己是激动了一些,总算是看到了一篇好文章,这内心的喜悦是忍不住的,而且刚刚王铎想到了自己在崇祯元年的时候,给皇上上奏的奏折,那份奏折的言辞是很犀利的,丝毫没有转圜,若是当时能够看到如此的文章,在言辞上面稍稍平和一些,也不至于在朝廷之中引发那么多的轰动。
“刚刚看到一篇好的文章,有些忍不住,说了题外话了,诸位见谅,这篇文章我看的确是不错的,高屋建瓴,且能够娓娓道来,让人看上去就很舒服,最为关键的还是全篇虽然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话语,却时时刻刻都透露出其含义,这等引而不发的功力,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王相这样说,副主考倒是可以开口了。
“大人,下官也有此等的感受,下官以为,这样的文章,就算是放到南方去,那也是出类拔萃的。”
“的确如此,我没有想到,陕西居然有此等的人才,见地如此的深刻,可不要小看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句话,其蕴涵的道理,越想越是深远啊。”
“大人说的是,这近乎于白话的词句,乡试之中几乎不会出现,也不知道是哪一个考生,居然会表露如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