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悍唐-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为每一天都是和衣而眠,脚上的靴子也是这样,一直穿着,不敢脱下来,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一脚踩下去就会有危险出现,穿着高帮靴子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自身。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整个队伍之中没有人的身上脚下没有出现溃烂的。只不过这样的日子在到了海上之后,渐渐地好了起来,至少回到广州的时候没有一个受伤的,全都是龙精虎猛的汉子。

    这一次刘伟他们回来,冯盎亲自带人前来迎接,这样的规格可以说是整个岭南最高的礼遇了,冯盎就是岭南百越王虽然没有这个名头,但是却掌握着这一片土地上最大的权力。

    而这样的权力即使是李二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威信,所以在这里所有的百姓都会听从冯盎的命令行事,冯氏一族在岭南这么多年的经营算是彻底的在这一片土地上打上了他们的烙印。

    “定远侯远行辛苦了!”下了船就见到码头上冯盎正站在上面,此时正在对着刘伟笑着拱手。

    “耿国公,劳烦你亲自前来迎接,实在是小子的罪过了!”礼多人不怪,见到冯盎亲自前来,吨是刘伟心中还是非常受用的,至少这个老头还算是客气。

    “不知道这一次定远侯前往那蛮荒之地可否寻到之前所说的那种神奇的物种?”冯盎最关心的其实还是这占城稻的事情,因为他可是已经下令了让百姓们准备将自家的旱地改造成为水田了,这是刘伟让他准备的。

    可是水田要是有水稻种植那还行,可是要是没有那么多的种子,那么到时候泡了水的土地想要再一次弄干来种植别的农作物可就要耽误农事了。

    “放心,小子这一次带回来的种子应该能够种植数万亩田的了,待会儿就带耿国公看看这水稻究竟是何等的模样!”刘伟说道,此时两人都站在码头上,等着卸货。

    无数的码头搬运工被冯盎召集过来,来帮忙卸货,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农闲的时候出来找份短工的农民,这些人对冯盎和刘伟之间的谈话听得是一清二楚,之后新作物的消息就在这广州附近传开了。

    当开始卸货的时候,冯盎和刘伟抽查了一部分的水稻,这些东西全都装在麻袋里面,然后打开袋子之后,看到里面金黄色的水稻,顿时冯盎就知道这东西应该和小麦差不多。

    “这就是水稻?看样子应该和小麦差不多的样子!”冯盎问道。

    “这个东西种植起来可比小麦要求高多了,但是产量也不是小麦能比的,至少现在你们这样种植的小麦是无法和水稻相比!”刘伟说道。

    现在的种植方式,刘伟这个并不是农村人的穿越者,都觉得实在是粗犷的过分。虽然刘伟不是农村户口,家里面没有田地,是在小镇上的。可是他新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同学里面却有着好多家里面都是务农的。

    而刘伟也跟着同学们一起去这些人家里面玩过,自然知道小麦是一窝窝的生长的,而在这个时候这些人进行的种植就是一块地,弄平整了然后直接拉着一大筐子的种子往里撒进去,只要大致均匀然后随便这些小麦生长起来,就像是一块杂草一样。

    按照当初他的记忆,这是要首先要在下过雨之后的土地上挖一个小坑,然后扔进去麦种,之后还要扔上草木灰盖住,每两株麦苗之间都要间隔十几公分的距离,给小麦成长的空间,这样才能长得更好。

    而水稻更是麻烦,要选择一块地方作为育苗的区域,在这里洒下已经经过温水浸泡然后生出了气生根的种子。之后等着秧苗长出来,差不多有十来公分高的时候,这个时候要进行插秧。

    按照横竖之间都要间隔差不多二十公分左右的距离来计算,这样一行行一列列的插好秧苗。就像是在水田之中等待检阅的方阵一样,横平竖直这才是合格的。

    所以刘伟生怕这个时候这些百姓还是按照他们种植小麦一样种水稻,这样水稻苗与苗之间就根本没有什么空间,相互之间争抢养分只会造成这些水稻苗子都长不大。而且浪费种子。

    “耿国公,这水稻种植和小麦是不一样的,待会儿我会列出来一些种植的基本要求,按照要求进行种植才好!”刘伟对着冯盎说道。

    “这是自然,只要能够种出一年可以三熟的水稻,那么多费点力气又算什么!这样我岭南地区每年粮食都会无比的充裕,再也不会有人挨饿,这才是最好的结果!”冯盎自然不会怕麻烦,就算是水稻种植麻烦一点,但是和岭南再也不会有人饿死相比,冯盎觉得再麻烦都值得。

    而且他手底下可是有着一直数万人的大军的,这些军队并不是摆着好玩儿的,全都是可以丢下兵器帮忙干活的人。

第二十五章 农业专家刘伟() 
七月的岭南两广地区,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炽烈的骄阳如火,让整个人就像是置身字啊烤箱里面一样,所有人都巴不得龟缩在阴凉地里面。

    顶着如火的骄阳,刘伟穿着一身粗布麻衣,正在田地里面忙活着。一块大约一百平米左右的水田,此时被彻底的弄的非常平整,全都是一层肥沃的土壤覆盖着,并且还弄了一些发酵过后的五谷轮回之后的农家肥。

    这些东西全都均匀地泼洒在这一片土地里面,刘伟这是在准备培育秧苗了,从中南半岛弄回来的占城稻,在这个时候被他已经用水浸泡生出了气生根了。马上就要进行撒种,培育出秧苗然后种植下去。

    刘伟按照后世一知半解的方法进行水稻种植,这比起这个时代的种植方式要详尽了许多。可以说是彻底的颠覆了种植的方式,这个时代不管是中原地区还是在别的地方,种植庄稼都是直接将种子撒进地里然后就等着收获了。

    当然中原地区会进行除草除虫的工作,而像他们之前去的安南,交趾这些地方的土人,更是刀耕火种的方式,直接在地上刨个坑,然后丢下种子,最后长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什么清除杂草,消灭害虫这些事情,还是算了吧,那些土人还没有这样的心思。

    所以当刘伟第一次拿出自己编撰出来的种植方法准备推广的时候,不管是冯盎还是他手下挑选出来的农事专家都觉得这不是在种地,这是在伺候皇家园林之中的盆栽。什么时候需要进行除草,什么时候需要追加肥料,什么时候需要进行观察有么有病虫害。

    这些事情对于他们来讲都有点过于精细了,一群人都感觉有点太繁琐了。相对于种植方式的有些不解而言,刘伟设计出来的曲辕犁却让冯盎手下的农事专家非常的惊讶,这东西对于一个研究了半辈子的农业种植的人来讲,确实是一件神器。

    当然刘伟这份培育秧苗,然后插秧,管理,收获的流程,在他的坚持下,以及冯盎大力支持下还是得以落实下去,整个两广地区,第一次开始了大面积的规范化的农业生产活动。

    两广地区现在并不像后世那样繁华,当然这里也有着很多的深山密林,所以种植水稻的区域并不是很大,只有两万多接近三万亩的土地适合改造成水田。

    冯盎在岭南的影响力在这个时候就看的出来了,整个人推行水稻种植,对于种植了很多年的小麦的农民来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种新的农作物在没有经过小范围实验的情况下直接一下子上来就大面积种植,要不是冯盎的威望在这里进行担保,还真的没有人愿意去冒这个险。

    而冯盎为何又愿意给刘伟做担保,这其中却是有着刘伟和冯盎之间的一个约定在其中,冯盎当初和刘伟比试箭术,刘伟提出了这个条件,当时冯盎并不愿意用整个两广地区的百姓的利益来作为自己的赌注,可是刘伟提出了让他难以拒绝的条件。最后冯盎还是顶住了压力给刘伟做了这么一个担保。

    所以现在刘伟在田里干活的时候,冯盎都要在边上看着,此时也是如此,见到一位国侯正儿八经的在干农活,对于冯盎来讲也是一件非常赏心悦目的事情。

    这不是李二他们做的春分祭天时候的表演性质的东西,李唐重视农桑,所以没到春分时节,惊蛰春雷响起的时候,皇室会带着文武群臣进行祭天大典,然后伤到李二,下到城长安门官都会治安龙首原上面选定的那些天地里面进行耕作。只不过这些耕作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家都清楚。

    李二还好一点,他的老爹李渊在位的时候,就是随便抡两下锄头,然后撒一把麦子在地里面就是祭天仪式了,而文武群臣在那个时候也是做样子的居多。到了李二上来,这次啊改变了许多,李二会亲自拉着犁头耕地,然后长孙皇后扶犁,太子李承乾撒种,后面的三皇子恪掩土,四皇子泰浇水。

    而勋贵之家都会分配两道三亩地,这些地要让家主带着家中正妻,男丁亲身上阵耕种,还要种完才行。这样算下来大唐的统治集团其实每家每户都是会亲自种地的。

    只是这些人只管着种下去,到时候秋天的时候长得最好的绝对是李二自己中的那一块地,只不过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很清楚。

    当然这一切都是引申出来的想法,刘伟在干活的同时脑袋里面胡思乱想而已,他此时将已经生根发芽了的占城稻种子撒了下去,这要求撒的非常的均匀,不然的话长出来的秧苗就会有的地方非常拥挤,有的地方非常稀疏。

    撒好了种子之后,因为是七月的天气,这个时候并不需要覆盖住种子,只需要让它们露天生长起来就好,当然要是在初春时节还是需要进行覆盖一些秸秆之类的东西,用来进行保暖。

    当然这是因为这个时代并没有什么聚酯乙烯之类的塑料橡胶薄膜。其实那玩意儿才是最好的覆盖秧苗的保暖之物。

    刘伟使用的是自己在后世见过的方法,这种方法培育出来的是旱秧,这一块虽然说是水田,但是培育秧苗的地方并不是在水田里面,而是在旁边的一块土地上,只要定期洒水就可以保证秧苗的生长。

    培育秧苗也是两种不同的方法,当然刘伟没有见过真正的水秧是怎样培育出来的,反正只要让秧苗长大,然后在是来公分高的时候,移栽进入水田里面就是了,这些都已经记录在了刘伟弄出来的那一本水稻种植注意事项大全里面了。

    至于这一本记录怎样种植水稻的书在今后的岁月之中会不会成为什么齐民要术之类的一样的农家经典,这一点刘伟就不敢保证了。当然能够成为经典是最好的,这样刘伟也能够名传千古,哪怕他注定了会在大唐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二十六章 时间匆匆() 
时间是最不值钱也是最值钱的东西,这句话非常的矛盾,因为每一个人都能够非常奢侈的挥霍这玩意儿,但是却没有扔能够用金钱或者权利让时间多给自己一点点。

    就像刘伟这大半年的时间就这样直接耗费在了农田里面一样,只不过是转眼之间,刘伟就在岭南这一片地方呆了大半年了,这种植的占城稻也已经收获了;两茬,除了最初当做稀罕物件给李二送了一些到长安之外,其余的冯盎和刘伟两人全都给储备起来了。

    当然岭南种植这种新作物的百姓也弄了不少在自家囤着,这种新式的种植方式有别于他们之前的那种粗放式的种植方法,而且收获的庄稼也更多。虽然耗耗费的精力更多,但是只要收成好,这些百姓全都可以接受。而且这些百姓对于大米饭也是非常的喜欢,白白的大米饭和白面馒头一个色儿。

    只不过现在都还不能让这些百姓全都吃大米饭,这些粮食全都被囤积起来,然后等到刘伟忽悠冯盎的那个关键时刻拿出来,让整个大唐所有人全都记住这种新的粮食,从而直接改写现在的五谷所属。

    五谷指麻、黍、稷、麦、菽。这五种最开始就在中原地区一直千百年来种植的农作物。而水稻这东西传入中原时间已经到了北宋时期了,而且历史上急躁最早传进中国的时间是在唐朝晚期。

    但是这一次刘伟准备更改这五谷之属,因为在原本的五谷之中产量能够和水稻相比的就只有麦。其余四种贱贱的都只是沦为了粗粮并不能占据餐桌上的主食的地位了。

    当然要更改五谷排位,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中原大地上能够流传千古的五谷杂粮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撼动的。最主要的就是水稻这东西现在根本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农作物。

    当然刘伟这样做其实最开始并不是为了这个名声,他只是希望两广这片适合种植水稻的地区能够种植足够多的粮食,然后在明年蝗灾泛滥的时候,能够救助更多的百姓,因为水稻的一年两道三熟的特性能够获得更多的粮食。、

    而冯盎怎么可能让这么多的粮食全都囤积起来?他又不是为了造反,怎么可能留下这么一个大把柄?这样的消息要是泄露出去,传到长安城李二的耳中,那么他冯盎就算是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所以在最初他是不愿意帮助刘伟进行这样的囤积粮食的,可是刘伟抛出了一个让他无法拒绝的诱饵,那就是名声,作为岭南这一片地方的无冕之王,冯盎看起来表面风光,可是实际上他也是这一片土地上最有权力的人,哪怕李二的命令在这里都不好使。

    可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并不是所有人想象之中那么满足,甚至可以说在冯盎身上的压力比起其余的人要大的多了去了,他的压力来自于这一片土地,来自于最能让他骄傲的姓氏——冯氏。

    因为他是冯氏一族现在的族长,是冼夫人的孙子,背负着岭南圣母冼夫人的遗志,所以他这大半生获得是战战兢兢,没到需要站队的时候,他都是将自己放到火上去烤。

    但是他的努力虽然获得了莫大的成效,现在是大唐上柱国,耿国公。但是他却并没有宝拖拉一个阴影:他的祖母大人。这位被称之为古往今来中华巾帼英雄第一人的伟大女性。

    甚至现在冯盎已经年过半百,但是在面见一些所谓的德高望重的人的时候,对方重视的往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