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烽烟万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烽烟万里- 第2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后伏寿问道:“百官请陛下设朝,陛下为何推辞不出?”

    刘协再次潸然泪下,哭道:“凉王韩炜欲行篡位之举,令百官相逼,朕岂敢临朝啊?”

    伏寿大怒道:“韩贼当真胆敢做此乱逆之事!”

    话音未落,只见典韦、许褚带剑而入,请天子出殿。

    伏寿大骂道:“尔等乱贼,想图富贵,共造逆谋!苍天必不相佑!”说完后痛哭入宫,左右侍者全都涕泪横流。

    而后典韦、许褚强请刘协出殿,刘协安敢不从,被逼无奈之下只得更衣上朝。

    贾诩奏道:“陛下可按照臣等昨日所议,免遭大祸。”

    刘协痛哭道:“尔等皆食汉禄,亦多功臣子孙,岂能忍心做出此等不臣之事?”

    贾诩接着说道:“陛下倘若不进忠言,恐怕会旦夕间祸起萧墙,到那时,就莫怪臣等不忠啦!”

    刘协大惊问道:“谁敢弑朕?”

    贾诩厉声说道:“天下之人皆知陛下是无福之君,故而招致四方大乱!若不是凉王在朝相保,欲弑陛下者何止一人?陛下如当真不知进退,莫不是想让令天下人共伐之?”

    刘协大惊失色,拂袖而起,贾诩用目光示意董昭。

    董昭纵步向前,扯住龙袍,厉声问道:“允与不允,早早道来!”

    刘协浑身战栗不已,吓得无法答对。

    典韦、许褚皆拔剑大呼道:“符宝郎在哪里?”

    祖弼应声出列道:“符宝郎在此!”

    典韦遂向他索要玉玺。

    祖弼喝斥道:“玉玺是天子之宝,乱臣贼子安敢图之!”

    典韦也不跟他赘言,立即喝令武士推出斩首,祖弼大骂不绝口而死。

    刘协吓得三魂已去七魄。只见台阶下披甲持戈数百多人,都是凉兵。

    刘协痛哭着对群臣道:“朕愿将天下禅让予凉王,幸留残躯,以终天年。”

    贾诩此时笑道:“凉王定不会慢待陛下。陛下可速速降诏,以安众臣之心。”

    刘协只得令尚书台起草禅国之诏,令董昭捧玺执诏,引百官直至郿坞凉王宫献纳。

    而此刻韩炜并不知情,恰逢郭嘉反京述职,二人正在饮宴。

    韩炜见状,沉默不语。

    郭嘉见事已至此,便道:“大王承继大统乃早晚之事,大可不必踌躇不决。今天下唯有江东尚未平定,嘉以为此番荣登大宝,也可震慑江东群臣。”

    说着,郭嘉接过董昭捧着的诏书,打开念道:“朕在位三十二年,遭遇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难中复存。而今仰瞻天象,体察民心,炎刘之数已终,行运在于韩氏。以凉武成王树神武之迹,今又光耀明德,以应其期。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窃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凉武成王。王其毋辞!”

    韩炜听完后,意欲受诏。

    郭嘉又阻止道:“殿下暂且不可!虽诏玺已经送到,殿下也要再三上表谦辞,以绝天下人之诽谤。”

    韩炜听后,便令董昭作表,自称德薄,请另外寻求大贤以嗣天位。

    刘协览表之后,心中很是疑惑不解,便问群臣道:“凉王既然谦逊不受,那此事就暂且搁置不提?”

    董昭又说道:“昔凉王受王爵之时,三辞而诏不许,然后受之。今陛下可再降诏,凉王自当允从。”

    刘协无奈,遂遣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至凉王宫。

    韩炜接旨,并开读诏书:“咨尔凉王,上书谦让。朕窃为汉道陵迟,为日已久;

    幸赖凉成武王炜,德膺符运,奋扬神武,芟除凶暴,清定区夏,至德光昭,声教被四海,仁风扇八区;天之历数,实在尔躬。

    昔虞舜有大功二十,而放勋禅以天下;大禹有疏导之绩,而重华禅以帝位。汉承尧运,有传圣之义,加顺灵祗,绍天明命,使行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皇帝玺绶。王其受之!”

    韩炜接诏后,依旧不语。

    郭嘉又对贾诩说道:“虽殿下两次接诏,定然还是害怕后世议论,不免篡窃之名。”

    贾诩道:“此事何难?可再命令张音送回玺绶,让董昭建议天子筑起一坛,名叫‘受禅坛’。选择吉日良辰,集合大小公卿全都到坛下,令天子亲捧玺绶,禅让天下给大王,便可释群疑,而绝众人之口。”

    韩炜若有所思之后,立即命令张音送回玺绶,仍然作表谦辞。张音回去奏报刘协。

    刘协再问群臣道:“凉王又是谦让,此乃何意啊?”

    董昭奏报道:“陛下可筑一坛,名叫‘受禅坛’,集合公卿庶民,让天下皆知此乃陛下诚心禅位。那么普天之下必会蒙受大凉之恩。”

    刘协又下旨派遣太常院官,筑起三层高坛,定于十月庚午日寅时举行禅让仪式。

    转瞬即逝之间,便到禅让大典之期。

    天子刘协请凉王韩炜登坛受禅,坛下集结着文武官僚四百多人,龙骧、虎翼、羽林、虎贲等各营兵军三十余万,刘协亲自捧着玉玺送给韩炜,韩炜遂受。

    坛下群臣跪听册曰:“咨尔凉王!昔者唐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

    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滋昏,群凶恣逆,宇内颠覆。

    赖凉王神武,拯兹难于四方,惟清区夏,以保绥我宗庙,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

    皇灵降瑞,人神告徵;诞惟亮采,师锡朕命。全说尔度克协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

    于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君其袛顺大礼,飨万国以肃承天命!”

第612章 小霸王不甘寂寞() 
禅让大典完毕后,凉王韩炜接受八般大礼,自此登上了帝位。

    贾诩领着大小文武官僚在坛下朝贺。

    韩炜改青平元年为太初元年,“太,初始也,元气始萌,谓之太初,言其气广大,能为万物之始本,故名太初”。又立国号:大凉。并传旨大赦天下,追谥父亲韩遂为凉太祖。(韩遂于韩炜平定南蛮时,寿终正寝。)

    贾诩此时奏报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天子既然禅让了天下,理应退下藩服。乞请凉王降下明旨,如何安置刘氏宗族?”言毕,命令刘协跪在坛下听旨。

    韩炜即刻降旨封献帝为山阳公,当即起行。

    贾诩按剑指着刘协,厉声说道:“立一帝、废一帝,古之常道!现新君仁慈,不忍加害,封汝为山阳公。即刻起行,往后不经宣召不得入朝!”

    刘协含泪拜谢,上马离去,不敢逗留片刻。

    韩炜便谓群臣道:“舜、禹之事,朕知之矣!”

    群臣皆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韩炜称帝,天下震动。

    早有人报到江东,说韩炜自立为大凉皇帝,在洛阳盖造宫殿,并且传言天子刘协已经遇害。

    吴王孙策听闻,假装痛哭终日,下令百官挂孝,遥望设祭,上尊号谥“孝愍皇帝”。

    孙策做戏作全套,故而声称悲痛过度,染病成疾,不能理事,把政务全部托付给了张昭、周瑜。

    周瑜和张昭、张纮商议道:“天下不可一日无君,在下欲尊吴王为帝。”

    张昭那也是一条老狐狸了,还能看不清局势吗?即刻说道:“近日有祥风庆云之瑞:吴郡西北角有黄气数十丈,冲霄而起,帝星见于毕、胃、昴之分,煌煌如月。此皆应吴王当即帝位,以继承天下大统,有何可疑?”

    于是周瑜和张昭兄弟,领江东大小官僚上表,奏请吴王孙策即皇帝位。

    孙策假装虚弱,览表后大惊道:“尔等此举是要让孤成为不义之贼吗?”

    周瑜奏报道:“非也!韩炜篡汉自立,吴王之位乃大汉天子敕封,今反贼已立,殿下亦可承继大统,以平韩贼。”

    孙策勃然变色说道:“尔等此举,乃效法逆贼所为!”

    说完,孙策拂袖而起进入后宫,众官员全都散去。

    三日后,周瑜、张昭又领着众官员入殿,请吴王出宫,众人皆拜伏在孙策面前。

    张昭奏报道:“现汉天子已被韩炜所弑,王上不即帝位,兴师讨逆,何谈忠义?如今天下之人无不想尊王上为君,为孝愍皇帝报仇雪恨。王上若不听从臣等所议,定然大失民望矣!”

    孙策依旧义正言辞的说道:“孤虽然是大汉藩王,却没有德泽布于万民。今一旦自立为帝,与篡窃有何亦!”

    周瑜、张昭明知孙策演技精湛,但却苦劝多次无果,孙策坚决不从,怕不是太入戏了。

    毕竟,孙策考虑的是将韩炜推到弑君反贼的层面,自己则要变成忠肝义胆的英雄。一定要与韩炜站在对立面!

    可迫在眉睫,不容耽搁。周瑜便设一计,对众官说如此这般,自己则说旧伤复发,托病不出。

    孙策听说周瑜旧伤复发,就亲自到都督府中,直到卧榻边上探望,关切问道:“公瑾……公瑾无恙乎?”

    周瑜回答道:“旧伤本就严重,而今又忧心如焚,怕是将不久于人世!”

    孙策急忙追问道:“公瑾有何事如此担忧?竟到了此等地步?”

    连问数次,周瑜只推托病重,闭目不答,可依着孙策的脾性,必定是要再三追问的。

    周瑜喟然叹道:“臣自从出庐江之后得遇王上,相随至今,王上皆是言听计从。如今王上拥有江东九郡八十一州,不负臣夙昔之言。目下韩贼篡位,汉祀将终,文武官僚都想奉王上为帝,灭凉兴吴,共图功名。不想王上坚决不肯,众官员都有怨心,不久必将心散……啊……”

    周瑜佯装苟延残喘之后,又接着说道:“倘若文武之心尽皆离散,逆凉来攻,江东……江东难保,臣……臣岂能不忧呐!”

    孙策这才说道:“孤非是有意不从,只是担心天下人诽议啊!”

    周瑜才说道:“圣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今王上名正言顺,理应剿灭篡汉之贼,何有诽议之处?王上岂不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孙策思索片刻,说道:“这……且等公瑾病情痊愈之后,再议此事不迟。”

    周瑜听完后,面带微笑,即刻从床榻上一跃而起,将屏风一掀,赫然是张昭带着文武众官员全部进入,众人皆拜伏于地,齐声说道:“王上既然应允,便可择吉日,行大礼。”

    孙策举目观瞧,下跪说话的头一排便是孙氏宗族,首当其冲便是二弟孙权,如今官拜吴国相,兼领吴郡太守之职;还有孙翊、孙匡、孙朗几兄弟。

    再往后是张昭、张纮两位老臣、谋主吕范、心腹老将们:黄盖、程普、韩当、朱治。这些人都是江东几朝的元老,自然是全力支持孙策的。

    亦有青衣侯吴景,乃孙策舅父;乌衣侯孙静,乃孙策叔父。这两个颐养天年的老侯爷都被请来,可见此番周瑜与张昭下得功夫之大。

    又有左护军鲁肃、右护军吕蒙、武烈将军陈武、雏羽校尉留赞、议军校尉步騭、偏将军全琮等江东重臣。

    再有年轻一代将领:凌统、朱然、朱据、朱桓、贺齐、黄柄、程咨、韩咨等一干众人。

    反正,但凡该来的都来了。

    孙策见大局已定,自己再演下去毫无意义。但他还是很吃惊周瑜竟然如此煞费苦心的设计,可谓又惊又喜。

    但见孙策黑着脸,探手点指众人,唉声叹气道:“唉!陷孤于不义,皆卿等也!”

    这话说的模棱两可,可周瑜听明白了,这就是答应了呗。

    周瑜即刻说道:“王上既允众臣所请,便可择吉筑坛,恭行大礼。”

    众人齐声道:“还请王上早择吉日,恭行大礼!”

第613章 大凉朝会议伐吴() 
东吴众臣立即与孙策回宫,一面命张昭、张纮光掌礼,在建业之南筑坛。诸事齐备后,多官整设銮驾,迎请孙策登坛致祭。

    张昭在坛上,高声朗读祭文曰:“皇帝策,敢昭告于皇天后土: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韩炜阻兵残忍,戮杀主后,罪恶滔天,载肆凶逆,窃据神器。

    群下将士,以为汉祀堕废,嗣武二祖,躬行天罚。

    策惧无德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遐荒君长,佥说: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式望,在策一人。

    策畏天明命,又惧大汉之业,将坠于地,谨择吉日,登坛告祭,受皇帝玺绶,抚临四方。

    惟神飨祚汉家,永绥历服!”

    将韩炜比作王莽,而后孙策又举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可谓合情合理。当然,谁先称帝,谁就要面对这样的情况。韩炜也不是不知道,只是当时事到临头,也容不得他考虑那么多。

    读完祭文后,张昭率众官员送上玉玺,孙策接后捧到坛上,也是再三推辞说道:“策无才无德,请众卿再择有德者居之。”

    周瑜此刻奏道:“王上欲平定四海,功德昭于天下。今已祭告天神,断不可再行推辞!”

    言毕,文武百官立即山呼:万岁。生怕孙策再演过头。

    拜祭礼毕,改元:兴汉,意为复兴大汉;国号:大吴。册立王妃乔氏为皇后,长子孙绍为太子,三女皆为公主;又封二弟孙权为桓王,三弟孙翊为鲁王,四弟孙匡为梁王,五弟孙朗为齐王。

    封周瑜为大将军,封张昭为丞相,张纮为尚书令,吕范为太尉,朱治为司空,鲁肃为司徒,黄盖为骠骑将军,程普为车骑将军,韩当为卫将军,周泰、蒋钦、陈武、吕蒙四将为东、南、西、北四镇将军,其余大小文武官僚全都升赏,又下诏大赦天下,江东军民无不欢欣鼓舞。

    孙策称帝的消息不到半月,便也传遍天下。

    洛阳金銮殿上,大凉太初皇帝韩炜韩孟炎端坐龙书案前早朝。

    中常侍任昂任清风高喊道:“上朝!”这任清风也是一个特例,韩炜体恤他年迈,便没有让其净身。而任昂自是有先见之明,从不往后宫走动,只派小太监们去。

    文武百官鱼贯而入,山呼万岁。

    即刻,满朝文武商议起孙策称帝之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