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烽烟万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烽烟万里-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这样愣生生过去了两、三个时辰,二人依旧难舍难分。

    又战半个时辰,文丑体力明显不支,毕竟打了着许多天的仗,寝食难安。再加上本就不是颜良对手,能更颜良对阵这么久,着实不易。

    再看颜良突然一勒马缰,让出文丑向前。

    自己攥紧刀柄,用刀面拍向文丑后背。大刀刀刃宛若半扇门板相仿,生生就拍在了文丑后心,文丑冷不防的被这么一拍,加之颜良力大,顿时落马。

    文丑落马,顿时摔得灰头土脸,吃痛的站起身来,在一转身,但见颜良的大刀已经架在了自己脖子上。

    颜良笑道:“贤弟枪法依旧了得,愚兄佩服!”

    文丑脸上带着释怀的笑容,言道:“唉,还是敌不过兄长呀!还请兄长代我照顾好小女,小弟先走一步。”

    话音刚落,文丑往前一探身,三停古月刀便割断了文丑的脖颈,四庭柱之一的文丑,轰然倒塌。

    这一切太突然,颜良连收刀的机会都没有。

    颜良翻身下马,急忙抱住文丑,泪如雨下。

    文丑奄奄一息,紧紧握在颜良的手,嘴里想说些什么,可惜他再也发不出任何声音。

    随着文丑瞳孔渐渐扩散放大,随之而来的是颜良震天的咆哮。

    韩炜见到此情此景,胸膛里一阵堵得慌,仰天感慨道:“文丑,真英雄呐!”

    而后韩炜前去安慰颜良,颜良也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即刻收编了文丑的旧部,在营中找到了文丑还在襁褓里女儿,奶娘认识颜良,把女婴递给颜良,颜良见到此女,眼中再次垂泪。

    “将军,这丫头也是苦命,下生之时,她母亲便难产而死。自幼就在这营中流离颠簸,如今又失去了父亲,唉。”颜良抱着文丑的女儿说道。

    韩炜看看颜良,说道:“让我抱抱。”

    接过小丫头之后,韩炜抱着文丑的女儿,又说道:“文将军乃英烈,我意收此女为义女,以告慰文将军英灵!”

    颜良听罢,心中又是一阵感激,急忙说道:“多谢骠骑将军,将军大义。这丫头真是大造化!”

    一阵风吹过,卷进帐篷里一朵小花。花瓣皆被吹散,只剩下了花蕊。

    韩炜见状,又说道:“此女尚未取名,便叫她文蕊吧。”1

第200章 定计赚壶关(一)() 
韩炜收了文丑之女为义女,颜良心中的负罪感也大大消减,但也不是完全为了收买人心。

    韩炜打心里觉得文丑之死,跟自己逼得太紧有莫大的关系,若能考虑周全一些,带上赵云、马超、典韦等人的话,生擒文丑岂不是易如反掌?

    天不遂人愿,也怪文丑太执拗,过于愚忠。

    文丑之死,也让韩炜顿悟了,人是有信念的。诸如文丑这种人,才是真正的义士。忠义的信念坚定不移,一旦根深蒂固,纵然一死也绝不回头。

    厚葬了文丑之后,韩炜上表朝廷,追封文丑为大汉勇武郎、信义将军、安次侯。封地安次县,食邑千户,由文蕊世袭安次侯之爵位;当然,文蕊的性别自然报备为男子,否则也不能名正言顺的继承爵位。

    韩炜让阎行护送文蕊回骠骑将军府,交给赵雨,并写下一封手书,说明原委。

    赵雨见到此女,母爱再次泛滥,抱在怀里很是疼爱。韩凉拉着荀采的小手从外面进来,见到小女婴,纷纷踮着脚逗弄。

    “彦明,你回复你大兄,务必请他放心,我定将这丫头视为己出。”赵雨只顾逗弄文蕊,也不抬头。

    阎行见状,恭敬施礼,说道:“谨遵嫂嫂之命,这就告退了。”

    上党郡,长子县。贾诩会见张杨,二人商议攻打壶关之事。

    壶关守将乃是袁绍的大将牵招,此人有义节,师从儒士乐隐,乐隐乃何苗长史。

    当年十常侍之乱,何苗、乐隐被害,牵招与乐隐门生史路等人,冒着危险收敛乐隐尸体,载其还乡。道遇山贼,史路等皆四散逃走,牵招垂泪恳求,山贼觉得他是个有义之人,放他离去,由此牵招声名鹊起。

    不光如此,更有谋士董昭,此人也为旷世之才。

    董昭少时便被举为孝廉,就任瘿陶长、柏人县令等官职,由此可见其大才。三国历史之中更是曹魏重臣,能在历史的道路之上留下足迹,定然不俗。袁绍此次任命他为参军,辅助牵招镇守壶关。

    “稚叔兄,此次攻取壶关颇为不易,还请兄早做打算。”贾诩很客气,毕竟张杨是州牧级别。

    张杨为人谦虚,加之并州牧一职全赖韩炜举荐,所以对贾诩更是待为上宾,忙说到:“多谢文和兄提醒,不过以兄之大才,算无遗策,这小小的壶关还难得住兄长不成?那牵招本是一儒生,懂甚的兵法韬略,若不是攀上袁本初这高枝,现在说不定还在读酸书呢。”

    贾诩抚须微笑,摆了摆手说道:“倒也不是牵招,我所虑者,乃董昭,董公仁。此人满腹经纶,兵机政要无一不通,可谓大才。”

    “哈哈哈哈,兄长,若是公仁,倒不必忧虑了。小弟与他交情匪浅,当年他出仕袁本初,多次与我书信来往,他言袁绍实为庸主,意欲投奔于我,如今可真是天助我也。”张杨开怀大笑,对贾诩说道。

    贾诩听罢,即刻问道:“兄可有把握游说董昭?”

    “十成!更何况放眼天下,为明主者,非骠骑将军莫属。公仁通晓事理,若能归于将军麾下,也不至于明珠蒙尘。我这就修书一封与他。”张杨胸有成竹,即刻命人备下竹简跟狼毫。

    对于张杨而言,他自己早就将他归为骠骑将军府的人了。

    这也是大势所趋,若是天子下令围剿韩炜一党,那他张杨绝逃不脱干系。

    不光因为韩炜保举他为并州牧,更重要的是张杨跟吕布有关系。吕布自不必言,那是发小。韩炜是吕布的乘龙快婿,这关系不得不让张杨站队。

    所以张杨,表面上是大汉并州牧,实则心里早就是韩炜的人了。

    而贾诩号称毒士,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自然不会徒有虚名。

    本来的打算是派遣闇月司刺杀了董昭,现在听张杨这么一说,即刻改变了主意,若是能为韩炜揽下这么一个大才,何乐而不为呢?

    毕竟闇月司是机密中的机密,启用的越少,隐蔽性就越强。

    刺客嘛,用的多了任谁都会有防备,到那时人人防备,还秘密组织个屁啊。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轻举妄动的好,贾诩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张杨奋笔疾书,很快就写好了手书,准备让人送去。

    可就在这时,贾诩却拦住了他,言道:“稚叔兄,还是劳烦你亲自走一趟。”

    贾诩的不放心也是事出有因,当年成公英河东之事,贾诩历历在目。

    所谓,用间者,需慎之又慎,方能万无一失。

    张杨转念一想,旋即点了点头,说道:“文和兄之谨慎,弟自愧不如。嗯,事关重大,小弟还是亲自前往壶关一趟。”

    汉高祖元年,始置壶关县,属上党郡,因古壶关口山形似壶,且在此置关,名曰:壶关。

    壶关县本属张杨治下,可自打袁绍入主冀州,就攻占了壶关,张杨多次讨要,袁绍却置之不理。

    又上书朝廷,议郎之中多有袁氏门生,这份奏章自然会被扣押下令,天子根本看不到。

    张杨若是贸然起兵,生恐天子怪罪,若并州牧再被一撸到底,他可就再无复起之日了,所以一直都被袁绍霸占着。

    张杨跟贾诩亲自上阵,依计扮作客商,混入壶关,随便打听了一下,就获悉了董参军的宅邸地址。

    董昭会被调到壶关,也不是没有原因,只因他年少却又锋芒毕露,遭到郭图嫉贤妒能,郭图给袁绍谏言,要让年轻人多多历练,袁绍自然应允,任命董昭为壶关令,即刻上任。

    董昭当时就顿悟了,心中暗忖:壶关乃袁本初强占之所在,这哪里是什么历练,这是变相要我的命呀!一旦战火复燃,这壶关定为四战之地。唉,袁绍听信谗言,实为庸主。

    这一来到壶关,就再也没有回到袁绍身边的可能了。

    本来县令还做的不错,百姓对其有口皆碑,可袁绍的心腹部将牵招的到来,再次让董昭彻底灰心。牵招一来,不但征召兵勇,而且还加重赋税,完全把董昭架空。

    最终,董昭连个县令也做不安稳了,干脆破罐子破摔,整日里在府中饮酒作乐,或者太行山围猎,有了郭图的前车之鉴,他绝不再招惹牵招。1

第201章 定计赚壶关(二)() 
这一日,董昭射猎而归,管家便迎了出来,行色匆匆的来到董昭身边,耳语道:“主公,那位大人来了。”

    董昭听罢,懒散的眼神陡然犀利,面色一阵紧张,即刻说道:“关闭府门,今日恕不见客。”

    管家口中的那位大人,自然是张杨。他多次替董昭给张杨送信,自然认得他。

    董昭得知张杨来了,不得不谨慎行事。

    如今是战时,张杨也算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壶关。以董昭的心智也猜出了他此行来的目的,那一定是做韩炜的说客。

    对于韩炜这棵大树,董昭早就想依靠了,不过他心气很高,秉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原则,就没有投奔。毕竟,颍川郭嘉、荀彧并非浪得虚名,做不得韩炜的谋主,董昭也就打消了念头。

    待客厅中,但见张杨端坐客首,身边站着一人。

    董昭打眼观瞧这人,剑眉耸立,鹰眸犀利,眼神让人捉摸不透。身长六尺七寸。扎巾箭袖,打扮紧趁利落,倒像是张杨的护卫。

    董昭心中盘算:张杨的亲卫军卒我都见过,此人仪表不俗,相貌堂堂,难道是韩骠骑麾下?

    思量间,张杨打断了他的思绪,言道:“公仁贤弟,叫为兄好等呀!”

    “兄长,告罪了。方才射猎归来,猎得上好野味正欲给兄长下酒。”董昭很会说话,朝管家一挥手,那管家自然安置酒肉去了。

    少时,三人坐定,酒肉齐备。

    屋中只有他们三人,董昭这才开口:“不知这位是……?”

    “贤弟,此乃骠骑将军麾下的谋主之首,贾诩,字文和,骠骑将军之军师。”张杨给董昭介绍。

    董昭频频点头,心中感慨:这贾诩名不见经传,怎地称得上谋主之首?看来韩炜此人果然不同于凡夫俗子。

    而后说道:“文和先生乃韩骠骑文胆智囊,昭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文和先生,请酒!”

    贾诩饮尽杯中酒,客道一番:“公仁先生,谬赞了。”

    张杨也不废话,直奔主题而来:“公仁,依你之心智,想必也知道为兄来此何故。实不相瞒,此次与文和先生同行,只为壶关。”

    董昭笑而不语,点了点头,接着听张杨说。

    “可有计策擒下牵招?也好让大军进城。事成之后,最少也能来我并州做个别驾。”张杨毫不拖泥带水,以重利相许。

    董昭一脸无奈的笑着,说道:“兄长,你这是要逼我卖主求荣啊?”

    “是又如何?难道公仁还要继续保袁绍那庸主?若不是念在你我有旧,恐怕贤弟就要面对骠骑将军的兵锋了!”张杨毫不客气,直接搬出韩炜。

    “哈哈,兄长竟然拿韩骠骑威胁小弟。也罢,不消兄长胁迫,今日见到兄长我便有了定计。”董昭自信说道。

    张杨与贾诩对视一眼,洗耳恭听。

    “那牵招弃文从武,本就不通兵机,若论排兵布阵,疆场厮杀。兄长也可胜之十倍,但若要从内瓦解确实有些棘手。他生性胆小,府邸守卫森严,又不轻易见客,生怕遭人暗算。若只靠兄长与文和两人之力,想擒之颇为不易。”董昭说道。

    张杨一皱眉头问道:“如此,计将安出?”

    “兄长稍安,听我道来。人嘛,总有喜爱之物。若能投其所好,想必不难接近。假借献礼之名,进入其将军府,也是水到渠成。”董昭说出了计划。

    “他喜好何物?”张杨问道。

    董昭笑而不语,起身转回内室,少时拿来一个包袱,呈于桌案之上。而后打开包袱,拿出一个锦盒。

    “此乃何物?”张杨不解的问道。

    董昭打开锦盒说道:“此乃《孙武十三篇》的孤本。这牵招对收藏兵书战册极为痴迷,若将此物献上,他定欣喜若狂。”

    “贤弟,这,这不是你所珍藏的孤本?”张杨这才想起,董昭提过他收藏有此兵书孤本。

    董昭哈哈大笑:“兄长糊涂了,只是诱饵罢了,到时杀了牵招,不还是物归原主?”

    张杨见董昭说的如此云淡风轻,自己还操什么心?

    不过心中暗道:这些文人,心计就是深呀。三说两说,就能把人的命要了。也罢,牵招啊牵招,也是天不容你,才有这兵书孤本的出现。

    三人又郑重的磋商了一番,最后决定由张杨跟贾诩扮作假意投奔之人,而后献上孤本,接近牵招,杀死牵招以后,打开城门迎接大军进入壶关。

    最后由董昭用参军的身份,收拢牵招的部下。

    翌日,张杨与贾诩带着《孙武十三篇》的珍贵孤本去面见牵招。

    而董昭则召集了当年跟随自己的县丞、县尉等旧部,随时准备接应。

    牵招此时正闲来无事,拿着一本兵书细细品读,至于能不能了解其中深意,那就看他的造化了。他本就不是当将军的那块料,读再多的兵法,也不过纸上谈兵罢了。

    正在这时,一小校前来:“报,启禀将军,府门外有两名应募之人,说是要面见将军。”

    “怎么?现在连招募个兵勇,都要让本将军亲力而为吗?”牵招头也不抬,不屑的问道。

    “将军,来人说有要事,需面见将军方可。”小校回答道。

    牵招听罢,心中思量一番:若是平常百姓投军,也不会如此行事。莫不是有什么重要军机不成?也罢,待我见上一见。

    想到此处,便说道:“让他们来见我吧。”

    牵招整理衣冠,坐等二人前来。

    不多时,张杨、贾诩鱼贯而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