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史上无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此史上无三国-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安排好徐州的事情后,陶明又带着赵云和毒牙,赶往了扬州。

    。。。。。。。。。

    豫州境内,曹操前线的营房中。

    一声愤怒的吼声响起。

    “陶明小二,我曹孟德若此生不杀你,誓不为人!”

    只见那曹操身前的桌子上,放着两颗人头,还有一封溅着血迹的信。

    信中写到:曹孟德,我本敬你为世间枭雄。然你竟派人暗中骗取我家人,还派兵攻打我徐州彭城,致使我叔父被杀,祖父惨死,以及几千将士死于非命,你这是欺我陶明无知。我敬你,你却不知我,那便作罢。你此次前来的大军,我陶明受了,但这二人罪有应得,便将头颅送回于你。万望理智,休叫陶明何时将你人头送与你之家眷。陶明敬上。

    曹操看着眼前送信之人,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命令道:“来人,将此人拖下去斩了!”

    听到此话,那信使急忙道:“主公,我是曹军将士啊。你不能杀我。”

    曹操一听,更是胸生闷气。如今命令已下,杀还是不杀?

    一瞬间的思虑后,曹操果断的说道:“拖下去!”

    将帐中众人遣回后,只留下曹操与戏志才和荀彧。

    曹操脸色一变,脸色郑重的说道:“这陶明还真不可小觑,这才攻下彭城多久,就被其报复回来。”

    可能是又看到了曹仁和夏侯惇的人头,曹操面露伤感的说道:“却是害了我这二位族弟啊。”

    一旁的荀彧和戏志才,拱手说道:“主公,此番行动也证明了那陶明的能力,日后作战之时,也当有所防备了。如今最重要的还是将那袁术打回,让其到扬州与陶明去争斗,有机会后再叫那陶明知晓厉害。”

    听完二人的一番话,曹操知道如今这是最好的办法了,整理了一下心情,曹操说道:“陶明,待日后再见。”

    不得不说曹操这天生的枭雄心态,也是其成功的必要条件啊。

    就在陶明赶往扬州,曹操兵败徐州的时候。

    袁绍也按耐不住了,三万大军浩浩荡荡的赶赴并州。

    而其中一人将领,身后跟着两人,一人红脸留着美须髯,一人黑脸长相彪悍。

    此人正是刘备,历史上与曹操和孙权三分天下的蜀国之主。

    “大哥,难道我们要一直在这袁绍手下吗?他虽对大哥还算敬重,但只给大哥三千兵马,明显的看不起大哥嘛。”

    说话的正是那黑脸大汉,张飞。一脸愤慨的对着刘备说道。

    刘备听得张飞的话,满面愁容,悲凉的说道:“三弟,你当大哥愿意如此?每日想到献帝还在恶人手中,就恨不能以身替之,但如今我们又能去哪?在这袁绍手下,多少还能带领些兵马。待日后一有机会便攻入洛阳,救献帝于水火。”

    看着刘备那快要哭出来的模样,一旁的红脸关羽,对着张飞责怪的说道:“三弟,你何故要提起这事,大哥本就忧心献帝,如今苦于报国无门,这如何能怪大哥?三弟日后切莫再提起,惹大哥伤心了。”

    此时关羽对刘备可说是非常敬佩的,除了刘备那坚韧不拔的性格外,更多的是佩服刘备对于大汉的忠诚。生于皇族,无半点优待,还要替这大汉时刻忧心,却从不曾懊悔。

    只从这平常的小事,刘备便让身边这二员大将能时刻跟随他,不论多穷苦,都不离不弃。

    不得不说刘备的人格魅力,还是非常强大的。

    。。。。。。。。。。

    在赶往扬州的路上,陶明认真思虑着。

    心中暗暗想到:历史这些个枭雄们果然没有一个好相与的。

    若不是前番自己突然心有所感,果断带着赵云返回了徐州。

    估计等自己得到消息后,徐州已经大半归于曹操了。

    没有了徐州的地理优势,以及根基,陶明就算顶住压力将扬州打下来,也没有了与天下诸侯争雄的实力了。

    一个经过战乱的扬州,还要时刻防御四面诸侯的,到时将给陶明带来无穷的麻烦。

    庆幸的是,如今已平定下来。只是祖父却。。。。。

    想到陶谦,陶明不由的又是一阵黯然。

第三十一章 撤军(一更求推荐收藏)() 
扬州,鄱阳城外。

    一天的时间,陶明终于赶到了。刚刚进到营帐,就见到郭嘉正在与徐盛说着攻城的事宜。

    “奉孝,文向。”

    “主公,你回来了。如今徐州已安定吗?”郭嘉看到陶明后,欣喜的问道。

    一旁的徐盛也是面露喜色的问着:“主公,你可算回来了。”

    见到两名自己的心腹,陶明也是格外亲切,笑着回道:“嗯,如今彭城已收复,危机也算解除了。我留子敬和公瑾在徐州坐镇。然后便赶回这里了。如今局势如何?”

    听到陶明问话,徐盛看了看郭嘉后,说道:“主公,在你走后,我们按照计划攻下了会辑与新始,以及附近的县城。但是等来到鄱阳城下时,刘鹞已经有了准备,城中镇守了一万五千左右的守兵。若如果筹谋得当,也有机会攻下,但城中如今却突然出现一名猛将,就是之前通报主公的太史慈。此人武艺高强,且作战勇猛。我军却是没有可以与之抗衡的大将,所以几次都因此人攻城失败。”

    听完徐盛的话,陶明一边来回的走着,一边考虑着这件事情。

    想了一会儿后,说道:“如今暂时先撤回新始城。那曹操虽然在彭城损失了一万精兵,南方还有袁术牵制,但我们不能将希望都集中在袁术身上,此人只重眼前利益,不会顾及联盟的。先不说强攻鄱阳城有失败的危险,就算攻下也是损失惨重。如今占领江东以北,先休养一番,等待战机吧。”

    说完后,就下了决心,安排徐盛准备撤离鄱阳城。返回新始。

    鄱阳城外,在徐盛的组织下,军中的将士正在逐渐一批批的撤退。

    这也是考虑到如果鄱阳城中的敌军发现他们撤退后,会出城攻击。到时慌乱的徐州军,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如今撤退又不急在一时,必然就要毫无声息的撤退。不给鄱阳城中的刘鹞军留下一点机会。

    鄱阳城中,刘鹞也正在与众人商讨着如何应对陶明接下来的攻城。

    正在众人高谈阔论之时,一名将军打扮的男子进了大厅。

    不顾正在讨论的众人,高声说道:“主公。我见那陶明准备撤离,还请主公准许太史慈带兵出击。”

    说完,向着刘鹞一拜。下方站着的一干谋士,见太史慈居然完全不顾他们正在谈话,直接插话。纷纷都是面露不悦。

    那刘鹞也是如此,不过知道还要依靠太史慈守城,所以并没有怪罪,说道:“子义,你可查看清楚?若那陶明军队是故意摆出撤退的迹象,引诱我方出城呢?”

    刘鹞见太史慈还想说什么,面上微微有些不悦。下方的一名谋士见刘鹞如此,便大声对着太史慈说道:“大胆太史慈,刚刚我们与主公正在商讨大事,却被你冲撞。主公仁厚,不曾责怪于你。如今主公已有决意,你还要冲撞吗?”

    那谋士一脸阴险的尖声喊着。而坐在上方的刘鹞见此人说出自己不愿说的话,然后面露微笑的装作不在意的对二人说道:“无妨,于糜,不要与子义如此说嘛,他也是为我军着想。”

    听得刘鹞的话,于糜应声退下了,不再与太史慈争吵。

    但太史慈还是不愿就此放弃,对刘鹞说道:“主公,只需准太史慈带兵三千。太史慈必将那陶军首领头颅献于主公。”

    听到太史慈的话,于糜又站了出来,怒斥道:“太史慈,你太大胆了。仗着有些守城功劳,就敢忤逆主公。来人,将这忤逆之人带下去。”

    这时,从军帐外,进来两名将士把太史慈绑住,就要往外带走。

    太史慈不甘心的对着刘鹞喊道:“主公,太史慈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功劳啊,只想在主公麾下为主公冲锋陷阵啊。主公。如今那陶明明显要逃,我军若出兵出击,必然能将他大军击溃。但是江东以北尽可收复啊。主公。”

    于糜听完太史慈说后,见刘鹞没有说话,便知主公是不愿冒险的。而今太史慈还在逼迫主公。

    心中叹息一声,心想:这太史慈真是不开窍,主公如今明摆的是被那徐州军打怕了。怎么回出城?

    为了避免那太史慈被刘鹞一怒下杀了,到时陶明再来攻,便没了能守城之将了。

    急忙对那两名将士喊道:“还不将此人带下去?暂时先关押,等待主公发落。”

    两名将士一听。就将太史慈绑下去了。

    待那太史慈被带下去后,于糜摆出微笑,看着刘鹞,说道:“主公,这太史慈如今还有用,不如暂时将他关押,如何?”

    刘鹞对于糜的表现非常欣赏,如今见他说的在理,便应道:“就如你所说,暂时将他关押,希望他能反省。”

    随后,刘鹞被那太史慈一闹,也没了继续商讨的心情,便将众人遣回了。

    于糜从营帐出来,回到家中后。反复的犹豫着,其实于糜可不像历史上的无能,反而他还是很有些才能的。但苦于没有明主。

    今天在营帐中,虽说于糜看似一直在害太史慈,其实却是在保护他。

    见到今天刘鹞的表现后,于糜从心里觉得此人不是明主。自己若跟随于他迟早要送了性命。

    所以此时便在考虑要不要继续跟随刘鹞,而不跟随又该如何?

    就在于糜考虑今后该如何之时,陶明他们已经安全撤离了。

    路上,陶明与郭嘉谈着今后的发展方向。

    “主公,从鄱阳城撤出,不知还有什么隐情?”

    “奉孝啊,这次徐州被袭,突然发现我还是小看这天下诸侯了啊。”

    听到陶明的话,郭嘉已经明白,这次陶谦的死,让陶明触动很大,让他开始认真的正视起自身。

    “主公能自省,也是喜事。相信陶公知道也是极为欣慰的。”

    郭嘉对着陶明劝说到。

    “奉孝就别安慰我了,此次祖父和曹叔父的死,说来我有责任的。真的不希望再有身边之人受到伤害。”

    说完后,陶明还自嘲的笑了笑,接着说:“奉孝,我这性格是不是不适合啊?”

    明白陶明意思的郭嘉,认真的说道:“主公仁爱,怎么会不适合?”

第三十二章 改变中(第二更)() 
陶明听完郭嘉的话,平静的说:“也罢,有何合适不合适,陶明此生只求对的起世人罢了。”

    。。。。。。。。

    次月。

    曹操军于袁术部经过一个月的征战,最后将决战于陈郡。

    而此前的战斗都各有胜负,双方你来我往,自身兵力都伤亡很大,更是让周围的百姓流离失所。

    尤其是袁术一方,凡是大军所到之处,都搜刮一空,男丁全部被征辟,让本就穷苦的家庭,没了壮丁后,更是食不果腹。

    有的人饿极了,将树皮等都拿来充饥。豫、茺两州,一片悲凉萧条之色。

    建业城中,看着前方送来的情报,陶明心情沉重。

    脑海中渐渐回忆着当时从冀州化作难民回到徐州时的一路景象。

    心中十分忧伤,静静的站在门外,看着北方想到:这就是东汉末年啊,这就是后世天下人所仰慕的英雄年代啊。

    想到悲伤之处,口中轻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刚刚从屋内过来的蔡琰听到陶明的话,认真思虑了一下,觉得还真的是这个道理。不管哪个朝代的更替,百姓都是最终的受害者。就算最后统一,还是有很多贪官污吏,乡间豪绅欺行罢市,让辛勤的百姓到最后还是摆脱不了贫苦无食得下场。

    感受着陶明心中的情绪,蔡琰默默来到他的身边,挽着陶明的胳膊将脑袋靠了上去。想用她自己的方式,告诉让这个忧国忧民的男人,不管他怎么做,她都会陪着他。

    陶明看着搂着自己胳膊的蔡琰,一脸的幸福,心中感受着她的爱意。用右手轻轻的抚摸着她的秀发,一脸的宠爱模样。

    两人就那么默契的都不说话,只是感受着这一刻的温存。

    过了良久,陶明才笑着对蔡琰说道:“好了,我们进屋吧。外面风大,小心着凉。”

    陶明与蔡琰二人,在经过了一系列的磨难后,终于是走到了一起。

    蔡琰爱慕陶明在看似侠骨柔肠的外表下,还隐藏着一颗忧国爱民的心。陶明依恋蔡琰庄重典雅的貌容下那颗柔情似水的心。

    两人相识于萍水,又患难与共。性命都曾交托于对方。在双方都坦露心迹后,感情也极度升温。

    早在刚从鄱阳城撤军回来后,陶明就曾询问过蔡琰她父亲的情况。

    当蔡琰说到自己父亲的时候,不由的低声哭泣说,她也不知道父亲如何了,自从董卓被吕布杀害后,便没了消息。

    陶明知晓此事后,便急忙派人去洛阳寻找了。只等蔡岜有了消息,便将其接来。然后与蔡琰成亲,也算给蔡琰有一个交待,不能让人家白白的一直跟随其。

    而陶明的父亲陶商,陶明也逞着这个时间,赶去了下邳一趟。除了与陶商商议与蔡琰的婚事外,还与陶商深入的谈过一个晚上。具体谈的事情无人知晓,只知那日陶明从陶商屋中出来后,父子二人便再没有了相互间的间隙。

    后来陶明还专门去看望了一番他的母亲。而这次相见还是第一次见面。自陶明来到东汉后,一直忙于兵事,对于家中的众人,除了记忆中的模样外,便没了任何了解。

    这次与母亲的见面,从一开始见到陶明见到本人后,从身体中发出那种原始的亲切感,就让陶明知道,这一生不论如何,面前的这个女人将会在他的心中产生非常大的重量。

    而第一次感受到母爱的陶明,也是欣然接受了这一结果。

    若真的说起,其实陶明一直不愿面对家人的原因,也有其上一世是孤儿的原因。而与祖父陶谦却是不得不面对。

    除了父母外,陶明还与家中的其他亲人都一一有了接触。甚至他叔父陶应的妻子和其五岁的儿子,陶明也去看望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