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结合公孙续这两次胜利的经验,他们应该要好好地琢磨琢磨了,怎么样去做能够把战果最大化,把损失最低化。
分割线————————————
公孙续虽然自信满满,但是,却一直在关注着前方便宜老子和赵云他们的信息,他并不敢确定他的计策一定能够奏效。
当他听到公孙瓒反身杀死了张野和察克的追兵,大军将回兴城的信息之后,他三悬着的心终于落到了肚子里。
公孙续想到便宜老子的喜好,他立刻把公孙瓒大军回师兴城的事情告诉了贾徽,让贾徽张罗一下欢迎仪式。
很多时候公孙续对于老子那种要强作祟的心理很是无语,但是,他的便宜老子就喜欢这种调调,好像整个汉末时期的官员都喜欢这种事情的。
不过呢!公孙续一想,这个却也是怪不得他的便宜老子,他老子算不上是士族出身,基本上是靠自己拼搏起家的,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那是必然的。
他现在和贾徽两个人相处得很融洽,他也是想给贾徽一个在公孙瓒面前露脸的机会。
虽然公孙瓒现在和贾徽两个人的级别差不多,但是,这一场战打完之后,公孙瓒绝对会飞黄腾达,到时候对贾徽这样的城守来讲,公孙瓒一定是仰望的对象。
贾徽原本就有紧抱公孙瓒大腿的想法,哪怕是公孙续不说,贾徽也会倾尽全力来操作这个事情。
两人一拍即合,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磋商之后,决定把迎接公孙瓒的仪式搞成隆重而简约的一种模式。
怎么说是隆重而简约呢!隆重是因为迎接的规格比较高,几乎所有兴城的大小官员已经士族子弟全部出城,一直迎接到兴城的五里之外。
简约是公孙续和贾徽两个人并没有大张旗鼓地用那种全城百姓都列队欢迎的仪式,毕竟公孙瓒这次并不是打了大胜仗回来,到时候会落人诟病。
更何况兴城刚刚经历了两次匪患,百姓已经苦不堪言,让他们来做这样的事情不合适。
贾徽一直对于公孙续高看很多,但是,贾徽心中有着一种想法,公孙续再聪明,再能打仗,可是,他却依然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
可是,经过和公孙续一番研讨欢迎公孙瓒的事宜,贾徽甚至把公孙续当做平辈平等的朋友来看待,把公孙续当做知己。
只不过贾徽不知道,如果这种事情放在后世,公孙续做得会足够好,既能够让领导看到他们接待的诚意,又不让领导和下面人感觉到反感。
贾徽感叹着公孙瓒生了个好儿子的同时,开始指挥兴城的手下操办起来迎接事宜。
第五十九章 不速之客()
公孙瓒从大军开拔到兴城这一路上,脸都是暖洋洋的,让他身边的亲兵感觉到一种无法适从的感觉。
特别是公孙瓒看到公孙续和贾徽的迎接队伍,更是对他的儿子满意起来。
公孙瓒很是惊喜,公孙续不但仗打的不错,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更是相当有水平,只看公孙续在众多兴城官员中间谈笑风生的样子,就足以说明了一切。
公孙瓒笑容满面地和兴城的官员寒暄了一阵,便吩咐严纲带兵在兴城外安营扎寨,他只带领和前锋的几个头头带着伤兵进入兴城。
公孙瓒虽然不知道兴城现在是一派什么气象,他却是清楚,现在的兴城怎么也好不到那里去,军营还是扎在兴城外为好。
丘立居和张纯两个人洗劫了一番,这才过去多久,难林手下的大将提拔又进入了兴城,兴城绝对会是破败不堪,他不应该给兴城人民添乱了。
可是,进入兴城之后,公孙瓒却意外地发现,兴城并没有他想象中的惨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民生方面,街道两旁的店铺都已经开业,基本上恢复了正常的秩序。
一路之上,要不是公孙瓒看到不少人家都搭设了灵堂,他真就不敢相信,兴城是经历了两次战乱的洗礼。
公孙瓒看到如此情景,不禁对兴城的城守贾徽高看了一眼。
在大汉朝,打理好一座城池并算不得什么,大的世家子弟都有着相当高的才干,做起这个事情极为轻松。
但是,在出现了两次战乱之后,能够迅速让城池恢复到战乱之前的民生水平,这个就可以用大能来形容了。
一直对贾徽没有什么印象的公孙瓒,他在这次算是把贾徽的才能记下来了,甚至在接风晚宴上公孙瓒对贾徽推崇有佳。
贾徽并不知道公孙瓒在一路之上对他的感官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他只是按照和公孙续的布置方案来操办这个事情。
在贾徽的眼中,和公孙瓒父子打下良好的关系,对于他今后升迁以及其他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好处,公孙瓒父子绝对不是池中之物,早晚会扶摇直上成为高高在上的大人物。
在他们没有真正起来之前做出一些投资,早晚回有丰厚的回报。
他对于公孙瓒住处的安排和吃食很是重视,把兴城曾经的最大商贾刘泓的宅院征用了过来,安排公孙瓒和他手下的头头们在那里进行休息,还把兴城最大酒楼的厨师调配过来,专门为公孙瓒煮饭做菜。
不仅如此,贾徽还从兴城几个大户家中抽调了一些乖巧懂事的丫鬟,让她们去侍候公孙瓒以及公孙瓒手下的将领,总之就是一切让公孙瓒满意,一切让公孙续感觉到满意。
而公孙续就没有了贾徽那般待遇,在公孙瓒进入兴城之后,他只是和便宜老子打了一个照面,连促膝而谈的时间都没有,直接就被公孙瓒打发去伤兵所在地安顿救治伤兵去了,连接风晚宴让公孙续出席都没有提。
公孙瓒这样做也是有着他的想法,他看到高盛以及那些伤兵恢复得十分好,比他想象当中的恢复要好上很多。
他更是听高盛说了,公孙续在救治伤病的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哪怕是随军的军医都赞叹不已,也就是说,公孙续在处理伤兵的方面也做得十分出色。
现在已经安定下来了,什么时候和公孙续谈话都可以,并不差这一会儿,伤兵那边可是重中之重,关系到他未来的骑兵队伍。
这些都是他起家的家底,派其他人去做伤兵方面的工作,公孙瓒觉得绝对不会由公孙续去做好,毕竟公孙续是他的儿子,能够代表他,更能够体现出来他对这些伤兵的重视。
再者,受伤的伤兵和伤将当中,还有着公孙续的叔父公孙越,公孙续于情于理也是应该过去探望,正好就一勺烩了。
他进入兴城之后,不但要了解公孙续之前在兴城的战绩,还要分析研究现在兴城左近的形式,以及孟益将军大军到达之后的部署。
有着后世那种地产大亨的经历,还有着之前安置伤兵的经验,公孙续在负责处理高盛那批伤病的时候就培养出来一批护理人员,他很快就完成了公孙瓒布置给他的任务,开始和二叔公孙越聊起来便宜老子败北的经过。
对于便宜老子战败的经历,公孙续想要打探明白,对于丘立居和张纯方面的整体实力也是需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他才能做到知己知彼。
就在公孙瓒的大军进入兴城的第二天,刚刚迎接完公孙瓒的众人再度出迎,迎接来了姗姗来迟的孟益大军。
孟益大军到来之后也没有进城,而是和公孙瓒的前军汇合到了一起,并驻扎到了兴城外。
公孙续在迎接孟益大军的时候,他才算见识到了汉末的第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将军。
公孙续看到,孟益浓眉方脸,看上去虽然只有四十多岁,但是却有了一种饱经风霜的沧桑。
孟益比他的便宜老子还要高上一寸,身材更是虎背熊腰,走起路来虎虎生威。
他身穿黑色皮甲,身后还系着一个大红披风,留着不算太长的胡须,白净脸,有着一种不怒而威的模样。
特别是孟益的那双看似浑浊的双眼,翕动之间闪烁出一种睿智和深邃。
公孙续对于孟益的印象很好,他总有一种感觉,孟益将军是那种从刀头舔血中杀出来的真正将军。
孟益身后的那些将领公孙续也都看了个通透,但是,公孙续却是没有发现特别引起他注意的将领来。
饶是这样,公孙续还是让带伤出席欢迎仪式的叔父公孙越,给他介绍起来孟益手下的将领。
他想看看孟益手下有没有什么猛人牛人之类的,到时候他拐带拐带,来充实他那少之又少的班底。
孟益是公孙续便宜老子的顶头上司,也是公孙瓒的好友,和公孙瓒贾徽几人寒暄了一番之后,便直接和公孙瓒领着将士们进入了兴城的临时指挥所。
就在迎接队伍安排完孟益将军吃住,孟益刚和公孙瓒进行的时候,兴城外来了一队不速之客。
第六十章 刘虞的想法()
公孙续没有想到,父亲公孙瓒等来了孟益的大军,就在两个人商量如何扫灭叛军和那些乌桓大人之时,居然等来了一封让他们难以置信的书信。
这封书信是幽州牧刘虞派出十几名亲随给他们发过来的,竟然要求孟益和公孙瓒两个人暂停和乌丸人的冲突,并让那十几名亲随对孟益和公孙瓒的调兵进行监督。
幽州牧刘虞是什么人,公孙续在这一段时间里面结合着后世的一些历史,他对刘虞也是有了一些了解。
刘虞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担任过光禄勋,父亲担任过丹阳太守,都是高官,据说他们家还是东海恭王刘强(刘秀的长子,做过太子)的后人。
绝对算得上是皇族了,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眼中,刘虞的出身也好,身份也罢,比大耳贼刘备那是名正言顺了很多。
刘虞早年便被举为孝廉,后来担任幽州刺史,和北戎(乌丸、鲜卑等族)打过交道,外交、政治手段颇为高明,把幽州最棘手的民族矛盾处理得很好。
中平元年(实际上把中平元年称为光和七年更为合理),张角的黄巾军造反,冀州的安平、甘陵两地最先响应,刘虞在危难时刻被授为甘陵相(甘陵就是清河),安抚当地百姓,肃清黄巾余党,小有政绩,被升为宗正。
在张纯和丘力居等人作乱之后,朝廷立刻就想到了曾经在幽州有过丰富外交能力的刘虞,于是在这个时候,朝廷把刘虞调到了幽州,并让个刘虞担任了幽州牧。
刘虞抵达幽州后,应该正逢公孙瓒大破叛军,他想借着军事胜利向叛军提出和平条件,也就是,只要乌丸交出汉人张纯,和平就能到来。
在这个时候,无论朝廷里面的重臣也好,还是能臣也罢,他们都不想在这样的一个时候和北戎那边重新开启战事。
大汉王朝这段时间已经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能够和平地解决幽州这边和北戎人的争端,哪怕是汉朝付出一些损失也在所不惜。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刘虞必须要让孟益和公孙瓒两个人暂停和乌丸人的冲突。
刘虞的想法是按照高层的意愿来的,这个时候天下不稳,如果再和乌丸鲜卑那边发生剧烈的冲突,对于大汉朝来讲绝对不是一件好的事情。
作乱的主要人是张纯,丘立居无非就是一个从犯,把张纯从乌丸人手中要回来,不但显示出来了大汉朝的天威浩荡,更是显露出来大汉朝的实力。
至于把丘立居放回给乌丸那边,更是百利而无一害。
因为丘立居是最早叛变投降汉朝的乌桓大人,乌丸那边的乌桓人对于接受丘立居相当难,丘立居想要在乌丸那边立足,就会和难林以及其他几个大部族产生利益纠葛。
经常和乌丸人打交道的刘虞心中有数,把丘立居放回去,乌丸那边哪怕是有进攻大汉朝的想法,也会因为丘立居的回归而推迟一段时间。
幽州这边地广人稀,对乌丸方面用怀柔的政策,再加上孟益大军和公孙瓒大军的军事威压,甚至能够招抚很多乌丸人。
乌丸人能骑善射,是天生的骑兵坯子,哪怕只教化出来个一万,或者五千个骑兵,对于大汉朝绝对是一桩大喜事。
一旦达到了这个目的,对于危危可及的大汉朝绝对是来了一支强心剂,能够让大汉朝多苟延残喘上一段时间。
公孙续看到,不但父亲公孙瓒对刘虞提出来的要求不满,就是孟益对于刘虞的要求也是愤愤不平。
两个人虽然没有在接到刘虞指令以后做出来大不敬的动作,但是,在回到各自营帐之后,大部分将领都已经听说了,公孙瓒和孟益两个人都一通摔东西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公孙瓒和孟益两个人和刘虞不同,他们是土生土长的辽西人,辽西可以说是乌丸南袭大汉的必经之路。
最近这些年,汉朝动荡,北戎的乌桓人,鲜卑人经常性的南侵,抢掠辽西辽东这边百姓的财产,牲口,更是从辽西辽东这边抓走了无数壮丁做奴隶。
张纯叛乱以后,从右北平一直到辽西乃至辽东都不得安生,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甚至有无数的百姓被乌桓人抓到了北戎。
公孙瓒和孟益可以说是拼了老命,才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而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却是被人拱手相让,甚至他们辛辛苦苦的胜利果实还会被他人所摘取。
在公孙瓒和孟益的心中,刘虞这厮无非就是一个书生,一心想要招抚那些为被教化的乌丸人。
可是,真要是能够按照刘虞所想招抚得了,那幽州至于十一郡有半数以上都成为了乌丸人的跑马场,让他们每年冬天的时候过来打草谷。
刘虞的那种想法简单而幼稚,乌丸人哪怕是答应下来了刘虞的请求,回过头来翻脸不认人,到时候刘虞能拿这些乌丸人有什么办法。
真要是走到了那一步,哪怕是孟益和公孙瓒两个人也无法掌控好这边的局面,甚至从渔阳郡一直到右北平这些地方全部会成为乌丸人的版图。
可是,刘虞的命令已经传达到他们的手中,他们如果不听从刘虞的话继续行动,那就是违抗上命,更会被扣上不遵圣旨的大帽子。
和北戎那边讲和这种事情本就是朝廷的意思,真要是他们不遵从命令一意孤行,到时候遭罪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