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神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宋第一神仙-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峥之所以肯答应高临门,就是眼馋茅山派那一票炼丹的化学家,现在自己地位稳固了,需要开始扩展自己的实力了。

    “此次之外,我还要你帮我查一件事,那孙不二后面是否还有其他人?”

    (推荐票实在是太惨了,大家帮忙投张推荐票吧!)

第四十三章 宫观() 
皇宫旁的白云道观已经修筑完毕,是在原先鸿鹄道观的基础重新装修过的。这座道观的新主人便是当今声名显赫,皇上宠幸日浓的国师。

    如今这观主便是赵峥,至于黄道长呢?额,他一心修道,又屡次泄露天机,害怕天谴,所以这位置便只有当朝国师来做。

    至于这话是不是黄道长亲自说的就不得而知,黄真人的一切想法都是通过国师传达。其他人就算询问他相关的事情,黄道长也不会回答,据国师说是他师父害怕遭天谴,所以避而不答。

    但实际情况只有赵峥知道,师父根本是什么都不知道,稀里糊涂的就当了真人,你让他怎么回答?

    南宋的道观都在官府的管辖之下,大的道观每一任观主都需要获得朝廷的册封才算合法,比如茅山派,虽然朝廷不会直接插手宗师的选定,但每一任宗师必须得到朝廷的认可册封后才能当上宗师,否则就按照邪教处理。并且南宋官府名下还有大量的宫观,就是官方的道观,观主当然是由朝廷认命,并且将名下道观分成三个等级,规定只有在下等道观历练当过观主的才能去第一等的道观当观主。

    后来史弥远依样画葫芦,将佛教的禅院也搞了等级评定,实行类似的政策。

    而南宋还有一个现象祠禄官制,那些知名的儒士,或者是弹劾之后丢了差遣的官员,又甚者是屡试不中的贡生,名义上让他们主管一个道观,比如“监某寺,提举某宫观”实际上拿着钱回家养老,这也是宋朝出现冗官的原因之一。

    而鸿鹄观本就属于官府名下第一等道观,经过重新装修,那更是迈入顶尖的行列,原来的观主被平调去健康府源妙道观当观主去了。

    现在改名叫白云道观的鸿鹄宫,有弟子六十七人,这些都是通过道学考试,至少取得高士的成绩的,都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准,再加上杂役护卫百来号人,当真是声势浩大。

    南宋历代皇帝都推崇符篆派,所以宫观都是主修符篆,符篆派三宗,上清派以茅山为尊,灵宝派以阁皂山为尊,天师道也就是后来的正一道以龙虎山为尊。

    而鸿鹄观里面的弟子所学、所专不一,分成了三个小山头,其中上清派人数最多。

    鸿鹄观的规模五进五出,占地五十亩,有后世五个足球场那么大,在寸土寸金的临安可是很难得一间,大大小小一百多个房间。黄道长虽然不是观主,但在观里的身份是最为尊贵的,所以主殿都由他来住。

    赵峥搬入了偏殿祈福殿,两间卧室,一个客厅,一间书房,一个炼丹房,还有一个道场。足够他住进去。

    待宫中的圣旨宣读完毕,便是道观的换牌仪式,这座道观便是朝廷赐予黄真人和国师的,奖赏他们在红薯、地瓜、玉米等一些列农作物上面的功劳,并赐了无数金银珠宝,丝绢棉布,被赵峥回绝了,如今光玻璃作坊第一个月就有五十万贯的进账。第二批驶往南洋的商船也出发了,这次的玻璃,香皂面相的是南洋的中高层,这质量比上一次自然要稍差点,所以成本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

    时间快要进入绍定二年的十一月了,天气已经转凉,但第一场初雪还未下,看着天气不出三五日怕是有一场雪了。

    仪式举行完后,外面天气寒冷,赵峥便让众人回屋了,将庆典之类的取消。

    今日前来上香的人颇多,大抵是因为这里的观主变成了当今国师,被称为小神仙的赵峥。赵峥有些奇怪今日官家竟然没来捧场,前几日可是信誓旦旦与自己约好的了。

    赵峥叫来道观里的五名执事,先摸清楚这里的情况再说。观里的地形规模之类的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至于财务状况,道观里的香火钱通通上缴,朝廷在根据人数发放银钱,所以道观里的日子虽然不能说过的拮据,但离富足仍然是有段很遥远的距离。

    而如今这白云道观(鸿鹄观)变为了赵峥的私产,香火钱自然是不用上缴的,至于流到下面每个弟子身上有多少那就不得而知了。

    道观里的年轻人很少,多是三十岁以上的,除了偶尔外出做做法事,祈福祈雨外基本上就是混吃等死的状态。这些人只要无过,赵峥是不会把他们踢出去的。他要争取改造的对象是那些二十多岁的道士。

    符篆派既不重夜观天象也不知道炼丹,整日练习的完全是那些谁写不知道,异常复杂的符。

    赵峥也急于让他们改学他的道法,先给他们一点甜头,然后在拿去,最后让他们自己选择,要么改学新道法,要么滚蛋。

    ——

    “小仙长,此次朝堂之上弹劾你的声浪很大,御史台的言官基本上人人都参了你一本,说你妖言惑众等等不一而足。”游雄忧心忡忡,这怎么突然间,御史台怎么好像人人都与赵峥有仇一般,这弹劾的奏章是一本接一本,甚至有人喊出了请斩妖道的话了。一时间有席卷整个临安的趋势,街坊酒楼都在传言,

    “什么原因你打听清楚了?”

    “标点与白话文。”游雄意简言骇的说道。

    赵峥怎么都想不明白此事与御史台有什么关系,而且史弥远在这件事上的态度有些暧昧:“为何会这样?那标点和白话文不是可以帮助他们传播圣人之言啊,就算那白字与风雅无关,顶多嘲笑我笔力欠佳,怎么会出如此声浪?”

    游雄在这件事情上也对那些士大夫失望透顶,如此利国利民之大计居然为了一己之私而百般阻挠,真是有辱读了圣贤之书。

    “标点和白话是可以传播儒学,但后果就是儒学可以不经过他们之口传扬。所以他们宁可不要标点和白话文。”

    赵峥听到了这里有些愤怒了,其他事情他都可以忍让妥协,但唯独这件事情不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大宋有太多的官员抱着这样的想法统治万民。

    “那有谁支持标点和白话文?”

    “暂时还不知道,标点与白话文都还只在京城流传,而史相公还没表态。”

    听到这里,赵峥明白了,现在整个朝堂都被史弥远控制,与他作对的都被赶出朝堂,外出就任了,所以史弥远没有表态,他们都还在观望。

    “那我现在就去拜会史相公。”

    “恐怕不行,史相公称病,谁也不见。”

    赵峥愕然,这称病分明是针对他,继而又有些愤怒,自己给史弥远的还不够多吗?一座银矿,一处铜矿,还有玻璃作坊的三成。他有些不甘心的说道:“将我的名帖再递过去一次。”

    夜里,名帖被退了回来。

    赵峥拿着那被退回来的名帖沉默良久。

    “准备,我进宫一趟。”

    看来朝堂百官有些忘了,大宋这个家的主人究竟是谁。

第四十四章 现代诗() 
赵峥除了拥有国师封号还有一个金门羽客的封号,可以凭此自由出入宫墙,神霄派创始人林灵素就曾经获得过这个封号。

    皇宫内,赵昀正在看书听见内侍来报,国师求见,急急忙忙将手里的书藏进衣柜里,封面上赫然印着“航海王”三个字,他认为作为堂堂一国之君看这种毫无文学素养、且毫无意义的书是件丢脸的事。

    “国师,你来到正好,不知那玻璃最近造的如何了?那望远镜能不能看的更远一些。”赵峥见礼后,赵昀叫退左右立马问道。

    “玻璃的品质越来越来,想来就是这两三年的事。”

    赵昀不耐烦摆手:“又来唬弄我,上次问你,你说两三年,现在还是两三年!”

    赵峥也无奈说道:“陛下,我才来京城一个多月……”

    赵昀一阵哑然,最近他在宫里闲的无聊,宫里的那些个妃嫔他也有些腻烦了,所以心里才有些烦躁。

    “陛下,不如我们两个合写一本书吧!”

    “什么书?”能够著书立传那是每个文人心中的梦想,尽管赵昀只有只能算半个文人,但依旧对此心热不已,但想到自己文学素养,他自己都没信心。

    赵峥明显看到赵昀的热情在脸上冷却下来,也没在意,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用白话文写啊!陛下是天下之君,这书自然要让更多的人看的懂才行,我小道恳求陛下为万民着想,用白话文书写,教化万民,立言立德。”

    在标点和白话文的推广上,赵峥与皇帝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赵峥才会想到拉皇上出来与自己一起打擂台。

    赵峥这句话挠到赵昀的心里了,但一时间还抹不开面子,毕竟在他眼中白话文是那些不通文墨的粗汉才会写的。

    “话是这么说,但这白话文也太……”

    说道这里赵峥知道是赵昀嫌白话文太粗鄙了,为了扭转他这个印象,赵峥不得不抄录两篇后世的名文,但一时又想不起具体的作品。

    闷了半天,才缓缓说道:“陛下,这白话文一样可以写的文采飞舞。我现在就用白话文为你做首诗。”

    听到赵峥要作诗,赵昀由于对自己文化素养,文学品鉴没有自信,于是招呼内侍进来。

    “国师要作诗了,你们去取笔墨记录!”

    赵峥见突然间钻出十几个宫女内侍,突然感觉压力好大,现在他想的不是抄后世经典的现代诗是否道德的问题。而是在心中默念了几十篇经典的现代诗,发现自己根本背不全,呢吗,要是等会背不出这脸丢大了。

    赵峥脸上都有些冒汗了。

    赵昀见状,安慰赵峥:“国师于诗文一道不专,白话文粗鄙,要做出诗来难度极大。你明日想好了再来告诉我。”

    “不,陛下,我想好了。”

    赵峥快速背诵脑里的记忆,神情紧张至极,害怕突然被打断,自己可就再也记不起来了,语速极快。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由于赵峥的速度太快,内侍没有听清楚,所以没有记录下来,其实那只是记录的内侍没听清楚,在场的所有的人都没有听清楚。

    大家你看你,我看我,国师地位尊贵,宫女和内侍也不敢让赵峥再说一遍,最后只得赵昀说道:“国师,你再来一遍吧!”

    “再来一遍?”赵峥失声道,再来一遍可就说不定记不清了,话刚出口,赵峥就知道失言了,也不啰嗦,努力记忆,慢慢的念了一遍。

    这回由于语速放慢,所以内侍记下来了,但由于是完全没有见过的题材,且不说这格律全无,而起还是用白话写的,一时间也不敢评价好坏。

    赵昀看了看旁边的内侍,见他们太不给国师面了,又得自己带动气氛:“好!国师好诗!”

    众人听到赵昀称赞,纷纷恭贺赵峥得一传世诗句。

    赵峥此时也是心情极佳,第一次毫不怀疑的认为自己是天才,居然能记住十几年前语文课本上的诗。

    赵峥仿佛看到白话文推广的一缕曙光,豪情万丈的大声宣布:“后日我在葬秋园邀百官举行诗会,不比格律,只比意境。”

    说完赵峥小声附在赵昀耳边说道:“如果我用白话文打平了,陛下就和我一起写书!”

    ……

    赵峥走后,赵昀拿着内侍抄录在案的诗读了起来。

    “我打江南走过……”

    语句虽无格律但一副发生在江南小镇的故事跃然纸上,三月柳絮,江南小镇,一女子,待归人。

    赵昀虽然对自己的鉴赏不抱有信任,但他至少可以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一虑哀愁,一抹春怨。

    这首诗至少不差。

    “将诗抄一份给史相公看看。”

    ——

    史弥远一家人坐在一起用膳,今日的蟹黄味道特别鲜美。他看着大儿子史予之,年岁渐大的他感觉这样未尝不好。

    史弥远虽然独相二十多年,自己虽然贪权贪财却没有大肆提拔自己亲族,自己儿子现在也还只是在翰林院勘磨,本官虽高,但远算不上一位重臣。

    几十年的宦海生涯让他清醒的认识到,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坐上那个位子是祸非福。史家太过显赫了,遭了不少人嫉恨,史弥远的父亲史浩相两朝十三年,封越王,自己独相二十三年,死后封王那是板上钉钉的。

    所谓盛极而衰,就连史家内部都有不少人对他独相这么多年颇有微词,认为这对史家是祸非福。为此他的亲弟弟史弥坚与他争吵过几次,关系几欲破裂。几年都未通过书信。

    人老了对于曾经逝去的东西反而越加怀恋了。

    “将这蟹黄,给同叔(史弥坚表字)带一份去,哦对了子申(史嵩之)那里也带一份去。”

    史弥远仔细吩咐道,这次就算他这个做哥哥的认输了,给双方一个缓和的机会。

    话一吩咐完史弥远的食欲全无,起身回屋,让人点亮油灯。他拿起老花镜想看一看大女儿寄回来的信

    史弥远读完女儿的信后,不禁又想起她小时候娇憨的模样,他笑了笑,摘下眼镜,却突然想到送这副眼睛的人,以及那天那碗味道寡淡的鸡蛋羹。史弥远有些苦恼,叹道要不是你捅的娄子太大了,这次我也就帮你遮掩过去了。

    这时宫里的马德芳求见,官家送了一首诗给史相公品鉴。

    史弥远一声没有诗词流传,这并不能代表什么,以他流传在后世的奏疏就足见其功底。

    他将赵峥的诗读了一遍又一遍,许久才放下手中的诗作。

    感叹道:国师,你究竟是人是仙?

第四十五章 穿越千年的对抗() 
“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