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与砍杀之三国纵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骑马与砍杀之三国纵横-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阎象依旧是慢吞吞的道:“可是,最多一日,身后秣陵的守军就能赶上来了。到时我军将受到前后夹击。恐怕难以应对啊。”

    “前后夹击?”袁术咬咬牙,勉强镇定道:“不怕,你不是说过,刘基需要本将军回到淮南去帮他挡住曹操、刘备等人,以便为他腾出一统江东的时间吗?既然刘基有这个想法,那就算不给他传国玉玺,刘基也必然会放本将军过河。本将军何惧之有。”

    阎象摇摇头,道:“主公有所不知。虽然对于刘基来说,让主公回到淮南去,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但这绝不代表着,放弃这个选择就不行。对于刘基而言,即便主公没有回到淮南,也无所谓。

    说句大不敬的话,如果刘基将主公尽歼于此,那淮南之地变成了无主之地,曹刘吕三家必然出兵争夺。

    虽然刘基迫于实力,无力角逐淮南,但只要巧妙施为,必然可以让这三家在淮南打成一团。

    这样。他同样能够得到他想要的时间!”

    “刘基还有这种选择?”

    袁术顿时吓出一身冷汗,说起来,袁术虽然天资不错。但跟在谋略上,跟这些顶级谋士们,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

    之前还是多亏了阎象解释,才会知道为何刘基只是堵住退路,而不进攻。

    虽然刘基竟然敢利用他的想法,令他很生气。但却也让他送给口气,毕竟。总算不用死在这里了。

    对于袁术这种人来说,没有什么是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却不想,此时阎象上下嘴皮一碰,竟然又说出这么一番话,顿时一颗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刘基不会真的选择这种方法吧。

    看到袁术提心吊胆的表情,阎象心中暗暗一叹,贪生怕死,色厉内茬,如此性格怎能成就大事!

    唉,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自己投靠这种主公,此生只怕是没什么希望了。

    不过,即为袁术家臣,哪怕对袁术失望透顶,却也必须进到自己应尽的义务。

    “当然,这种方法远比放主公回去要麻烦,而且不可控制的变数也很多,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刘基是不会选择这个方法的。”阎象淡淡的道。

    阎象的解释,让袁术松了一口气,不过后面的话,却又让他眉头皱了起来。

    “万不得已?什么时候是万不得已的时候。”

    “自然是他必得之物得不到的时候!”

    阎象抬起头,眼中闪过一道精光,道。

    袁术的脸色阴沉下来,他明白阎象的意思,刘基的必得之物,自然就是指的传国玉玺了。

    “难道就一定要给传国玉玺?要不,把赔偿金再提高一些怎么样,一倍?要不两倍!这下刘基总该满意了吧。”

    半响过后,袁术依然不死心的道。

    要知道,袁术答应的赔偿金可是两万金,两百亿钱,提高一倍,就是四万金,四百亿钱,两倍就是八万金,八百亿钱!

    这个数目,就是袁术拿出来,只怕也要把国库掏空了。

    阎象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袁术为了传国玉玺,还真是不顾一切啊。

    不过,这更坚定了,他一定要把这传国玉玺送出去的念头。

    没错,就是要把传国玉玺送出去。

    这就是阎象内心的想法。

    而且并不仅仅是现在,早在袁术得到玉玺不久,他便有了这个想法,只是一直藏在心底,没有显露出来而已。

    似乎很奇怪,作为袁术的谋主,就算对袁术很是失望,但也应该跟袁术站在一个阵营才对,他又怎会想着将传国玉玺送出去呢。

    但其实并不奇怪。

    正是因为阎象时刻都在为袁术考虑,才会时时想着,怎么把传国玉玺送出去!

    因为,玉玺留在袁术这里,不会有丝毫好处。相反,它会很快将袁术送上灭亡的道路!

    袁术自以为将自己的心思隐藏的很好。

    但阎象是什么人?

    这个在历史上名声不显的家伙,可以个真正智力值接近后世刘伯温的家伙。

    在这种妖人面前。袁术又岂能隐藏心思?

    从袁术看向传国玉玺那火热的目光中,阎象早已洞悉了他的一切念头。

    阎象知道,袁术已经彻底被玉玺给冲昏了头脑。

    玉玺是什么?

    帝王象征?

    这话倒也没错。从某种程度上讲,确实可以这么说。

    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当这玉玺放在真正的帝王手中的时候!

    从来都是帝王成就玉玺。

    没有帝王,那玉玺也无非就是一块比较不错的玉石而已。

    而袁术仅仅因为这玉玺到了自己手中,便认为这是上天选择他为真主,这不是本末倒置嘛!

    当然,如果袁术仅仅是私底下这么认为倒也无所谓。

    但事情坏就坏在。袁术竟然要付诸行动!

    他竟然想要称帝!

    只是因为一块玉玺就要称帝!

    这是何等脑残的思维!

    如果得到玉玺者,真的就能成为天下共主的话。那玉玺又怎会从汉室天子手中遗漏出来?

    可惜,阎象的这番苦口婆心,袁术是不会理会的。

    他已经一心沉浸在,自己一朝称帝。立即天下景从的梦幻之中了。

    从那一刻起,阎象就知道了,他必须让传国玉玺离开袁术,不然,袁术会拖着所有人,跟他一起死!

    “主公,刘基是汉室宗亲,所以,只要有机会。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都必须夺取传国玉玺,不然他就会被天下人唾弃!这是一个不能变动的条件。如果主公不肯将玉玺交给刘基,就是再逼刘基对您动手!”阎象沉声道。

    “这,这,这”

    袁术面露犹豫。

    见袁术已经心智动摇,阎象立即又道:“其实主公大可不必如此忧心,纵然将玉玺交给刘基又如何?难道他真能保住玉玺吗?”

    “军师的意思是”袁术连忙问道。

    阎象淡淡一笑。道:“扬州本就是荒蛮之地,人烟稀少。看似地域广阔,但事实上,论综合实力,还不如中原繁荣之地的一个郡。

    所以,刘基此时看似实力不错,但事实上,已经不可能再有大的发展了。主公今日将玉玺交予刘基,其实不过是寄存在他那里罢了。

    等到主公回到淮南之后,休整部队,增强实力,日后再次渡江,那时不但能重新拿回传国玉玺,便是这江东之地,也是主公囊中之物!

    主公又何必争一时之长短呢。”

    袁术顿时眼睛一亮,大笑道:“哈哈,军师所言,果然在理,也罢,既然如此,便将这玉玺暂时寄存在刘基之处,待日后本将军再来取!”

    “主公英明!”

    阎象躬身拜倒,只是拜倒前,看向袁术的最后一眼中,不由闪过一丝怜悯。身为一个诸侯,竟然需要用这种自欺欺人的理由说服自己,难道不值得怜悯吗?

    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这便是名传千古的传国玉玺。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与厉王。王使玉工辨识,云为石也。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

    后武王即位,卞和复献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于荆山之下。

    文王遣人问询,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文王使良工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

    威王时,相国昭阳灭越有功,王以此和氏璧赐之。

    旋昭阳在水渊畔大宴宾客赏璧,是时有人大呼:“渊中有大鱼!”

    众人乃离室临渊观之,回席后和氏璧竟不翼而飞。当时疑为门人张仪所窃,于是拘仪而严加拷问无果。

    张仪受此凌辱,怀恨在心,便一气之下,离楚入魏,再入秦,秦惠文王后元十年,拜为秦相,乃游说诸国联秦背齐,复以使节身份入楚,瓦解齐楚联盟。后拘怀王,克郢都,尽取楚汉中之地,终得报此仇。

    后此璧为赵国太监缪贤所得,旋被赵惠文王据为己有。秦昭王闻之,“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恐献璧而不得其城,左右为难。蔺相如自请奉璧至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偿城,乃当廷力争,宁死而不辱使命,并以掷璧相要挟,终致秦王妥协,得以“完璧归赵”。

    秦王政十九年,秦破赵,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统,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传国玉玺乃成。

    据传,秦王政二十八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

    玉玺由此失落。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自是,其随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数次,尽尝坎坷流离之痛楚。

    秦子婴元年冬,沛公刘邦军灞上,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传国玺得归刘汉。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

    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及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玺,趋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

    更始帝刘玄三年,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

    至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灵帝熹平六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

    至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

    孙坚如获至宝,携玉玺返回江东,却被刘表所阻,最终死于黄祖之手。玉玺便落入了孙策手中。

    之后,孙策欲起兵,却苦无兵粮,终于将这玉玺献于袁术,换取兵马粮草。

    按照历史记载,几年后,袁术称帝,最终被曹刘孙三家所破,玉玺被将荆州刺史徐璆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玉玺终于回来了,总算是不枉一番辛苦啊。”

    看着流光四溢的传国玉玺,刘基不由暗暗叹道。

    “恭喜主公得到传国玉玺,此天命所归矣!”

    诸葛瑾拱手谢道。

    刘基嘴角微微一撇,露出不置可否的一笑,道:“天命所归?呵呵,得到玉玺者就是天命所归的话,那这世上就不会有这么多朝代更迭了。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天命的话,那就是民心,人心!得民心者的天下,人心所向,王者无敌!这才是什么时候都成立的真理。

    至于传国玉玺,说穿了,也不过是一块高级些的石头罢了,又有什么作用?”

第一百六十二章 天子秘术() 
寒风瑟瑟,冰雾蒙蒙。

    尽管是江东之地,但十二月的天气依然是冷清的。

    但今日的曲阿城,却处处充满这火热的气息。

    无他,大胜尔!

    孙策二次入侵吴郡,袁术渡江进兵,令整个吴郡陷入风雨飘摇的境地,但就在今天,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了。

    孙策授首,袁术退兵!

    吴郡安全了!

    如此的大喜事,不但是曲阿城,便是整个吴郡都陷入了一片狂喜之中。

    刘繇亲自站在曲阿城门前,苍老衰弱的身躯似乎又重新焕发了生机,这一刻,站的竟是如此笔直!

    在他身后,是刺史府的文武官员,曲阿城的世家大族,以及数百名身着盛服的侍卫。

    他们来这里的目的只有一个,迎接刘基凯旋回师!

    其实,刘繇其实并不需要出现在这里。

    论私,刘基是他的儿子,论公,刘基是他的部下。

    所以,就算刘基立下再大的功勋,也不需要他亲自相迎。

    更何况,他的身体,也不允许他出来参加这种活动。

    但刘繇最后还是驳回了孙邵的劝谏,坚持出来迎接刘基。

    一来,刘基的功劳确实只得他迎接。

    二来,这也是他能为刘基做的最后一件事了,用他的威信,最后扶持刘基一把。

    “翊军将军刘基回师了!”

    前方猛然出现一个骑士。一边向这里急奔,一边大声疾呼道。

    刘繇等人顿时精神一震,抬眼完全。远处地平线的尽头,一只黑衣黑甲的部队缓缓出现。

    一杆金色巨蛇旗,打在队伍正前方,高高飘扬。

    身后则是足有数千士兵的部队,这些部队中,有起兵,有步兵。有弓兵,有水兵。装备、武器各不相同。

    但相同的却是那份冲天的杀气!

    似乎是看到了这边的情况,部队停住了脚步。

    猛然间,所有士兵一齐将武器高高举起。

    “万胜!”

    “万胜!”

    “万胜!”

    如山呼海啸般的喊声,裹挟着浓烈杀气扑面而来。

    “好威武的部队!难怪可以击杀孙策。击退袁术!”

    城门前众人立即色变,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的代表,仅在这一霎间,他们原本心中还在想着的一些龌龊心思,便已经化为乌有!

    有如此强横的部队作为依仗,即便刘繇现在就死去,刘基掌控吴郡也没有丝毫问题!

    “孩儿拜见父亲!”

    刘基自部队中飞奔而出,跪倒在刘繇面前,大声道。

    “好。好,不愧是我儿,击杀孙策。击退袁术,力挽狂澜,拯救吴郡,为父没有看错你!”

    刘繇哈哈大笑道。

    “此战全赖将士用命,父亲英明,基实无寸功。岂敢承父亲如此赞誉!”

    刘基连忙说道。

    刘繇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少年得志。最忌得意忘形。

    刘基年纪尚幼,却屡立大功,刘繇并不担心他的能力,但却担心他的心性,但刘基却用此时的表现,完美的交给了刘繇一份答卷。

    “看来,这吴郡已经可以彻底的交给他了。”

    刘繇眼中闪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