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这不是什么秘密。我就想了,元朝有成吉思汗的宝藏,明朝有李自成的宝藏。当然,还有被咱们发现张献忠的宝藏。宋朝的时候,已经有了货币的雏形,我想当时应该很多人再用。再说,宋朝时候的宝藏,应该被成吉思汗的孙子们得到了。可是,你想想,曾经是这个世界的老大,当时的唐朝,竟然没有藏宝,这个我还真不信。这首诗,是李白做的很少描写侠士的诗句。一般看来,他的诗都是与人交往写成的。而这首诗,根本没有交代背景。我想,应该是收集的人标漏了或者标错了它的年代。这应该是安史之乱后期的作品。如果是安史之乱后期的作品,我就敢确定,这首诗里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李青山手拿全唐诗若有所思的说到。
这要是以前,胡建民早就嗤之以鼻了。什么天大的秘密?那都是扯淡。可是,自从他们两个起出张献忠的宝藏后,胡建民对于藏宝的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任何一点蛛丝马迹,他都要看重。像这首诗,他就拿着他那本书,仔细的研究了起来。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随着胡建民的低吟,一首完整的侠客行诗句就印在了自己的脑海里。这个时候,胡建民也发现,在李白的其他作品里,确实很少有这样的五言律诗。而且,根本没有几首描写人,描写这样详细的。并且,这首诗看似追忆什么。
“是不是真的看出点什么来?”李青山皱着眉头问到。
“嗯!的确反常。我们不是专门研究李白的学者,对其生平没有太多的注意。这首诗,文献上有标注。说是李白在二十岁之前写就的。可是,我看到的是一个垂暮之人写的。你看最后一句,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一个二十岁的人,怎么会写这样的句子?根本不对!这应该是个行将就木的人,劝人的诗句。”
“嗯!这就对了。目前只知道应该有唐朝的藏宝,只不过,这个秘密隐藏的太深。而李白生活的时代,正是安史之乱那个时期。虽然后期安史之乱被评定了。可是感觉到朝廷根本就控制不住了那些节度使。这说明了什么?这就说明,朝廷没有多少钱了。我怎么觉得,以唐朝的盛世,最少都能存有一定的金银,以供周转。可是一下子之间,怎么就没有钱了呢?虽然唐玄宗跑到了蜀地,可是各路勤王的大军,也会把宫中的藏银带上啊?这样,就有了宫银流失的可能。但是,这里只提到了‘银’和‘藏’,并没有说明具体藏到哪里。”
这要是不知道的人,肯定会说李青山神经病一个。想宝藏都想疯了。可是在胡建民眼里,确实很正常的一件事儿。李青山能带领他们找宝,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目前,就李青山的分析,胡建民还就真的信了。为什么相信?就是唐朝的宝藏,历来都没有人提及过。一个开元盛世,一个贞观之治,一个三百多年的帝国,怎么会没有藏宝?谁能说说这里的理由?
其实,李青山心里还有个秘密,这是胡建民所不知道的。那就是当初在满洲里时,挖到的那张羊皮纸。羊皮纸上记录的影像,李青山怎么想都应该是一支军队路过。可是这样诡异的事情,别人根本不会相信的。那张羊皮纸,还让端木瑞琪收藏了起来。这件事儿,胡建民根本就不知道。
“你找一找,李白生前曾经到过的地方。我看,应该在两个地方。如果推测没有错的话,中间两句去掉,就有‘银藏二阁’的隐语。这只是我的推测。因为,燕赵之地太广,只有藏在阁子里,才是正确的选择。”李青山沉默了好一会,才指着书说到。
“要藏,李白只能藏在天下名阁里。正好,南昌那里有个滕王阁,这是李白经常去的地方。还有个地方,在武汉。这也是李白后期经常约友人去的地方,那就是黄鹤楼。”看来胡建民这个秀才的书没有白读,李青山这么一问,他就把李白经常去的地方说了出来。
“或许找到的只是个藏宝图,或者以其他形式存在的藏宝的东西。绝对不应该是宝藏的真正之地。这趟回去,我在跟你细说说情况。这藏宝之地,我想应该存在。下了船,咱们就去那两个地方看看。传说,黄鹤楼很出名呢。”
“黄鹤楼出名,那是因为有了炼丹的老道。最初期,就是道士去那里喝酒,而黄鹤楼的主人没有要钱。哎!那个地方,已经成为了瓦砾。黄鹤楼都重建好几百年了,你确定要去那里?”胡建民听完李青山的话问到。
“嗯!先去滕王阁,再去黄鹤楼送你。古人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咱就胡建民北行去寻亲,初秋时节上燕赵。哈哈哈!”李青山这是古诗看多了,也能随口说出诗句来了。
看着古诗,有了寻宝的欲望,李青山随口说的打油诗,让胡建民有些郁闷的心情一扫而空。接下来的计划就是看地图,怎么才能用最快的速度抵达武汉。因为,南昌不在长江的航道上,他们得在九江下船,驱车一百多公里到南昌。然后再从南昌返回到二百六十公里外的武汉。去郑州,从这里走最近。并且,还得在米哈伊到达之前到武汉,时间上就显得有些紧了。毕竟这里的公路,胡建民自己没有开车走过。
说是去滕王阁找李白留下的什么东西,李青山和胡建民还真就不在意。因为毕竟是过去了一千多年的事儿了。这次去,也就是多烧点汽油,多花点钱。李青山要的是胡建民能正常的思考,顺便游览一下滕王阁这个历史景点。最主要的是,打发一下时间。等米哈伊,他们不去滕王阁,就得在武汉等三天时间。而这三天时间,正好是他们在路上的时间。
把改动的行程跟船老大一说,船老大欣然同意。反正收的是去往上海的货运价格,在哪里下都一样。并且,人在船上还能多消费点饭伙,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天早上,李青山他们到了九江。算一下时间,李青山他们从双城子出来已经是七天的时间了。时间也到了八月的二十四日,距离李青山开学只剩下一个星期的时间。
第485章废墟滕王阁()
船到九江,李青山和胡建民驱车下船。简单的吃了点东西后,开始往南昌赶去。
公路还是日伪在的时候修建的,后期又经国民政府修缮,到是很好走。当年,鬼子从上海溯江而上,到了武汉那里就走不动了。所以说,历史上著名的武汉会战,还有留有一定的功绩的。
三个半小时后,胡建民把车停到了南昌的市中心。滕王阁他也没来过,得找个当地的向导,才能去那里。
李青山找的向导是个老学究,究竟是怎找到的,李青山自己都不是很清楚。就是下了车,看见一个老先生,以问路的形式,就让老先生跑了一趟。不过,李青山可没有让老先生白跑。领个路,李青山就给了老先生十块大洋。
李青山看到,老先生穿的不是很好,就自己出价了。
老先生自称姓刘,是个本地人士,对这个滕王阁很有研究。这不是,当听说李青山他们找滕王阁旧址时,嘴里就开始说个不停了。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老先生一上车,就开始介绍起滕王阁了。
“嗯!江南三大名楼吗?”胡建民开着车,回过头说到。
“对!在历史上,滕王阁被毁掉了二十多次,最后一次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可惜了一九二六年毁于兵灾,是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那个瘪犊子纵火烧毁的。仅存一块滕王阁青石匾。此后这二十年里一直没有重修。”
老先生有些愤慨的说到。
“都是建在原址吗?”李青山在后面探着头问到。
“是的,都是建在原址。可惜了,现在变成了瓦砾。你们找到这里是?”老先生把李青山二人当成了政府的人,以为政府要重修滕王阁,才有此一问。
李青山听罢眼珠一转,嘴里说到:“哦!考察一下,看看这里的环境。”
没说是修缮,还是怎么的,让老先生自己想去。那样,老先生出去说,也不要紧。
很快,轿车开到了江边。在一个由花岗岩砌成的高高的台子上,李青山和胡建民看到一个被烧成灰烬的废墟。
“这里就是滕王阁了,那个石匾就是最好的见证。”随着刘老先生的指点,他们确实看到了一块高两米,宽有八十几公分的石匾。
倒在废墟上的石匾,上面写着‘滕王阁’三个大字。不过,再看周边,除了一片瓦砾之外,什么都没有剩下。
废墟是李青山喜欢的一种模式,要是滕王阁还是原先的样子,恐怕这里早就人满为患了。他相信,就是有藏宝图什么的,也不能以纸质纸张留存于世,肯定是另外一种形式。只要是留有一些线索,供后人探查,藏宝之人留下来的一定是永久的东西。
首先,李青山他们在废墟上探查那些石碑和石刻。只不过,小一点的基本上都被人拿走了。大一些的,还真没有什么。除了那个躺在废墟上的碑文之外,竟然没有别的什么东西。
翻查了四周的石刻,一些柱子和材料也都没有放过。可是根本没有他们要找的东西。
然后,李青山和胡建民开始向地下探查了。这地下探查,主要是找地下的通道什么的。可是,连着挖了好几个地方,挖出来的几乎都是瓦砾。
阁子的建筑面积得有五六百平方米,按照李青山这样的挖法,就是到了明天,这里的地面也都弄不完。
看着刘老先生走到了远处,胡建民把李青山喊了过去,嘴里说到:“这里的东西几乎都让人拿走了,这样找肯定不是办法。你先前分析,要是真有传说的藏宝图,这东西一定是能经得起岁月的轮回。难道藏东西的人不知道滕王阁早晚都得被毁?自从建立了阁子,从唐太宗时起,到了唐玄宗,也都被毁了一次。你说?”
“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信息刻在石头上,还不能让人看出来,这个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可是这些石刻什么的,都被人拿光了,去那里找去呢?”李青山有点犯难。
“不如这样,我们去这里的饭店试试。用高价收购的方法,看看能不能收到一些有用的线索。我估计,那些石刻,就在周边人家的院子里。”胡建民来了主意。
“嗯!也只能这样了。收完了,就把这些东西统一放在这位老先生那里吧!老先生对这事儿上心,再重建的时候,肯定能够拿出来的。毕竟这是流传了千百年的一个阁子。”李青山说到。
江边饭店还真不少,李青山他们选了个稍微大一点,干净的饭店走了进去。
跟着店老板说明来意,店老板很是热情的说到:“是的,那些石头都被附近的人拿走了。也有被日本人拿走的。”
听到这里,李青山的心就‘咯噔’一下。凡是和日本人扯上关系的,都不能小瞧。
“他们拿走的都是什么?能说说吗?”胡建民问到。
“是一些历代文人的真迹,也有一些书画。你们知道,这里在二六年就被毁了,所以不少东西都流落到了民间。小鬼子就在这里收购,或者是抢夺走了。”饭店老板说到。
“看看能收多少吧?刘先生,要是遇到有用的,直接放在您那里,怎么样?”李青山对着刘老先生说到。
“哦!求之不得。可是,东西放我那里,你们什么时候用?”老先生看那样子,对这里很有感情,巴不得立马建好。
“嗯,这个,得一段时间。这样,东西放您那里,我给您留些保管费。”李青山说到。
“嗯!行!要是政府出钱的话。”老先生没有客气。他知道,这些珍品要是放在他那里,他也能学到不少书法真迹。
达成了协议,李青山就让饭店老板开始张罗。本来就是中午饭时,再加上饭店在这里人缘不错,人们很快的抱着石头雕刻什么的来了。
东西要放到刘老先生那里,他自然就成了鉴别真伪的‘专家’了。
两个多小时以后,东西都快堆成小山了,李青山和胡建民也没有看到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这些石刻,除了一些名人的真迹外,还有一些字画。字画李青山只是看了看,就让人拿走了。因为字画要价太高,他们根本买不走。石刻什么的到是没什么说的,给个百十块大洋就留下来了。这对收藏这些石刻的人来说,那也是一笔不小的进项。
到了最后,李青山不得不亲自开车,把这些石刻送到刘老先生的住处。
一千多块大洋花没了,石刻的收购也到了尾声。饭店的老板因为李青山给了一百块大洋作为占地费,他开始安排李青山二人和刘老先生吃饭了。
通过鉴赏石碑和石刻,让李青山和胡建民对石刻和石雕的艺术明白了不少。饭间,胡建民说到:“一会,把那个石匾翻过来看看,送到刘先生那里,我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就那块石匾啊?我看你们还是不要动。没见着一切留在废墟上的东西都被拿走了,唯有那个石匾没动吗?”饭店老板说到。
“这个还有什么说道不成?”李青山问到。
“没有说道,原因就是那个石匾是个赝品,这里的人基本上都知道。”饭店老板得意的说到。
“赝品?那真品在那里?”李青山觉得石匾有故事。
“嘿嘿!不瞒您说,真品就在本店里。不过,我可不卖。这块石匾在我家都成了镇店之宝了。自从明朝时候,就有我家保管着。看可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