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青城山藏宝,李青山算是死心塌地的信了。
再往下,大和尚告诉看到这封信的人,要继续寻找张献忠的宝藏。以作大顺国复国的资本。
四页纸之后,剩下的是一些人员的名单,足有几千之多。这些人,就是跟随大和尚转战沙场的人员。他们有的已经死了,有的被他带到了青城山这里。就是这些人,组织抵抗了清军在四川十三年之久。后,清军入川,把整个四川屠戮一空。以至于,清朝统治者不得不在湖南湖北等地向四川迁居人口。
而大和尚的部众,也在抵抗清军的过程中,被截杀殆尽。只有他身边的人,随着他出家当了和尚。那些人的家属,也就分布在青城山的周边了。
末尾,李青山才知道,这个人确实就是妙无老道所说的那个张定国。因为,落款签字的是大和尚自己的俗家名字——张定国。
李青山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没有让张定国的接任者看到。可能是昆仑和尚以为,他死后他的部下会好好的搜查这里,转动这个石凳。也就发现了这本手札。可是,大和尚的继任者并没有仔细寻找这里,而是把这里作为禁地给封闭了。
看完了手札,李青山赶紧把箱子又藏到了石板床的下面。这个箱子是值钱,可是李青山要是带个箱子,万一被寺院里面的和尚看到,肯定会一起怀疑的。
这里没有藏宝,不代表青城山四周的河道里面没有。因为李青山在手札里面看到了大和尚说的并不是外面传言的石牛对石鼓,那是欺骗人们的视听的。真正的标记是,石牛对石虎。那个传说,只是个谐音而已。李青山相信,只要找到了石牛和石虎,木鞘藏宝肯定就会浮出水面来。这就得从长计议了。
李青山把擦下来的灰,又重新抖落到石床上,收拾一下痕迹,准备撤退了。至于宝藏,就把那本手札给妙无道人,让他研究去吧!自己还得和胡建民去重庆,哪有时间找这里的宝贝啊?这也是自己对妙无这个师父有个交代。
出了洞口,把锁头锁回去,李青山开始小心的打扫自己的脚印。等到弄完了,他也来到了桥头那里。对于过桥,李青山还是心有余悸的。在清晨的晨光里,李青山看到,整个这个山峰有点竖直向下的意思。而且,这里距离自己来到地方是往上走的。
感觉自己用十分钟的时间能过桥了,李青山才在桥头那里准备上桥。可是就在这时,对面一个人影出现在了桥头的另一边。李青山马上闪身躲进了白雾里。
蹲下身来,一边后退一边把脚印用树枝趟平,李青山就走到了悬崖边。
此时的李青山才隐约的看清楚,自己出来的那个石洞,是这个悬崖的最高处。而自己所站的位置是一个小平台,平台的下面是陡峭的山壁。从平台往下看,迷雾缭绕,根本看不出去悬崖下有多深。
静静的观察了一下,当李青山看到迷雾的另一端有一棵两人合抱粗的大树时,李青山有了主意。
蹲着爬到大树下,向下面的悬崖看去,只见稀疏的白雾挡住了视线,树下面竟然有一处悬空的地方。这个地方可是躲藏的好地方。
悄悄的,李青山靠近了大树,这里看外面不怎么清楚,可是凭着铁链子的晃动声,李青山知道,那个人距离悬崖这里已经不远了。
拿出绳子,快速的系到大树上,先把背包放了下去,然后李青山自己拽着绳子下到了悬崖下面的悬空处。李青山系这个绳子可有说道,绳子绕大树一周,然后绳子的一端在中间抽出一头,拽过来被另外一端压住。这样,绳子靠着自己的摩擦力,就牢牢的绑在了树上。只不过,绳子要分清左右。不然,在悬空处拽错了,那就糟了。
抓住绳子下到悬空处的李青山,把脚踩到岩石的突出部,伸手抓起绳子,把背包解了下来。
“咦?怎么这里好像来过人?”一个声音传了出来。
李青山心说:“坏了!这个人可能天天来,都把这里的一草一木记住了。”
听到脚步声越来越近,李青山看向脚下面岩石缝中的小树,用脚踩了一下,感觉到能挂住自己,赶紧把手里面的绳子拴上背包,然后伸手拽住绳子的另一端,稍微用力,把绳子拽了下来。
脚踩着胳膊粗的小树,背包下顺,然后直接把绳子又像先前那样系在小树上。他自己则翻身下到了小树下。然后双腿盘住一根绳子,手抱住小树,向上看了一眼。
隐约中有个不是很清楚的人影在悬崖边晃了一下,然后就消失不见了。
“好险!要是这里的雾没有这样大,肯定被发现了。”李青山心中暗想到。
挂在树上有一个小时左右,李青山有点受不住了。身体悬空,虽然脚踩着绳子,可是小树毕竟是悬崖边上长出来的,时间久了,小树有点向下耷拉了。
上去,没准就会碰到昆仑大和尚的后人,下去这里又是绝壁。这不就是把自己逼到了险境了吗?
看来向上在白天肯定会无路可走了,可是也不能总在这里挂着啊!李青山低头看向远处,只见一千多米外有一条白亮的带子,那是一条河。河绕着自己悬挂的这个山峰,向北面流去。再看自己的脚下,怪石嶙峋,根本没有下山的路。虽然有些地方有坡度,可是绝大部分都超过了九十度角。用老百姓的话说,那就是立陡石隘。
雾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基本上散开了,眼下五六米外是一颗打着斜向上生长的雾松。看着山下,距离这颗雾松两米的地方,有一个凸出的平台,要是下到那里,再往下就好办了。
把腿盘到绳子上,李青山试着松开手,把绳子的扣紧了一下,然后顺着绳子下滑了四五米。调整了一下呼吸,李青山开始拽着一根绳子横着走在了峭壁上。
雾松长得并不高,好在够粗。李青山几步走完后,伸手抓住雾松,然后翻身骑在了雾松上。拽过拴着背包绳子的下半部分,李青山又把绳子挂在了雾松上。这回,他放心了。最少不亲眼看着小树在缓缓的耷拉头了。
一百多米手指头粗的绳子,现在成了李青山救命的唯一希望。顺着崖缝,李青山倒了七八回,可算下到了半山腰。这个时候,李青山再往上看,自己来的地方,根本看不见任何树木,这里又被迷雾环绕住了。
来到半山腰的李青山,身陷绝境的感觉没有了。要是这个时候有人问,他蛮可以说自己是上山采药的。只是这下山可得有些时间,因为李青山下到这里,已经用了三个多小时。要不人们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呢?
又往下下了两百多米,李青山就有点饿了。背包里面有压缩饼干和罐头,李青山索性蹲在一处凸出的岩石上面吃了起来。食物是临走时装的,这玩意必须带三天的,都成了李青山他们外出的标配了。
吃完了饭,李青山也来了精神头。悬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万一弄不好拽着了另一根绳子,那样绳子就会落下来,让自己坠落下去。所以,李青山绝对不会碰另一根绳子。有树的地方,就用树做绳子的支撑点,没有树,就找凸出出来的岩石。就这样,李青山在下午三点钟的时候下到了距离悬崖下面不到五十米的地方。再往下,这根绳子李青山就可以顺着它溜到河的岸边了。
看到自己面前的大树树尖,李青山索性找个向里面凹陷的地方,把背包背在了身上,绳子拿在手里,一个纵身,跳到了大树上。
这棵树,距离地面最少十米高,可是一人合抱粗的树,长得却有四十米高,这令李青山很惊讶。在北方,这样的树早被西北风刮倒了。
带着好奇心,李青山下到了树下。反正距离地面不足十米高了,李青山要好好歇歇,然后一鼓作气下到地面。
歇着的时候,李青山就开始研究起这棵树来。按说,这里的崖壁上长着的几乎都是那些歪脖拉跨的雾松,很少见到这种金丝楠木的树种。可是就在这个悬崖的平台上,就有一颗这样的树,让李青山不得不细心的看了起来。
树没有研究透,李青山发现这里的石头和自己攀援的崖壁石不一样了。崖壁石是微微发黄,里面还带着点黑,而自己脚下这些石头,明显是白中透青的。
这一发现让李青山不由得看向了悬崖下面,白石头和崖壁石的结合部。这一看不要紧,李青山发现了这里的与众不同。
第474章石洞藏宝()
本来李青山是要看看,这里的石头为什么和崖壁那里有什么不同,可是从上面往下看,只见这些白色的石头,每隔一定的距离就有一根黑色的铁筋把这些石头和山壁锔在一起。没错,就是锔在一起。这不是人为的,又是什么?
先前,李青山的目光只注意这个大树了,并没有看山壁上面的石头。因为有了那些被锔住的石头,李青山这回才仔细的注意起这里的崖壁。
这一看不要紧,只见紧靠着大树的石壁上,竟然有石刻。只见这个石刻刻的是韦陀伏虎的浮雕,浮雕被刻画的栩栩如生。石刻的面积不大,也就两个门大小。
要是没有人上到这棵大树这里,任凭岁月流逝,多少年以后,也发现不了这里有个石刻。
既然脚下这有十几米高的石头是人为堆砌,李青山敢肯定,这个山石里面,肯定有当年张献忠藏的宝藏。因为大和尚昆仑的手札里面说了,青城山有一部分石头被运走做了要塞。而更多的石头,是被用来藏宝藏的。他让后人注意一下白色的石头,眼前的石头不就是这个样子吗?
收敛了一下心神,李青山静静的观察着这幅浮雕。看着看着,李青山发现浮雕的正中间有一道缝隙,要是匆匆掠过,肯定不会发现的。
只见浮雕上的韦陀,眼睛瞪的老大,手里拿着一根棍子,正在向下打虎。而那只老虎,张大了嘴巴,似乎要咬住棍子。整个的浮雕被雕刻的维秒唯俏,很有艺术气息。
再细看,那个老虎的嘴巴的方向,正是这棵树唯一一处有枝杈的方向,似乎整个枝杈就应该在这里似的。
没有发现其他的不同,李青山上到大树上,顺着小腿粗的枝杈走到了石壁的边缘。在石壁上,有个突出的圆形石头。这一看,李青山相信,整个石头肯定是后装上去的。因为它太圆了。
抱着试试看的心里,李青山用脚用力的蹬了一下石头。还没等他收回脚,下面的浮雕就从中间分开了。
伴随着‘吱吱呀呀’牙酸的声音,李青山看到脚下的浮雕分向了两边,一个门户出现在了石壁上。
跳到树下,李青山没有急于进洞,而是接着观察这棵大树。因为有了石头的不同,李青山再看这棵树,就明白了。这个看似有十米高的平台,面积也就四个平方米。石头是围在大树的周围的,好像这棵大树是特意种到这里的。这不得不让李青山佩服设计这个洞穴的人的巧妙构思。
等了十多分钟,觉得里面的浊气排放干净了,李青山才从那个有一人高的洞口进入。
进到里面后,李青山随手把工兵铲放到了两个拉门的中间。进去还不知道有什么机关暗器呢?退路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正当李青山往里面走了几步后,那两个石头门,正像李青山所想的那样,缓缓的合上了。要不是李青山把兵工铲卡在那里,李青山现在什么都看不到。
顺着崖壁照进来不多的亮光看,眼前是一条向下的石阶。石阶向着自己的左面拐着,再往前就是空空的石壁了。
打着打火机,李青山试着往前走。拐过面前的石壁,又往左走了十几节台阶,一个溶洞就出现在了李青山的面前。
溶洞里面有些阴暗潮湿,似乎还有一丝风。李青山这回放心了,这代表着里面有空气。
把打火机放起来,顺手拿出手电,李青山开始顺着台阶下到了溶洞的里面。
一进到洞里,李青山就让眼前的景象惊到了。只见金丝楠木做的箱子遍地都是,足足有一百多个。从箱子的摆放上看,这些人藏它们的时候很匆忙。以至于,有几个箱子的盖子,还是开着的。
再看这些箱子的形状,竟然和昆仑大和尚石板床下面的一模一样。可怜昆仑大和尚,找了一辈子宝,没想到宝就在自己栖身之所的悬崖下边。这不得不说,对于昆仑和尚,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怕有机关,李青山没有上前动箱子,而是在外围转悠了一圈。这一转悠,就转悠到了溶洞的深处。里面就有水流的声音传了过来。
这回李青山知道了,这里的水是通向外面的。最少这里是个地下暗河。
把手电的光线向上照,面前出现的不是河流,而是高高出现的一堵墙。再仔细看,这些墙是用木头码成的。
距离也就七八米远,李青山走向了这些木头码放的墙。近距离看,这哪是什么墙啊?这是一只只木鞘堆放而成的木鞘堆。
这些木鞘,被堆放到一起,从正面看,可不就是木头墙吗。
码放整齐的木鞘,每个前面都有一串铁链拴着。这正是昆仑大和尚所描述的木鞘藏宝。
李青山粗略的计算了一下,面前的木鞘有近百个,如果每个木鞘装银二百斤,那就是两万斤。为什么不是金子呢?那是因为,如果木鞘装金子,没等船拽,木鞘就得沉入江中了。
走过去,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李青山随手弄到地上一个木鞘,用带来的匕首,撬开了木鞘。
被起开的木鞘,里面用猪油和油纸封闭着,一点都没有受潮。在木鞘的夹层里,李青山看到了一个个的银元宝。这些银元宝和李青山以前发现的有所不同,那就是一个字——大。
每个银元宝最少都有五六斤重,拿在手里很有手感。用手电照,银子上面刻着不同的州府。李青山猜测,这些银子都应该是张献忠攻破了这些州府,缴获而来的。
仔细的数了一个木鞘里面的装银,面前的这个木鞘只装有四十一个元宝,应该在二百斤左右。这和李青山自己判断的出入不大。
再用手电照,李青山看着那些和大和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