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全球速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37全球速递-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旗帜鲜明地与班奈特做了切割之后,老亨利在一名重量级调停人的陪同下,亲自来到了约翰的办公室。这个调停人就是老罗斯福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儿子——克米特·罗斯福。老罗斯福总统在世的时候,和范德比尔特家族的关系非常好。几十年来,两个家族关系一直很密切。威廉堂兄当年就是在老罗斯福的提携下步入政坛的,所以克米特的面子约翰得给。

    况且克米特这个人也不是凡俗之辈。虽然老狮子(西奥多·罗斯福的外号)当年对他的侄子,现在白宫里的那个小罗斯福总统改投民主党大为恼火,他的子女也大多与小罗斯福总统形同陌路。但克米特却一直跟他这个年纪相仿的总统堂兄交情甚佳。作为少数几个能同时被民主、共和两党高层认可的人物,克米特经常在两党之间充当中间人的角色。虽然这些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南美经营自己的种植园和银行生意,但在HSD的影响力依然不俗。

    在克米特的见证下,老亨利非常光棍地向约翰道了歉,给出的赔礼也相当可观。不仅无偿转让了约翰垂涎已久的那块福特公司试车场的地皮,还与联邦快递公司一口气签署了10年的运输承运合同。当然,这只是给约翰本人的赔礼,要想让范德比尔特家族松口,老亨利还得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行。

    显然,老亨利非常清楚问题的关键在哪里。要想平安度过这次危机,把损失减到最小,必须先得让范德比尔特家族满意了才行。只有先得到了范德比尔特家族这个“苦主”的谅解,福特才能从容应对来自其他方面的攻击。不过这笔交易可就不是约翰一个人能做了主的了,得等哈罗德这个家族代表从纽约赶过来才行。

    当晚,哈罗德就从纽约飞到了底特律。在开始与老亨利·福特的谈判前,他先去宾馆见了克米特一面。哈罗德和克米特年纪相差不大,又是格罗顿中学和哈佛大学的校友,也算是从小玩到大的交情了。所以克米特也没藏着掖着,直言不讳地告诉哈罗德,放福特一马是HSD高层的意思。毕竟现在经济形势很不好,福特一旦垮了,那么多失业工人弄不好会出大乱子。

    弄清了克米特的立场态度,接下来的交流就轻松得多了。两个老朋友一边喝着杜松子酒,一边闲聊起来。

    “这次沾了你的光”克米特笑着对哈罗德说:“老亨利出手很大方,半卖半送了我一个橡胶种植园。就是他们之前在巴西弄的那个,足足有一万多亩。要不要我给你留点份子?”

    “得了,你自个留着吧。”哈罗德笑着拒绝了。他知道克米特这是在暗示自己,老亨利给中间人开出的价码都这么高,明天谈判的时候,他要价可以再狠一点。

    第二天一早,谈判正式开始。虽然哈罗德和约翰已经拿定了主意,非让福特大出血一次才行。但他们还是被老亨利拿出的“诚意”吓了一跳。这个老爷子显然是摸准了范德比尔特家族的脉,拿出的筹码让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拒绝。

    老亨利·福特准备的杀手锏是一笔数量可观的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股票。这家1846年成立于费城的老牌铁路公司,从老科尼利尔斯时代就与范德比尔特家族的纽约中央铁路公司斗得不可开交。

    特别是19世界80年代后,两家公司打了很长时间的恶性价格战、并开始在对方的现有铁路旁大肆修建与之竞争的铁路线。约翰之前在辛辛那提管理的铁路就是那场恶性竞争的产物。它与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著名的“锅柄线路”几乎完全一样,都是从匹兹堡向西至俄亥俄州的布拉德福德,然后分叉为两支,一支向北前往芝加哥,另一支则继续向西由辛辛那提抵达圣路易斯。

    这场持久的恶性竞争让两家公司都苦不堪言,也严重影响了当时美国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最终华尔街大亨J。P。摩根出面把两家公司的管理层共同请到了他的“海盗号”豪华游艇上。这艘游艇一直在哈德逊河上来回航行,直到摩根促成双方达成后来著名的“海盗协议”。

    虽然恶性竞争从此被禁止了,但两家公司之间的明争暗斗一直在继续。比如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开通的从纽约至芝加哥的豪华客车——“20世纪快车”,就一直与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跑同一线路的“大道快车”斗得难解难分。这两班当时美国最豪华的“大亨专列”为了争抢名流客人各出奇招,那架势丝毫不比后世网络社交平台争夺明星大V逊色。后世流行的所谓“红毯礼遇”就是在这场竞争中诞生的。

    对于每个出身范德比尔特家族的铁路人来说,击败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就是他们的毕生的追求。虽然约翰知道永远也不会有这么一天的。来自前世的记忆告诉他,这场竞争一直到1968年两家公司在联邦政府的撮合下合并为了宾州中央铁路公司,也没有分出胜负。

    但是这些哈罗德并不知道,他完全被老亨利拿出的筹码吸引住了。虽然不清楚他手里的这笔股票从何而来(从未听说福特收购过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股票),但只要吃下了这部分股票,再加上之前家族几十年来陆续暗中控制的一些小股东手里的股份,范德比尔特家族完全可以在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董事会占据一个席位了。

    老亨利奉上的这份大礼实在是太诱人了,哪怕是诱饵哈罗德也决定吞下去。还有什么能比成功进入宿敌家后院更让他兴奋和满足的呢。哈罗德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到马丁·克莱门特(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总裁,哈罗德的老对手)在自家董事会里看到他时的表情了。

    虽然约翰对这笔巨额股票的来历还有些疑虑,但哈罗德已经听不进去他的意见了。不过想到家族一旦进入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董事会,联邦快递公司迟迟无法打开密西西比河沿岸各州市场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约翰也就没有再坚持。

    与老亨利达成谅解协议后,哈罗德就立即赶回了纽约,开始筹集购买这笔股票的资金。即使老亨利给他打了不小的折扣,最终哈罗德还是几乎掏空了家族的所有流动资金,并且抵押了一部分房产才凑够了这笔钱。交易完成后,整个纽约中央铁路公司都为之振奋,大肆庆祝了好几天。“20世纪快车”为此还特别推出了包含法国白葡萄酒、金枪鱼沙拉、波士顿龙虾和深海鳕鱼的特别套餐。

    直到几年以后,哈罗德才发现自己上了当。这笔股票的主人压根就不是老亨利·福特,而是摩根家族。摩根家族假借老亨利名义完成的这笔交易,成功卷走了范德比尔特家族绝大部分的流动资金。之后的几年里,在摩根家族的暗中支持下,一部分公司股东开始频频推出一些针对中小铁路公司并购计划。由于拿不出足够的资金跟进,随着纽约中央铁路公司规模的一步步扩大,范德比尔特家族在公司的股份比重也在被一步步压缩。要不是后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的参战为家族赢得了喘息的时间,范德比尔特家族极有可能彻底失去在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内的话语权。

    一想到由于自己的失察,家族引以为傲的铁路公司差点就改姓了摩根,成为摩根财团庞大企业舰队中的一艘,哈罗德就懊悔不已。这件事后来成为了他一辈子的隐痛,至死不曾释怀。

第三十二章 白宫晚宴() 
抛开摩根家族之后的阴谋不谈,至少在1938年的春天,约翰可以真正算得上是春风得意了。不是因为他免费获得了那块位于迪尔伯恩的福特试车场地皮,也不是因为范德比尔特家族成功进入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董事会帮他打开了美国中南部州的市场,让联邦快递公司顺利完成了覆盖全美的物流网络布局。而是因为老亨利·福特向他“公开“道了歉。

    这真是太惊悚了,有木有。老亨利·福特身为一代汽车大亨,推动整个美国进入汽车时代的强人居然向约翰这个才34岁的年轻人低头认错了。如果这件事在社会上传开来的话,不知道会惊掉多少人的下巴。

    当然,无论是作为当事双方的福特和范德比尔特家族,还是中间人的克米特·罗斯福都不会对此进行大肆宣扬,这件事也仅在美国上流社会圈子里小范围流传。但即使这样,也足以让约翰名噪一时了。

    在原来待的“富N代”圈子里,约翰现在已经被奉为传说级别的怪物了。你想,一个原本看起来跟自己差不多的家伙突然发威,生生干趴了一个和自家长辈地位相当的大佬。这家伙不是一只“扮猪吃虎”的怪物是什么?崇拜也罢,害怕也罢,反正现在这帮人都不敢再把约翰当做同类来对待了。即使是和他朝夕相处的助理小汤姆,如今态度也恭敬了许多。

    可以说,约翰这次是踩着老亨利的脑袋够着了一个更高层次圈子的边缘。虽然之前,家族一直在努力地把他往这个圈子里塞。但这个圈子里的大佬们眼睛里可不揉沙子,一切都得靠实力说话。如今,约翰也算是初步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不再被看作是一个仰仗家族势力的毛头小子。至少,当约翰作为家族代表出现在3月6日白宫举行的招待晚宴上时,出席晚宴的其他大佬们并没有觉得他拉低了层次。

    为了参加这次晚宴,约翰可是在劳伦斯的帮助下突击恶补不少政治“常识”。原本他还对传说中的“国宴”满怀期待,亲身经历过一次后感觉也不过如此。

    约翰这是第一次来白宫,虽然前世他曾经来过。当然那时候他不是来参加啥政治活动的,那会儿他的身份是一名游客。白宫有每周二到周六向游客开放的传统。不过虽然号称是唯一对公众开放的国家元首官邸,游客们能够参观的也仅仅是白宫东翼的十几个房间。作为总统家庭住所的主楼和核心办公区的西翼(TheWestWing)是不让普通游客靠近的。而且约翰当初参观过的白宫东翼要等到1941年才能建成呢,所以说他从没来过也没有错。

    招待晚宴是在白宫一层的宴会厅举行的,大约有40多个各行业大佬出席。每一个出席晚宴的人都很清楚,这次罗斯福总统夫妇请他们吃饭的目的,就是希望安抚一下他们的不满情绪,为挽救自己的财政平衡政策做最后一次努力。

    在1936年末和1937年初的时候,由于罗斯福新政大笔政府投资的刺激和来自欧洲的巨额武器订单的影响,美国出现了商品价格急剧上升的趋势。当时铜的价格在5个月的时间里从每磅10美分跃升到了16美分。很多商人都认为“通货膨胀“可能即将到来,开始大批量地囤积存货。

    可等到了1937年罗斯福的第二个总统任期时,政府却实行了新的财政政策,开始力图减少赤字,平衡预算。现在预算倒是平衡了(如果把正在征收的社会保障税算上的话,政府收入目前暂时是大于支出的),可政府停下花钱大战也造成了另外一个直接后果:堆积在货架上的商品流通开始变得很慢。

    这种情况如果放在其他任何一个时期,那都不叫事。但是在1937年,每个人都还对几年前的那场经济危机记忆犹新。资本家们太清楚那场经济大萧条是怎么回事了,所以当通缩的苗头刚一出现的时候,他们就下定决心,这次再也不抱任何不切实际的希望了。资本家们开始慌忙削减生产,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有200万人丢掉了饭碗。这一举动使得积压的大批商品更加卖不动了,一轮新的经济大衰退由此开始。

    虽然罗斯福政府的部长们一本正经地试图保持沉着冷静、满怀希望的样子,纷纷发表声明,预言形势很快就会好转,但经济的塌方却山崩海啸般地滚滚而下。罗斯福本人倒是一直试图在平衡预算的同时,极力避免过分刺激那些担惊受怕的资本家们。但是,拥护他的“新政派”却将大衰退归咎于“垄断者“和所谓的“60个家族“。他们发表了一系列谴责大公司的言论,反过来再次激怒了美国工商界。

    约翰知道,罗斯福试图安抚这些工商界领袖的努力是徒劳的。再过一个多月,这位民主党总统就会举手认输,放弃平衡预算的打算,再一次支持加大政府开支。历史上,在4月14日,罗斯福通过收音机向国民表示:他正要求国会拨款30亿美元,用于救济、公用工程项目、住宅、防洪以及其他的复兴努力。

    所以这会,他对餐桌上关于当下经济形势和政策的讨论并不太关心,注意力全集中在了苏格兰威士忌和法式小羊排上。好在当时晚宴上对罗斯福总统的论调不感兴趣的不止他一个,所以他这种看似无礼的举动并不太显眼。

    说实话,白宫招待晚宴的菜式真不怎么样。要不是前几年解除了禁酒令,餐桌上的酒水还算出色的话,这顿晚餐简直可以用糟糕来形容。约翰曾经听劳伦斯说过,罗斯福喜欢频繁离开白宫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逃离白宫女管家内斯比特太太的可怕膳食。

    “内斯比特太太是一位严肃而缺乏情趣的德裔妇女,是第一夫人埃莉诺在20年代中期雇佣来的,当时只会做烤馅饼和奥地利式苹果卷。罗斯福一生喜好美食,特别喜欢烤得半熟、挂着血丝的鹌鹑和野鸡,还喜欢吃生蚝、螃蟹、乡村奶酪和桃脯馅饼。可是内斯比特太太却日复一日地安排雷同的伙食,以至于白宫的访客都能够连续一星期猜出他们晚餐会吃什么。周一是马槟榔菜汤,周二是水煮牛肉,周三是烤牛肉和土豆……罗斯福曾经有好几个星期每周吃6顿鸡肉,接下来几周又开始每周吃6顿牛肉馅饼。”

    当时约翰以为劳伦斯讲的是一个蹩脚的政治笑话,现在看来很可能是真的。

    很快,罗斯福自己也发现一切试图缓和这些大资本家们与政府关系的努力都是白费的。于是他很明智地适时转换了话题,餐桌上的气氛一下子融洽了许多。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们闲谈的话题转到了中日之间正在发生的那场战争上。嗯,回想起来,好像是从桌上那套中国产的瓷器餐具上延伸过来的。

    罗斯福喜欢把他与中国的某些特殊联系挂在嘴边,认为自己比美国其他政治家更了解中国。不过当这个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