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掠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白马掠三国- 第3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说,要是这个时候,一个人真的长得丑,那么对不起,不要怨天怨地,最多回家抱怨一下父母没把你生好,然后自己一定要努力奋斗,娶个漂亮的老婆,争取提高一下后代的基因容貌!

    咳咳咳,言归正传,高郅很快知道了面前的这个文士的名字。

    司马朗!

    也许说起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清楚,但要是提及他弟弟的名字,相信便是无人不知了,司马懿!

    作为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年同样不凡,少时就表现得很有见识。

    其九岁时,有客人直接称呼其父的字,司马朗便对那人说:“轻慢他人的亲长,就等于是不尊敬自己的亲长。”那位客人因此而道歉。

    十二岁时,便通过经文考试而成为童子郎,但是当时的监试官觉得司马朗身体高大强壮,怀疑他匿报年龄,便质问他。

    司马朗回答说:“我的祖先代代以来的身材一向都很高大,我虽然弱小不敢和前人相比,亦有志气不会谎报年龄以求得不正当的名声。”

    监试官因此觉得司马朗果然异于常人。后来董卓进入洛阳,诸侯们在关东一带起义,冀州刺史李邵住在野王,为避战祸,想搬迁至温县,司马朗认为野王和温县其实唇亡齿寒,而且李邵背负人民的期望却先行逃避,恐怕会造成民心动摇及骚乱。但是李邵不听其言,果然造生当地民乱,温县遭到劫掠。

    之后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当时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该一起西迁,而司马防因战乱四起,因此要长子司马朗带着家人返回家乡温县,但是官兵认为司马朗想要逃亡,便抓住他去见董卓,董卓对司马朗说:“你和我已去世的儿子同岁,为何要背叛!”,司马朗回答说:“明公以高世之功德辅助天子,清除了宦官的秽乱,举荐了许多贤士,应该要虚心求教,考虑如何复兴治世。但是随着威德的隆重,功业的着大,而兵灾战乱却日渐严重,地方州郡有如大鼎煮沸一般,连京城的近郊,人民都不能安家乐业,因此要抛弃住家田产,四处流亡躲窜。虽然已在四方关口设置禁令,以重刑加以杀戮处罚,也不能阻止逃亡的风潮,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想回故乡的原因。希望明公仔细思考反省往事,那么名声就可像日月一般的荣耀,伊尹和周公也不能相比了。”董卓听完之后亦说:“我也有这种感悟,你说的很有道理。”

    司马朗回到温县之后,带着家属成功地躲避了战乱。当年发生饥荒,司马朗召集并安抚宗族,代替父亲教训诸弟,因此司马家没有因为衰世而家业败落。

    就连历史上,曹操任司空后,司马朗被辟为司空属官,又历任成皋令、堂阳长、元城令、丞相主簿、兖州刺史等职,所在皆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

    他实施许多政策,都被百姓们称赞。司马朗在军旅之时,亦穿着简单的衣服,吃粗糙的食物,以身作则带动节俭的风气。

    当时钟繇、王粲等人发表言论说:“只有圣人才能有太平治世。”司马朗则说:“伊尹、颜回虽然不是圣人,但是累积其人数世的治理,也能有太平治世。”

    后司马朗与夏侯、臧霸等征讨吴国,到达居巢。军队中流行瘟疫,司马朗亲自去视察,派送医药,并亲自巡视士兵病情,给士兵们医治药物,自己却感染了疾病,因而病死,享年四十七岁。

    留下遗言说:“刺史蒙国厚恩,督司万里,微功未效,而遭此疫疠,既不能自救,辜负国恩。身没之后,其布衣幅巾,敛以时服,勿违吾志也。”

    

八百七十九 司马八达() 
司马朗,绝对算得上是一名博学之士。

    东晋孙盛曾评价其:繇既失之,朗亦未为得也。昔“汤举伊尹,而不仁者远矣”。易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

    由此而言,圣人之与大贤,行藏道一,舒卷斯同,御世垂风,理无降异;升泰之美,岂俟积世哉?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又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数世之论,其在斯乎!方之大贤,固有间矣。

    再论及出身,其一样不容忽视。

    司马朗所处的河内司马氏,正是汉末河内世族。

    司马朗的祖父司马俊官至颍川太守,父司马防年轻时担任地方官员,历任洛阳令、京兆尹,年老之后转任为骑都尉,他对司马兄弟的管教相当严格,“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相处时态度很严肃。

    司马家族的传承,无异于是要超出一般普通家庭的,光是在教育后代这一方面,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所以,此时的司马家族年轻一辈,皆为俊杰,后世更有“司马八达”之称。

    “司马八达”指东汉末年河内名门司马家族兄弟八人:汉兖州刺史司马朗,字伯达;魏太尉(晋宣帝)司马懿,字仲达;魏太宰(晋安平王)司马孚,字叔达;魏东武城侯司马馗,字季达;魏鸿胪丞司马恂,字显达;魏中郎司马进,字惠达;魏安城亭侯司马通,字雅达;魏安平亭侯司马敏,字幼达。因其兄弟八人的字皆有“达”,于是并称为“司马八达”。

    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传承,有时候是真的非常重要。

    尤其是在古代,一个人是否能成就大事,其实他的出身来历同样重要。

    刘备为什么见人就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曹操在当上丞相后也不顾自己的养祖父是宦官的事实,拼命往脸上贴金,硬说自己是相国曹参之后,还不是想给自己找个像样的出身吗!

    说到底,汉朝依然残存着大量奴隶社会的影子,虽然已经没有了奴隶主和奴隶之间那种绝对的身份对立,但是在士族和庶族之间依然有着一条深深的鸿沟。

    这两个阶级之间几乎不通婚、不来往,尤其是仕途这条路,几百年来完全被士族门阀牢牢把控在手里,纵使有些庶族出身的人才侥幸得到皇帝的赏识坐上高位,也不会得到士族阶级的认可。

    东汉这个时间段,世家的底蕴和地位,还是相当强大与不可忽视的。

    因为一个世家所涉及到的人脉、底蕴,都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诸多世家相互联谊的情况下,更为突出。

    即便是诸侯君王们,在一边忌惮世家底蕴的同时,亦是不得不,对他们多有倚仗。

    当然了,这些也不归现在的高郅去考虑,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借着自己“熟识人才”的便利,多拉拢一些这个时候,还没有崭露头角的东汉人才。

    “高将军这是。。。要回并州啊。”司马朗轻声的问道,没有过多的热情,脸上显得的平淡。

    作为一名心怀天下的谋士,不出远门亦是要有着知闻家国天下事的本领。

    更何况,这段时间里面,由于公孙瓒和袁绍二人率先打响的轰动战役,恐怕天下很少有人没有不关注幽冀方向。

    司马朗对于这段时间里面斩杀麴义出名的高郅,自然也是有所关注。

    正要说话,目光无意撇及侧翼,却见有数百白色精骑,于数息之间派好队列,全身散发着浓烈的杀气,无丝毫声响。

    白马义从?

    司马朗目光闪烁一下,面色重复淡然。

    “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

    白马义从可谓是声名远播。白马义从是一支轻骑兵种,善射和机动性高是其最大优点。

    每逢作战之时,白马义从总能轻易撕裂对方的防守,在大战一场之后又能扬长而去。

    正因如此,白马义从,即便是在整个大汉,都算得上是享有很高的盛名。

    再看其后,一名名士兵整齐的排列其上,一个个手持刀枪,腰杆笔直,神色端正严肃,看上去充满一股威武不凡的气势。

    感受着那股弥漫在四周的金戈杀伐之气,司马朗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

    同样感受到杀伐之气的,还有之前出声的持弓壮汉,也是如今司马朗的护卫长。

    那员执弓的壮汉,踏前一步,雄壮的身体,凶狠的脸庞,如猛虎的一般双眸,充满了一股可怕的威慑力。

    “哈哈,阿力,你不用跟着了,有高将军在,我无忧。”司马朗见状确是笑了笑。

    高郅这时仔细看了一眼那执弓壮汉,眼中顿时闪过一丝惊讶,虽然还没有交过手,但对方体内传出阵阵恐怖煞气,还是让他能清楚感受到对方的不凡。

    那人听到这话后,微微点了点头,停在了原地,当目光依然注视着高郅。

    司马伯达又抬头微微眯了眯眼睛,目光在高郅的身上停顿了一下,上下打量一番。

    为将者都有三好,一是神兵利刃,二是宝马良驹,第三就是盔甲!这三样东西可以说是武将在战场上安身立命之根本。

    从这方面,也能看出一些将领的性格本领。

    “高将军不愧是万军从中斩杀麴义的猛将,闻名不如见面啊。”司马朗打了个哈哈,笑夸道。

    “先生过奖了,不知道先生可愿去并州做客?”对于司马朗的夸奖高郅微微一笑。

    若是之前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被曾经在历史上青史留名过的人物如此夸赞,高郅或许是会欣喜若狂,洋洋自得。

    不过,随着在东汉呆的时间越久,遇到过的“三国名人”越来越多,高郅他也是能够以平常心看待了。

    毕竟说起来,如今已是身在其中的高郅他自己,日后未尝不会是青史留名!

    所以他并不在意,不过确也是直接向司马朗,发出了邀请。

    并州?

    司马朗微微一笑,眼眸之中,闪过思索。

    他在思考分析并州的可行之处。

    

八百八十 望气之术() 
要知道,有才之能士,皆能知晓,乱世之中,若欲成就大业,必先要觅一王霸之地为根本,尔后养精蓄锐、徐图天下。

    袁绍凭借四世三公的巨大威望,使得懦弱无能的韩馥主动放弃了冀州,随后以冀州为根本,一步步统一四洲之地,完成北方一统。

    曹操占据兖州,中原之腹,四面受敌,然其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尽天时,随以兖州为起点,渐渐侵吞八方各州。

    刘备以汉室宗亲之名,借荆州之繁华,培养自身势力,最终冲入益州,以王霸龙兴之地,完成帝王之业。

    孙策跨过长江,霸占江东六郡,以长江为天堑,水军屏障,养精蓄锐,等待时机而出。

    这几位在东汉末年有着莫大名气和代表性标准的枭雄,每一位都是先寻求发展之地,稳定根基之后,在缓缓扩张自己的势力。

    正如后世元末明初的大儒朱升,所提及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三策所言那样。

    一个稳固的根基,才是一个志在于争霸天下的王霸势力真正的倚仗所在。

    须知根基不稳,打下再大的领土,也是如水中之银月,虚幻的不值一提。

    如今北方的局势基本开始稳定下来,公孙瓒已然被袁绍给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曹操也被吕布打得撤出司隶。

    放眼天下,北地诸侯,除了冀州袁绍,就是并州吕布!

    诸如司马朗这样的人才,自然能够看透动荡的局势。

    毕竟,如今天下动荡不安,曾经辉煌过的大汉,现在不过就如同一颗老树,生长了四百多年的沧桑老树。

    直到有一天,这颗树不再结果,它的身体里出现了虫子,慢慢地枯萎了,满树的枯枝,已经奄奄一息了,不可能再活过来了……

    这种时候,其实说起来也就只有两种选择。

    一是拿起刀,为其进行修剪,为它除去枯枝,除去害虫,让其继续苟延残喘的过上几年,自欺欺人、掩耳盗铃般的暮色生涯。

    二则是当断则断,一针见血,。。。彻底的劈砍树枝,断其**,切其落色,重新“种植”!

    毕竟,一棵真正已经腐朽的枯木,无论你怎样给它施肥,给它浇水,给它除虫,它都不可能活过来了。

    也许大汉曾经是有机会得到救赎,往前挪望二十年,三十年,那个时候要是大汉有一位明君在位,再辅以能臣佐之,未尝不是没有机会能够复兴。

    但绝对不会是现在,现下的大汉,已经没有扶持下去的必要了。

    或者说,已经被勾起野心的天下诸侯,已经不再有多少热忱去付出在所谓的“匡扶汉室”的口号上面。

    天下有志之士,也自然看得出来这一点。

    司马朗,自然并不是一个迂腐的保皇派,对于汉室,他也不会有什么效死忠的可笑想法。

    他的看法与他那位自幼不凡的天骄弟弟一样,天下当乱需重扰!

    乱世当以乱世法。

    既然老树腐朽了,如果不将这朽木砍倒,种上新的树,那种树人的子孙只怕再也吃不到果实,只能对着那朽木感叹了。

    想到这里,司马朗的眼神,蓦然一凛。

    双眸之中闪耀光芒,视线横扫,挪移到眼前的众人身上,开始施展某种术目。

    此之术,古称观气!

    孟轲在《孟子尽心上》曾云:“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简单点说就是地位和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和涵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素质。

    司马朗的目光神炯,正饶有兴趣得望着四周。

    此时此刻,精骑众人的血气汇聚,在司马朗他用特殊眼法观望过去的时候,仿佛有一片片赤血勾连,阳刚异常,仿佛是火烧云,又好像是薄雾纱。

    观气之法,知有内视,预测天气,看穿对手气机,窥得三才之变(天、地、人)等神奇功效。

    这种术法,乃是通过锻炼,使人对自然,加深了解,锻炼人体感知,提高人体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使人能够凭借敏锐的感知能力预判人、事、物的发展趋势和走向。

    一般来说,多用于民间术士,法师观地理阴阳,查吉凶祸福,千里望气就可以知道。

    司马朗也是得益于他那位弟弟的鸿福,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