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崛起- 第5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也是深夜宵禁时间,一队值班的衙役听到动静,提着杀威棒气势汹汹的冲了过来,准备好好教训一顿违禁之人,不过冲过来一看,呃,都是顶头上司。气势汹汹的衙役,顿时一个个堆起了笑脸,不仅主动的帮张县丞他们打开了宵禁的栅栏,还热情的分出人手,一路护送喝多了的张县丞一行人各自归府上。

    第二日一大早,朱平安早早的到了衙门,刘牧他们紧随其后。

    等了一会,马上就到应卯签到时间了,衙门也不见有官吏前来应卯签到。

    又过了片刻,应卯签到时间过了大约十分钟,张县丞和姚主簿才携手姗姗来迟。

    “县尊大人早。昨晚在家熬夜办公,今早一不小心睡过头了,真是罪过罪过。”

    张县丞进门拱着手,微笑着歉意的解释道。

    “我也是。唉,和县尊大人相比,我们真是老了哦,这一熬夜身体就扛不住。”

    姚主簿也跟着摇头苦笑着解释。

    “呵呵,晚上还要加班,张县丞和姚主簿真是辛苦了。有你们这样努力负责的官员,靖南的老百姓有福了。”朱平安眯着眼睛,憨厚的笑了笑。

    “县尊过奖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嘛。”张县丞两人笑着谦虚的回道。

    等到张县丞和姚主簿签了到,去各自的办公室后,刘牧走到朱平安身边,轻声的提醒道,“公子,他们在撒谎,他们昨晚肯定没有熬夜办公,他们昨晚肯定是彻夜喝酒了,他们身上的酒味,到现在还没有散干净。”

    “我知道,我还知道他们是在一起喝酒了,身上的酒味都是同一种味。”

    朱平安抬头看向刘牧,露出八颗牙。

    “那公子为何不拆穿他们。”刘牧不解的问道。

    “他们努力演给我看,我总得配合一下。”朱平安微微勾了勾唇角。

    又过了好一会,衙门的六房胥吏等官吏、文书才缓缓的来了,俱是迟到了。

    一个个迟到的理由不尽相同,什么连夜加班啊,家里有事啊等等之类的。

    不过身上散发的酒味却是一样的。

    看来昨晚都是在一起喝酒了啊,朱平安动了动鼻子,眯起了眼睛,心中了然。

    “公子,他们实在是太过分了!分明是故意的!”

    刘大刀在六房胥吏签到应卯走后,实在是忍不住了,为朱平安打抱不平。

    “我知道。”

    朱平安点了点头。

    “公子,那为何。。。。。。”刘大刀愤愤不平。

    “稍安勿躁,现在还不是时候。”

    朱平安微微勾了勾唇角,拍了拍刘大刀的肩膀,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

    刘大刀一脸茫然。

    刘牧若有所悟。

    “走,我们上午去牢房转转,下午再去下面乡村转转。”朱平安对两人说道。

    。着笔中文网

第一千八十七章 视察牢房() 
靖南牢房就位于靖南县衙大堂西南仪门之外,其实古代基层的牢房基本都设在县衙仪门的西南方位,只有极个别的县衙将牢房设在仪门东南方位,不过也都属于县衙的“南”方位,也正因此,古代监狱有“南监”的俗称。

    朱平安将签到册收好,带着刘牧、刘大刀两人,一起去往靖南牢房。

    为了更好的了解牢房及犯人情况,途中朱平安又叫上了刑房典吏张大年。

    其实,叫上分管治安刑事的典史李达更合适,不过。。。。。。典史李达今日又托人请假了,没有应卯上班,朱平安只好叫上了刑房典吏张大年。

    靖南县牢房是砖石结构,牢墙近五米高,有两层院墙,看上去有年头了,墙上扎着铁蒺藜,建有岗楼,牢门也有两道,牢内狱卒巡逻,戒备森严。

    “张典吏,监牢占地几何?内有牢房几何?”朱平安问刑房典吏张大年。

    “回县尊,咱们靖南县监牢占地约六亩,分为内监、外监两个庭院,外监关押临时及短期犯人,内监关押重刑犯。内外两监,共有牢房、狱吏房68间,其中男监牢35间,女监牢20间,水牢3间,其余为狱吏房、刑房。”刑房典吏张大年回道。

    朱平安点了点头,迈步进入外监。

    监狱狱吏等闻讯纷纷赶来下跪行礼,朱平安摆了摆手,让他们起身。

    进入监狱,第一个建筑是狱神庙,里面供奉是管理监狱的狱神,也就是监狱的保护神。

    靖南狱神庙里供奉的狱神有两尊,一尊为原始社会末期的皋陶,因为他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官员,创造了监狱,所以后来就成了狱神;第二尊为西汉初年的相国萧何,因为当初萧何曾任狱吏一类的职业,后来又帮助刘邦建立了汉初的法制……《九章律》,所以也被尊为狱神。

    监狱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在狱神庙进行祭拜活动,祈求狱神的庇佑。狱吏及主管领导上任,也都会来祭拜狱神。朱平安入乡随俗,进去也上了一炷香。

    出了狱神庙,朱平安先是去了外监。

    一进外监,朱平安就感觉宛若进了菜市场似的,牢房里面犯人太多了,简直是人满为患,好像靖南监狱成了靖南县最适宜居住的地方似的。里面的牢房没有一个空着的,每一个牢房都塞满了犯人,平均每个牢房都塞了不下十位犯人,面积最小的牢房里面也塞了五位囚犯。

    怎么回事?

    靖南不是堆积了成山的案件吗?!怎么这牢房里面就关押了这么多犯人了?!

    朱平安被里面众多的犯人给怔住了。

    “大人,冤枉,冤枉啊。”

    “我没犯罪,放我出去。”

    “求求官爷了,放我出去吧,我上有老,下有小,家里就我一个劳动力,没有我,家里可怎么活啊。眼看就到稻子收割的时候,她们孤儿寡母怎么收割啊。”

    “狗官,放我出去。。。。。。又是旱又是涝,地里颗粒无收,俺们都把”

    监狱里的犯人看到有人进来,尤其是看到朱平安一身官服,一个个群情激愤,纷纷抓着栅栏或是喊冤,或是求情,或是单纯的发泄辱骂。

    “都给我老实点!又想挨鞭子了?!”

    狱卒提着鞭子上前,向闹腾最欢的几个牢房甩了几鞭子,震慑众囚犯,令其安静。

    “怎么牢房关了这么多人?都是犯了何罪?”朱平安扭头问典吏张大年以及随行的狱吏。

    “回县尊。这些犯人大都是因为没有缴纳赋税,抗缴赋税,大约有近百人。”

    刑房典吏张大年回道。

    古代的财政收入,钱粮赋税占的比重很大,所以对赋税这一块管理和惩罚是比较严格的,对于拒绝缴纳赋税、抗缴赋税的,县衙确实可以将其拘捕,以儆效尤。

    朱平安闻言点了点头,然后上前两步,走近人数最多、刚才闹的最厉害的牢房。

    数位狱吏想要在朱平安面前表现,如临大敌一样小心的护着朱平安。

    朱平安摆了摆手,只身上前。

    “你们是因何被关入大牢的?”朱平安态度温和的问道。

    “没交赋税。”牢房里犯人声音不一的回道,态度或是小心翼翼或是怨气甚重。

    “可是俺们不是故意不交的,去年先是旱灾又是水灾,又闹了海贼,稻子全毁了,俺们把家里的陈粮都缴了,可还是不够,俺实在是没办法了。”

    “就是啊,天灾**都来了,田里颗粒无收,饭都不够吃,怎么缴纳赋税啊?”

    “俺们村没有遭遇海贼倭寇,可是因为俺们村在河的下游,涝灾把俺们村子全都淹了,不管是旱田还是水田,地里的庄稼全都给泡烂了,一粒粮食都没收。”

    “哼,官字两个口,上下都是头。。。。。旱灾水灾多严重,人都没了多少,也不见你们当官的来赈灾,收起赋税来一个个倒是积极的很,也不管百姓死活,交不上赋税就抓人。。。。。。”

    “大人,俺不服,村里没缴赋税的又不是俺们一家,凭啥只抓俺一个人啊。俺家里就俺一个劳动力,俺娘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俺婆娘身子骨又弱,孩子才会跑,这眼看着就要收稻子了,要是没了俺,家里可怎么办啊。”

    。。。。。。

    犯人们七嘴八舌的回道,意思都差不多一样,去年水旱灾害频发,有的村子还闹了海贼和倭寇,致使地里的庄稼减产非常严重,有的村子甚至减到颗粒无收的地步,这才致使他们交不上赋税,也因此被抓进了监牢。

    这样啊,朱平安听了众犯人的解释,心中了然。为了了解的更清楚,朱平安又挨个监牢了解一边情况,情况跟第一个监牢差不多,大同小异。

    了解了外监,朱平安又去了内监。外监人满为患,内监也是人满为患。

    除了因为外监人满为患,部分未缴纳赋税的犯人被关到了内监外,更多的犯人则是因为案件积压导致的。因为案件积压,迟迟未能审判处理,所以嫌疑犯都在牢里被一直关着了,堆积一个案件,就关进来一个嫌疑犯,老犯人被堆积着、没有审判处理,新犯人又被关进来了,案件越积越多,也就导致内监犯人也越来越多,最后导致人满为患。

    当官不作为,老百姓遭殃啊。

    朱平安感慨颇深,心中也下定了决心。 富品中文

    

第一千八十八章 微服私访() 
朱平安了解监狱的情况后,心中已有构想,不过本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原则,还是更换了常服,带着刘牧、刘大刀两人出了县衙,到下面乡村进行微服私访,去实地进一步了解情况,为构想实施充分调研。

    朱平安离开后,刑房典吏张大年便第一时间去张县丞、姚主簿那汇报了。

    “这小县尊就只是在牢房转了一圈,问了几个犯人情况?他想干什么?”

    张县丞听张大年汇报后,有些摸不清朱平安想干什么,扭头看向姚主簿。

    姚主簿在他们这个党羽中,相当于智囊的角色,张县丞在很多重大事情都会参考姚主簿的意见,比如联合六房胥吏不配合朱平安开展工作,就是姚主簿出的主意。

    “他都问了什么?你从头说来。”姚主簿眯了眯眼睛,看向张大年。

    “一开始没进监牢的时候,他问监牢多大?多少间?后来进了外监,他问监牢怎么这么多犯人?都是犯了何罪?后面他又问了几个监牢犯人因何被缉押?等进了内监,他又问内监为何这么多囚犯?都是因何被缉押?”张大年如实回道。

    “了解完情况,他神情如何?”姚主簿又问道。

    “神情?”张大年愣住了,努力的回想了一下,不确定的回道,“好像很凝重。”

    “呵呵,这就对了。”姚主簿闻言笑了,“还记得小县尊第一次升堂召见县衙众官吏的时候吗,小县尊将县衙的公务做了分派,他除了负总责外,还主管了案件审判。呵呵,张典吏慢工出细活,卷宗一直未能交给小县尊,小县尊无法了解积压诉讼案件情况,他对张典吏无可奈何,自己又等不及,只能去监牢了解情况了。看到监牢人满为患,当然得头大了,神情不凝重才怪。”

    听了姚主簿的分析,张县丞深以为然,忍不住笑了,确实如此,小县尊他除了神情凝重又能怎么样呢。

    张典吏也跟着一起笑。

    房间里充满了三人得意的笑声。

    在三人得意大笑的时候,朱平安一行已经到了第一个村子,这个是距离县城最近的村子。朱平安进了村子,先是去田间地头看了下庄稼的长势。

    朱平安出身农村,大伯不事生产,四叔又懒,托他们的“福”,朱平安从小就跟着父亲、兄长经常下地,对庄稼种植、收获等一点都不陌生。

    这个村子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田里的水稻快到收获的时候了,稻谷黄橙橙的,不过总体长势很一般,从田地及附近的痕迹来看,这里的水稻经历了涝灾,朱平安估摸着每亩地大约要减产两到三成左右。

    附近有耕作间隙、在田垄休息的老农,朱平安上前攀谈了起来,从老农口中得知,他们的水稻确实刚经历了水涝灾害,水灾过后还闹了蝗虫,幸好规模不大,他们村子才侥幸逃过了一接,不过,这一茬水稻估计至少要减产三成。

    “唉,闹了灾,粮食减产,可是这赋税却是一分也未减,这日子难过啊。。。。。。”老农长吁短叹。

    “老丈,咱们村子发生水涝、蝗虫灾害,村子里正没有组织向县衙上报吗?上报后,县衙派人勘定灾情,上报州府,可以酌情减免部分赋税的。”朱平安不解的问道。

    “上报了,怎么没上报,这么多年,每年发生灾害我们都上报,可是没用啊,也没见有谁管我们啊,这么多年了,赋税该交多少还是多少,交不上就罚,甚至还抓人。这些当官的只知道收赋税,那里管我们死活啊。我们村的大牛他们家去年受灾最严重,可怜的,家里几亩水田就打了不足往年一成的收获,砸锅卖铁也没能凑齐赋税,年前就被抓到大牢里了。这眼瞅着又要收稻子的时候了,大牛还在牢里关着呢,他们家孤儿寡母的,咋收田里的稻子啊,哎,这日子难啊。。。。。。”老农摇头不已,叹息声一阵又一阵,额头上的皱纹深如田里的沟壑。

    朱平安闻言,皱眉不已,前任渎职啊。。。。。。

    按照规定,发生灾害应层层上报,百姓群众上报给知县,知县要第一时间上报给上级,然后组成勘灾小组,知县要亲自下乡村勘灾,统计受灾人数和范围,区分轻重缓急,进行赈灾以及报请减免徭役赋税。。。。。。

    听老丈所言,历任靖南知县好像都没有做到,这已经是很严重的渎职了。

    不过,在古代,县令职权缺少监督和制约,这种渎职甚至滥职的情况经常发生。

    当官不作为,民众深受其害啊,这一点朱平安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民生不易啊。

    朱平安辞别了老丈,进村子又走访了数户,接着便又去了下一个村子。

    这个村子的情况跟上一个村子很相似,都是差不多的情况。

    第三个村子,朱平安选择了大姚村,就是来靖南时在城门遇到的姚老所在的村子。

    到了大姚村,朱平安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