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崛起- 第4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小妖精看了一眼,朱平安都觉的腿都快压不住了

    “咳咳,我小时候哪里坏了,我是好孩子好不好,十里八村没有不夸我好的。”

    朱平安咳嗽了一声,厚着脸皮说道,强行为自己挽尊。

    “你是好孩子?那你小时候还教我和画儿唱那种羞耻的儿歌”李姝翻了一个可爱的白眼,想起小时候的往事,想到自己又蹦又跳唱啪歌的样子,一张俏脸蛋都忍不住羞的跟熟透了的水蜜桃一样。

    羞耻的儿歌?

    儿歌还有羞耻的吗?

    朱平安愣了一下,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我什么时候教你和画儿唱羞耻的儿歌了?”

    虽然我们很熟,但是也不要随便冤枉人好不好,我小时候可是熊孩子中最乖巧可爱懂事的了好不好。

    你最好孩子?!

    李姝听了朱平安的话,水汪汪的眸子忍不住又一次白了朱平安一眼,风情万种的轻启樱唇,娇媚、酥软入骨还带着一股童话奶味儿的声音响了起来,“我想有个家,家里有个她,白天么么哒,晚上,晚上”

    唱到这儿,李姝羞的再也唱不下去了,俏脸蛋羞红的都快滴血了要。

    “咳咳是别人教我的的。”朱平安又一次被李姝揭破此事,老脸怎一个红字了得。

    李姝不说话,只是拿眼睛看朱平安。

    骗谁呢,我小时候就让人查过,那首歌除了你,根本就没有人知道。

    最后看的朱平安自己都不好意思的低下头了。

第一千三十四章 已有求情人() 
    李姝纤纤玉手捏着墨锭,一边动作优雅的研墨,一边监督朱平安喝补汤,让朱平安着实享受了一把红袖添香的滋味,等朱平安用完了补汤,李姝才轻扭柳腰,盈盈离去。

    朱平安目送李姝离去,鼻息间还萦绕着李姝留下的味道,淡淡的幽香。

    如斯夜晚,让人沉醉。

    不过,现在不是沉醉的时候,杨师兄还在鬼门关门口亟待解救呢,朱平安晃了晃脑袋,将脑海中的旖旎甩去,把视线从门口收回来,再次将精力集中在求情奏疏上。

    朱平安将思路从头整理了一遍后,提起毛笔饱蘸蘸墨,开始拟写求情奏疏草稿:

    裕王府侍讲学士臣朱平安谨奏:上有明君,下方有谏臣。今有圣主明君在上,我朝言路广开,方有今日之狂愚谏臣杨继盛。杨继盛者,狂愚之人,其弹劾大学士严嵩之奏疏,言语诖误,万死难辞其咎,然其心赤诚无他,以大明社稷长利为其任。惟望圣上,念期忠心,复悯其狂愚,谪发远戍,以全圣主好生之德。

    写完草稿之后,朱平安停下毛笔,默读了一遍,又字斟句酌了起来。

    斟酌了半天后,朱平安在草稿上圈改了数处,又在最后添加了几句。

    然后继续斟酌。

    如此,反复修改了数次,一直到外面模糊传来更夫“子时三更,平安无事”的打更声,朱平安方形成了一篇令自己稍感满意的求情奏疏。

    再接再厉,朱平安伸了一下腰,打起精神,将奏疏草稿誊写在了正式奏本上。然后,将正式奏本小心翼翼的放在了明日要穿的官服衣袖内袋里。

    朱平安准备明日在裕王府打个照面,然后就将求情奏疏递交至通政司衙门。

    一切都准备妥当后,朱平安方离开书房至卧室就寝。

    “朱哥哥,你终于忙完了呀,以后可不能再熬这么晚了,对身体不好。。。。。。”

    朱平安走进卧室后,睡眼朦胧的李姝,一脸幽怨的看向朱平安,嘟着小嘴嗔道。

    “你怎么还没睡啊,以后早点睡,不要等我。”

    朱平安看到李姝的黑眼圈,知道她一直在等着自己了,不由心疼不已。

    “我才不是等你呢,我只是睡不着而已。。。。。。”李姝嘴硬不承认,傲娇小模样很可爱。

    朱平安微微笑了笑。

    李姝俏脸蛋越发红扑扑的了。

    夜正央,窗外明月皎洁,夜幕幽蓝,周围点缀着一颗颗可爱的星星,一眨一眨的闪烁着金色的弧光,宛若织女织向人间一道道爱的金线。

    夜深人静,一宿好梦。

    第二天一大早,朱平安用过早膳后,在刘大刀的陪同下骑马去裕王府应卯。

    裕王府里谈论的仍然是昨日的朝审,对于昨日朝审,众人都有心中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昨日,虽有严党如刑部侍郎王学益等人,逼问杨继盛幕后主使,意欲将裕王府拉下水,但是杨继盛死不承认受人指使,令王学益等人阴谋没有得逞。

    虽然还不能彻底放松,但至少可以松一口气了,情势比起前天来要好太多了。

    朱平安本来准备进了裕王府,将手上的要紧事处理完就向裕王告一个短假,去通政司衙门递交求情奏疏的,没想到一进裕王府被琐事绊住了手脚,一直到了上半晌才得以脱身,等向裕王告了假,都已经快到十一点了。

    时不我待,朱平安揣着奏疏急急出了裕王府,径直往通政司衙门而去。

    为赶时间,朱平安中间还抄了一个近道,穿过广场至午门,越过午门至通政司衙门。

    未至午门,朱平安远远的就看到午门竟然有很多人,还听到一阵嘈杂的喊打呼痛之声,一阵哀鸿遍野,走近才发现原来是午门有三位官员在被打廷杖。

    怎么回事?

    怎么有三位官员同时被打廷杖?这都多长时间没见过集体挨廷杖了。

    朱平安惊奇不已,上前询问,然后得知这三位官员都是早晨上疏给杨继盛求情的。

    “圣上口谕:今后有谁再敢为杨继盛求情,沽名钓誉,多嘴多舌,定严惩不贷。诸位大人,都好自为之吧。有谁再想为杨逆求情,这三位大人就是榜样,不,这三位大人算是运气好,首犯,只是挨一顿廷杖,若是有人再犯,那就是明知故犯,后果就不用杂家说了吧,诸位大人都掂量着吧。”

    在打廷杖的过程中,一位白面无须的宦官行至围观众人跟前,面无表情的宣谕,宣读完嘉靖帝口谕后,宦官又特意多说了几句警告众人。

    嘉靖帝的口谕一出,在场的大人皆是一阵震悚,原本心里还有为杨继盛求情的想法,但听了嘉靖帝的口谕以及宦官的警告,那点想法也就瞬间熄灭了。

    嘉靖帝这口谕可不是说说玩的。

    自嘉靖帝登基以来,类似的口谕留下过多次,每次都是言出必行,但凡有违背的大臣,不论官居何位,都会被重重的严惩。轻则贬谪廷杖,重则有可能会丢掉性命。

    死道友莫死贫道。

    古往今来,都是通用的道理。

    所以,听了嘉靖帝的口谕以及宦官的警告,大臣们皆是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原本人群中还有几位准备去通政使司递交求情奏疏的大臣,此刻已经悄悄的把袖子里的奏疏一撕两半,然后调转方向,打道回府了。

    唯有朱平安例外。

    站在人群中的朱平安,像是突然间耳聋了一样,就跟没有听到嘉靖帝的口谕和宦官的警告一样,这边宦官上一秒才宣读完嘉靖帝的口谕、警告完围观大臣,下一秒人群中的朱平安就已经抬脚继续往通政使司前行了。

    以朱平安对嘉靖帝的了解,按照嘉靖帝的脾气,自己上奏求情奏疏后,估计免不了挨一顿廷杖。

    但是,如果自己挨一顿廷杖,能换杨师兄一条命,还是很划算的嘛。

    一顿廷杖和一条命,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另外,自己再上点孝敬,这一顿廷杖还能再打一些折扣,估计养十天半个月就好了,很划算。

第一千三十五章 日食() 
    朱平安离开午门,快步赶到通政使司衙门后,发现这里的情况也有些不对。

    通政使司衙门大门口怎么这么多人啊?!竟然夸张的排起队来了!大约有七八位官员在门口排队,等着通政使司衙门的接待官员登记造册。

    这很不寻常的,往常自己来通政使司衙门的时候,可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发生什么大事了?

    最近发生的大事就是杨师兄弹劾案了。。。。。。难道说排在前面的这些官员都像自己一样,不惧嘉靖帝的口谕威胁,来为杨师兄求情的?

    排在队伍末尾的朱平安想到这一个可能,心中忍不住就是一阵兴奋。

    人多力量大,有这么多官员为杨师兄求情,那救下杨师兄的把握就又大了几分。

    高兴之下,朱平安与前面排队的官员攀谈了起来,然后朱平安嘴角的弧度就枯萎了。

    不是!

    他们来通政使司递交奏疏,并不是来为杨师兄求情的,而是因为日食!

    原来在今天上午大约巳时一刻的时候,外面发生了日食,他们都是来上疏嘉靖帝,主张行救护礼的。

    这个时候,朱平安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怪不得上午在裕王府办公的时候,觉得外面鼓鼓闹闹的,还奇怪怎么着了,原来是发生了日食了啊。

    “发生日食,自当行救护之礼。吾等身为臣子,自当上疏谏言,以尽职责。”

    话题引起后,前面的这位官员与朱平安相谈甚欢。这位官员跟前面排队的官员都聊过,知道大家都是来此上奏谏言行救护之礼的,所以,他自然而然的也把朱平安归成了同类人,认为朱平安同样也是为日食而上疏的。完全不知道,排队的人群中出了一个“叛徒”。

    “咳咳,然也,然也。”

    朱平安咳嗽了一声,点了点头,嘴角抽搐了一下。

    “《史记•天官书》云: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凡天变,过度乃占……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攘,正下无之。。。。。。日为阳精,人君之象,若君行有缓有急,即日为之迟速。稍逾常度,为月所掩,即阴浸于阳。亦犹人君行或失中,应感所致。圣上益当效仿先例,行救护之礼。”

    前面的这位官员不知道是不是话痨,一边排着队一边引经据典的与朱平安聊了起来。

    朱平安嘴上“然也然也”的简单应付着,脑中却是头脑风暴一样,思索了起来。

    日食!

    在朱平安看来,这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与人们主客观行为均无任何关联,不过,朱平安同样深知,对古人来说,这日食可是天大的事。

    古代可是靠天吃饭的,种地离不开太阳。

    日食是太阳部分消失了。

    太阳消失了!!!!!地里的庄稼咋办?!这对靠天吃饭的古人来说,不啻于惊天动地的头等大事。古代民间以为,日食和月食之所以发生,都是因为一种叫做天狗的怪兽吃了太阳和月亮,所以民间的老百姓会在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时候,敲锣打鼓放爆竹,以此来恐吓驱赶天狗,拯救太阳和月亮。

    那为什么会天狗食日食月呢?

    信奉“敬天保民”的古人深有研究,古人认为太阳代表着帝王,天子天子嘛,太阳就象征着皇帝,最典型的就是古人的天人合一学说了。

    日食象征皇帝,发生日食,就代表着皇帝有灾难。日食、月食以及其他“过度”天象的出现,都是帝王失德、失政等原因导致的,因此历朝历代每当太阳、月亮以及天象异常时,按照惯例,皇帝和执政大臣都要修德、修政,例行救护之礼。

    救护之礼是古代的一种“礼”,经过历朝历代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严格、规范的程序。钦天监预测京师及各地日食、月食时间,于前五月通知地方各处。凡是见到日食、月食持续达到一定时间的地方,都要行救护礼。日食时,京城的文武百官都要到礼部衙门行救护礼,月食的时候则要去太常寺衙门行救护礼。救护礼需要文武百官、顺天府、礼部、銮仪卫、钦天监等共同参与,期间还要打扫衙署,陈设香案,更换吉服、击金鼓、奏乐、上香、行三跪九叩救护礼等一系列程序。

    总之,救护之礼都是惯例了,只要日食达到一定程度,按照惯例就得行救护之礼。

    所以,昨日日食发生后,这些官员会来上疏谏言行救护之礼。

    这样做,不仅可以彰显他们负责,还可以作为他们的业绩,更可以在嘉靖帝面前刷刷脸(当然,极度正直负责的官员除外)。历史上,很多官员在发生日食时就是这么做的,效果很理想。

    他们的这些心思,朱平安都明白。

    但是,朱平安可不这么认为,朱平安觉的他们太一厢情愿了,结果会跟他们的预期南辕北辙的,结果会令他们哭的很有节奏。

    朱平安很了解嘉靖帝帝,可以说是大明最了解嘉靖帝的几个人之一了。在现代的时候,正史、野史等等,朱平安看了太多关于嘉靖帝的记载了。

    日食,行救护礼,其背后还有更深的隐含词。

    日食行救护礼,隐含词是君王有难,君王失德,君王不善政,君王违背天意等等,总之差不多可以和君王有过错划等号。日食发生后,行救护礼的一部分是帝王进行攘灾的修德活动,修德之礼的关键是“责躬”,也就是皇帝检讨自身行为,属于“罪己”的范畴了。

    罪己?!

    骄傲的嘉靖帝会吗?!愿意吗?

    不用想,朱平安都知道答案,嘉靖帝连杨师兄的奏疏都接受不了,他能“罪己”?!

    等等……

    朱平安想到这忽然一顿,一股电流在朱平安脑海中一闪而逝,然后朱平安就再也站不住了,也不管马上就排到自己了,转身就往回走,直接离开了通政使司衙门。一边走,一边将袖子里拟好的奏疏,揉成一团。

    “哎,小兄弟,你怎么走了?马上就到你了?”

    前面排队的官员发现朱平安离开,不由对着朱平安的背影喊道。

    “突然想起一件急事。”朱平安边走边回道。

    “哈哈,不会是忘了带奏疏了吧?想当年,我第一次上疏,也是忘了带奏疏了。”

    前面的官员笑着表示理解。

    “大人好眼力。”

    朱平安回头一笑,大步离去。

第一千三十六章 奏抵西苑() 
回到裕王府办公房间后,朱平安关上房门,将袖子里揉成一团的奏疏,塞进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