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崛起- 第4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呵呵,听说子厚新开了一家食肆,于今日开业,袁某在此恭喜子厚了。”袁炜微微笑着说道。

    “袁大人真是消息灵通,平安的确是开了一家食肆,就在在齐化门前的第一条街上,名为朱记快餐,确实是今日开业,平安在此承大人吉言了。”朱平安拱手道谢,一双眸子不着痕迹的多看了袁炜几眼。

    袁炜的道喜让朱平安有些意外,以前自己跟袁炜打招呼,袁炜都是拽到跟什么似的,点个头都像是恩典似的,今日竟然还跟自己道喜了。

    不过看到袁炜眉宇间的嗤之以鼻后,朱平安就释然了。

    嗯。

    这很袁炜。

    “子厚客气了,朱记快餐,嗯,好名字。不知子厚店中都是那些特色美食啊?”袁炜故作好奇的问道。

    “特色的话,卤猪下水吧。”朱平安若无其事的回道。

    “猪下水。。。。。。”

    附近听到的官员,一个个都忍不住笑了,猪下水都算得上你们店里的特色美食啊。。。。。。那你们店里的饭菜“美味”程度,我们就可想而知了。

    袁炜也是面有笑意,忍着笑客套道:“呵呵,嗯,卤猪下水,这还真是咱大明头一遭,袁某倒是还没有吃过,改日等朱大人有暇了,袁某倒想见识见识。”

    改日怎么怎么样。。。。。。

    大家心照不宣,都知道这是场面话,客套话,当不得真的。

    “不用了。”朱平安微微笑了笑。

    “不用了?”袁炜一怔。

    “嗯,不用了,我今天有空。”朱平安点了点头。

    袁炜目瞪口呆,嘴巴张的老大,一脸的猝不及防。。。。。。

    你怎么不按套路出来!

    谁要见识你家的猪下水,又臊又臭的,也只有你朱平安这种口味独特的人才会吃吧。

    周围的官员也都楞了。

    朱平安的不按套路出牌,让他们也一样猝不及防,继而就是对袁炜深深的同情。

    猪下水啊。

    吃一口不得吐一天啊。

    “咳咳,不好意思了子厚,今日我与朋友约好了,那个。。。。。。还是改天吧,咳咳。。。。。。”

    袁炜咳嗽了一声,脸红如烧。

第八百六十八章 笔如刀() 
    下午的时候,无逸殿也没有什么事,朱平安索性倒了一杯茶,坐在座上看起了孙子兵法。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这是孙子兵法地形篇,朱平安越看越觉得精妙,一边看一边在脑海里回味历史上的一场场战役,将其中涉及到地形的战例单独摘出来,比对地形篇中的原理,越是对比越觉得博大精深。

    地形对于战争太重要了,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样,如果不能善于利用地形,那就当不了一个好将军。

    当然,学其意,而非学其形,学习地形篇,并不是说一定要按照地形篇来布阵,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地形。韩信的背水一战就是与地形篇“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截然相反,但是同样取得了大胜。

    “呵呵,子厚对兵事颇感兴趣嘛,看来我大明又要多一位文韬武略兼备的良臣儒将了。”

    李春芳写完了一篇青词,发现朱平安看孙子兵法看的认真,不由的笑着打趣道。

    文韬武略兼备?!

    同室的另一位官员听了李春芳的话,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李大人你是专注写作没注意吧,子厚他啊,自从用过午膳后,翻开孙子兵法后,到现在都没有翻页过,其中还有好半天是闭着眼睛的。。。。。。”

    这位官员虽然没有直说,但是别人一听就知道朱平安刚刚看孙子兵法时,看的都睡着了。。。。。。

    呃

    我那是在回想历史中的战例,在对比。。。。。。

    不过,朱平安并没有解释,只是呵呵笑了一声。书是给读给自己的,不是读给别人看的。

    不过,本身就面容憨厚的他,笑起来好像是被人说中了不好意思了似的。

    室内一阵轻笑。

    “笑什么呢,这么高兴。”一个官员手里拿着一份公文走了进来,笑着问道。

    “呵呵,没什么。赵大人过来了,可是严阁老那里有什么吩咐。”李春芳起身将来人迎了进来,微笑着问道。

    赵大人在无逸殿司直数年了,一直在严嵩手下办差了,算是严嵩的秘书之一了。

    “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有一份嘉奖文书,麻烦你们润色一下,这两天就要用印颁发到下面。”赵大人轻声说道,然后将手里的文书交给了李春芳。

    “赵大人客气了,本就是我等份内之事,何来麻烦之说。”李春芳结果文书,笑着摇了摇头。

    “赵大人,请用茶。”

    室内的另一位官员说着,伸手倒了一杯茶。

    “不用了,我还要去王大人那,茶我就不喝了。”赵大人微笑着摇了摇头,然后又与李春芳说了两句,然后向朱平安等人摆了摆手,便告辞离去了。

    “这是谁的嘉奖文书,严阁老还亲自过目。”室内的另一位官员,好奇的从李春芳那取过文书,展开来看。

    “呵呵,巧了,子厚可以看看,以后说不定,我们还要给子厚你起草这样的嘉奖文书呢。”这位官员展开后将文书看了一遍,不由的呵呵笑了,笑着将文书递给了朱平安。

    什么意思?

    朱平安好奇的接过文书,放眼看去。

    嗯

    看了文书后,朱平安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说了,因为这篇文书是一份军事方面的嘉奖文书,刚刚自己不是在看孙子兵法吗,正好跟这有关。

    这份文书的大意是:三个月前,琼州五指山的黎民部落酋长那燕造反了,并且还串通了感恩、昌化两地的黎民,共计数十个部落,聚众数万,声势浩大。两广总督欧阳必进临危不乱,居中指挥,沉着冷静的调集了精兵强将,前往征讨平叛。因为总督欧阳必进调兵有方,指挥有度,诱敌深入,一战功成,共斩贼首计五千三百余项,并招降三千七百多人。战胜之后,欧阳必进为了永绝后患,不计个人安危,甘冒风险单人匹马前往黎民中心与黎民约定,平等对待,视黎民为汉民,建立市镇。黎民倾心归顺,发誓永不再叛,并迁出深山居住。于是,黎民顽疾尽除,海南安定。

    欧阳必进?

    这名字很熟啊。

    朱平安看完后,微微一怔,继而扯了扯嘴角笑了。

    想起来了,欧阳必进不就是欧阳子士的父亲吗,也就是严嵩严阁老的小舅子。

    小舅子立军功了,严阁老亲自过目也就说的过去了。

    朱平安对欧阳必进印象不算多,不过知道欧阳必进这人历史上口碑还算可以,至少比严嵩可是要好太多了。这人好像还是古代的科学家,为了解决耕牛瘟疫导致畜力不足的问题,研究发明了人力耕地机,据说“一人一手之力,足抵两牛”,不过可惜的是没有得到推广和发展,后来还失传了。

    但是好像没听过欧阳必进有在军事方面的天赋和成就啊。

    可是按照这份文书所说,欧阳必进都是嘉靖王朝出了名的良将了。

    要是欧阳必进这么厉害的话,那后面的扫灭倭寇怎么会少的了他呢,历史上的抗倭名将可就不止是戚继光他们了。

    不对。。。。。。

    朱平安再次展开文书,仔细看了起来,直觉告诉他这份文书没这么简单。

    仔细又看了一遍。

    朱平安注意到这份文书,只出现了两个人名,一个是贼首那燕,另一个就是欧阳必进了。也就是说,平叛的功劳全归于欧阳必进一人了。

    这当然不正常。

    欧阳必进是两广总督,属于封疆大吏,应该不会亲自带兵去讨伐平叛。

    又仔细看了一遍,朱平安注意到文书中的“调集精兵强将,前往征讨平叛”一句。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欧阳必进调集精兵强将前往征讨平叛,也可以理解为,欧阳必进调来的一位或数位优秀将领,该将领带兵前往平叛。

    不过,一般人都会按第一种意思理解吧。

    朱平安不由摇头笑了。

    好吧,这个可怜的“强将”。。。。。。就是不知道是哪位了。

    “别人怀宝剑,我又笔如刀”,通过这份文书,朱平安对笔如刀这个词,理解的更深了。

    这份文书不一定是出自欧阳必进的手笔,但一定跟严嵩脱不了干系。

    姜还是老的辣啊。

第八百六十九章 主弱臣强() 
    下午的时候,裕王和景王又到了西苑讲经处听讲,这一次的主讲是翰林院编修张居正。

    对于这次讲经,张居正很重视。

    虽说翰林院编修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经筵侍讲,但这却是他第一次给裕王和景王讲经,也是他第一次这么近距离、长时间的与大明唯二的两位皇子接触。

    两位皇子中必然会有一位,也只有一位,可以继承皇位、荣登大宝。

    那究竟是哪位皇子可以坐上那把椅子呢?!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张居正也想着借此机会,自己亲眼观察两位皇子,看看能否看出端倪。

    从龙之功,谁不想呢?!

    上午接到圣上讲经口谕的时候,张居正正在府上接待来京城汇报蓟门紧急军情的戚继光。

    张居正与戚继光是去年认识的,当时俺答汗兵锋直指京城,来京城参加武举的戚继光主动请缨守城,张居正跟李春芳去城墙劳军的时候结识了戚继光。

    后来戚继光成为京城九门旗牌官,也是张居正数次向兵部尚书力荐的结果。

    张居正欣赏戚继光,戚继光钦佩张居正,两人的友谊就这么茁壮成长了起来。

    戚继光来京城是为了向内阁汇报蓟门紧急军情,不过当时严嵩正忙着进献青词,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召见了戚继光,听完后没有说什么,只是让戚继光回去等消息。

    戚继光一等数天了无音讯,只好一边在京城盘桓等待,一边找门路,尽快拿到批复。蓟门军情紧急,越拖越不利啊。

    碰壁数次之后,戚继光想起了好友兼伯乐张居正,听说张居正经常去严嵩府邸拜访,便想着通过张居正给严阁老递个话,尽快得到批复,返回蓟门。

    就在戚继光拜访张居正的时候,小黄门带着嘉靖帝的口谕前来宣旨了。收到圣上口谕后,戚继光很有眼色的告辞离开,张居正心系讲经之事,也就没有强留,送别戚继光后,张居正便令门房闭门谢客,全身心的准备起下午的讲经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

    张居正下午讲经很成功,两位皇子对张居正渊博的文识和政治才能印象深刻,执礼甚恭。

    消息传到后宫后,引起的反响也比昨天朱平安他们讲经时大多了。

    在张居正讲经还未结束的时候,后宫里的卢靖妃都往嘉靖帝那送了好几趟羹汤了,就连杜康妃都去了一趟,耳边风吹的嘉靖帝都有些偏头痛了。

    “朕真想在这立一个‘后宫不得干政’的牌子。。。。。。”

    清净之后,嘉靖帝伸手指了指门口的位置,半是自言自语半是对黄锦说道。

    黄锦躬着身子立在一旁,像是没有听到似的,这种话他是不能接的。

    “算了,朕这可以由着她们撒娇耍赖,可是朕的江山却不能由着她们撒娇耍赖。这次朕是不想管也得管了。”嘉靖帝又自言自语了一句,然后拍了拍黄锦的肩膀说道,“黄伴,着人宣杨国梁、朱平安和张居正,今晚朕要赐宴。”

    “老奴遵旨。”黄锦躬着腰领旨。

    很快,讲经处的张居正就收到嘉靖帝赐膳的口谕了,这让张居正顿觉意外之喜。

    张居正是了解了的,昨天朱平安他们讲完经,是两位皇子做东请的谢师宴。

    没想到今日,自己竟然能蒙圣上赐宴,何其荣幸。

    对于朱平安,张居正心情是有些复杂的。

    朱平安一入官场便是翰林院从六品修撰,只过了三天便升为了正六品的侍读,到现在,只过了数月,便又升为了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了。

    而自己呢,自己初入官场的时候,只是以庶吉士这个身份入职翰林院的,说起来庶吉士都不是的正式官职,在翰林院呆了这么多年,道现在也只是一个七品编修。

    如果说朱平安像袁炜那样,以青词显圣,连翩开坊,步步高升的话,张居正内心也不会有多少波澜。

    可是这么长时间观察下来,张居正发现朱平安并非袁炜那样徒有文采、空空其谈之人,前段时间的奏折一案,以及前几日的太仓盗窃案,可以看出朱平安务实之才也非同一般的。

    如此一来,朱平安的步步高升,就让张居正心情有些复杂了。

    当然,张居正也知道,在严嵩掌权的时候,并非站出来的好时机。

    韬光养晦才是最好。

    但是,韬光养晦,也不是意味着默默无闻,这么一直默默无闻下去,那以后想出头也出不了,空有一身济世之才、务实之能,也无处施展了。

    如果能像高拱那样,做一位皇子侍读,韬光养晦,待皇子登基之时,便是崛起之机。

    通过今日讲经,张居正对两位皇子也有了自己的判断。

    若是论坐上那个位子的机会,两位皇子里面自然是景王的机会更大。景王最少有六成机会荣登大宝,而裕王最多也只有四成的机会罢了。

    可若是说谁坐上那个位子对自己最有利的话,那自然是裕王了。

    主强则臣弱,反之亦然,主弱了臣才能强。

    如今流民四散,草译祸起,国家帑藏空虚,用度匮乏,北方有鞑靼之患,南方有倭寇之侵、土司之乱,大明看似繁花似锦,实则已经民不聊生了。

    我辈既逢此世,入仕为官,当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扫除弊病,敦本务实,兼济天下。

    日后裕王登基的话,自己才能有更大的空间来施展这一身的才华,以耿耿之身,任天下之重。

    或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