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崛起- 第3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妇之德,嗯,杨博士格物《关雎》月余,更进一步,观出了‘王者之风,后妃之德’,平安惭愧。。。。。。”

    朱平安说到这,叹了一口气,一副惭愧模样。

    呵呵。

    这是上台拍马屁来了?!

    马华亭等人看着朱平安,不屑的扯着嘴角笑了笑,让你上台讲《关雎》呢,你倒是在上面拍起马屁来了,臊不臊得慌啊。。。。。。

    “朱大人过奖了。”杨博士在下面,面无表情的道了一句,眼皮子都没抬。

    “平安惭愧,平安便是杨博士口中的俗人,嗯,不对,其实比杨博士口中的俗人还要俗,简直是俗不可耐了。呵呵,与杨博士‘王者之风,后妃之德’之论相比,我对《关雎》的理解,只能用‘庸俗’这个词来形容了。。。。。。”

    朱平安泰然自若的扫了众人一眼,最后将目光转移到杨博士身上,憨厚的笑了笑,接着刚刚的话,坦然的说道。

    自称俗人的他,在讲台上站在笔直,个子不高,却给人一种恍若顶天立地的错觉。

第八百四十一章 平安不解,还请赐教() 
    呵呵,你还知道自己俗不可耐啊,也知道自己言论庸俗啊,还是有几分自知之明的嘛。

    不过,你一会拍马屁,一会又自嘲的,究竟要干什么?!

    都这个时候了,还耍这些手段有意义吗?干脆利索的出个丑不就完了吗?!

    马华亭等人扯了扯嘴角,露出了一抹讥笑。

    朱平安在台上将众人的表情收入眼底,面上依旧是一副憨厚的笑容。

    呵呵。

    待会估计你们就笑不出来了。

    王者之风?后妃之德?

    太扯淡了,一点也不尊重基本事实。

    现代还会有谁相信关雎讲的是“王者之风,后妃之德”这一类的话。

    刚刚听着杨博士讲“王者之风,后妃之德”的时候,朱平安就忍的够呛,借着喝茶才忍住了,等听到后面众人连连吹捧的时候,朱平安差点没笑出猪声来,喝的茶都差点喷了出来。

    “朱大人过谦了,我等愿听高见。”马华亭似笑非笑的看着朱平安,催促道。

    “在我看来,这关雎就是一首单纯的男女恋情的民俗歌谣,描述的很可能是古时候民间的相亲活动。”朱平安扫了众人一眼,一脸憨厚的说道。

    呃?!

    等等?

    他说什么?他说关雎是描述男女恋情的民俗歌谣?讲的还是相亲活动?!

    朱平安此论一出后,讲经处一片安静,鸦雀无声,众人一个个被朱平安这番言论惊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一秒

    两秒

    三秒

    整整安静三秒钟的时间,然后讲经处响起了一阵讥笑声,嘈杂了起来。

    “俗!”

    “俗不可耐!”

    “简直俗到姥姥家去了!”

    “真是污了我的耳朵啊!”

    从杨博士的“王者之风,后妃之德”,到朱平安这个“男女恋情的民俗歌谣”,两者之间的落差何止是十万八千里啊,简直是从天上落到了地上,一个是天上飞的仙鹤,一个是泥塘里打滚的癞蛤蟆。

    本来朱平安说关雎是一首“单纯的男女恋情的民俗歌谣”就够俗的了,结果还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来一个“相亲活动”!

    简直是俗的没有下限了

    裕王听了朱平安的言论后,便伸手捂住了自己的额头,“相。。。。。。相亲活动。。。。。。”

    “呵呵。。。。。。”景王忍不住笑出声来,实在没想到朱平安会抛出这么一个论断。

    “简直是一派胡言。。。。。。”一向古板的张老大人听了朱平安这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的“相亲之论”,两眼一黑,差点没被气晕过去。

    摸着胡须,认真聆听的刘老大人,听了朱平安的“相亲之论”后,失手揪下来一小撮白胡子,疼的嘴角都抽搐了。。。。。。

    呵呵。。。。。。

    你确定你是来讲经的?你分明是来搞笑的好吧。男女恋情,还相亲。。。。。。

    马华亭在下面笑的前俯后仰,直不起腰来,对朱平安的言论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了,相信朱平安今日的这番相亲之论,很快就会流传出去,朱平安也一定会因此而臭名远扬。

    “一派胡言!”

    杨博士全程黑着一张脸,听完忍不住拂袖而起,腾地一下子站了起来,伸着手指着朱平安驳斥道。

    他认真格物了一个多月的关雎,除了吃饭睡觉,一天就研究几个字,可以说是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才得出了这么一个“王者之风,后妃之德”之论。。。。。。

    他对关雎付出了这么多,当然接受不了朱平安这么不负责任的庸俗之论。

    相比于众人激动的反应,朱平安这个抛出惊人之语的始作俑者,倒是淡定平静的很,仿佛刚才说那一番话的不是他似的,脸上依旧是一副憨厚模样。

    “杨大人,还请稍安勿躁。”朱平安将目光看向激动不已的杨国梁,淡淡的说道。

    “单纯的描写男女恋情的民俗歌谣?还是古人的相亲活动?简直是一派胡言!杨某如何能稍安勿躁,你这是误人子弟!”

    朱平安越说稍安勿躁,杨博士越是激动,唾沫横飞,脸黑的跟锅底有的一比,指着朱平安的手,因为激动还在颤抖着。

    “是不是误人子弟,还请杨博士听我说完再下结论。”朱平安淡定的看着杨国梁,轻轻拱了拱手。

    “好,我就听你是如何误人子弟的!”杨博士怒极反笑,哼了一声,盯着朱平安看了许久。

    “我刚才所言并非信口雌黄,也绝不是以奇葩之谈博取关注,我是认真考证过的。”朱平安立在讲台上,看着众人缓缓说道。

    “考证?你但凡考证过,就不会在这一派胡言了。”杨国梁哼了一声。

    看着杨博士处处针对自己,朱平安不由笑了,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拱手向杨博士问道,“请问杨博士,你的‘王者之风,后妃之德’可是考证过了?”

    “自是考证过的。”杨国梁一抬下巴。

    “何处有言君子乃是周文王姬昌?何处有言淑女乃是周王后太姒?”朱平安问道。

    “关雎出自国风?周南,言周也,淑女乃女子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是以君子则指周文王也。”杨国梁扫了朱平安一眼,一派大家风范的回道。

    “关雎出自国风?周南不假,可国风?周南一章共11篇之多,篇篇讲的都是周文王吗?淑女乃女子未嫁之称,这一点毋庸置疑,然,为何就盖指文王之妃了?只有文王之妃才能称淑女吗?只有指周文王才能称君子吗?”

    朱平安目光如炬的盯着杨国梁,接连抛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因为关雎出自国风?周南,淑女就指的是周王后,君子只得就是周文王吗?

    朱平安的问题直指杨国梁“王者之风,后妃之德”论的根本。

    如果杨国梁无法回答朱平安的质问的话,那他的“王者之风”论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既然不是周文王,那何来王者之风?!既然不是周王后,又何来后妃之德呢?!

    “呃这”

    杨国梁在朱平安的连番质问之下,额头上冷汗浮现,脸色黑中透出红来,数次张了张嘴巴,却发不出声音。

    怎么回答?!

    经,典,在哪里?出自何处?

    杨国梁头大如斗,大脑在飞速运转,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一部部一本本一页页在脑海里翻阅

    然而,只得出了一头冷汗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

    竟然如此棘手!

    这个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格物月余的结论,竟然如此经不起推敲。

    “平安不解,还请杨博士不吝赐教。”朱平安紧追不舍,向着杨国梁长揖一礼。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个道理朱平安可是知道的。

    “呃”

    在朱平安如炬的目光中,杨国梁的眼神一触即溃,十根手指撮来撮去,很快就被汗水打湿了。

第八百四十二章 扎心了,老铁() 
    平安不解,还请赐教!

    朱平安的声音响在讲经处,回荡在杨国梁的脑海里,也回荡在讲经处每一个人的脑海里。

    大道至简!

    朱平安的问题很简单,但却直指杨国梁“王者之风,后妃之德”理论的根本。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如果回答不了朱平安的问题,那杨国梁的理论再高大上再政治正确,也只是一团泡影。

    在杨国梁苦苦思索朱平安的问题而不得的时候,讲经处的其他人也在绞尽脑汁的思索朱平安的问题,为何君子指的是周文王,淑女指的是周往后?!

    钟鼓,琴瑟,这些乐器只有周王有资格享用?!

    显然不是,周王可以用钟鼓琴瑟,贵族宴饮是也多用这些乐器,平民老百姓在祭祀、成婚时也可以用这些乐器。只是等级不同,所能用的排场不同。按照西周礼乐制等级,周王可以用四面八佾(“佾“是“列“的意思,每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诸侯可以用三面(缺北面)六佾,卿大夫可以用二面(缺北和东)四佾,士可以用一面(只有南面)二佾。平民百姓在婚丧嫁娶、祭祀时,也可以用乐器,只是人数排场不能超越“士”。有钱的老百姓,高兴了,叫两个人或者自己弹个琴,敲个鼓什么的,都是可以的。

    那如何解释君子、淑女指的是周文王、周王后呢?

    众人绞尽脑汁,苦苦思索而不得。

    “杨博士,还请赐教。”朱平安立在台上,再次拱手。

    “淑女。。。。。。君子。。。。。。”

    杨国梁呆立在台下,面如死灰,额头上汗水如注,手心里也满是汗水,脑子仿佛被一块无形的巨石给压住,都不会运转了,嘴唇都有些发白了,喃喃自语。

    窗外一阵微风吹来,携带着外面炙热的温度,吹进讲经处,也吹在杨国梁脸上。

    风力微弱,只翻起了一页书卷,可是吹在杨国梁的脸上,却让杨国梁身体一个趔趄。

    是风太大了?

    还是这大殿太热了?

    我怎么感觉有些站不住,想要眩晕过去似的。。。。。。杨国梁努力的维持住身体平衡。

    “呵呵。”

    此时,讲经处忽然传来一声呵呵笑声,中气十足又云淡风轻,自信满满。

    伴随着呵呵笑声,讲台下一人站了起来。

    他背负着双手,睥睨着朱平安,身材高大而挺拔,就像一位立于风口浪尖之中力挽狂澜的英雄。

    他的身影是那么的伟岸。

    是他!

    景王府侍讲学士——马华亭。

    在杨国梁大脑一片空白、不知如何回答的时候,马华亭马大人站了出来。

    马华亭的呵呵一笑,吸引了众人的注意,他起身睥睨着朱平安,脸上带着嘲讽,大声的反问道:“状元郎不曾听闻春秋笔法否?何为春秋笔法,精简也,诗经亦多用此手法。何为精简,亦即其文章不指名道姓也。关雎一文,莫须以此手法乎,略去周文王之名,亦是避讳君主之名也。”

    马华亭用两个观点来回击朱平安。一个是春秋笔法,虽然春秋笔法是因孔子而有名,但是在孔子之前就有人在用,只是因为孔子多用此手法写春秋而得名。春秋笔法就是精简,可以精简名字,也可以精简观点、看法。关雎可能用的就是春秋笔法,精简了周文王、周王后的名字,而以君子、淑女代指。

    另一个则是避讳君主之名。在封建时候,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关雎就是如此,避讳周文王、周王后之名,以君子、淑女代替。

    春秋笔法,避讳君主。

    呵呵

    理由多充分啊。

    马华亭说完之后,得意洋洋的看着朱平安,俨然一副绝杀的王者之姿。

    “对啊。。。。。。马大人言之有理。”

    “马大人高见。春秋笔法,不就是精简嘛,省略周文王、周王后名字也正常啊。另外,避君主讳,现在是这样,古时候也是这样啊,所以关雎才没有写周文王姬昌,周王后太姒之名啊。”

    “对,对,就是这样。马大人慧眼如炬,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马华亭之言宛若拨云见月、醍醐灌顶,在他说完后,其他人也都恍然大悟,如梦初醒,纷纷感慨附和。

    “国梁惭愧,幸有马大人高见。今日课后,若是马大人有暇,还请一同煮茶论关雎。”

    杨国梁向着马华亭认真的长揖一礼,邀约马华亭课后一起煮茶讨论关雎。

    “杨大人是关心则乱,马某居于局外,是旁观者清。”马华亭谦虚的笑了笑。

    与马华亭寒暄过后,杨国梁转头向朱平安说道,“马大人之言,便是杨某之言。”

    此刻,杨国梁感觉浑身一清,宛若大病痊愈,什么头上的冷汗,手心的冷汗,眩晕感什么的,全都一扫而空,精神好的不能再好了,整个人也恢复一副大家风范。

    “朱大人以为如何,在下的回答,可还满意?”马华亭自信满满的看向朱平安。

    “非也”。

    朱平安微微够了勾嘴角,缓缓摇了摇头。

    “什么?非也?”

    杨国梁和马华亭俱是一震。

    “状元郎要尊重基本常识,莫要强词夺理。”继而,马华亭看着朱平安,缓缓摇头讥讽道。

    “平安就是因为尊重基本常识才言非也。”朱平安淡淡回道。

    “请赐教。”马华亭脸色一黑。

    “赐教谈不上,切磋而已。”朱平安微微一笑,向着马华亭和杨国梁拱了拱手,继续说道,“马大人方才所言关雎以春秋笔法省去周文王、周王后之名,请恕平安不敢苟同。春秋笔法是微言大义,何人,何地,何事,一言以盖之,但不会省略主语。孔圣以春秋笔法写春秋,从不省略主语,如‘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春,公会戎于潜’等等。”

    “那避讳君主呢,你又作何解释。”马华亭冷声问道。

    “关雎避讳君主?这更是无稽之谈。避讳君主,是避免直呼君主之名。若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