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崛起- 第3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用了早膳。

    钟磬声未响,还没到上班时间内,严嵩、徐阶、吕本三个阁老都早早的到了各自办公室潜心青词去了。

    领导都这么辛苦,底下人谁敢偷懒,于是朱平安也随着众官员一起自觉地开始工作了。

    中途入厕,穿过无逸殿,看着无逸殿内上上下下一片呕心沥血作青词的场景,朱平安摇头叹了口气。。。。。。

    军国大事,也比不过一篇青词。

    上完厕所,返回的时候,朱平安亲眼目睹了一个兵部前来汇报俺答汗进犯蓟辽军情的年轻官员,一直在严嵩严阁老的办公房间门外候着。

    究其原因

    原来是严嵩严阁老手里的青词还没写完,外面值守的人便让这汇报军情的官员在外面候着,一直等严阁老写完一篇青词了,再进去汇报,省的打断了严阁老的思路。

    上次有个官员前来汇报江南倭寇进犯台州等地军情,不知道严阁老在写青词,直接就推门进去了,结果打断了严阁老的思路,害的严阁老手上的青词差了成色。

    不仅汇报军情的官员被狠狠训了一顿,外面值守的人也被连带着受了一顿狠批。

    所以,从那后外面值守的人就长了记性,每次在严阁老写青词的时候,都分外留心,任谁来了,都要在外面候着,等严阁老写完一篇青词再说,唯恐再有人打断了严阁老的思路。

    朱平安回了房间,将被分配的任务完成后,借着倒茶的功夫去门口逛了一圈。

    发现,那个汇报俺答汗进犯蓟辽军情的官员还在严阁老门外笔直的站着呢。

    不过让朱平安好奇的是,这官员在门口等了这么久,面上竟然一点情绪都没有,依然笔直站立,如一把擎天长枪一样,不过锋芒内敛,恍若一旦释放就能刺破天穹似的。

    不简单啊这人,如此气宇轩昂,应该不是默默无名之辈吧。

    朱平安眼睛不由亮了亮,默默思索了下,又摇了摇头,猜不到此人是谁。嘉靖年间有很多成名武将呢,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谭纶。。。。。。而且历史上有才无处施展的武将官员也多了去了。

第七百零六章 戚海波() 
“李大人,可知那位年轻的将军是谁?”

    朱平安回到房内,见李春芳刚好也作完了一篇青词,便坐到李春芳一旁,指了指站在严嵩门口等着召见的年轻官员,轻声向李春芳请教道。

    李春芳顺着朱平安的手指看去,因为距离有些远,不由微微眯了眯眼睛,使自己看的更清楚些。

    等看到站在严嵩门口的那位年轻官员相貌后,李春芳微微笑了笑,“我与朝中武官交往甚少,不过巧的是,这位将军我恰好有过数面之缘。”

    “哦,愿闻其详。”朱平安拱着双手,虚心向李春芳请教。

    “此人便是去年小有名气的戚海波。”李春芳微微笑了笑,缓缓开口道。

    戚海波?

    朱平安闻言一怔,我听过黄海波、周立波,可是这戚海波是何许人也?去年还小有名气?难道说是被历史遗忘的某位不走运的将军。。。。。。

    看着朱平安一脸不知其然的模样,李春芳脸上的笑容更盛了,捋了捋胡茬,抑扬顿挫的吟起诗来了: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听到李春芳吟的这首诗,朱平安心里面如拨云见雾,一下子就明白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身为古代军事发烧友的朱平安,又怎么会没听说过鼎鼎有名的这首诗呢。

    当然,朱平安心里明白,面上还是一副不知其然,愿闻其详的模样。

    毕竟作为一个土身土长的大明人的话,自己没理由一听这首诗,就知道那人是谁。

    历史上这首诗,也是随着其主人抗倭有成,声名显赫之后,才逐渐广为人知的。

    单就此诗而言,除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句诗的豪气之外,其他诗句的水平也就那样,总体上也并无多少出彩的地方,如果不是其主人功成名就,这首诗早就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泛不起一丝涟漪了。

    “子厚有所不知,这首诗便是这位戚将军数年前所作。”李春芳轻声解释道。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位将军其志不小啊。”朱平安点了点头,继而又微微勾了勾唇角,故意问道,“这位将军便是名为戚海波么?”

    “非也,非也。”李春芳摇头笑了笑,接着为朱平安讲述道,“这位将军姓戚名继光,乃山东登州人也,其家世代为官。戚将军十岁时便袭了其祖上登州卫指挥佥事的职位,年纪轻轻便已经是货真价实的四品大员了。不过,戚将军也非仰仗祖上恩荫的碌碌无为之辈,去年以武举身份来京参加武举的会试,就是你们恩科前一届的会试。其运不佳,武举会试时,适逢北胡俺答汗兵围京城。情势危急,取消了武举会试。”

    嗯,果然是戚继光。

    朱平安心里点了点头,面上倾身认真听着。

    说到这里后,李春芳谨慎的环视了周围一眼,继而又放低了声音,“当时城外有北胡俺答汗十万大军,城内说是有十二三万禁卫军,你也知道现在禁卫军是什么样子,兵籍皆虚数,仅有五六万实数,其中又有诸多来镀金的功勋之后,又有诸多老弱,又有诸多被内外提督大臣之家役使,能战之兵仅有不到两万人。”

    “如此严峻?”朱平安咂舌不已,庚戌之变当时的情势比自己了解的还要严峻。

    李纯芳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因为情势严峻,所以参加武举会试的武举都被动员了起来。跟其他武举不同,戚将军是主动请缨的,而且难得文化武功双全。戚将军在守城其时,据实际情况,写了一篇《备俺答策》。”

    朱平安听到这里,眼前仿佛看到了当时的场景。

    如果说戚继光继承祖上四品挥佥事是戚继光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步的话,那这篇《备俺答策》便是戚继光闪耀历史的关键一步,戚继光正式凭借着这篇《备俺答策》,才进入了大佬们的视野,受到赏识,在这次的庚戌之变中尽显才能,获得了崛起的宝贵的一桶金。

    “我当时奉圣上旨意去城门劳军,有幸拜读了这篇《备俺答策》,我虽不通军事,但是亦觉此策大善。与我同行的还有兵部的张主事,我将此作赏之于张主事。张主事叹为观止,立刻向兵部尚书推荐了戚将军,戚将军被临时任命为京城九门旗牌官。戚将军的《备俺答策》也传颂开来。也是因此,我认识了戚将军。”李春芳回忆道。

    “戚将军的《备俺答策》,我这尚有一备份,子厚若有兴趣,可以一观。”李春芳看向朱平安。

    “那我就多谢李大人了。”朱平安笑了笑,拱手向李春芳道谢。

    “子厚与我客气什么。”李春芳也笑了,从桌上找了找,找出了一卷《备俺答策》,递给了朱平安。

    朱平安接过《备俺答策》,如视珍宝的放到了袖子里,虽然自己在现代曾经百度过此作,但还没看过原版的呢。

    “虽然去年取消了武举会试,不过圣上恩赐,戚将军他们所有参与协防京城的武举,皆被赐予同进士出身,表彰他们的功劳。因为戚将军的突出表现,兵部将戚将军调至了蓟门戍边。想必今日,蓟门有紧急军情,戚将军回来汇报的吧。”

    李春芳说着往外扫了一眼,看到紧闭的严嵩办公房门,额上微微皱了下眉,继而又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了。

    李春芳的皱眉动作虽小,一闪而逝,但朱平安还是注意到了,心中有数,当然朱平安也不会傻到点出来。

    “哦,对了,子厚向我打听戚将军,是。。。。。。”李春芳像是突然想到似的,转头看向朱平安问道。

    “刚刚我看戚将军风流倜傥、英武不凡,心生好奇。”朱平安摸了摸鼻子,笑了笑。

    “呵呵,原来是这样啊,日后若有机会,我与子厚引荐。”李春芳微微笑着点了点头。

第七百零七章 欺朕太甚() 
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戚继光在严嵩门外足足等了半个时辰才被召见。

    戚继光走进严嵩房间后,朱平安收回目光,开始处理因作青词而堆积的公事,也就才看了两个奏折,严嵩就开始令人上交所作的青词了,至于汇报军情的戚继光,朱平安只来得及看到了他走出无逸殿的背影。

    十一点左右的时候,朱平安就感觉整个西苑都开始为嘉靖帝的斋醮活动忙碌起来了。

    很快,整个西苑就烟雾缭绕起来了,千余斤香烛火纸就这么灰飞烟灭了,这要是放到现代,嘉靖帝一准被环保主义者喷到狗带。

    这是朱平安第二次参加嘉靖帝的斋醮了,上次是在翰林院的时候。

    这一次朱平安感觉与上次有些不同,上次是负责写写画画布置场地了,这一次则是随同拜祭,距离斋醮活动中心更近一些。

    袁炜、李春芳等人依然负责在法坛写青词,朱平安遇到袁炜时,感觉到了袁炜眸子里的羡慕嫉妒恨,似乎对自己早早的司直内阁意见大的很。

    斋醮活动开始后,朱平安不由感谢李姝的先见之明,脚下柔软的皮帛鞋子真是斋醮神器。

    斋醮活动中一而再再而三的祈祷跪拜,若是还穿以前的官靴的话,朱平安估计自己现在已经有两个废脚了,现在穿着这柔软的皮帛鞋子,跪了这么多,朱平安也没感到腿脚有什么不适。

    斋醮活动跪拜之余,朱平安近距离悄悄的观察了陶仲文这个老神棍,老神棍白须飘飘、鹤发童颜、杏黄道袍,颇有几分仙风道骨风采。

    但再怎么仙风道骨,也改变不了他老神棍的本质。

    斋醮活动即将结束后,有道童紧急送来一份书信,陶仲文打开后,面呈喜色,接着便向身着蓝布八卦道袍的嘉靖帝道谢。

    “启禀真君,臣之师弟………齐河县道士张演升建大清桥,疏浚河道时得一块龙骨,重一千斤。又突出石沙一脉,长数丈,像是有神相。此乃天降神瑞,恭喜真君,贺喜真君。。。。。。”

    通过读陶仲文的唇语,朱平安知道了陶仲文手中书信的内容,原来是挖出了一块千金的骨头。

    龙骨?

    没文化真可怕,什么龙骨,那是古生物的化石好吧。

    朱平安无语的撇了撇嘴。

    不过,嘉靖帝吃这一套,闻言龙颜大悦,金口玉言一开,便是拨银二十万两,令其于湖广太和山建元岳,行安神之礼,并建醮为大明祈福。

    太和山,也就是武当山,相传真武(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无量祖师)曾修炼于此,为道教名山。嘉靖帝将武当山封为天下第一名山。每每有重大事件,嘉靖帝都会令人在武当山斋醮。

    麻蛋!陶仲文这个祸国的老神棍!

    朱平安忍不住,在心里对陶仲文这老神棍又骂了一句。

    上次斋醮的时候,自己在法坛写青词,狗胆包天了都,也不过是在袖子里私藏了十余支毛笔所蘸的金粉而已。

    可这老神棍凭借一封书信,就从嘉靖帝那骗得了整整二十万两白银。

    二十万两可不是小数目。

    去年宁夏、甘肃二地发生大旱灾,人无以为食,以人相食,朝廷也不过是发放了二十万两白银赈灾而已。

    陶仲文这老神棍,一个古生物化石,就从国库弄走了两个省份的赈灾款。。。。。。

    朱平安对陶仲文这老神棍不能再反感了。

    好好地在深山修你的道,念你的经,奈何来折腾我大明!大明百年后的倾覆,就有这些个神棍不小的“功劳”,不然大明为何会亏空到那种地步。

    此时,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的陶仲文,在朱平安眼里,也越发的猥琐与丑陋了。。。。。。

    因为“龙骨”一事,嘉靖帝龙颜大悦,此次斋醮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严嵩也得到了嘉靖帝的特别嘉奖,赏赐了一定亲手做的“绿帽子”,不,是香叶冠,嘉靖严嵩的协助斋醮之功,以及严嵩所写的两篇上佳青词。

    袁炜也得到了嘉靖帝的特别嘉奖,这次斋醮中,袁炜所作的一篇青词,也得到了嘉靖帝的青睐。

    李春芳也是,夙夜做作的青词,也被嘉靖帝青睐了。

    至于朱平安,则跟其他参加斋醮的人一样,只是得到了嘉靖帝“其他官员赐冰一斤”的奖励。

    袁炜戴着嘉靖帝特别赏赐耳朵香叶冠,趾高气昂的从朱平安跟前走过,经过朱平安面前时,睥睨了朱平安一眼,还特意将香叶冠弹了一下,神情自得的从朱平安眼前潇洒走人。

    “带个绿帽子,还这么骄傲,真是原谅届的楷模。”

    朱平安看着袁炜一颠一颠离去的背影,无语的撇了撇嘴。

    嘉靖帝中午斋醮时,还龙颜大悦,结果到了下午快下班的时候,脾气都发到内阁来了。

    内阁在嘉靖帝的脾气下,恍若暴风雨中即将倾覆的小船一样。

    这是朱平安第一次见到嘉靖帝发脾气。

    嘉靖帝踏足内阁的时候,朱平安感觉到一股莫大的压力,低着头像鹌鹑一样,随众人跪伏于地请罪。

    嘉靖帝发脾气的原因,就是斋醮时金口玉言拨款二十万两令陶仲文于武当山建元岳行安神之礼及建醮一事。

    问题就是在这二十万两上。

    斋醮后,户部、工部、兵部在这个节骨眼上上书,户部言赈灾、军费开支等等开销巨大,库银紧缺;工部言修京城城墙费用颇巨;兵部言宣府、大同发生饥荒,上疏请量借军饷三十万银进行救济。。。。。。

    总之就是库银紧缺。

    三部上书嘉靖帝,请从内库支取此次二十万两费用供太和山建元岳之费用。

    内库是什么?

    内库是跟国库相对应的概念,内库即内承运库,是嘉靖帝的小金库,是嘉靖帝辛辛苦苦“攒”的私房钱,比如嘉靖帝名下的皇庄收益、各地官员、少数民族首领、大明附属国直接进攻给嘉靖帝的贡品收益、每年从国库拨的零花钱、抄家截留、派太监到各地去征的矿税,山地税,坟墓税,河流税等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